第十三章 瑜亮結

關燈
足,就想合并他們。

    呂蒙借了一筆錢,為士兵置備了大紅色軍服和裹腿布,到檢閱那天,士兵行列整齊,軍容顯耀。

    孫權見了很高興,就給他增補了兵員。

    夷陵之戰,呂蒙積極獻策,極得周瑜的贊賞。

     寒暄過後,呂蒙劈頭就問。

     “聽說諸葛亮來找您叙舊,不知他現今在何處?” “剛剛出去了,說想看看江陵城的夜景。

    ”周瑜發現呂蒙眼中有殺氣。

     “我看他是想與密探聯絡,把這裡的所見所聞向劉備禀告吧。

    ”呂蒙冷冷一笑。

     “子明何出此言。

    ”周瑜微蹙雙眉。

     “都督,我要和你商量一件事,關系到江東的生死存亡。

    ” 周瑜一聽,驚問:“什麼事?” 呂蒙低聲說:“請都督棄私情于身邊,殺了諸葛亮,劉備就孤掌難鳴了。

    都督洞察先機,算無遺策,此中的利害,不會不知道吧。

    ” 周瑜并未顯出訝異神情,又問:“此話怎講?” “赤壁一戰孫劉聯軍,不過一時權宜之計,如今事過境遷,這荊州為曹操戰敗倉皇遺棄,理當由我江東接管,可那劉備卻仗着與荊州深厚的淵源與百姓的擁護愛戴,得寸進尺,公然據有荊南四郡,視劉琦為傀儡,以緻雖無實名,已有實權,再如此下去,整個荊州盡早會落入他人之手。

    都督也清楚,荊州物産豐饒,地理形勢特殊,向來為兵家必争之地,倘若讓劉備獲得整個荊州,無疑養虎為患,屆時将對我江東形成極大的威脅。

    諸葛亮乃劉備第一謀臣,據說他在劉備屯駐新野,前往三顧茅廬時,曾分析天下大勢,其中即說‘若跨有荊、益二州,保其嚴阻,撫和戎、越,結好孫權,内修政治,外觀時變,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都督,狼子虎子雖年幼,終有長大成為猛獸的一天,我們必須未雨綢缪,趁他們還不能有所作為的時候,加以消滅,以免日後懊悔莫及。

    ” 周瑜歎了口氣:“這正是當日與劉備結盟,引狼入室的結果。

    但強曹在前,迫于形勢,也隻能如此。

    我早預料孔明定會幫劉備謀劃獲取荊州,隻沒想到他們進展得如此迅速順利,甚至今天下午,孔明還希望我支持劉備繼任荊州刺史呢。

    ” “都督,您沒答應吧。

    ”呂蒙有點焦急。

     周瑜淡淡一笑:“你錯了,我向他表明支持劉備繼任荊州刺史。

    ” “這簡直是養虎為患,您怎麼可以?”呂蒙連連跺腳,語氣充滿埋怨。

     “那也沒辦法,放眼望去,隻有劉備是荊州刺史的合适人選。

    ” 呂蒙咬咬牙:“都督,我看出你和諸葛亮是英雄相惜,不忍動手,所以才來找你。

    ” 周瑜神情有些凝重,低頭不語。

     呂蒙不死心,又道:“都督要替江東的基業着想啊!隻要都督點頭,一切由我來安排,保證不讓您牽扯進去。

    ” “子明,就算要大義滅親我也會确保江東安全與主公的基業,更何況是一個朋友?隻是,殺了劉備的第一謀士,牽扯的問題太多,也太複雜,還是讓我再考慮幾天。

    ”周瑜揮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諸葛亮在荊南治理,如今特地北上江陵,可見并非單純隻為叙舊。

    照剛剛都督所言,他探詢您對于劉備繼任荊州刺史一事來看,這才是他的主要目的。

    既然目的已經達成,我想他也不會再多做停留,搞不好明天就向您辭行。

    所以這件事,還是請您現在就做決定吧。

    ” 周瑜聞言,又沉默起來。

     “我推測諸葛亮離開江陵後,必先前往樊口面見劉備,共商大事。

    從江陵到樊口,有一座小山叫牛頭嶺。

    一等他從江陵出發的時間确定後,我便以動身前往尋陽任職為由,率領百餘名精銳兵士先行抵達牛頭嶺,再換裝扮,面蒙黑布,冒充劫匪。

    諸葛亮此番前來,隻帶了幾個書僮仆役,既使這些人是劉備親兵裝扮,也敵不過我們。

    反正兵荒馬亂的時節,盜匪橫行,遭搶劫殺害的事件時有發生。

    ” 周瑜還是不肯點頭。

     “都督,這并不是我一個人的主意,許多将領都以為,不殺孔明,江東危矣。

    ” “那好吧,子明,要小心,不要留下任何蛛絲馬迹。

    ” “隻是我們不知道孔明何時離開荊州,這才要請都督幫助。

    你們情投意合,臨别時你親自送他出城,他不會懷疑的。

    ” “好吧。

    ” 呂蒙走後,周瑜在屋裡走來走去,腳底下仿佛是熱鍋,躺在床上,床就成了針氈。

    一個親兵進來,呈上盔甲,讓他去視察軍隊。

    他手一揮,就取消了這次活動。

     諸葛亮來探望我的箭傷,送了極品金創藥,我卻默許手下人殺他,這和親手殺他有何區别呢?他即使是江東的心腹大患,我也應該在戰場上打敗他,怎能乘其不備,用陰謀殺他呢?難道我周瑜真的不如諸葛亮,隻能用這種陰謀詭計? 劉備又不是傻子,諸葛亮若死了,他一定能猜到真相的,到那時,兵戎相見,劉備逃到蒼梧郡,或是逃到益州……啊呀,萬一劉備逃到益州去,懦弱的劉璋和專橫的張魯絕不會他的對手,劉備若在益州生根,天下豈不三分了? 此時此刻,在周瑜心中,希望諸葛亮不死的願望占了上風,隻想殺了諸葛亮的可怕後果了,不想殺了諸葛亮的好處。

     劉備猜到諸葛亮之死的真相,一定會公布于天下,那天下人都會這麼想:周瑜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他是害怕諸葛亮,才會暗殺他。

    如果諸葛亮不死,周瑜就不會縱橫天下。

    無論周瑜多麼了不起,都有個前提,就是諸葛亮死了,而且是周瑜暗殺的。

    若真如此,我這一世英名豈不付諸東流了。

     不行,我不能讓諸葛亮死,我要和他光明正大地比個高低。

    我要在戰場上打敗他,要面對面地用謀略打敗他,要讓天下人都知道,我周瑜才是最強大、最有智慧的。

     第二天,周瑜又宴請諸葛亮,屏退了左右,欲語還休。

     “公謹,你好像有心事。

    ” “不錯。

    ” “不知我能替你分憂嗎?” “賢弟,我先給你講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顯赫的家族,兄弟中的老大和另一個家族的老大是好朋友,心心相印。

    然而有一天,這兩個家族發生了戰争,兩個家族中的老大在戰場上相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