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謀算江東
關燈
小
中
大
程。
周瑜飄遊不定,無法和孫策聯絡,隻是在旅途中邂逅了一個壽春籍的藥材商人,得知孫策一家搬到吳郡去了。
周瑜并不擔心會相見無期。
孫堅是當今名将,行蹤乃天下人共知,隻要找到他,就找到了孫策。
周瑜害怕自己被舒縣人“同化”掉,曾想把旅行記錄的草稿帶到孫策家,二人一邊讨論一邊整理。
周瑜的理想之火遇到孫策的英雄氣概,會呈沖天之勢,燒得他無法入睡,會發瘋的讀書和思考。
白日習武夜論文,煮酒狂歌說英雄,真是人生快事。
隻是遇到了小喬,随後就是劉勳政變、父親病逝,周瑜才沒能成行。
聯軍讨伐董卓,天下為之震動。
這一天,舒縣的城門口出現一張檄文,曆數董卓的種種罪狀:廢黜少帝劉辯;毒死何太後;任意支配國庫,揮霍無度;濫斬大臣,亂殺無辜;放縱部下奸淫民女,并随意搶劫皇親國戚和富商巨賈…… 這樣的大事,周瑜當然要親眼去看,想不到卻遇到了小喬。
劉勳政變之後,喬家也被軟禁了。
周瑜去過喬家兩次,都吃了閉門羹,一是劉家兵不許,二是喬公說他是反賊,不見。
今天,小喬怎麼能在逛街了? 她穿着一件肥肥大大的藍衫,掩飾住了她綽約的體态,卻擋不住那股淡柔雅緻的清香,臉上不着任何脂粉,更顯清麗。
小喬不住地左盼右顧,示意周瑜不要高聲。
“你又是偷偷跑出來的。
” 小喬搖了搖頭:“劉勳不敢再軟禁我們了。
這一次是我爹讓我出來看那張檄文。
我爹看了這檄文,高興得連喝了十幾杯酒都沒醉,就讓我也來看。
你知道劉勳為什麼要發這張檄文嗎?” 周瑜有意想聽她說話:““不知道,你說是什麼?” 小喬貼近周瑜,在他的耳邊低聲說:“天下英雄要讨伐董卓了,劉勳再跟着董卓,就是和天下英雄為敵。
這幾天,我家周圍沒有人監視了。
我爹還說,漢室中興就是從這張檄文開始了。
” 周瑜離小喬這麼近,心一陣劇烈的跳。
“小喬,你在幹什麼?” 喬公出現在二人身後,怒氣沖沖的。
小喬吓得吐了一個舌頭,忙放開周瑜。
喬公把女兒拉到身後,瞪着周瑜:“周公子,你也看了檄文吧,大漢朝的忠臣義士太多,不管誰當郡守,将來都要歸附朝廷的。
” 由于朝廷和袁紹、曹操的幹預,還有袁術的斡旋,陸康和劉勳都采取了務實的态度,暫時達成了妥協,陸康仍是郡守,但大部分權利都落在劉勳之手。
二人表面相安無事,心裡都在等待時機,打倒對方,重掌大權。
陸康在廬江的勢力也不小,隻是麻痹大意,遭了劉勳的暗算,才毫無反抗之餘地,否則,劉勳即使能制服陸康,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周瑜一看到喬家的人,铮铮鐵骨一下子就軟了:“喬公所言極是,所言極是。
” “周公子,你家這段日子沒有佃戶鬧事了吧。
” 周瑜一想,果然不錯。
“哼,這都是沾了朝廷的威德。
你可要感激皇恩啊。
” “晚輩很想到府上,聆聽喬公的教誨。
” 喬公又哼了一聲:“你到我的府上,真的是想聆聽我的教誨嗎?” 周瑜被問得汗流浃背,不敢擡頭看喬公父女。
“你把在淮江書院看的那些書再看一遍,就不用到我的府上請教了。
” 周瑜回到家中,一會兒想見小喬,一會兒又思考該如何面對新局勢,心思亂亂的,正自煩躁之際,有人送來一封信。
他打開了一看,頓時跳躍歡呼起來。
這信是孫策寫來的,請周瑜到廬江郡城相會。
孫堅的大軍途經廬江郡時,劉勳馬上易幟,還送上一萬斛糧食勞軍。
這一次,孫策也随父出征,知道途經廬江郡,就想到了周瑜,并從劉勳口中得知周瑜已經回家了。
周瑜預感到,他的命運會由此而改變,一刻也等不及了,跨上一匹白馬,向廬江郡城飛馳而去。
到了孫堅的兵營前,夕陽把西天映得一片血紅,周瑜、兵營、廬江郡城和整片原野都沐浴在這無比絢麗的紅色之中。
孫策和周瑜相見,抱成一團,熱淚盈眶,不住地拍打着對方。
當時,孫堅忙于軍務,就由孫策給周瑜擺酒接風。
孫家這兩年搬了兩次家,從壽春到曲阿,再到吳郡。
孫策走到哪裡,都和有志之士打得火熱,起初隻限于武人,如今擴大到了文士。
相比之下,周瑜的經曆就精彩曲折多了,周遊天下的種種艱險和磨難,如在山中遇到土匪和野獸之類的事情,非一日所能說盡,忍饑挨餓和遭人污辱更是舉不勝舉。
孫策聽了感歎不已,一次次地握緊周瑜的手,表示欽佩。
翌日清晨,孫策就帶着周瑜去拜見孫堅。
孫堅早就聽夫人和孫策對周瑜贊不絕口,他南征北戰,閱人無數,一見周瑜就知道妻子所言不虛,十分喜歡他。
周瑜對孫堅仰慕已久,見他威風凜凜,行動如風,頗有大将風采,大為折服,一定要磕三個頭。
孫堅不是個拘禮的人,但攔不住他。
“爹,公謹博覽群書,又周遊天下,對天下大勢都有許多獨到的見解。
不信你就問他。
” 周瑜很想和孫堅讨論天下大勢,但初次相見,免不了謙虛幾句:“伯父身經百戰,名震天下,我的淺顯之見哪裡能說出口。
” 孫策一聽就急了:“公謹,我和你是結拜兄弟,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
你這麼說,豈不把我們當成外人了。
” “人無大小,能者為師,隻有這種胸懷的人,方能不斷增益。
我自幼貧寒,讀書不多,一有機會,我就向讀書人虛心求教,否則我就不會有今天。
何況,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近看看局部,遠看看整體。
我是置身于天下這個大局之中,你是置身于外,一定會看出一些我看不到的道理。
” 周瑜由衷地贊歎孫堅謙遜好學的胸襟,一躬到地:“伯父如此通達明理,從寒微之士到當今名将,絕非僥幸,将來前程不可估量……” 孫堅親昵地打了一下周瑜的頭:“小鬼頭,别油腔滑調的,快把你滿肚子的文才都給我倒出來,否則,你就别想出這大營了。
這裡隻有我們爺仨,别人偷不去的。
” 這聲“小鬼頭”和“爺仨”,拉近了周瑜和孫堅心靈的距離。
孫堅不像周異和顔衡,非要堅持各種庸俗的禮儀,對晚輩很随便。
他讀書不多,卻從現實生活中悟出來了很多道理,且能深入淺出,舉一反三。
周瑜剛要說話,又被孫堅打斷了:“記住,要暢所欲言,
周瑜飄遊不定,無法和孫策聯絡,隻是在旅途中邂逅了一個壽春籍的藥材商人,得知孫策一家搬到吳郡去了。
周瑜并不擔心會相見無期。
孫堅是當今名将,行蹤乃天下人共知,隻要找到他,就找到了孫策。
周瑜害怕自己被舒縣人“同化”掉,曾想把旅行記錄的草稿帶到孫策家,二人一邊讨論一邊整理。
周瑜的理想之火遇到孫策的英雄氣概,會呈沖天之勢,燒得他無法入睡,會發瘋的讀書和思考。
白日習武夜論文,煮酒狂歌說英雄,真是人生快事。
隻是遇到了小喬,随後就是劉勳政變、父親病逝,周瑜才沒能成行。
聯軍讨伐董卓,天下為之震動。
這一天,舒縣的城門口出現一張檄文,曆數董卓的種種罪狀:廢黜少帝劉辯;毒死何太後;任意支配國庫,揮霍無度;濫斬大臣,亂殺無辜;放縱部下奸淫民女,并随意搶劫皇親國戚和富商巨賈…… 這樣的大事,周瑜當然要親眼去看,想不到卻遇到了小喬。
劉勳政變之後,喬家也被軟禁了。
周瑜去過喬家兩次,都吃了閉門羹,一是劉家兵不許,二是喬公說他是反賊,不見。
今天,小喬怎麼能在逛街了? 她穿着一件肥肥大大的藍衫,掩飾住了她綽約的體态,卻擋不住那股淡柔雅緻的清香,臉上不着任何脂粉,更顯清麗。
小喬不住地左盼右顧,示意周瑜不要高聲。
“你又是偷偷跑出來的。
” 小喬搖了搖頭:“劉勳不敢再軟禁我們了。
這一次是我爹讓我出來看那張檄文。
我爹看了這檄文,高興得連喝了十幾杯酒都沒醉,就讓我也來看。
你知道劉勳為什麼要發這張檄文嗎?” 周瑜有意想聽她說話:““不知道,你說是什麼?” 小喬貼近周瑜,在他的耳邊低聲說:“天下英雄要讨伐董卓了,劉勳再跟着董卓,就是和天下英雄為敵。
這幾天,我家周圍沒有人監視了。
我爹還說,漢室中興就是從這張檄文開始了。
” 周瑜離小喬這麼近,心一陣劇烈的跳。
“小喬,你在幹什麼?” 喬公出現在二人身後,怒氣沖沖的。
小喬吓得吐了一個舌頭,忙放開周瑜。
喬公把女兒拉到身後,瞪着周瑜:“周公子,你也看了檄文吧,大漢朝的忠臣義士太多,不管誰當郡守,将來都要歸附朝廷的。
” 由于朝廷和袁紹、曹操的幹預,還有袁術的斡旋,陸康和劉勳都采取了務實的态度,暫時達成了妥協,陸康仍是郡守,但大部分權利都落在劉勳之手。
二人表面相安無事,心裡都在等待時機,打倒對方,重掌大權。
陸康在廬江的勢力也不小,隻是麻痹大意,遭了劉勳的暗算,才毫無反抗之餘地,否則,劉勳即使能制服陸康,也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周瑜一看到喬家的人,铮铮鐵骨一下子就軟了:“喬公所言極是,所言極是。
” “周公子,你家這段日子沒有佃戶鬧事了吧。
” 周瑜一想,果然不錯。
“哼,這都是沾了朝廷的威德。
你可要感激皇恩啊。
” “晚輩很想到府上,聆聽喬公的教誨。
” 喬公又哼了一聲:“你到我的府上,真的是想聆聽我的教誨嗎?” 周瑜被問得汗流浃背,不敢擡頭看喬公父女。
“你把在淮江書院看的那些書再看一遍,就不用到我的府上請教了。
” 周瑜回到家中,一會兒想見小喬,一會兒又思考該如何面對新局勢,心思亂亂的,正自煩躁之際,有人送來一封信。
他打開了一看,頓時跳躍歡呼起來。
這信是孫策寫來的,請周瑜到廬江郡城相會。
孫堅的大軍途經廬江郡時,劉勳馬上易幟,還送上一萬斛糧食勞軍。
這一次,孫策也随父出征,知道途經廬江郡,就想到了周瑜,并從劉勳口中得知周瑜已經回家了。
周瑜預感到,他的命運會由此而改變,一刻也等不及了,跨上一匹白馬,向廬江郡城飛馳而去。
到了孫堅的兵營前,夕陽把西天映得一片血紅,周瑜、兵營、廬江郡城和整片原野都沐浴在這無比絢麗的紅色之中。
孫策和周瑜相見,抱成一團,熱淚盈眶,不住地拍打着對方。
當時,孫堅忙于軍務,就由孫策給周瑜擺酒接風。
孫家這兩年搬了兩次家,從壽春到曲阿,再到吳郡。
孫策走到哪裡,都和有志之士打得火熱,起初隻限于武人,如今擴大到了文士。
相比之下,周瑜的經曆就精彩曲折多了,周遊天下的種種艱險和磨難,如在山中遇到土匪和野獸之類的事情,非一日所能說盡,忍饑挨餓和遭人污辱更是舉不勝舉。
孫策聽了感歎不已,一次次地握緊周瑜的手,表示欽佩。
翌日清晨,孫策就帶着周瑜去拜見孫堅。
孫堅早就聽夫人和孫策對周瑜贊不絕口,他南征北戰,閱人無數,一見周瑜就知道妻子所言不虛,十分喜歡他。
周瑜對孫堅仰慕已久,見他威風凜凜,行動如風,頗有大将風采,大為折服,一定要磕三個頭。
孫堅不是個拘禮的人,但攔不住他。
“爹,公謹博覽群書,又周遊天下,對天下大勢都有許多獨到的見解。
不信你就問他。
” 周瑜很想和孫堅讨論天下大勢,但初次相見,免不了謙虛幾句:“伯父身經百戰,名震天下,我的淺顯之見哪裡能說出口。
” 孫策一聽就急了:“公謹,我和你是結拜兄弟,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
你這麼說,豈不把我們當成外人了。
” “人無大小,能者為師,隻有這種胸懷的人,方能不斷增益。
我自幼貧寒,讀書不多,一有機會,我就向讀書人虛心求教,否則我就不會有今天。
何況,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近看看局部,遠看看整體。
我是置身于天下這個大局之中,你是置身于外,一定會看出一些我看不到的道理。
” 周瑜由衷地贊歎孫堅謙遜好學的胸襟,一躬到地:“伯父如此通達明理,從寒微之士到當今名将,絕非僥幸,将來前程不可估量……” 孫堅親昵地打了一下周瑜的頭:“小鬼頭,别油腔滑調的,快把你滿肚子的文才都給我倒出來,否則,你就别想出這大營了。
這裡隻有我們爺仨,别人偷不去的。
” 這聲“小鬼頭”和“爺仨”,拉近了周瑜和孫堅心靈的距離。
孫堅不像周異和顔衡,非要堅持各種庸俗的禮儀,對晚輩很随便。
他讀書不多,卻從現實生活中悟出來了很多道理,且能深入淺出,舉一反三。
周瑜剛要說話,又被孫堅打斷了:“記住,要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