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謀算江東

關燈
京城洛陽,陰雨連綿,幾日不見陽光。

     如虎似狼的涼州兵将往來巡邏,見到可疑之人輕則拘捕,重則格殺。

    連皇親國戚都不輕易上街,何況尋常百姓。

     涼州牧董卓是隴西人,其父董君雅,從一個小吏做到穎川綸氏尉,一生謹言慎行。

    但董卓一點不像父親,他年少時喜歡抱打不平,練就一身好武藝,力大無窮,騎技高超,在馬上能左右射箭。

    他往來于羌族等少數民族部落之間,結交他們的首領。

    後來,董卓歸家管理田地,仍然和這些部落首領往來密切。

     董卓任軍司馬時,跟随中郎将張奂征讨并州,立了大功,被封為郎中,賞大量财物。

    董卓把财物都分給手下人,由此人望極升。

    在随後一系列的讨逆平亂中,董卓有功有過,毀譽參半,成了聞名天下的人物,在黃河、隴山之間威望極高,人心歸附,以重兵挾朝廷。

    朝廷不敢讨伐他,隻好安撫,拜為前将軍,封為涼州牧。

     董卓不是很高,但很粗壯,像一尊鐵塔,據說他力能舉鼎,可比西楚霸王項羽。

     他的臉由于長年行軍,飽受風吹日曬而變黑了,又因常飲烈酒而透出紅潤,入宮掌權之後就養尊處優,光滑細膩了許多。

    他的眼睛眯起來是一條長長的錢,猛地睜開就大的怕人,目光銳利如刀,被他盯着的人都不敢正視他。

     這一天,百官接到董卓的請貼,到乾和殿議事,都不敢不來。

     酒還沒過三巡,董卓就轉入正題。

     “萬民之主應該由賢明的人來擔任,少帝的所作所為太令人失望。

    我看陳留王劉協不錯,想改他為帝,諸位看如何啊!” 群臣想不到董卓膽敢廢立皇帝,無不驚愕失色,憤恨至極,隻是一遭遇董卓那駭人的目光,都不敢言。

     董卓得意地一笑:“上次皇帝蒙難,我率兵去救駕,北芒阪上恭迎少帝,想不到少帝隻經曆這場小風波,就吓得掩面哭泣,話都說不清了。

    而陳留王就毫無懼色,一一回答,從始至終,毫無遺漏和不當。

    ”他的目光掃了一圈,端正了坐姿,提高聲音:“如果無人反對……” “我有話說。

    ” 衆臣一看,原來是司徒校尉袁紹。

    。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

    袁家勢傾天下,受袁家恩惠的人不計其數,其門生和親信遍布各地。

    到了這一代,袁紹和他的堂弟虎贲中郎将袁術名滿天下,位居要職,深得人望,衆多的豪傑義士都歸附他們。

     “漢朝統治天下近四百年,恩德深厚,萬民擁戴,如今皇帝正值盛年,無大過錯,你想廢嫡立庶,恐怕有違天下民心吧。

    ” “承繼祖宗大業,本來就不應該以長幼為先後,這種不合理的制度,我要改變,不管它有幾千年。

    皇帝要以賢愚為準,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誰敢反對。

    ”董卓猛地站了起來,手握劍柄:“就試一試我的刀。

    ” 袁紹拍案而起,拔出佩刀:“天下事,難道由你董卓一人主宰嗎?” 他說完,昂首而出。

     董卓深知自己初到洛陽,根基不固,袁家在洛陽的勢力極大,若和他拼個玉石俱焚,即使把袁家的人殺光,他在洛陽也站不住腳了,因此忍住了怒氣。

    袁紹自知洛陽不能呆了,就把官印懸挂在東門,逃往冀州去了。

     數日後,董卓召集文武百官,再提廢立之事。

    大臣們都十分惶恐,無人敢發表意見。

     這年的九月初一,董卓在崇德殿前召集百官,威逼何太後下诏廢黜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不久,何太後和劉辯都被董卓派人毒死。

     董卓自任為相國,參拜皇帝時不唱名,上朝不趨行,可以佩劍上殿,還加賜了代表皇帝權力的符節。

     董卓本想懸賞捉拿袁紹,但手下人對他說:“袁紹不識大體,一時沖動才得罪了您。

    他是害怕而出奔,并沒有别的想法,如今把他逼急了,他就會公開反叛。

    袁氏家族四世有五人出任三公之職,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他聚集豪傑起兵,各地豪強趁勢而起,那就危險了。

    您不如赦免他,任命他為一個郡的太守。

    他因為赦免而感到高興,就不會鬧事了。

    ” 董卓覺得有道理,就派使臣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又任命他的堂弟袁術為後将軍,任命他的好友曹操為骁騎都尉。

    然而,袁術害怕董卓反複無常,出走南陽。

    曹操不滿董卓的所作所為,不屑與他共事,就從小路逃回家鄉,招兵買馬。

     袁紹順應人心,不被董卓收買,舉起了“清君側”的大旗,函谷關以東的各州郡紛紛響應,共十幾路大軍,數十萬人馬公推袁紹為盟主。

    袁術駐軍在魯陽,負責軍糧供應。

     長沙太守孫堅受袁術邀請,也加入聯軍之列。

    由于他勇猛過人,被袁氏兄弟委任為先鋒官。

     孫堅,字文台,吳郡富春人。

     十七歲那年,他與父親一道乘船去錢唐,遇到海盜在搶劫商人的财物,正在岸上分髒,來往的旅客都止步了,船也不敢過。

    孫堅卻不顧父親反對,毅然提刀上岸,指揮部衆向東西兩面迂回包抄。

    海盜們以為是官軍來了,就丢棄财物,四散逃走。

    孫堅追上去,砍下一個賊人的頭回來,由此一舉成名,被府君封為代理郡尉。

     公元172年,會稽人許昌在句章作亂,自稱陽明皇帝,追随者有萬餘人。

    孫堅召集一千多名精壯士兵,大破許昌,被封為鹽渎縣縣丞。

     在鹽渎縣,孫堅的好評如潮,青年才俊都願意和他交往,往來者達數百人。

    孫堅接撫待養,豪爽過人,和他們親如兄弟。

     在黃巾軍之亂中,孫堅得到朝中重臣皇甫嵩、朱隽的賞識,不斷委以重任。

    孫堅也不負重望,屢立戰功,由朱隽推薦,被封為别部司馬。

     孫堅和董卓之間還有一段故事。

     公元186年,邊章和韓遂在涼州作亂,時任中郎将的董卓屢戰不勝,靈帝派司空張溫率兵讨伐。

    張溫上表請求孫堅來幫他。

    張溫以皇帝的诏書召見董卓。

    董卓拖延了很久才來。

    張溫責問董卓,董卓的言語很不恭順。

    當時,孫堅也在場,看董卓太過驕橫,擁重兵于邊疆,遲早是天下的大患,就勸張溫借機殺了董卓。

    可惜張溫沒有這個膽量。

     兩年前,周瑜離家出走之時,孫堅一家人住在壽春城。

     壽春城是揚州首府,十分繁華,屬下十幾個郡的富商巨賈雲集于此,百姓也較富庶。

     周瑜雲遊至此,盤纏将盡,就決定逗留數日,賺點路費。

     他的賺錢之術很簡單:買來文房四寶,當街一擺,現場寫一些字幅出賣。

    字如其人。

    周瑜不是書法大家,但他的字龍飛鳳舞,筆鋒蒼勁有力,自有一股氣貫長虹之勢,喜歡者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