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神童

關燈
途迷了路,被幾個好心人送回了家。

    這次我花錢買通了一個客商,是他把我帶來的。

    我住在他的一個朋友家裡。

    ” 這孩子才九歲,求學求知之心如此堅決,不達目的絕不肯罷休,看他前額飽滿,眼睛雪亮,雙眉很長,鼻子高挺,典型的大智大慧、意志堅強之人。

    隻是他太小了,淮江書院畢竟是學風極嚴謹的學堂,不是幼稚園,權勢不能滲雜進來,人情也不能。

     顔衡把小周瑜領到淮江書院,洗漱一新,就想着派人把他送回家。

    周瑜住進淮江書院的第二天,周家的大管家周生帶着兩個家丁就找來了。

     從他口中,顔衡了解了周瑜的身世:周家是廬江郡的世家大族,其父周異曾任洛陽縣令,如今是廬江郡守陸康的軍師。

    周瑜的堂祖父周景、景的兒子周忠都做過太尉,顯赫一時。

    周瑜的伯父周尚任丹陽校尉,手握重兵,是丹陽郡的實權人物。

     周瑜見到周生,執意不肯回去,顔衡隻好擺出師長的威嚴,用不容商量的語氣說: “三年之後,我才能收你,想成為淮江書院的弟子,首先要聽師長的話。

    ” 周瑜不吱聲了,擡着頭,淚水長流。

    。

     “好,夫子,我三年之後再來,你一定不能再趕我走了。

    ” “這三年,你還要用心讀書才行,否則就是再等十年,也進不了淮江書院。

    ” 周瑜使勁兒地點了點頭,哭着走了。

     随着光陰飛逝,顔衡于忙碌中漸漸地淡忘了這件事。

    他承諾的三年之期,隻是随口說的。

    人的熱血來之不易,相比之下,韌勁和耐性還要難上十倍。

    一個九歲的小孩子的熱血一過,就會把這個承諾淡忘的。

     想不到三年之後的同一天,十二歲的周瑜又來了,并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在過去的一千多個日日夜夜裡,他一刻也未忘記顔衡的教誨。

    顔衡送給他的儒家經典,他能倒背如流。

     舒縣有人家數萬餘戶,是廬江郡最富庶的小城,戰亂中偏安一隅。

    四年前,黃巾軍将領張曼成殺到舒縣時,輔國大将軍朱隽和騎都尉曹操的大軍也到了,張曼成知難而退,去而未返。

     周家的宅院座落在城中心地區,分南北兩大院落,南院和縣衙隻隔一條街。

    附近都是一座座深宅大院,業主非富即貴,三條最繁華的商業大街夾在它們中間。

     周家大院最引人注目的是紅色的圍牆,顯示着高貴和輝煌,那沉厚結實的大門也是暗紅色的,透露着威嚴和莊重。

    兩座大院裡面共有百餘間房屋,歌榭舞台,短亭長廓,點綴其間,富麗豪華中不失優靜。

     周異聽說顔衡來訪,十分意外。

    自從周瑜被顔衡收為弟子,周異每年都要去兩次淮江書院,送一些不昂貴的特産或是精美的手工藝品,代周瑜答謝師恩。

     周異天庭飽滿,面部輪廓十分柔和,皮肉細膩,一看就知是個心地善良,修養極好的人,但他兩邊的嘴角微微下沉,雙眉之間距離較短,又透露出威嚴和固執的一面。

    半年前,他身體多病,陸康不忍心再讓他勞碌,把他送回舒縣靜養。

     “我是來看公謹。

    ” 周異怔了一下,似乎沒有聽明白:“您是來找公謹的?” “公謹回家已經兩個多月了,一點消息也沒有,我很擔心。

    ” 周異驚呆了,臉上的表情驟然凝固:“顔夫子,你是說,公謹離開淮江書院兩個月了?” “這兩個月,公謹沒有回家來?” “沒有啊,我們連他的影子都沒見到。

    ” 這回輪到顔衡臉上的表情凝固了。

     二人面面相觑,心被巨大的震驚緊緊抓住了,好一會兒都說不出話。

     周瑜到哪裡去了呢? 他在幹什麼?為何不回淮江書院,也不回家? 周瑜在書院裡年紀最小,同窗們開始都用懷疑和不屑的眼光看他,但很快就刮目相看了。

    午飯時,周瑜隻吃一點點,有人問其原因,答案是為了抵抗午間的困倦。

    人隻有處于半饑餓狀态,大腦才最活躍。

    同窗們覺得深有道理,就紛紛仿效。

     不到一個月,同窗們無不承認周瑜聰慧過人,真可說是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觸類旁通,思想之深刻,聯想之豐富,一點也不像少年。

    隻是有點清高和自負,以江山之才自許,古之聖賢,今之名士,無幾人能在他眼裡。

     淮江書院的藏書十分豐富,來拜訪的人都要參觀書閣,如果顔衡不在或是太忙,大都是由周瑜陪同,進行介紹和講解。

    他對書閣裡的書最熟悉,往往一聽書名,就能信手揀來。

    很多夜晚,周瑜就在書閣過夜,以書為枕。

     對學業如此執著和勤奮的周瑜,怎麼會無緣故地曠學兩個月呢? 周瑜的母親紀氏出來拜見顔夫子,聽說兒子失蹤了,急得直落淚:“這孩子經常會幹出誰也想不到的事情,總叫我擔心。

    ” “公謹一定是有難言的苦衷,我們先不要責怪他。

    ”顔衡仍然這樣想。

     “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