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神童

關燈
越有培養之必要。

    ”周瑜出口成章,信心十足,“顔夫子乃是天下名師,深谙此中道理。

    你把我的話說給他聽,他會見我的。

    ” 那門仆拍了拍周瑜的肩,親切地說:“小兄弟,你等着,我會替你說好話的。

    ”不一會,他就滿面笑容地跑出來:“夫子答應見你了,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 “夫子不但會見我,還會收下我。

    ” 淮江書院鼎盛時期有二百多學生,最大的三十六歲,最小的十六歲,皆是品德優良、資質極佳。

    他們或是門第顯赫的世家子弟,或是富甲一方的社會新貴,少數寒門之士憑着天賦和苦學,也在這裡如魚得水。

    他們從踏入書院的那天起,已經是一腳踢開了富貴門和功名窗,畢業之後到處都能受到重用。

     學子們初入淮江書院,沐浴在思想知識的聖潔光輝下,如同面對神靈一般虔誠,連呼吸都怕驚擾老師和學長們。

    隻有周瑜例外。

    他邁進淮江書院的門檻,那自然灑脫的行走姿态頓時吸引了衆多異樣的目光,再看他那坦然自若的神情,就更驚訝了。

     “這個不知天高地厚、乳臭未幹的孩子,他走路的姿态太不謙遜,頭不夠低,表情不夠恭讓,這是目無師長。

    夫子最讨厭這種人,絕不會收他。

    ” “有才華有什麼了不起?淮江書院的人誰沒有才華呢?看着吧,夫子和他說不了幾句話就會把他趕走。

    ” “凡是被淮江書院趕出去的人,前程就毀一大半了。

    ” 有幾個人故意徘徊在顔衡的居所———“文澤園”門前,想看周瑜被趕出來的狼狽相。

     沒過多久,周瑜果然就出來了,不過,他的頭還是揚着,腳步更輕快,而且腿擡得比進來時還要高了。

    顔夫子的書僮給他引路,向食堂走去,一看就知是吃早飯去了。

     早飯一過,顔衡一臉喜氣地向大家宣布:收周瑜為淮江書院的正式學生。

     啊!這可不得了了!學子們無不千分驚奇,萬分不解,簡直是亂成一團,奔走相告又相互質詢,都想從别人的口中得到答案。

     淮江書院雖是私學,但比衆多的公學更具盛名。

    自高祖劉邦以來,就有了公學———官辦學校。

    自文帝以來,又細分為太學(國子學)、府學、州學、縣學和鄉學等五個級别,分布全國。

    私學隻是公學的一個補充,不能和公學相提并論。

    顔衡能把淮江書院經營得如此興盛,連貴族子弟都以入讀淮江書院為榮,這實在是一個異數,在顔衡心中,傳道、授業、解惑是最神聖、最崇高的事業,任何人都不能亵渎,對學生各方面的要求嚴格得出奇。

     他的好友喬玄,才學廣博,剛斷明識,廉潔奉公,曾任太尉,乃是一代名臣,對淮江書院支持多多,本人也常來淮江書院講過學。

    十四年前,喬公受顔衡邀請來講學,并帶來一個少年,姓曹名操,字孟德,乃是大司農曹嵩之子,其祖父是東漢王朝極有名的大宦官曹騰,曾迎立漢桓帝,在宮掌權達三十年之久。

    曹嵩是曹騰收養的兒子。

    曹操從小聰明過人,遇事機警,少年時放蕩不羁,負氣仗義。

    喬玄很喜歡曹操,覺得他将來可以擔當國家之重任,就想把他送到淮江書院寄讀。

     顔衡看曹操雖然聰明機警,卻放蕩不羁,品格不夠誠實,言行不夠端正,任喬玄說破了嘴皮,他也不肯收,使喬玄在曹嵩面前丢盡了臉。

    從那以後的三年,喬玄再也沒踏進淮江書院。

     年僅十二歲的周瑜憑什麼呢?不知謙恭,沒有名士推薦,沒有家長領着。

     答案在哪裡?淮江書院的學子們都無心讀書了。

     為了讓學生們安心讀書,顔衡就講了一個發生在三年前的故事。

     那天清晨,空氣也很鮮美,顔衡去淮江書院南面的竹林裡散步,見到一個衣衫不整充滿稚氣的小男孩向他跑來,快到他面前時,被小石塊絆倒了。

     顔衡把他扶起來,聽他用清脆稚嫩的聲音說:“您就是顔夫子吧?” “你怎麼知道我啊!”顔衡笑着很親切。

    他隻有在學生面前才擺出一副威嚴的樣子。

     “我姓周名瑜,字公謹,廬江郡舒縣人,聽說顔夫子學識淵博,授業嚴謹,特來拜師。

    ” 顔衡從未聽過這麼小的孩子說這麼文雅工整的語言。

     “你多大了。

    ” “回夫子的話,我九歲了。

    ” “這麼小,你家的長輩呢?” “我是一個人偷偷跑出來的,” 顔衡驚呆了。

    從舒縣到合肥有百餘裡的路程,一個九歲的孩子是如何走完的,太難想像了。

     “我在淮江書院門外等了五天,門仆都不讓我進去,說夫子絕不會見我的。

    後來聽說夫子有時會到這裡散步,就來這裡等了。

    ” 顔衡緊緊地把周瑜抱起來,從未如此感動過,心痛地說:“孩子,這五天你是怎麼過來的,萬一再等不到我,你可怎麼辦呢?” “夫子,早在半年前,我就獨自一人來找你,但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