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太祖高皇帝于中都皇陵四門懸金字牌各一,其文曰:“民間先世嘗有墳墓在此地者,許令以時祭掃。
守門官軍阻擋者,以違制論。
”嗚呼,此聖人一視同仁,以四海為家之心也。
今世少有富貴權力者,每得墓地,有舊冢在,必恩去之,以為福蔭子孫之計。
至有發掘屍樞而焚毀之者。
其視聖祖之度量,相越豈不遠哉! 元主忽必烈用西僧嗣古妙高及楊琏真加之言,盡發宋諸陵之在紹興者及大臣冢墓,凡一百一所,竊其寶玉無算,截理宗頂骨為飲器。
胡主吞滅中國之初,即行此盜賊不仁之事。
我太祖即位之元年戊申正月戊午,即禦劄丞相宣國公李善長,遣工部主事谷秉毅,移北平大都督府及守臣吳勉索飲器于西僧汝納監藏深惠,诏付應天府守臣夏思忠,以四月癸酉瘗諸南門高座寺之西北。
明年己酉六月庚辰,上覽浙江行省進宋諸陵圖,遂命藏諸舊穴。
時開國之初,庶務方殷,而首求先代帝王之遺骸,若救焚拯溺之不暇,往返數千裡,首尾不逾三月,即得舊物歸瘗中土;又僅逾年,而即返諸故穴,其敏于舉義如此。
英明剛果之志,慈祥恻隐之心,雖堯舜湯武,不是過矣。
于乎休哉! 誠意伯劉基初見太祖,太祖曰:“能詩乎?”基曰:“詩,儒者末事,何謂不能?”時帝方食,指所用斑竹筷使賦之。
基應曰:“一對湘江玉并看,湘妃曾灑淚痕斑。
”帝颦蹙曰:“秀才氣味。
”基曰:“未也。
”複雲:“漢家四百年天下,盡在張良一借間。
”帝大悅,以為相見晚。
洪武中,紹興日鑄嶺有宋侍郎者,嘗恃上燕語。
上曰:“汝有子讀書乎?誰為之師者?”宋曰:“臣妻弟某來谒,臣留于家以教臣子。
”上曰:“可令見朕。
” 明日,宋與其人俱入見。
上謂曰:“汝作字師誰?”對曰:“學智永。
”上曰:“何故學和尚字。
汝能詩乎?宜為朕賦一詩。
”某請題。
上曰:“任汝意為之。
”某應聲曰:“臣本山中一布衣,偶依親舊住京畿。
丹心冉冉如雲氣,常繞黃金阙下飛。
”上曰:“汝欲依朕耶!”即日拜刑部主事。
國初用人如此。
劉政,字仲理,吳縣人。
洪武己卯南畿鄉試,方孝孺為考官,以“論語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君子人與君子人也”為題策問,文武并用。
孝孺得政卷,賞許甚至,遂為解首。
政為人慷慨,尚氣節,嘗以豪傑自許。
忽得隐疾。
值太宗渡江,憤憤不食,力疾起行,以足頓地,意嘔血死。
可謂不負方公之知矣。
王景,字景章,處州松陽人,草太宗即位诏。
或雲無錫王達善所草,未知孰是。
宋末沈敬之逃占城乞兵興複,占城以國小辭。
敬之效秦庭之哭而不得歸。
占城賓之而不臣,敬之竟憂憤發病卒。
其王作詩挽之,曰:“恸哭江南老矩卿,春風揾淚為傷情。
無端天下編年月,緻使人間有死生。
萬疊白雲遮故國,一抔黃土蓋香名。
英魂好逐東流去,莫向邊隅怨不平。
” 我太宗初承大統,诏谕海外諸國,朝鮮王芳運作詩以獻,曰:“紫鳳銜書下九霄,遐陬喜氣動民謠。
久潛龍虎聲相應,未戮鲸鲵氣尚驕,萬裡江山歸正統,百年人物見清朝。
天教老眼觀新化,白發那堪不肯饒。
” 夫占城以島夷知重節義如此,朝鮮乃箕子之國,然世遠教衰,三仁之風泯矣,悲夫! 永樂間,蘇人有沈景旸者,精于蔔,用錢三枚,擲以成卦,言無不驗。
太宗聞其名,遣内侍乘傳來召之。
景旸就道,豫蔔一卦,語使者曰:“若上得此卦,則無不利矣。
” 既至,入見趨急,俯伏喘不能言。
上令少休,乃引問曰:“汝術何所本?”對曰:“《周易》。
”上曰:“亦不過《周易》。
”乃取錢向天默祝,今年豎授景旸。
蔔之,正得向卦,因具述前語以對,曰:“此卦最利行師,戰無不克。
”上大悅,令出就舍,需其驗而官之。
已而師果克捷。
他日,又召景旸蔔,卦成,景旸俯首不語。
良久,上曰:“何如?”景旸對曰:“不可用。
”上不悅,趣令引出,诏有司具驿舟送歸,隻給楮币、衣帽而已。
景旸語人雲,“上初筮者,殆匈奴之大部落,後筮者,其小種耳。
上意大者既克,于小者何有。
然卦實有兇咎,不
守門官軍阻擋者,以違制論。
”嗚呼,此聖人一視同仁,以四海為家之心也。
今世少有富貴權力者,每得墓地,有舊冢在,必恩去之,以為福蔭子孫之計。
至有發掘屍樞而焚毀之者。
其視聖祖之度量,相越豈不遠哉! 元主忽必烈用西僧嗣古妙高及楊琏真加之言,盡發宋諸陵之在紹興者及大臣冢墓,凡一百一所,竊其寶玉無算,截理宗頂骨為飲器。
胡主吞滅中國之初,即行此盜賊不仁之事。
我太祖即位之元年戊申正月戊午,即禦劄丞相宣國公李善長,遣工部主事谷秉毅,移北平大都督府及守臣吳勉索飲器于西僧汝納監藏深惠,诏付應天府守臣夏思忠,以四月癸酉瘗諸南門高座寺之西北。
明年己酉六月庚辰,上覽浙江行省進宋諸陵圖,遂命藏諸舊穴。
時開國之初,庶務方殷,而首求先代帝王之遺骸,若救焚拯溺之不暇,往返數千裡,首尾不逾三月,即得舊物歸瘗中土;又僅逾年,而即返諸故穴,其敏于舉義如此。
英明剛果之志,慈祥恻隐之心,雖堯舜湯武,不是過矣。
于乎休哉! 誠意伯劉基初見太祖,太祖曰:“能詩乎?”基曰:“詩,儒者末事,何謂不能?”時帝方食,指所用斑竹筷使賦之。
基應曰:“一對湘江玉并看,湘妃曾灑淚痕斑。
”帝颦蹙曰:“秀才氣味。
”基曰:“未也。
”複雲:“漢家四百年天下,盡在張良一借間。
”帝大悅,以為相見晚。
洪武中,紹興日鑄嶺有宋侍郎者,嘗恃上燕語。
上曰:“汝有子讀書乎?誰為之師者?”宋曰:“臣妻弟某來谒,臣留于家以教臣子。
”上曰:“可令見朕。
” 明日,宋與其人俱入見。
上謂曰:“汝作字師誰?”對曰:“學智永。
”上曰:“何故學和尚字。
汝能詩乎?宜為朕賦一詩。
”某請題。
上曰:“任汝意為之。
”某應聲曰:“臣本山中一布衣,偶依親舊住京畿。
丹心冉冉如雲氣,常繞黃金阙下飛。
”上曰:“汝欲依朕耶!”即日拜刑部主事。
國初用人如此。
劉政,字仲理,吳縣人。
洪武己卯南畿鄉試,方孝孺為考官,以“論語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君子人與君子人也”為題策問,文武并用。
孝孺得政卷,賞許甚至,遂為解首。
政為人慷慨,尚氣節,嘗以豪傑自許。
忽得隐疾。
值太宗渡江,憤憤不食,力疾起行,以足頓地,意嘔血死。
可謂不負方公之知矣。
王景,字景章,處州松陽人,草太宗即位诏。
或雲無錫王達善所草,未知孰是。
宋末沈敬之逃占城乞兵興複,占城以國小辭。
敬之效秦庭之哭而不得歸。
占城賓之而不臣,敬之竟憂憤發病卒。
其王作詩挽之,曰:“恸哭江南老矩卿,春風揾淚為傷情。
無端天下編年月,緻使人間有死生。
萬疊白雲遮故國,一抔黃土蓋香名。
英魂好逐東流去,莫向邊隅怨不平。
” 我太宗初承大統,诏谕海外諸國,朝鮮王芳運作詩以獻,曰:“紫鳳銜書下九霄,遐陬喜氣動民謠。
久潛龍虎聲相應,未戮鲸鲵氣尚驕,萬裡江山歸正統,百年人物見清朝。
天教老眼觀新化,白發那堪不肯饒。
” 夫占城以島夷知重節義如此,朝鮮乃箕子之國,然世遠教衰,三仁之風泯矣,悲夫! 永樂間,蘇人有沈景旸者,精于蔔,用錢三枚,擲以成卦,言無不驗。
太宗聞其名,遣内侍乘傳來召之。
景旸就道,豫蔔一卦,語使者曰:“若上得此卦,則無不利矣。
” 既至,入見趨急,俯伏喘不能言。
上令少休,乃引問曰:“汝術何所本?”對曰:“《周易》。
”上曰:“亦不過《周易》。
”乃取錢向天默祝,今年豎授景旸。
蔔之,正得向卦,因具述前語以對,曰:“此卦最利行師,戰無不克。
”上大悅,令出就舍,需其驗而官之。
已而師果克捷。
他日,又召景旸蔔,卦成,景旸俯首不語。
良久,上曰:“何如?”景旸對曰:“不可用。
”上不悅,趣令引出,诏有司具驿舟送歸,隻給楮币、衣帽而已。
景旸語人雲,“上初筮者,殆匈奴之大部落,後筮者,其小種耳。
上意大者既克,于小者何有。
然卦實有兇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