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詩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人也。
拜貝州刺史。
至州。
發レ奸隐。
長吏尺布升粟之贓無所寬貸。
得千馀人而表之。
上悉配防嶺南。
親戚相送。
哭泣之聲遍於州境。
有京兆韋?為貝州司馬。
河東趙達為清河令。
二人并苛刻。
唯長史有惠政。
時人為之語曰:〗 刺史羅刹政。
司馬蝮蛇?。
長史含笑判。
清河生吃人。
(○隋書庫狄士文傳。
) 【隋圖經引俗諺】 〖太平寰宇記曰:七度水在昌平界。
接虎眼泉。
俗諺雲雲雲。
蓋以高梁微流。
憑藉泉所在。
分流散漫。
〗 高梁無上源。
清水泉無上尾。
(○太平寰宇記六十九。
) 【雜曲歌辭】〖《詩紀》樂府歌詩。
凡屬先唐之作又無時代可考者。
均附於此。
〗 【王子思歸歌】 〖怨錄曰:楚公子為質于秦。
作歌曰:〗 洞庭兮木秋。
涔陽兮草衰。
去千乘之家國。
作鹹陽之布衣。
(○古詩類苑九十七。
《詩紀前集》二。
) 【祠洛水歌】 〖古今樂錄曰:秦始皇祠洛水。
有黑頭公從河中出。
呼始皇曰:來受天之寶。
乃與群臣作歌曰:〗 洛陽之水。
其色蒼蒼。
祠祭大澤。
倏忽南臨。
(《詩紀》雲。
一作征。
征古轉入陽。
)洛濱??禱。
色連三光。
(○《樂府詩集》八十三作秦始皇歌。
《詩紀前集》二。
) 【古歌】 〖楊文公談苑曰:徐锴仕江左至中書舍人。
時徐淑為校理。
古樂府中摻字者淑多改為操字。
蓋章草之變。
諧曰:非可一例言。
若漁陽摻者。
三撾鼓也。
彌衡作漢陽摻撾。
古歌雲雲雲。
淑歎服。
〗 邊城晏聞漢陽摻。
黃塵蕭蕭白日暗。
(○詩話總龜二。
) 【挾瑟歌】 春風宛轉入曲房。
兼送小苑百花香。
白馬金鞍去未返。
紅妝玉箸下成行。
(○古樂府一。
編在淫預歌及班固靈芝歌間。
) 【陌上桑】 日出秦樓明。
條垂露尚盈。
蠶饑心自急。
開奁妝不成。
(○《樂府詩集》二十八。
《詩紀》百三十。
) 【出塞】 候騎出甘泉。
奔命入居延。
旗作浮雲影。
陣如明月弦。
(○《樂府詩集》二十八。
《詩紀》百十。
) 【王昭君】 猗蘭思寵歇。
昭陽幸禦稀。
朝辭漢阙去。
夕見胡塵飛。
寄言(樂府作寄信。
)秦樓下。
因書秋雁歸。
(○《樂府詩集》二十九。
《詩紀》百三十。
) 【陽春曲】 ?莒生前迳。
含桃落小園。
春心自搖蕩。
百舌更多言。
(○《樂府詩集》五十一。
《詩紀》百三十。
) 【項王歌】 無複拔山力。
誰論蓋世才。
欲知漢騎滿。
但聽楚歌哀。
悲看骓馬去。
泣望舣舟來。
(○《樂府詩集》五十八。
《詩紀》百三十。
) 【于阗采花】 〖《詩紀》雲。
于阗。
古于阗國。
居蔥嶺北二百馀裡。
漢唐以來皆入貢。
〗 山川雖異所。
草木尚同春。
亦如溱洧地。
自有采花人。
(○《樂府詩集》七十二。
《詩紀》百三十。
) 【沐浴子】 澡身經蘭泛。
濯發亻素芳洲。
折榮聊踯躅。
攀桂且淹留。
(○《樂府詩集》七十四。
《詩紀》百三十。
) 【澤雉】 〖古今樂錄曰:鳳将雛。
以澤雉送曲。
〗 擅場延繡頸。
朝飛弄绮翼。
飲啄常自在。
驚雄恒不息。
(○《樂府詩集》七十四。
《詩紀》百三十。
) 【舍利佛】 金繩界寶地。
珍木蔭瑤池。
雲間妙音奏。
天際法蠡吹。
(○《樂府詩集》七十八。
《詩紀》百三十。
) 【摩多樓子】 從戎向邊北。
遠行醉(樂府作辭。
)密親。
借問陰山候。
還知塞上人。
(○《樂府詩集》七十八。
《詩紀》百三十。
) 【黃門倡歌】 〖《漢書》禮樂志曰:成帝時。
鄭聲尤甚。
黃門名倡丙強、景武之屬。
富顯於世。
隋書樂志曰:漢樂有黃門鼓吹。
天子宴群臣之所用也。
〗 佳人俱絕世。
握手上春樓。
點黛方初月。
縫裙學石榴。
君王入朝罷。
争競理衣裘。
(○《樂府詩集》八十四。
《詩紀》百三十。
) 【送别詩】 〖崔瓊東虛記雲。
此詩作於大業末年。
實指炀帝巡遊無度。
缙紳瘁?已甚。
下逮闾閻。
而佞人曲士。
播弄威福。
欺君上以取榮貴。
上二句盡之。
又謂民财窮窘。
至是方有五子之歌之憂。
而望其返國也。
〗 楊柳青青著地垂。
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
借問行人歸不歸。
(○古詩類苑七十一。
《詩紀》百二十九。
)
拜貝州刺史。
至州。
發レ奸隐。
長吏尺布升粟之贓無所寬貸。
得千馀人而表之。
上悉配防嶺南。
親戚相送。
哭泣之聲遍於州境。
有京兆韋?為貝州司馬。
河東趙達為清河令。
二人并苛刻。
唯長史有惠政。
時人為之語曰:〗 刺史羅刹政。
司馬蝮蛇?。
長史含笑判。
清河生吃人。
(○隋書庫狄士文傳。
) 【隋圖經引俗諺】 〖太平寰宇記曰:七度水在昌平界。
接虎眼泉。
俗諺雲雲雲。
蓋以高梁微流。
憑藉泉所在。
分流散漫。
〗 高梁無上源。
清水泉無上尾。
(○太平寰宇記六十九。
) 【雜曲歌辭】〖《詩紀》樂府歌詩。
凡屬先唐之作又無時代可考者。
均附於此。
〗 【王子思歸歌】 〖怨錄曰:楚公子為質于秦。
作歌曰:〗 洞庭兮木秋。
涔陽兮草衰。
去千乘之家國。
作鹹陽之布衣。
(○古詩類苑九十七。
《詩紀前集》二。
) 【祠洛水歌】 〖古今樂錄曰:秦始皇祠洛水。
有黑頭公從河中出。
呼始皇曰:來受天之寶。
乃與群臣作歌曰:〗 洛陽之水。
其色蒼蒼。
祠祭大澤。
倏忽南臨。
(《詩紀》雲。
一作征。
征古轉入陽。
)洛濱??禱。
色連三光。
(○《樂府詩集》八十三作秦始皇歌。
《詩紀前集》二。
) 【古歌】 〖楊文公談苑曰:徐锴仕江左至中書舍人。
時徐淑為校理。
古樂府中摻字者淑多改為操字。
蓋章草之變。
諧曰:非可一例言。
若漁陽摻者。
三撾鼓也。
彌衡作漢陽摻撾。
古歌雲雲雲。
淑歎服。
〗 邊城晏聞漢陽摻。
黃塵蕭蕭白日暗。
(○詩話總龜二。
) 【挾瑟歌】 春風宛轉入曲房。
兼送小苑百花香。
白馬金鞍去未返。
紅妝玉箸下成行。
(○古樂府一。
編在淫預歌及班固靈芝歌間。
) 【陌上桑】 日出秦樓明。
條垂露尚盈。
蠶饑心自急。
開奁妝不成。
(○《樂府詩集》二十八。
《詩紀》百三十。
) 【出塞】 候騎出甘泉。
奔命入居延。
旗作浮雲影。
陣如明月弦。
(○《樂府詩集》二十八。
《詩紀》百十。
) 【王昭君】 猗蘭思寵歇。
昭陽幸禦稀。
朝辭漢阙去。
夕見胡塵飛。
寄言(樂府作寄信。
)秦樓下。
因書秋雁歸。
(○《樂府詩集》二十九。
《詩紀》百三十。
) 【陽春曲】 ?莒生前迳。
含桃落小園。
春心自搖蕩。
百舌更多言。
(○《樂府詩集》五十一。
《詩紀》百三十。
) 【項王歌】 無複拔山力。
誰論蓋世才。
欲知漢騎滿。
但聽楚歌哀。
悲看骓馬去。
泣望舣舟來。
(○《樂府詩集》五十八。
《詩紀》百三十。
) 【于阗采花】 〖《詩紀》雲。
于阗。
古于阗國。
居蔥嶺北二百馀裡。
漢唐以來皆入貢。
〗 山川雖異所。
草木尚同春。
亦如溱洧地。
自有采花人。
(○《樂府詩集》七十二。
《詩紀》百三十。
) 【沐浴子】 澡身經蘭泛。
濯發亻素芳洲。
折榮聊踯躅。
攀桂且淹留。
(○《樂府詩集》七十四。
《詩紀》百三十。
) 【澤雉】 〖古今樂錄曰:鳳将雛。
以澤雉送曲。
〗 擅場延繡頸。
朝飛弄绮翼。
飲啄常自在。
驚雄恒不息。
(○《樂府詩集》七十四。
《詩紀》百三十。
) 【舍利佛】 金繩界寶地。
珍木蔭瑤池。
雲間妙音奏。
天際法蠡吹。
(○《樂府詩集》七十八。
《詩紀》百三十。
) 【摩多樓子】 從戎向邊北。
遠行醉(樂府作辭。
)密親。
借問陰山候。
還知塞上人。
(○《樂府詩集》七十八。
《詩紀》百三十。
) 【黃門倡歌】 〖《漢書》禮樂志曰:成帝時。
鄭聲尤甚。
黃門名倡丙強、景武之屬。
富顯於世。
隋書樂志曰:漢樂有黃門鼓吹。
天子宴群臣之所用也。
〗 佳人俱絕世。
握手上春樓。
點黛方初月。
縫裙學石榴。
君王入朝罷。
争競理衣裘。
(○《樂府詩集》八十四。
《詩紀》百三十。
) 【送别詩】 〖崔瓊東虛記雲。
此詩作於大業末年。
實指炀帝巡遊無度。
缙紳瘁?已甚。
下逮闾閻。
而佞人曲士。
播弄威福。
欺君上以取榮貴。
上二句盡之。
又謂民财窮窘。
至是方有五子之歌之憂。
而望其返國也。
〗 楊柳青青著地垂。
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
借問行人歸不歸。
(○古詩類苑七十一。
《詩紀》百二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