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詩卷四

關燈
風起。

    号罴當我道。

    狂顧動牙齒。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二十七。

    《廣文選》十三。

    《詩紀》十二。

    ) 【猛虎行】 與君媾新歡。

    托配于二儀。

    充列于紫微。

    長降焉可知。

    梧桐(《類聚》作何梧。

    )攀鳳翼。

    雲雨散洪池。

    (○《類聚》十一。

    《樂府詩集》三十一。

    《詩紀》十二。

    ) 【善哉行】〖《詩紀》雲。

    《初學記》載第一解。

    題雲于講堂作。

    〗  朝(《初學記》作今。

    )日樂相樂。

    酣飲不知醉。

    悲弦(《書鈔》作筝。

    《初學記》同。

    )激新聲。

    長笛吐清氣。

    (一解)弦歌感人腸。

    四坐皆歡悅。

    寥寥高堂上。

    涼風入我室。

    (二解)持滿如不盈。

    有德(《宋書》作得。

    )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

    所愁不但一。

    (三解)慊慊下白屋。

    吐握不可失。

    衆賓飽滿歸。

    主人苦不悉。

    (四解)比翼翔雲漢。

    羅者安所羁。

    (《宋書》作羁。

    )沖靜得自然。

    榮華何足為。

    (五解樂府雲。

    右一曲魏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三十六。

    《詩紀》十二。

    又《書鈔》五十一及一百十引氣一韻。

    又《初學記》十四作于講堂作。

    引醉、氣二韻。

    ) 【同前】〖《詩紀》雲。

    藝文《類聚》作銅雀園詩。

    〗 朝遊高台觀。

    (《文選》注作側。

    )夕宴華池陰。

    大酋奉甘醪。

    狩(《類聚》作獸。

    )人獻嘉禽。

    (一解)齊倡(《書鈔》或作唱。

    或作瑟。

    )發東舞。

    秦筝奏西音。

    有客從南來。

    為我彈清琴。

    (二解)五音紛繁會。

    拊者激微吟。

    淫魚乘波聽。

    踴躍自浮沉。

    (三解)飛鳥翻翔舞。

    悲鳴集北林。

    樂極哀情來。

    寥(《宋書》作憀。

    《類聚》同。

    )亮(《類聚》作恨。

    《廣文選》同。

    案恨當作悢。

    )摧肝心。

    (四解)清角豈不妙。

    德薄所不任。

    大哉子野言。

    弭弦且自禁。

    (五解樂府雲。

    右一曲魏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三十六。

    《詩紀》十二。

    又《書鈔》一百一、一百七引音一韻。

    《類聚》二十八作銅雀園詩。

    引陰、禽、音、林、心五韻。

    《文選》三十一代君子有所思注及雜體詩注并作東門行。

    引陰一韻。

    又《廣文選》九所引與藝文《類聚》同。

    ) 【折楊柳行】〖《詩紀》雲。

    藝文作遊仙詩。

    古樂府作長歌行。

    〗  西山一(《詩紀》作亦。

    注雲。

    一本作一。

    )何(《禦覽》作何如。

    )高。

    高高(《初學記》作望望。

    舊《唐書》作高處。

    )殊無極。

    (《初學記》作不極。

    )上有兩仙僮。

    (《禦覽》或作西山有雙僮。

    寰宇記同。

    )不飲亦不食。

    與我一丸藥。

    光耀(《文選》注作輝。

    《白帖》同。

    )有五色。

    (一解)服藥四五日。

    身體(《類聚》作胸臆。

    《文選》注同。

    舊《唐書》作身輕。

    )生羽翼。

    輕舉乘浮(《類聚》作生風。

    《廣文選》或同。

    )雲。

    倏忽行萬億。

    流覽觀四海。

    茫茫(《宋書》作芒芒。

    )非所識。

    (二解)彭祖稱七百。

    悠悠安可原。

    老聃适西戎。

    于今竟不還。

    王喬假虛辭。

    赤松垂空言。

    (三解)達人識真僞。

    愚夫好妄傳。

    追念往古事。

    愦愦千萬端。

    百家多迂怪。

    聖道我所觀。

    (四解樂府雲。

    右一曲魏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三十七。

    《廣文選》十三。

    《詩紀》十二。

    又《類聚》七十八作遊仙詩。

    引極、食、色、翼、億、識六韻。

    《文選》二十二宿東園注引極、食、色、翼四韻。

    《初學記》五作登山望遠詩。

    引極、食二韻。

    《白帖》九引色一韻。

    舊《唐書》九十五、《禦覽》九百八十四并引極、食、色、翼四韻。

    《禦覽》四十五、寰宇記五十五并引食一韻。

    《廣文選》九作遊仙詩。

    引極、食、色、翼、億、識六韻。

    )  【燕歌行二首】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初學記》作零。

    )落露為霜。

    群燕辭(《類聚》作争。

    )歸雁(樂府作鹄。

    )南翔。

    念君(樂府作吾。

    )客(《類聚》作遠。

    )遊多思(李善本《文選》作思斷。

    《詩紀》同。

    )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君何(《文選》作何為。

    《類聚》同。

    玉台作君為。

    )淹留寄他方。

    賤妾茕茕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敢(玉台作可。

    )忘。

    不覺悟淚下沾衣裳。

    援琴(《宋書》作瑟。

    樂府同。

    )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玉台誤作幸。

    )限河梁。

    (《詩紀》雲。

    晉樂所奏。

    分七解。

    ○逯案。

    《宋書》及《樂府詩集》此篇前六解皆兩韻一解。

    ○《宋書》樂志。

    《文選》二十七。

    玉台新詠九。

    《樂府詩集》三十二。

    《詩紀》十二。

    又《類聚》四十二引涼、霜、腸、方、忘五韻。

    《初學記》三引涼、霜二韻。

    ) 别日何易會日難。

    山川悠遠路(《初學記》誤作浮。

    )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

    寄聲(《詩紀》作書。

    注雲。

    一作聲。

    )浮雲往不還。

    涕零雨面毀容(《詩紀》作形。

    注雲。

    一作容。

    )顔。

    誰能懷憂獨不歎。

    展詩清歌聊自寬。

    樂往哀來摧肺(《詩紀》作心。

    注雲。

    一作肝。

    )肝。

    耿耿優枕不能眠。

    披衣出戶步東西。

    仰看(《詩紀》作戴。

    注雲。

    一作看。

    )星月觀雲間。

    飛鶬(《詩紀》作鳥。

    )晨鳴聲可憐。

    留連顧懷不能(《詩紀》作自。

    注雲。

    一作能。

    )存。

    (《詩紀》雲。

    晉樂所奏。

    分六解。

    又雲。

    此首文互異者。

    并以《宋書》為正。

    樂府雲。

    右一曲本辭。

    ○玉台新詠九。

    《樂府詩集》三十二。

    《詩紀》十二。

    又《初學記》十五引難、漫、言、還四韻。

    )别日何易會日難。

    山川悠遠漫漫。

    (一解)郁陶思君未敢言。

    寄書浮雲往不還。

    (二解)涕零兩面毀形顔。

    誰能懷憂獨不歎。

    (三解)耿耿優枕不能眠。

    披衣出戶步東西。

    (四解)展詩清歌聊自寬。

    樂往哀來摧心肝。

    悲風清厲秋氣寒。

    羅帷徐動經秦軒。

    (五解)仰戴星月觀雲間。

    飛鳥晨鳴。

    聲氣可憐。

    留連懷顧不自存。

    (六解樂府雲。

    右一曲晉樂所奏。

    ○《宋書》樂志。

    《樂府詩集》三十二。

    《詩紀》十二。

    ) 【臨高台】 臨台行高。

    高以軒。

    下有水。

    清且寒。

    中有黃鹄往且翻。

    行為臣。

    當盡忠。

    願令(《詩紀》作今。

    )皇帝陛下三千歲。

    宜居此宮。

    鹄欲南遊。

    雌不能随。

    我欲躬銜汝。

    口噤不能開。

    我(樂府無我字。

    《詩紀》同。

    )欲負之。

    毛衣摧頹。

    五裡一顧。

    六裡徘徊。

    (《詩紀》雲。

    此曲三段辭不相屬。

    鹄欲南遊以下乃古辭飛鹄行也。

    ○《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