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詩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王粲〈粲。
字仲宣。
山陽高平人。
初辟司徒府。
除黃門郎。
不就。
至荊州依劉表。
荊州平。
曹公辟為丞相掾。
封關内侯。
遷軍謀祭酒。
進侍中。
建安二十二年卒。
有集十一卷。
〉【贈蔡子笃詩】 〖蔡睦。
字子笃。
為尚書。
仲宣與之同避難荊州。
子笃還。
仲宣作此贈之。
○五臣本《文選》向注謂子笃還會稽。
〗 翼翼飛鸾。
載飛載東。
我友雲徂。
言戾舊邦。
舫舟翩翩。
以溯大江。
蔚矣荒塗。
時行靡通。
慨我懷慕。
君子所同。
悠悠世路。
亂離多阻。
濟岱江衡。
(李善本《文選》作行。
《詩紀》同。
)邈焉異處。
風流雲散。
一别如雨。
人生實難。
願其弗與。
瞻望遐路。
允企伊伫。
烈烈(《初學記》作冽冽。
)冬日。
肅肅凄風。
(《初學記》作祁寒。
)潛鱗在淵。
(《初學記》作川。
避唐諱改。
)歸雁載(《詩紀》作在。
)軒。
苟非鴻雕。
孰能飛翻。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翻。
)雖則追(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進。
)慕。
予思罔宣。
瞻望東路。
慘怆增歎。
率彼江流。
爰逝靡期。
君子信誓。
不遷于時。
及子同寮。
生死固之。
何以贈行。
言賦新詩。
中心孔悼。
涕淚漣ㄝ。
嗟爾君子。
如何勿思。
(○《文選》二十三。
又《詩紀》十五。
《類聚》三十一引阻、處、雨三韻。
《初學記》三引寒、軒二韻。
) 【贈士孫文始】 〖三輔決錄注曰:士孫萌。
字文始。
少有才學。
年十五。
能屬文。
初董卓之誅也。
萌父瑞知王允必敗。
京師不可居。
乃命萌将家屬至荊州。
依劉表。
去無幾。
瑞果為李催等所殺。
及天子都許昌。
追論誅董卓之功。
封萌為澹津亭侯。
與山陽王粲善。
萌當就國。
粲作詩以贈萌。
〗 天降喪亂。
靡國不夷。
我暨我友。
自彼京師。
宗守蕩失。
越用遁違。
遷于荊楚。
在漳之湄。
在漳之湄。
亦克(李善本《文選》作克)。
晏(《文選》作宴。
)處。
和通篪埙。
比德車輔。
既度禮義。
(《文選》旁證雲。
毛本作儀。
)卒獲笑語。
庶茲永日。
無愆厥緒。
雖曰(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日。
)無愆。
時不我已。
同心離事。
乃有逝止。
橫此大江。
淹彼南汜。
我思弗及。
載坐載起。
惟彼南汜。
君子居之。
悠悠我心。
薄廣慕之。
人亦有言。
靡日不思。
矧伊嬿婉。
胡不凄而。
晨風夕逝。
托與之期。
瞻仰王室。
慨其永慨。
良人在外。
誰佐天官。
四國方阻。
俾爾歸藩。
(李善本《文選》作蕃。
)作式下國。
無曰蠻裔。
不虔汝德。
慎爾所主。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之。
)率由嘉則。
龍雖勿用。
志亦靡忒。
悠悠澹澧。
(《禦覽》作沣。
)郁彼唐林。
雖則同域。
邈爾回(《詩紀》作回。
非。
)深。
白駒遠志。
古人所箴。
允矣君子。
不遐厥心。
既往既來。
無密爾音。
(○《文選》二十三。
《禦覽》百六十八。
《詩紀》十五。
) 【贈文叔良】 〖《搜神記》曰:文穎。
字叔良。
南陽人。
為荊州從事。
〗 翩翩者鴻。
率彼江濱。
君子于征。
爰聘西鄰。
臨此洪渚。
伊思梁岷。
爾行孔邈。
如何忽勤。
君子敬始。
慎爾所主。
謀言必賢。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貞。
)錯說申輔。
延陵有作。
僑(六臣本《文選》作喬。
注雲。
五臣作僑字。
)肸是與。
先民遺迹。
來世之矩。
既慎爾主。
亦迪知幾。
探情以華。
睹著知微。
視明聽聰。
靡事不惟。
董褐荷名。
胡甯不師。
衆不可蓋。
無尚我言。
梧宮緻辯。
齊楚構患。
成功有要。
在衆思歡。
人之多忌。
掩之實難。
瞻彼黑水。
滔滔其流。
江漢有卷。
允來厥休。
二邦若否。
職汝之由。
緬彼行人。
鮮克弗留。
尚哉君子。
異于(李善本《文選》作于異。
)他仇。
人誰不勤。
無厚我憂。
惟詩作贈。
敢詠在舟。
(○《文選》二十三。
《詩紀》十五。
) 【贈文叔良】 溫溫恭人。
禀道之極。
(○《文選》二十皇太子釋奠會作詩注。
) 【贈楊德祖】 我君餞之。
其樂洩洩。
(○《顔氏家訓》文章篇。
) 【為潘文則作思親詩】〖章本古文苑作思親為潘文則作。
《類聚》作思親詩。
《初學記》作思親四言詩。
《廣文選》作為潘文則思親詩。
《詩紀》作思親詩為潘文則作。
〗 〖摯虞文章流别雲。
王粲所與蔡子笃及文叔良、士孫文始、楊德祖詩。
及為潘文則作思親詩。
其文當而整。
皆近乎雅矣。
《顔氏家訓》文章篇雲。
王粲為潘文則思親《詩》雲:躬此勞瘁。
鞠予小子。
庶我顯妣。
克保遐年。
古人之所行。
今世
字仲宣。
山陽高平人。
初辟司徒府。
除黃門郎。
不就。
至荊州依劉表。
荊州平。
曹公辟為丞相掾。
封關内侯。
遷軍謀祭酒。
進侍中。
建安二十二年卒。
有集十一卷。
〉【贈蔡子笃詩】 〖蔡睦。
字子笃。
為尚書。
仲宣與之同避難荊州。
子笃還。
仲宣作此贈之。
○五臣本《文選》向注謂子笃還會稽。
〗 翼翼飛鸾。
載飛載東。
我友雲徂。
言戾舊邦。
舫舟翩翩。
以溯大江。
蔚矣荒塗。
時行靡通。
慨我懷慕。
君子所同。
悠悠世路。
亂離多阻。
濟岱江衡。
(李善本《文選》作行。
《詩紀》同。
)邈焉異處。
風流雲散。
一别如雨。
人生實難。
願其弗與。
瞻望遐路。
允企伊伫。
烈烈(《初學記》作冽冽。
)冬日。
肅肅凄風。
(《初學記》作祁寒。
)潛鱗在淵。
(《初學記》作川。
避唐諱改。
)歸雁載(《詩紀》作在。
)軒。
苟非鴻雕。
孰能飛翻。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翻。
)雖則追(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進。
)慕。
予思罔宣。
瞻望東路。
慘怆增歎。
率彼江流。
爰逝靡期。
君子信誓。
不遷于時。
及子同寮。
生死固之。
何以贈行。
言賦新詩。
中心孔悼。
涕淚漣ㄝ。
嗟爾君子。
如何勿思。
(○《文選》二十三。
又《詩紀》十五。
《類聚》三十一引阻、處、雨三韻。
《初學記》三引寒、軒二韻。
) 【贈士孫文始】 〖三輔決錄注曰:士孫萌。
字文始。
少有才學。
年十五。
能屬文。
初董卓之誅也。
萌父瑞知王允必敗。
京師不可居。
乃命萌将家屬至荊州。
依劉表。
去無幾。
瑞果為李催等所殺。
及天子都許昌。
追論誅董卓之功。
封萌為澹津亭侯。
與山陽王粲善。
萌當就國。
粲作詩以贈萌。
〗 天降喪亂。
靡國不夷。
我暨我友。
自彼京師。
宗守蕩失。
越用遁違。
遷于荊楚。
在漳之湄。
在漳之湄。
亦克(李善本《文選》作克)。
晏(《文選》作宴。
)處。
和通篪埙。
比德車輔。
既度禮義。
(《文選》旁證雲。
毛本作儀。
)卒獲笑語。
庶茲永日。
無愆厥緒。
雖曰(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日。
)無愆。
時不我已。
同心離事。
乃有逝止。
橫此大江。
淹彼南汜。
我思弗及。
載坐載起。
惟彼南汜。
君子居之。
悠悠我心。
薄廣慕之。
人亦有言。
靡日不思。
矧伊嬿婉。
胡不凄而。
晨風夕逝。
托與之期。
瞻仰王室。
慨其永慨。
良人在外。
誰佐天官。
四國方阻。
俾爾歸藩。
(李善本《文選》作蕃。
)作式下國。
無曰蠻裔。
不虔汝德。
慎爾所主。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之。
)率由嘉則。
龍雖勿用。
志亦靡忒。
悠悠澹澧。
(《禦覽》作沣。
)郁彼唐林。
雖則同域。
邈爾回(《詩紀》作回。
非。
)深。
白駒遠志。
古人所箴。
允矣君子。
不遐厥心。
既往既來。
無密爾音。
(○《文選》二十三。
《禦覽》百六十八。
《詩紀》十五。
) 【贈文叔良】 〖《搜神記》曰:文穎。
字叔良。
南陽人。
為荊州從事。
〗 翩翩者鴻。
率彼江濱。
君子于征。
爰聘西鄰。
臨此洪渚。
伊思梁岷。
爾行孔邈。
如何忽勤。
君子敬始。
慎爾所主。
謀言必賢。
(六臣本《文選》注雲。
五臣作貞。
)錯說申輔。
延陵有作。
僑(六臣本《文選》作喬。
注雲。
五臣作僑字。
)肸是與。
先民遺迹。
來世之矩。
既慎爾主。
亦迪知幾。
探情以華。
睹著知微。
視明聽聰。
靡事不惟。
董褐荷名。
胡甯不師。
衆不可蓋。
無尚我言。
梧宮緻辯。
齊楚構患。
成功有要。
在衆思歡。
人之多忌。
掩之實難。
瞻彼黑水。
滔滔其流。
江漢有卷。
允來厥休。
二邦若否。
職汝之由。
緬彼行人。
鮮克弗留。
尚哉君子。
異于(李善本《文選》作于異。
)他仇。
人誰不勤。
無厚我憂。
惟詩作贈。
敢詠在舟。
(○《文選》二十三。
《詩紀》十五。
) 【贈文叔良】 溫溫恭人。
禀道之極。
(○《文選》二十皇太子釋奠會作詩注。
) 【贈楊德祖】 我君餞之。
其樂洩洩。
(○《顔氏家訓》文章篇。
) 【為潘文則作思親詩】〖章本古文苑作思親為潘文則作。
《類聚》作思親詩。
《初學記》作思親四言詩。
《廣文選》作為潘文則思親詩。
《詩紀》作思親詩為潘文則作。
〗 〖摯虞文章流别雲。
王粲所與蔡子笃及文叔良、士孫文始、楊德祖詩。
及為潘文則作思親詩。
其文當而整。
皆近乎雅矣。
《顔氏家訓》文章篇雲。
王粲為潘文則思親《詩》雲:躬此勞瘁。
鞠予小子。
庶我顯妣。
克保遐年。
古人之所行。
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