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卷十二

關燈
陽鳥歸飛雲。

    蛟龍樂潛居。

    人生一世間。

    貴與願同俱。

    身無四兇罪。

    何為天一隅。

    與其苦筋力。

    必欲榮薄軀。

    不如及清時。

    策名於天衢。

    (○同上)  鳳皇鳴高岡。

    有翼不好飛。

    安知鳳皇德。

    貴其來見稀。

    (○古文苑四作李陵錄别詩。

    《類聚》九十作漢李陵詩。

    《詩紀》十。

    )  紅塵蔽(《文選》注作塞。

    )天地。

    白日何冥冥。

    (○古文苑四李陵錄别詩。

    《文選》五十五與大理書注引作李陵詩。

    ) 許由不洗耳。

    後世有何徵。

    (○《文選》五十五陸機演連珠注引李陵詩。

    ○此與上兩句或是同篇殘文。

    《詩紀》據升庵詩話列詩全篇。

    其辭曰:紅塵蔽天地。

    白日何冥冥。

    微陰盛殺氣。

    凄風從此興。

    招搖西北指。

    天漢東南傾。

    嗟爾穹廬子。

    獨行如履冰。

    短褐中無緒。

    帶斷續以繩。

    瀉水置瓶中。

    焉辨淄與渑。

    巢父不洗耳。

    後世有何稱。

    《詩紀》并注曰:升庵詩話雲。

    見修文殿覽禦。

    逯案。

    此乃楊慎僞造。

    馮默庵已辨其妄。

    見《詩紀》匡謬。

    ) 童童孤生柳。

    寄根河水泥。

    連翩遊客子。

    幹(《廣文選》作于。

    《詩紀》同。

    )冬服涼衣。

    去家千裡馀。

    一身常渴饑。

    寒夜立清庭。

    仰瞻天漢湄。

    寒風吹我骨。

    嚴霜切我肌。

    憂心常慘戚。

    晨風為我悲。

    瑤光遊何速。

    行願支何(《廣文選》作芰荷。

    《詩紀》作支荷。

    并注雲。

    一作去何。

    案支何當是夫何之訛。

    )遲。

    仰視雲間星。

    所若割長帷。

    低頭還自憐。

    (古文苑作憐。

    )盛年行(草堂詩箋作倏。

    )已衰。

    依依戀明世。

    怆怆(古文苑作怆忄良。

    )難久懷。

    (○古文苑四作蘇武答詩。

    《廣文選》十作蘇武答别詩。

    《詩紀》十。

    又草堂詩箋十一獨酌詩注作蘇武答李陵。

    引衰一韻。

    ) 雙(《初學記》作二。

    《禦覽》、事文《類聚》、合璧事類并同。

    )凫俱北飛。

    一凫獨南翔。

    子(《禦覽》或作我。

    )當(《禦覽》或作獨。

    )留斯館。

    (《禦覽》或作土。

    )我(《禦覽》或作子。

    )當(《禦覽》工作獨。

    )歸(《初學記》作還。

    )故鄉。

    一别如秦胡。

    會見何讵(當作遽。

    )央。

    怆悢(《類聚》、《廣文選》作恨。

    《詩紀》同。

    )切中懷。

    不覺淚沾裳。

    願子長努力。

    言笑莫相忘。

    (○古文苑四作蘇武别李陵。

    《類聚》二十九作漢蘇武别李陵。

    事文《類聚》别集二十五。

    合璧事類續集四十六。

    《廣文選》十。

    《詩紀》十。

    又《初學記》十八引翔、鄉二韻。

    《白帖》二十九作李陵詩。

    引第一句。

    《禦覽》四百八十九及九百十九并作李陵贈蘇武詩。

    引翔、鄉二韻。

    ) 清涼伊夜沒。

    微風動單帱。

    (○《書鈔》百三十二作李陵贈蘇子卿詩。

    ) 招搖西北馳。

    天漢東南流。

    (○《文選》三十拟明月皎夜光詩注作李陵詩。

    ○逯案。

    上列四句可能出於一篇。

    楊慎改流為傾。

    雜湊僞詩。

    由此益顯。

    ) 嚴父潛長夜。

    慈母去中堂。

    (○《文選》二十一三良詩注詠史詩注、五十九齊故安陸昭王碑文注并引李陵詩。

    ) 行行且自割。

    無令五内傷。

    (○《文選》二十七王明君詞注、又四十二與鐘大理書注并作李陵詩。

    ○逯案。

    上列四句可能出於一篇。

    ) 嚴嚴鐘山首。

    赫赫炎天路。

    主明曜雲門。

    遠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

    結根在所固。

    呂望老匹夫。

    苟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

    獨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

    但恐年歲暮。

    幸托(古文苑作記。

    注雲。

    一作托。

    )不肖軀。

    且當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

    與世(古文苑缺此字。

    )同舉厝。

    由不慎小節。

    庸夫笑我度。

    呂望尚不希。

    夷齊何足慕。

    (○古文苑四。

    《廣文選》十五、《詩紀》三并作孔融雜詩。

    又《文選》三十四《七啟》注、四十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注、四十四為袁紹檄豫州注、五十八辨亡論注均作李陵詩。

    引步一韻。

    ○逯案。

    古文苑乃唐人所藏殘書。

    宋時由一編次為九卷。

    且訛缺已甚。

    不可完全據信。

    今此詩之句。

    李善數引皆作李陵。

    必有根據。

    今即依李注将此詩編李陵錄别中。

    ) 遠送新(古文苑作親。

    )行客。

    戚暮乃來歸。

    入門望愛子。

    妻妾向人悲。

    聞子不可見。

    日已潛光輝。

    孤墳在西北。

    常念君來遲。

    褰裳上墟(《廣文選》作虛。

    )丘。

    但見蒿與薇。

    白骨歸黃泉。

    肌(《廣文選》誤作肥。

    )體(古文苑作骨。

    )乘塵飛。

    生時不(古文苑缺不字。

    )識父。

    死後(古文苑缺後字。

    )知我誰。

    孤魂遊窮暮。

    飄遙安所依。

    人生圖{司子}(古文苑作畫。

    )息。

    爾死我念追。

    俯仰内傷心。

    不覺悟淚沾衣。

    人生自有命。

    但恨生日希。

    (○古文苑四、《廣文選》十五、《詩紀》三并作孔融雜詩。

    ○逯案。

    此傷子之詩。

    亦原屬李集。

    文鏡秘府引或曰雲。

    五言之作。

    召南行露。

    已有濫觞。

    漢武帝時屢見全什。

    非本李少卿也。

    少卿以傷子為宗。

    文體未備。

    意悲辭切。

    若偶中音響。

    十九首之流也。

    據此。

    本篇與前詩一緻。

    實俱出李集。

    原本古文苑此二詩與李陵錄别詩等均在第四卷。

    李陵以後。

    即為孔融。

    以相毗近。

    故易有此竄亂耳。

    ) 【古詩二首】 采葵莫傷根。

    傷根葵不生。

    結交莫羞貧。

    (二三兩句。

    鳴沙類書殘卷作結交莫羞貧。

    傷根葵不生。

    互倒。

    《禦覽》或同。

    )羞貧友(鳴沙類書殘卷作交。

    草堂詩箋同。

    《禦覽》或同。

    )不成。

    (○《類聚》八十二。

    鳴沙石室古籍叢殘類書殘卷。

    草堂詩箋六示從侄詩注。

    《禦覽》四百六及九百七十九作古歌辭。

    《詩紀》十。

    ) 甘瓜抱苦蒂。

    美棗(《禦覽》或誤作草。

    )生荊(《禦覽》或作刺。

    事類賦同。

    )棘。

    利(事類賦誤作刺。

    )傍有倚(事類賦作固有。

    )刀。

    (《禦覽》或作愛利防有刀。

    )貪人還自(《禦覽》或作自還。

    )賊。

    (○《禦覽》九百六十五、九百七十八。

    事類賦瓜賦注。

    《詩紀》十。

    ) 【古絕句四首】  〖逯案。

    六朝人有斷句體。

    尚無絕句名目。

    四首蓋後人附入玉台者。

    〗 藁砧今何在。

    (韻補作在何許。

    )山上(事文《類聚》作下。

    )複有(合璧事類作安。

    詩人玉屑同。

    )山。

    何當(合璧事類作時。

    詩人玉屑同。

    )大刀頭。

    破鏡飛上(《初學記》作在。

    )天。

    (○玉台十。

    《類聚》五十六。

    《初學記》一。

    事文《類聚》前集二。

    合璧事類續集五。

    韻補二。

    詩人玉屑一。

    《詩紀》十。

    又《禦覽》七百六十二作古樂府。

    引山一韻。

    ) 日暮秋雲陰。

    江水清且深。

    保用通音信。

    蓮花玳瑁簪。

    (○玉台新詠十。

    《詩紀》十。

    )  菟絲從長風。

    根莖無斷絕。

    無情尚不離。

    有情安可别。

    (○同上) 南山一樹桂。

    上有雙鴛鴦。

    千年長交頸。

    歡慶不相忘。

    (○同上) 【古詩一首】  青青陵中草。

    傾葉?朝日。

    陽春布惠澤。

    枝頁可纜(韻補作攬。

    )結。

    草木為恩感。

    況人含氣血。

    (○《禦覽》九百九十四。

    又韻補五引日、結二韻。

    ) 【古五雜俎詩】  五雜俎。

    岡頭草。

    往複還。

    車馬道。

    不獲已。

    人将老。

    (○藝文《類聚》五十六。

    《詩紀》十。

    ) 【古兩頭纖纖詩】 兩頭纖纖月初(草堂詩箋作新月。

    )生。

    半白(事類賦作黑。

    )半黑。

    (事類賦作白。

    )眼中睛。

    腷腷膊膊雞初鳴。

    磊磊落落向曙星。

    (○藝文《類聚》五十六。

    事類賦星賦注。

    複古堂詩話。

    《詩紀》十。

    又草堂詩箋十七發秦詩注引生、星二韻。

    )  【古詩】  啼呼哭泣。

    如吹胡笳。

    (○《禦覽》四百八十七。

    ) 有客從南來。

    贈我一抱筆。

    (○《書鈔》一百四。

    古詩誤作《左傳》。

    )  泛泛江漢萍。

    漂蕩水無根。

    (○藝文《類聚》八十二。

    ) 離家千裡客。

    戚戚多思複。

    (○《文選》二十五登海峤詩注。

    又二十七還都詩注作古歌。

    ) 日暮途且遠。

    遊子悲故鄉。

    (○《白帖》十。

    ) 屢見流芳歇。

    (○《文選》三十四《七啟》注。

    )  石門通越井。

    (○環宇記百五十七。

    ) 【古遊仙詩】 帶我瓊瑤佩。

    飧我沆瀣漿。

    (○鳴沙石室古籍叢殘類書殘卷神仙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