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禮通考卷二十五

關燈
喪期二十五 心喪上 幹學案聖人制喪服所以序倫紀也在昔司徒敬敷五教一曰父子有親故父母為斬衰齊衰之首二曰君臣有義故君服次之三曰夫婦有别故夫妻之服又次之四曰長幼有序故世父母叔父母昆弟昆弟之子又次之五曰朋友有信宜亦有服而不着也獨見于記中曰朋友麻注雲吊服加麻也其服素弁環绖疑衰布裳旣葬除之至于師弟則尤重矣栾貞子曰民生于三事之如一蓋亞于君親矣乃并不列于五倫何欤說者以為蓋統于朋友之中矣然則師弟與朋友若是班乎曰非也友之名與義皆非可輕也有父事之友有兄事之友若父所交友則固非吾所得友也然其名不過曰執友曽子曰君子以文防友以友輔仁師以傳道尤必待友之相成友顧不重欤且夫朋友可以該師弟師弟不可以該朋友猶夫長幼可以該尊卑尊卑不可以該長幼也此立文之體也孔子之喪二三子绖而出绖必素弁矣必疑衰矣此師弟之服見于朋友之說也聖人又以爲師之恩重未足以報也于是乎有心喪爲師心喪三年如事父爲朋友心喪期年如事兄用示差等焉然則何為不明着其服而謂之心喪也曰是有防權焉鄉塾歳更師學校無常師醫巫百工亦曰師若友之族則益衆矣盡人而心喪之不滋僞乎心喪者生乎心者也苟其心有不得已焉則喪之可也由是門生為舉主故吏為舊君治民為守令以及親屬之厭于所尊而不得遂者皆可與于心喪之數也 檀弓事師無犯無隐左右就養無方服勤至死心喪三年【注心喪戚容如父而無服 疏事師無犯是同親之恩無隐是同君之義師所以成我無犯與親同無隐則與親異無隐與君同無犯則與君異喪三年則與君親同無服則與君親異師之有喪不始于古蓋先王之變禮與】 【馬睎孟曰為師心喪雖有哀戚之情而不為齊斬之服何者學校有師皆出于先王命教之所使而學之者亦無常師教出于上則不可歸徳于師師無常則不能皆為三年之喪然則孔子之喪門人若喪父而無服者蓋上世以來未常有也則亦以心緻其哀而已矣】 【方慤曰君親之與師相須而後成吾之身報之當何如哉亦惟其稱而已故其喪之也或以緻或以方或以心所以盡三年之隆則一也栾貞子曰民生于三事之如一蓋謂是矣】 幹學案心喪之說始見于此蓋以師恩深重不可以制服而又不可竟以無服處之故雖外無衰绖之制内實存哀痛之心如子之所以戚父者此實專為無服而恩重者設非槩施于有服之人蓋以外旣有服則内之哀戚所不必言故凡有服者皆無心喪之制也後世服期服而不得遂其三年者率行心喪此雖非古人制禮之本意然禮以義起亦先王之所許也 學記師無當于五服五服弗得不親【注當猶主也五服斬衰至缌麻之親疏師于弟子不當五服之一人若無師教誨則五服之情不相和親也師情有在三年之義故亦與親為類】 奔喪哭師于廟門外 【方慤曰師以道之尊而有别于父故于廟門外】 檀弓孔子曰師吾哭諸寝 【盧植曰有父道故于所寝哭之】 【馬晞孟曰寝所以安身而所哭必成已之徳乃可以哭諸寝在寝則私之者也故不敢哭諸廟其死則心喪而已】 【陸佃曰禮哭師于廟門外而孔子曰師吾哭諸寝至是師少隆矣】 孔子之喪門人疑所服【注無喪師之禮也】子貢曰昔者夫子之喪顔淵若喪子而無服喪子路亦然請喪夫子若喪父而無服【注無服不為衰吊服而加麻心喪三年○疏禮喪師無服然夫子聖人與凡師不等當特加喪禮故疑所服也案喪服朋友麻知師亦加麻也麻謂绖與帶皆用麻旣葬除之】 【胡铨曰師友服皆吊服加麻謂服缌之绖帶以麻為之】 孔子之喪二三子皆绖而出【注尊師也出謂有所之适然則凡吊服加麻者出則變服】羣居則绖出則否【注羣謂七十二弟子相為朋友服子貢曰吾離羣而索居】張載曰羣居則绖出則否喪常師之禮也绖而出特厚于孔子也 【陸佃曰二三子蓋謂七十子知師之深者也孔子之徒三千羣者不在七十子之列者也其服孔子如此吳澄曰案鄭陸二說不同然皆當斷羣字為一句疑未安竊意記者先記孔門弟子為師之特禮又記凡為師與朋友吊服加麻之常禮以表出不釋绖者之為特而非常也張子說優】 【湛若水曰绖而出者何世隆師之禮也恩之重也羣居者何也同居也朋友有同道之恩又同居焉生親親之情矣其绖者何也服缌之绖帶也出否者何也朋友之禮也其恩輕也】 【徐師曽曰此章當削今姑依文解之而辨其非言孔子之喪門人皆绖而出所以隆師也若論常禮羣居則绖出則免绖今绖而出加于常禮故知其隆師也然前章既雲若喪父而無服則不绖可知矣若謂吊服加麻之環绖此特出于一時爾弟子羣居則今守孝之謂非來吊也豈得加麻乎鄭注以羣居為朋友尤為不通蓋羣居對出而言非謂朋友也鄭氏旣為此說疏家遂雲吊服不得稱服以解前章無服之義不亦誤乎】 家語子遊曰吾聞諸夫子喪朋友居則绖出則否喪所尊雖绖而出可也 孟子滕文公篇昔者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将歸入揖于子貢相向而哭皆失聲然後歸子貢反築室于場獨居三年然後歸 【朱熹集注三年古者為師心喪三年若喪父而無服也任擔也場冡上之壇場也】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葬魯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喪畢相訣而去則哭各複盡哀或複留唯子貢廬于冢上凡六年然後去 幹學案此弟子為師心喪始見于史者也與檀弓所言合 白虎通徳論弟子為師服者弟子有君臣父子朋友之道也故生則尊敬而親之死則哀痛之恩深義重故為之隆服入則绖出則否 漢書夏侯勝傳勝遷太子太傅卒官賜冢茔葬平陵太後為勝素服五日以報師傅之恩儒者以為榮 兩龔傳勝死門人衰绖治喪者以百數 揚雄傳雄天鳯五年卒侯芭為起墳喪之三年 後漢書李固傳固旣被殺梁冀暴固屍于四衢令有敢臨者加其罪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遊學洛陽乃左提章钺右秉鈇锧詣阙上書乞收固屍不許因往臨哭陳辭于前遂守喪不去太後聞而不罪南陽人董班亦往哭固而殉屍不肯去【先賢傳曰班少遊太學宗事李固才髙行美不交非類嘗耦耕澤畔惡衣蔬食聞固死乃星行奔赴哭泣盡衰司隷案狀奏聞天子釋而不罪班遂守屍積十日不去桓帝嘉其義烈聽許送喪到漢中赴葬畢而還也】太後憐之乃聽得襚斂歸葬二人由此顯名 荀淑傳淑建和三年卒李膺時為尚書自表師喪【邵寶日格子曰表師喪自李膺為荀淑始制舉主服自荀爽為袁逢始皆厚之道也禮惟其稱隆汚在人觀過知仁不有君子者乎】 陳寔傳寔卒于家海内赴者三萬餘人制衰麻者以百數 延笃傳笃為平陽侯相以師喪棄官奔赴 儒林任末傳末奔師喪于道物故臨命勅兄子造曰必緻我屍于師門使死而有知魂靈不慚如其無知得土而已造從之 黨锢孔昱傳昱補洛陽令以師喪棄官卒于家 鄭?傳?卒自郡守以下嘗受業者衰绖赴防千餘人方術傳李郃卒于家門人上黨馮胄獨制服心喪三年時人異之 幹學案此數傳或止言奔喪然至棄官則當時亦必制服可知故并志之 水經注郭林宗卒門人着錫衰者千數 金石例元初四年三月郯令景君被病喪身歸于幽冥門人服義百有餘人 金石録漢封丘令王元賞碑隂載門生姓名有雲右奔喪右斬杖三年餘嘗謂聖人之制禮為可繼也無過與不及之務合于中庸而已禮曰事師無隠服勤至死心喪三年孔子之喪門人疑所服子貢曰昔者夫子之喪顔淵若喪子而無服喪子路亦然請喪夫子若喪父而無服彼漢人為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