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篇 引來夏志清
關燈
小
中
大
劉姥姥一進大觀園
通過這一本《夢魇》,對張愛玲這位百年不一定能有的罕見奇女異才,我是怎麼看怎麼想的?
一面是驚佩、一面是惋歎。
她不惜十年之力,作此“五詳”,為了什麼呢?不言而喻,是賞愛雪芹的真《紅樓》,無以複加,不能自已,遂為之力辯原著與僞續之大分域,為之尋索創作筆法的文心匠意——她自己是個作家,要從這兒學到雪芹的高手絕技。
但她在這冊“魇”裡,對她畢生熱愛的偉著本身,賞會如何?評價如何?心得幾多?感受安在?總不見她正面地概括說上幾句警策的真知灼見之言,切膚動心之喻——隻是這兒三句零言,那兒五句常語。我們幾乎無從知道她到底認為《紅樓夢》該當怎麼理解、認識,尤其與外國名著(她都内行)如何比較評量?簡直稀而又少,有一點,輕描淡寫,剛一開口,又無下文了。
我一直思索,這是何故?是否由于她為人秉性太灑脫了,以為那些,人們“知道”,不煩再言?是否認為雪芹之書,“讀者當自得之”,别人不必參以旁見?——抑或她是想在另一部書中撇開“考證”專講鑒賞等事?
我既無力考明,就還以“魇”書為限,窺視一下她的片言零語“背後”的蘊涵,聊勝于無吧。
她在自序中說:“《紅樓夢》未完還不要緊,壞在狗尾續貂成了附骨之疽……。紅樓夢被庸俗化了,而家喻戶曉,與聖經在西方一樣普及,因此影響了小說的主流與閱讀趣味。”
又說:“我在美國中西部一個大學城裡待過些時,知道《紅樓夢》的學生倒不少,都以為跟巴金的《家》相仿,都是舊家庭裡表兄妹的戀愛悲劇。男生就隻關心寶玉這樣女性化,是否同性戀者。”
從她這兩處的意思來體會,固然高續的二女争婚早已把《紅樓》庸俗化了,就是巴金的名作小說也不能同日而語,寫大家庭并非雪芹的主旨和品格。
那麼,從這二例歸結到一個聚點:《紅樓夢》到底是什麼?應如何看?對此,她就不往下說了。
另尋一處,隻有她提到《金瓶梅》與《紅樓夢》時,說書中羅列盛筵的名色,(生活實際細節)人們很感興趣,愛看;至于說到人生的虛無,就無人注意了……。
這話,我才覺得其間隐隐透出了一點消息:她是把《紅樓夢》當作一部與人生觀、人生感悟或人生理想的書,托迹于“小說”之體形而已。
不過,似乎她并不太懂得空空道人的“十六字真言”,并由此改名“情僧”的重要機關,有點兒誤染了“色空觀念”的嫌疑。
她對雪芹開卷大書特書的“大旨談情”的情字,總不言及。就是在講寶黛關系時,也限于“愛情”這個角度,不旁涉更博大高層次的情。
因為資料不足,我又耳目所限,所言也許不确。如有失言,容後改正。
當然,到底什麼是“情”?不能在本書讨論這樣的大課題。我不妨繞個彎子,引用夏志清先生以英文評《紅樓》的例子。他是用了LoveandCompassion來給《紅樓》定位。這話譯為中文是“愛與憐”。我想:夏先生已感到雪芹之情,不是一般的“感情”、“情思”、“情懷”……,英文無有對應字,無法譯,故不得不用LoveandCompassion來向西方讀者“傳述”原旨。這是深體芹衷,而譯義圓足的。
這個愛,不是男女的性愛,是愛其才,愛其品,愛其豐韻氣質。憐,是惜其人,惜其境,惜其心,惜其命。
這實際近乎悲天憫人,早已超越那種世俗的“愛情”。
所以這種博大崇高的情,總不能為一般人所易體認,于是遂被僞續鑽了空子,從本質上把雪芹原旨改造了——徹底庸俗化了。
——張愛玲沒有如是說。究不知我意所揣,切其本懷否?
詩曰:
異乎叙寫舊家庭,不是婚姻愛戀争。
自有人天高境界,萬言千語說難清。
通過這一本《夢魇》,對張愛玲這位百年不一定能有的罕見奇女異才,我是怎麼看怎麼想的?
一面是驚佩、一面是惋歎。
她不惜十年之力,作此“五詳”,為了什麼呢?不言而喻,是賞愛雪芹的真《紅樓》,無以複加,不能自已,遂為之力辯原著與僞續之大分域,為之尋索創作筆法的文心匠意——她自己是個作家,要從這兒學到雪芹的高手絕技。
但她在這冊“魇”裡,對她畢生熱愛的偉著本身,賞會如何?評價如何?心得幾多?感受安在?總不見她正面地概括說上幾句警策的真知灼見之言,切膚動心之喻——隻是這兒三句零言,那兒五句常語。我們幾乎無從知道她到底認為《紅樓夢》該當怎麼理解、認識,尤其與外國名著(她都内行)如何比較評量?簡直稀而又少,有一點,輕描淡寫,剛一開口,又無下文了。
我一直思索,這是何故?是否由于她為人秉性太灑脫了,以為那些,人們“知道”,不煩再言?是否認為雪芹之書,“讀者當自得之”,别人不必參以旁見?——抑或她是想在另一部書中撇開“考證”專講鑒賞等事?
我既無力考明,就還以“魇”書為限,窺視一下她的片言零語“背後”的蘊涵,聊勝于無吧。
她在自序中說:“《紅樓夢》未完還不要緊,壞在狗尾續貂成了附骨之疽……。紅樓夢被庸俗化了,而家喻戶曉,與聖經在西方一樣普及,因此影響了小說的主流與閱讀趣味。”
又說:“我在美國中西部一個大學城裡待過些時,知道《紅樓夢》的學生倒不少,都以為跟巴金的《家》相仿,都是舊家庭裡表兄妹的戀愛悲劇。男生就隻關心寶玉這樣女性化,是否同性戀者。”
從她這兩處的意思來體會,固然高續的二女争婚早已把《紅樓》庸俗化了,就是巴金的名作小說也不能同日而語,寫大家庭并非雪芹的主旨和品格。
那麼,從這二例歸結到一個聚點:《紅樓夢》到底是什麼?應如何看?對此,她就不往下說了。
另尋一處,隻有她提到《金瓶梅》與《紅樓夢》時,說書中羅列盛筵的名色,(生活實際細節)人們很感興趣,愛看;至于說到人生的虛無,就無人注意了……。
這話,我才覺得其間隐隐透出了一點消息:她是把《紅樓夢》當作一部與人生觀、人生感悟或人生理想的書,托迹于“小說”之體形而已。
不過,似乎她并不太懂得空空道人的“十六字真言”,并由此改名“情僧”的重要機關,有點兒誤染了“色空觀念”的嫌疑。
她對雪芹開卷大書特書的“大旨談情”的情字,總不言及。就是在講寶黛關系時,也限于“愛情”這個角度,不旁涉更博大高層次的情。
因為資料不足,我又耳目所限,所言也許不确。如有失言,容後改正。
當然,到底什麼是“情”?不能在本書讨論這樣的大課題。我不妨繞個彎子,引用夏志清先生以英文評《紅樓》的例子。他是用了LoveandCompassion來給《紅樓》定位。這話譯為中文是“愛與憐”。我想:夏先生已感到雪芹之情,不是一般的“感情”、“情思”、“情懷”……,英文無有對應字,無法譯,故不得不用LoveandCompassion來向西方讀者“傳述”原旨。這是深體芹衷,而譯義圓足的。
這個愛,不是男女的性愛,是愛其才,愛其品,愛其豐韻氣質。憐,是惜其人,惜其境,惜其心,惜其命。
這實際近乎悲天憫人,早已超越那種世俗的“愛情”。
所以這種博大崇高的情,總不能為一般人所易體認,于是遂被僞續鑽了空子,從本質上把雪芹原旨改造了——徹底庸俗化了。
——張愛玲沒有如是說。究不知我意所揣,切其本懷否?
詩曰:
異乎叙寫舊家庭,不是婚姻愛戀争。
自有人天高境界,萬言千語說難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