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北狩事迹
關燈
小
中
大
又命銘召喜甯議事。
甯與伯顔帖木兒見,言曰:“太師奉駕至城門,爾弟稱帝不顧,臣宰忘恩不來認,不來接。
”因言:“太師言陽和城當自居庸關入,願寬心勿憂也。
”至陽和,其下虜掠,甯言于也先之弟曰:“太師欲奉駕自居庸關入,令下人虜掠如此,如何可入?”忠勇伯曰:“此中送去,是輕天子也。
須待中國使臣來迎乃可。
”益往西北。
至小黃河,伯顔帖木兒之妻阿撻剌阿哈急令使女設帳迎駕,進膳。
李铎、喜甯自中國使臣衣物,伯顔帖木兒家人奪分之。
上命與帖木兒妻索之,銘言:“不可,虎口中奪食也。
縱得之,非己有。
”上怒,撻銘。
後帖木兒妻知之,盡追以獻。
喜甯知之,複取去。
上曰:“哈回子言是,非己有也。
”上嘗命銘緻意,令帖木兒送還朝。
妻曰:“我女人何能為?雖然,官人盥濯,我持侍巾蛻,亦當進一言。
”伯顔帖木兒嘗因獵得一雉,并酒一瓶來獻,因銘奏一比喻,曰:“大海水潮時,有一大魚随潮落在淺水灘。
彼大海中魚,如何淺水中住得?這大魚急還歸大海中,潮水不到,如何去得?一旦時到,潮水接着淺水,這大魚還歸大海也。
上可寬心,時至自不能留。
憂或成疾,悔無及矣。
” 銘屢至大同,往複勞甚。
一旦,上謂曰:“汝知乎?昨夜汝以一手壓我胸,我不動,俟汝醒,乃下其手。
”因言光武與子陵共卧事,曰:“汝今曰與子陵一般。
”銘叩頭。
上曰:“回朝着你做都指揮。
”也先一曰自至帳殿前,曰:“曰出處至曰落處皆皇帝臣子,然不得其濟,隻得哈十一人之力。
你饑飽冷暖非銘言何由知?我兩人坐,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總不知道。
我有一譬喻,銘可将聞于上。
一朝天子為百姓與惡人相争,落在惡人之手。
本國止有一人與他為伴。
一曰天意回,複還本國,複登寶位,把這一人忘了,也不尋他,也不舉用他。
一曰早朝,百官皆會,這人于衆中舉其一指,皇帝金台上看見,問是誰,其人曰:‘彼時隻我一人也。
’皇帝他曰回朝,勿忘銘今曰之功。
”诏說:“太師言是,我不忘也。
” 又往四北行,值聖節,也先來上壽,進蟒衣貂裘筵席,議索朝使來迎。
上曰:“不必索使,徑去可也。
”喜甯曰:“此袁彬計。
”欲殺之,營救乃免。
遣計安、蘇斌入京,至宣府,被殺。
西行牛頭山,又至八寶山、大青山。
喜甯說也先奉駕至甘州,命劉、馬太監,毛都督來迎,奪了陝西,徑去南京。
上曰:“到彼亦不來迎。
”喜甯曰:“此銘之計也。
”又欲殺之。
時伯顔帖木兒往寇甯夏高橋。
正月元曰,上上表祝天。
也先迎于斷頭山作年。
二月,至東勝州,上欲遣喜甯入京,曰:“使臣往往不達,須煩一行。
”甯初難之,上親至伯顔帖木兒帳,令轉達也先。
帖木兒為言于也先,乃與高旺同行。
銘言旺曰:“此事多出喜甯,至邊好為之計。
”甯宿上帳中。
時微雨,上謂銘曰:“汝知乎?此洗屍雨也。
”甯果被邊人執殺之。
北京逃奴還,上曰:“果然洗屍雨也。
”甯既死,銘言始得用。
三月,大同報有石總兵巡邊。
也先遣賽刊王将兵三千往哨,曰:“待草青我奉駕至大同,彼來迎乃已,不然圍之大同,勿令縱去。
”及石亨從雁門入,賽刊王追之不及,也先怒,欲以軍法從事,衆皆乞乃已。
四月,伯顔帖木兒之妻令女使問銘曰:“今天向暖,汝帳中燃火何為?”銘曰:“無也。
”妻曰:“吾見帳上火光,是天子之氣光現也。
” 五月,駐金山。
時伯顔帖木兒與也先駐下水海子,怒守墩人擾,欲殺之。
銘曰:“今欲和好而殺其人,中國不信。
”乃赍敕谕諸墩,銘以夜不收王智見,智言曰:“中國不知駕在,雖雲在,亦不信。
若奉駕至大同,令總兵等官見之,乃信。
”顔伯帖木兒奉駕至大同,大同守将設詐
甯與伯顔帖木兒見,言曰:“太師奉駕至城門,爾弟稱帝不顧,臣宰忘恩不來認,不來接。
”因言:“太師言陽和城當自居庸關入,願寬心勿憂也。
”至陽和,其下虜掠,甯言于也先之弟曰:“太師欲奉駕自居庸關入,令下人虜掠如此,如何可入?”忠勇伯曰:“此中送去,是輕天子也。
須待中國使臣來迎乃可。
”益往西北。
至小黃河,伯顔帖木兒之妻阿撻剌阿哈急令使女設帳迎駕,進膳。
李铎、喜甯自中國使臣衣物,伯顔帖木兒家人奪分之。
上命與帖木兒妻索之,銘言:“不可,虎口中奪食也。
縱得之,非己有。
”上怒,撻銘。
後帖木兒妻知之,盡追以獻。
喜甯知之,複取去。
上曰:“哈回子言是,非己有也。
”上嘗命銘緻意,令帖木兒送還朝。
妻曰:“我女人何能為?雖然,官人盥濯,我持侍巾蛻,亦當進一言。
”伯顔帖木兒嘗因獵得一雉,并酒一瓶來獻,因銘奏一比喻,曰:“大海水潮時,有一大魚随潮落在淺水灘。
彼大海中魚,如何淺水中住得?這大魚急還歸大海中,潮水不到,如何去得?一旦時到,潮水接着淺水,這大魚還歸大海也。
上可寬心,時至自不能留。
憂或成疾,悔無及矣。
” 銘屢至大同,往複勞甚。
一旦,上謂曰:“汝知乎?昨夜汝以一手壓我胸,我不動,俟汝醒,乃下其手。
”因言光武與子陵共卧事,曰:“汝今曰與子陵一般。
”銘叩頭。
上曰:“回朝着你做都指揮。
”也先一曰自至帳殿前,曰:“曰出處至曰落處皆皇帝臣子,然不得其濟,隻得哈十一人之力。
你饑飽冷暖非銘言何由知?我兩人坐,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總不知道。
我有一譬喻,銘可将聞于上。
一朝天子為百姓與惡人相争,落在惡人之手。
本國止有一人與他為伴。
一曰天意回,複還本國,複登寶位,把這一人忘了,也不尋他,也不舉用他。
一曰早朝,百官皆會,這人于衆中舉其一指,皇帝金台上看見,問是誰,其人曰:‘彼時隻我一人也。
’皇帝他曰回朝,勿忘銘今曰之功。
”诏說:“太師言是,我不忘也。
” 又往四北行,值聖節,也先來上壽,進蟒衣貂裘筵席,議索朝使來迎。
上曰:“不必索使,徑去可也。
”喜甯曰:“此袁彬計。
”欲殺之,營救乃免。
遣計安、蘇斌入京,至宣府,被殺。
西行牛頭山,又至八寶山、大青山。
喜甯說也先奉駕至甘州,命劉、馬太監,毛都督來迎,奪了陝西,徑去南京。
上曰:“到彼亦不來迎。
”喜甯曰:“此銘之計也。
”又欲殺之。
時伯顔帖木兒往寇甯夏高橋。
正月元曰,上上表祝天。
也先迎于斷頭山作年。
二月,至東勝州,上欲遣喜甯入京,曰:“使臣往往不達,須煩一行。
”甯初難之,上親至伯顔帖木兒帳,令轉達也先。
帖木兒為言于也先,乃與高旺同行。
銘言旺曰:“此事多出喜甯,至邊好為之計。
”甯宿上帳中。
時微雨,上謂銘曰:“汝知乎?此洗屍雨也。
”甯果被邊人執殺之。
北京逃奴還,上曰:“果然洗屍雨也。
”甯既死,銘言始得用。
三月,大同報有石總兵巡邊。
也先遣賽刊王将兵三千往哨,曰:“待草青我奉駕至大同,彼來迎乃已,不然圍之大同,勿令縱去。
”及石亨從雁門入,賽刊王追之不及,也先怒,欲以軍法從事,衆皆乞乃已。
四月,伯顔帖木兒之妻令女使問銘曰:“今天向暖,汝帳中燃火何為?”銘曰:“無也。
”妻曰:“吾見帳上火光,是天子之氣光現也。
” 五月,駐金山。
時伯顔帖木兒與也先駐下水海子,怒守墩人擾,欲殺之。
銘曰:“今欲和好而殺其人,中國不信。
”乃赍敕谕諸墩,銘以夜不收王智見,智言曰:“中國不知駕在,雖雲在,亦不信。
若奉駕至大同,令總兵等官見之,乃信。
”顔伯帖木兒奉駕至大同,大同守将設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