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宋莊公貪賂搆兵鄭祭足殺婿逐主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宋莊以遣人緻書稱賀,就索取三城,及白璧、黃金、歲輸谷數。
厲公召祭足商議。
厲公曰:“當初急于得國,以此恣其需索,不敢違命。
今寡人即位方新,就來責償;若依其言,府庫一空矣。
況嗣位之始,便失三城,豈不贻笑鄰國?”祭足曰:“可辭以‘人心未定,恐割地生變,願以三城之貢賦,代輸于宋。
’其白璧、黃金,姑與以三分之一,婉言謝之。
歲輸谷數,請以來年為始。
”厲公從其言,作書報之。
先貢上白璧三十雙,黃金三千镒,其三城貢賦,約定冬初交納。
使者還報,宋莊公大怒曰:“突死而吾生之,突貧賤而吾富貴之。
區區所許,乃子忽之物,于突何與,而敢吝惜?”即日,又遣使往鄭坐索,必欲如數。
且立要交割三城,不願輸賦。
厲公又與祭足商議,再貢去谷二萬锺。
宋使去而複來,傳言:“若不滿所許之數,要祭足自來回話。
”祭足謂厲公曰:“宋受我先君大德,未報分毫。
今乃恃立君之功,貪求無厭,且出言無禮,不可聽也。
臣請奉使齊、魯,求其宛轉①。
”厲公曰:“齊、魯肯鄭用乎?”祭足曰:“往年我先君伐許伐宋,無役不與齊、魯同事。
況魯侯之立,我先君實成之。
即齊不厚鄭,魯自無辭。
”厲公曰:“宛轉之策何在?”祭足曰:“當初華督弑君而立子馮,吾先君與齊魯,并受賄賂,玉成其事。
魯受郜之大鼎,吾國亦受商彜。
今當訴告齊、魯,以商彜還宋。
宋公追想前情,必愧而自止。
”厲公大喜曰:“寡人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即遣使赍了禮币,分頭往齊、魯二國,告立新君,且訴以宋人忘恩背德,索賂不休之事。
使人到魯緻命,魯桓公笑曰:“昔者,宋君行賂于敝邑,止用一鼎。
今得鄭賂已多,猶未滿意乎?寡人當身任之,即日親往宋,為汝君求解①。
”使者謝别。
再說鄭使至齊緻命,齊僖公向以敗戎之功,感激子忽,欲以次女文姜連姻。
雖然子忽堅辭,到底齊侯心内,還偏向他一分。
今日鄭國廢忽立突,齊侯自然不喜。
謂使者曰:“鄭君何罪,辄行廢立?為汝君者,不亦難乎?寡人當親率諸侯,相見于城下。
”禮币俱不受。
使者回報厲公。
厲公大驚,謂祭足曰:“齊侯見責,必有幹戈之事,何以待之?”祭足曰:“臣請簡兵搜乘,預作準備,敵至則迎,又何懼焉?” 且說魯桓公遣公子柔往宋,訂期相會。
宋莊公曰:“既魯君有言相訂,寡人當躬造魯境,豈肯煩君遠辱?”公子柔返命。
魯侯再遣人往約,酌地之中,在扶锺為會。
時周桓王二十年秋九月也。
宋莊公與魯侯會于扶锺。
魯侯代鄭稱謝,并為求寬。
宋公曰:“鄭君受寡人之恩深矣!譬之雞一卵一,寡人抱而翼之,所許酬勞,出彼本心。
今歸國篡位,直欲負諾①,寡人豈能忘情乎?”魯侯曰:“大國所以賜鄭者,鄭豈忘之?但以嗣服未久,府庫空虛,一時未得如約。
然遲速之間,決不負諾。
此事寡人可能力保。
”宋公又曰:“金玉之物,或以府庫不充為辭。
若三城交割,隻在片言,何以不決?”魯侯曰:“鄭君懼失守故業,遺笑列國,故願以賦稅代之。
聞已納粟萬锺矣。
”宋公曰:“二萬锺之入,原在歲輸數内,與三城無涉。
況所許諸物,完未及半。
今日尚然,異日事冷,寡人更何望焉?惟君早為寡人圖之!”魯侯見宋公十分固執,怏怏而罷。
魯侯歸國,即遣公子柔使鄭,緻宋公不肯相寬之語。
鄭伯又遣大夫雍糾捧著商彜,呈上魯侯,言:“此乃宋國故物,寡君不敢擅留,請納還宋府庫,以當三城。
更進白璧三十雙,黃金二千镒,求君侯善言解釋。
”魯桓公情不能已,隻得親至宋國,約宋公于谷邱之地相會。
二君相見禮畢,魯侯又代鄭伯緻不安之意,呈上白璧、黃金如數。
魯侯曰:“群謂鄭所許諸物,完未及半。
寡人正言責鄭,鄭是以勉力輸納。
”宋公并不稱謝,但問:“三城何日交割?”魯侯曰:“鄭君念先人世守,不敢以私恩之故,輕棄封疆。
今奉一物,可以相當。
”即命左右将黃錦袱包裹一物,高高捧著,跪獻于宋公之前。
宋公聞說“私恩”二字,眉頭微皺,已有不悅之意,及啟袱觀看,認得商彜,乃當初宋國賂鄭之物,勃然變色;佯為不知,問:“此物何用?”魯侯曰:“此
厲公召祭足商議。
厲公曰:“當初急于得國,以此恣其需索,不敢違命。
今寡人即位方新,就來責償;若依其言,府庫一空矣。
況嗣位之始,便失三城,豈不贻笑鄰國?”祭足曰:“可辭以‘人心未定,恐割地生變,願以三城之貢賦,代輸于宋。
’其白璧、黃金,姑與以三分之一,婉言謝之。
歲輸谷數,請以來年為始。
”厲公從其言,作書報之。
先貢上白璧三十雙,黃金三千镒,其三城貢賦,約定冬初交納。
使者還報,宋莊公大怒曰:“突死而吾生之,突貧賤而吾富貴之。
區區所許,乃子忽之物,于突何與,而敢吝惜?”即日,又遣使往鄭坐索,必欲如數。
且立要交割三城,不願輸賦。
厲公又與祭足商議,再貢去谷二萬锺。
宋使去而複來,傳言:“若不滿所許之數,要祭足自來回話。
”祭足謂厲公曰:“宋受我先君大德,未報分毫。
今乃恃立君之功,貪求無厭,且出言無禮,不可聽也。
臣請奉使齊、魯,求其宛轉①。
”厲公曰:“齊、魯肯鄭用乎?”祭足曰:“往年我先君伐許伐宋,無役不與齊、魯同事。
況魯侯之立,我先君實成之。
即齊不厚鄭,魯自無辭。
”厲公曰:“宛轉之策何在?”祭足曰:“當初華督弑君而立子馮,吾先君與齊魯,并受賄賂,玉成其事。
魯受郜之大鼎,吾國亦受商彜。
今當訴告齊、魯,以商彜還宋。
宋公追想前情,必愧而自止。
”厲公大喜曰:“寡人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即遣使赍了禮币,分頭往齊、魯二國,告立新君,且訴以宋人忘恩背德,索賂不休之事。
使人到魯緻命,魯桓公笑曰:“昔者,宋君行賂于敝邑,止用一鼎。
今得鄭賂已多,猶未滿意乎?寡人當身任之,即日親往宋,為汝君求解①。
”使者謝别。
再說鄭使至齊緻命,齊僖公向以敗戎之功,感激子忽,欲以次女文姜連姻。
雖然子忽堅辭,到底齊侯心内,還偏向他一分。
今日鄭國廢忽立突,齊侯自然不喜。
謂使者曰:“鄭君何罪,辄行廢立?為汝君者,不亦難乎?寡人當親率諸侯,相見于城下。
”禮币俱不受。
使者回報厲公。
厲公大驚,謂祭足曰:“齊侯見責,必有幹戈之事,何以待之?”祭足曰:“臣請簡兵搜乘,預作準備,敵至則迎,又何懼焉?” 且說魯桓公遣公子柔往宋,訂期相會。
宋莊公曰:“既魯君有言相訂,寡人當躬造魯境,豈肯煩君遠辱?”公子柔返命。
魯侯再遣人往約,酌地之中,在扶锺為會。
時周桓王二十年秋九月也。
宋莊公與魯侯會于扶锺。
魯侯代鄭稱謝,并為求寬。
宋公曰:“鄭君受寡人之恩深矣!譬之雞一卵一,寡人抱而翼之,所許酬勞,出彼本心。
今歸國篡位,直欲負諾①,寡人豈能忘情乎?”魯侯曰:“大國所以賜鄭者,鄭豈忘之?但以嗣服未久,府庫空虛,一時未得如約。
然遲速之間,決不負諾。
此事寡人可能力保。
”宋公又曰:“金玉之物,或以府庫不充為辭。
若三城交割,隻在片言,何以不決?”魯侯曰:“鄭君懼失守故業,遺笑列國,故願以賦稅代之。
聞已納粟萬锺矣。
”宋公曰:“二萬锺之入,原在歲輸數内,與三城無涉。
況所許諸物,完未及半。
今日尚然,異日事冷,寡人更何望焉?惟君早為寡人圖之!”魯侯見宋公十分固執,怏怏而罷。
魯侯歸國,即遣公子柔使鄭,緻宋公不肯相寬之語。
鄭伯又遣大夫雍糾捧著商彜,呈上魯侯,言:“此乃宋國故物,寡君不敢擅留,請納還宋府庫,以當三城。
更進白璧三十雙,黃金二千镒,求君侯善言解釋。
”魯桓公情不能已,隻得親至宋國,約宋公于谷邱之地相會。
二君相見禮畢,魯侯又代鄭伯緻不安之意,呈上白璧、黃金如數。
魯侯曰:“群謂鄭所許諸物,完未及半。
寡人正言責鄭,鄭是以勉力輸納。
”宋公并不稱謝,但問:“三城何日交割?”魯侯曰:“鄭君念先人世守,不敢以私恩之故,輕棄封疆。
今奉一物,可以相當。
”即命左右将黃錦袱包裹一物,高高捧著,跪獻于宋公之前。
宋公聞說“私恩”二字,眉頭微皺,已有不悅之意,及啟袱觀看,認得商彜,乃當初宋國賂鄭之物,勃然變色;佯為不知,問:“此物何用?”魯侯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