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回 甘羅童年取高位嫪毐僞腐亂秦宮
關燈
小
中
大
者任以大事,年幼者任以小事。
臣年最幼,故為使于趙耳。
”趙王見其言辭磊落,又暗暗稱奇,問曰:“先生下辱敝邑,有何見教?”甘羅曰:“大王聞燕太子丹入質于秦乎?”趙王曰:“聞之。
”甘羅又曰:“大王聞張唐相燕乎?”趙王曰:“亦聞之。
”甘羅曰:“夫燕太子丹入質于秦,是燕不欺秦也。
張唐相燕,是秦不欺燕也。
燕、秦不相欺,而趙危矣!”趙王曰:“秦所以親燕者何意?”甘羅曰:“秦之親燕,欲相與攻趙,而廣河間之地也。
大王不如割五城獻秦,以廣河間。
臣請言于寡君,止張唐之行,絕燕之好,而與趙為歡。
夫以強趙攻弱燕,而秦不為救,此其所得,豈止五城而已哉?”趙王大悅,賜甘羅黃金百镒,白璧二雙,以五城地圖付之,使還報秦王。
秦王喜曰:“河間之地,賴孺子而廣矣!孺子之智,大于其身。
”乃止張唐不遣,張唐亦深感之。
趙聞張唐不行,知秦不助燕,乃命龐煖、李牧合兵伐燕,取上谷三十城,趙得十九城,而以十一城歸秦。
秦王封甘羅為上卿,複以向時所封甘茂田宅賜之。
今俗傳甘羅十二為丞相,正謂此也。
有詩為證: 片言納地廣河間,上谷封疆又割燕。
許大功勞出童子,天生智慧豈因年? 又有詩雲: 甘羅早達①子牙遲,遲早窮通各有時。
請看春花與秋菊,時來自發不愆期。
燕太子丹在秦,聞秦之背燕而與趙,如坐針氈,欲逃歸,又恐不得出關,乃求與甘羅為友,欲資其謀,為歸燕之計。
忽一夕,甘羅夢紫衣吏持天符來,言:“奉上帝命,召歸天上。
”遂無疾而卒。
高才不壽,惜哉!太子丹遂留于秦矣。
話分兩頭。
卻說呂不韋以陽偉善戰,得一寵一于莊襄後,出入宮闱,素無忌憚;及見秦王年長,英明過人,始有懼意。
奈太後一婬一心愈熾,不時宣召入甘泉宮。
不韋怕一旦事發,禍及于己,欲進一人以自代,想可以稱太後之意者,而難其人。
聞市人嫪大,其陽具有名,裡中一婬一婦人争事之。
秦語呼人之無士行者曰毐,因稱為嫪毐,偶犯一婬一罪,不韋曲赦之,留為府中舍人。
秦俗:農事畢,國中縱倡樂三日,以節其勞。
凡百戲任人陳設,有一長一藝,人所不能者,全在此日施逞。
呂不韋以桐木為車輪,使嫪毐以其陽具穿于桐輪之中,輪轉而具不傷,市人皆掩口大笑。
太後聞其事,私問于不韋,似有欣羨之意。
不韋曰:“太後欲見其人乎?臣請進之。
”太後笑而不答,良久曰:“君戲言耶?此外人,安得入内?”不韋曰:“臣有一計在此。
使人發其舊罪,下之腐刑②太後行重賂于行刑者,詐為Yan割,然後以宦者給事宮中,乃可長久。
”太後大悅曰:“此計甚妙!”乃以百金授不韋,不韋密召嫪毐,告之以故。
毐一性一婬一,欣然自以為奇遇矣。
不韋果使人發其他一婬一罪,論以腐刑。
因以百金分賂主刑官吏,取驢陽具及他血,詐作Yan割,拔其須眉。
行刑者故意将驢陽傳示左右,盡以為嫪毐之具。
傳聞者莫不駭異。
嫪毐既詐腐如宦者狀,遂雜于内侍之中以進。
太後留侍宮中。
夜令侍寝,試之,大暢所欲,以為勝不韋十倍也。
明日,厚賜不韋,以酬其功。
不韋乃幸得自脫。
太後與嫪毐相處如夫婦。
未幾懷妊,太後恐生産時不可隐,詐稱病,使嫪毐行金賂蔔者,使詐言宮中有祟,當避西方二百裡之外。
秦王政頗疑呂不韋之事,亦幸太後稍遠去,絕其往來,乃曰:“雍州去鹹陽西二百餘裡,且往時宮殿俱在,太後宜居之。
”于是太後徙雍城,嫪毐為禦而往。
既去鹹陽,居雍故宮,名曰大鄭宮,嫪毐與太後,益相親不忌,兩年之中,連生二子,築密室藏而育之。
太後私與毐約,異日王崩,以其子為後,外人頗有知者,但無人敢言。
太後奏稱嫪毐代王侍養有功,請封以土地。
秦王奉太後之命,封毐為長信侯,予以山陽之地。
毐驟貴,愈益恣肆。
太後每日賞賜無算,宮室輿馬,田獵遊戲,任其所欲。
事無大小,皆決于毐。
毐蓄家僮數千人,賓客求宦達,願為舍人者,複千餘人。
又賄結朝貴為己一黨一,趨權者争附之,聲勢反過于文信侯矣。
秦王政九年春,彗星見,其長竟①天,太史占之曰:“國中當有兵變也。
”按秦襄公立嫪毐以祀白帝,後德公遷都于雍,遂于雍立郊天之壇。
秦穆公又立寶夫人祠,歲歲緻祭
臣年最幼,故為使于趙耳。
”趙王見其言辭磊落,又暗暗稱奇,問曰:“先生下辱敝邑,有何見教?”甘羅曰:“大王聞燕太子丹入質于秦乎?”趙王曰:“聞之。
”甘羅又曰:“大王聞張唐相燕乎?”趙王曰:“亦聞之。
”甘羅曰:“夫燕太子丹入質于秦,是燕不欺秦也。
張唐相燕,是秦不欺燕也。
燕、秦不相欺,而趙危矣!”趙王曰:“秦所以親燕者何意?”甘羅曰:“秦之親燕,欲相與攻趙,而廣河間之地也。
大王不如割五城獻秦,以廣河間。
臣請言于寡君,止張唐之行,絕燕之好,而與趙為歡。
夫以強趙攻弱燕,而秦不為救,此其所得,豈止五城而已哉?”趙王大悅,賜甘羅黃金百镒,白璧二雙,以五城地圖付之,使還報秦王。
秦王喜曰:“河間之地,賴孺子而廣矣!孺子之智,大于其身。
”乃止張唐不遣,張唐亦深感之。
趙聞張唐不行,知秦不助燕,乃命龐煖、李牧合兵伐燕,取上谷三十城,趙得十九城,而以十一城歸秦。
秦王封甘羅為上卿,複以向時所封甘茂田宅賜之。
今俗傳甘羅十二為丞相,正謂此也。
有詩為證: 片言納地廣河間,上谷封疆又割燕。
許大功勞出童子,天生智慧豈因年? 又有詩雲: 甘羅早達①子牙遲,遲早窮通各有時。
請看春花與秋菊,時來自發不愆期。
燕太子丹在秦,聞秦之背燕而與趙,如坐針氈,欲逃歸,又恐不得出關,乃求與甘羅為友,欲資其謀,為歸燕之計。
忽一夕,甘羅夢紫衣吏持天符來,言:“奉上帝命,召歸天上。
”遂無疾而卒。
高才不壽,惜哉!太子丹遂留于秦矣。
話分兩頭。
卻說呂不韋以陽偉善戰,得一寵一于莊襄後,出入宮闱,素無忌憚;及見秦王年長,英明過人,始有懼意。
奈太後一婬一心愈熾,不時宣召入甘泉宮。
不韋怕一旦事發,禍及于己,欲進一人以自代,想可以稱太後之意者,而難其人。
聞市人嫪大,其陽具有名,裡中一婬一婦人争事之。
秦語呼人之無士行者曰毐,因稱為嫪毐,偶犯一婬一罪,不韋曲赦之,留為府中舍人。
秦俗:農事畢,國中縱倡樂三日,以節其勞。
凡百戲任人陳設,有一長一藝,人所不能者,全在此日施逞。
呂不韋以桐木為車輪,使嫪毐以其陽具穿于桐輪之中,輪轉而具不傷,市人皆掩口大笑。
太後聞其事,私問于不韋,似有欣羨之意。
不韋曰:“太後欲見其人乎?臣請進之。
”太後笑而不答,良久曰:“君戲言耶?此外人,安得入内?”不韋曰:“臣有一計在此。
使人發其舊罪,下之腐刑②太後行重賂于行刑者,詐為Yan割,然後以宦者給事宮中,乃可長久。
”太後大悅曰:“此計甚妙!”乃以百金授不韋,不韋密召嫪毐,告之以故。
毐一性一婬一,欣然自以為奇遇矣。
不韋果使人發其他一婬一罪,論以腐刑。
因以百金分賂主刑官吏,取驢陽具及他血,詐作Yan割,拔其須眉。
行刑者故意将驢陽傳示左右,盡以為嫪毐之具。
傳聞者莫不駭異。
嫪毐既詐腐如宦者狀,遂雜于内侍之中以進。
太後留侍宮中。
夜令侍寝,試之,大暢所欲,以為勝不韋十倍也。
明日,厚賜不韋,以酬其功。
不韋乃幸得自脫。
太後與嫪毐相處如夫婦。
未幾懷妊,太後恐生産時不可隐,詐稱病,使嫪毐行金賂蔔者,使詐言宮中有祟,當避西方二百裡之外。
秦王政頗疑呂不韋之事,亦幸太後稍遠去,絕其往來,乃曰:“雍州去鹹陽西二百餘裡,且往時宮殿俱在,太後宜居之。
”于是太後徙雍城,嫪毐為禦而往。
既去鹹陽,居雍故宮,名曰大鄭宮,嫪毐與太後,益相親不忌,兩年之中,連生二子,築密室藏而育之。
太後私與毐約,異日王崩,以其子為後,外人頗有知者,但無人敢言。
太後奏稱嫪毐代王侍養有功,請封以土地。
秦王奉太後之命,封毐為長信侯,予以山陽之地。
毐驟貴,愈益恣肆。
太後每日賞賜無算,宮室輿馬,田獵遊戲,任其所欲。
事無大小,皆決于毐。
毐蓄家僮數千人,賓客求宦達,願為舍人者,複千餘人。
又賄結朝貴為己一黨一,趨權者争附之,聲勢反過于文信侯矣。
秦王政九年春,彗星見,其長竟①天,太史占之曰:“國中當有兵變也。
”按秦襄公立嫪毐以祀白帝,後德公遷都于雍,遂于雍立郊天之壇。
秦穆公又立寶夫人祠,歲歲緻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