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回 甘羅童年取高位嫪毐僞腐亂秦宮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王翦退軍十裡,吩咐深溝高壘,分守險阨,不許出戰。
卻發軍二萬,往助桓齮、王贲,催他早早收功。
樊於期連日悉銳出戰,秦兵隻是不應。
於期以王翦為怯,正想商議分兵往救長子、壺關二處,忽哨馬報道:“二城已被秦兵攻下!”於期大驚,乃立屯于城外,以安長安君之意。
卻說桓齮、王贲聞王翦移營伏山,引兵來見,言:“二城俱已收複,分兵設守,諸事停妥。
”王翦大喜曰:“屯留之勢孤矣!隻擒得樊於期,便可了事。
”言未畢,守營卒報道:“今有将軍辛勝,奉秦王之命來到,已在營外。
”王翦迎入賬中,問其來意。
辛勝曰:“一者,以軍士勞苦,命赍犒賞頒賜;二者,秦王深恨樊於期,傳語将軍:‘必須生緻其人,手劍斬首,以快其恨!”王翦曰:“将軍此來,正有用處。
”遂将來物犒賞三軍。
然後發今,使桓齮王贲各引一軍,分作左右埋伏,卻教辛勝引五千人馬,前去搦戰,自己引大軍準備攻城。
再說成峤聞長子、壺關二城不守,使人急石樊於期入城商議。
樊於期曰:“隻在旦晚,與決一戰,若戰而不勝,當與王子北走燕趙,連合諸侯,共誅僞主,以安社稷。
”成峤曰:“将軍小心在意。
”樊於期複還本營。
哨馬報:“秦王新遣将軍辛勝,今來索戰。
”樊於期曰:“無名小卒,吾先除之。
”遂率軍開營出迎。
略戰數合,辛勝倒退。
樊於期恃勇前進,約行五裡,桓齮、王贲兩路伏兵殺出,於期大敗。
急收軍回,王翦兵已布滿城下。
於期大奮神威,殺開一條血路,城中開門接應入去了。
王翦合兵圍城,攻打甚急。
樊於期親自巡城,晝夜不倦。
楊端和在城中,見事勢甚危,乘夜求見長安君成峤,稱:“有機密事求見。
”成峤見是舊日門下之客,欣然喚入。
端和請屏左右,告曰:“秦之強,君所知也。
雖六國不能取勝,君乃欲以孤城抗之,必無幸矣”。
”成峤曰:“樊於期言:‘今王非先王所出。
’導我為此,非吾初意也。
”端和曰:“樊於期恃匹夫之勇,不顧成敗,欲以君行僥幸之事。
今傳檄郡縣,無有應者,而王将軍攻圍甚急,城破之後,君何以自全乎?”成峤曰:“吾欲奔燕、趙,‘合從’諸國,足下以為可否?”端和曰:“‘合從’之事,趙肅侯、齊湣王、魏信陵、楚春申俱曾為之,方合旋散,其不可成明矣。
六國誰非畏秦者?君所在之國,秦遣一介責之,必将縛君以獻,君尚可望活乎?”成峤曰:“足下為吾計當如何?”端和曰:“王将軍亦知君為樊於期所誘,有密書一封,托緻于君。
”遂将書呈上。
成峤發而觀之,略曰: 君親則介弟,貴則侯封,奈何聽無稽之言,行不測之事,自取喪滅,豈不惜哉?首難者樊於期,君能斬其首,獻于軍前,束手歸罪,某當保奏,王必恕君。
若遲回不決,悔無及矣! 成峤看畢,流淚而言曰:“樊将軍忠直之士,何忍加誅?”端和歎曰:“君所謂婦人之仁也!若不見從,臣當辭去。
”成峤曰:“足下且暫勞作伴,不可遠離,所言俟從容再議。
”端和曰:“願君勿洩吾言也。
” 次日,樊於期駕車來見成峤曰:“秦兵勢盛,人情惶懼,城旦暮不保,願同王子出避燕、趙,更作後圖。
”成峤曰:“吾宗族俱在鹹陽,今遠避他國,知其納否?”樊於期曰:“諸國皆苦秦暴,何愁不納?”正話間,外報秦兵在南門索戰。
樊於期催并數次曰:“王子今不行,後将不可出矣。
”成峤猶豫不決。
樊於期隻得綽刀登車,馳出南門,複與秦兵交鋒。
楊端和勸成峤登城觀戰。
隻見樊於期鏖戰良久,秦兵益進,於期不能抵當,奔回城下,高叫:“開門!”楊端和仗劍立于成峤之旁,厲聲曰:“長安君已全城歸降矣!樊将軍請自便。
有敢開門者斬!”袖中出一旗,旗上有個“降”字。
左右皆端和親戚,便将降旗豎一起,不由成峤做主,成峤惟垂泣而已。
樊於期歎口氣曰:“孺子不足輔也!”秦兵圍於期數重,因秦王之命,欲生緻於期,不敢施放冷箭。
於期複殺開一條血路,遙望燕國而去。
王翦追之不及。
楊端和使成峤開門,以納秦兵。
将成峤幽于公館,遣辛勝往鹹陽報捷,兼請長安君發落。
秦太後脫笄代長安君請罪,求免其死,且轉乞呂不韋言之。
秦王政怒曰:“反賊不誅,骨肉皆将謀叛矣!”遂遣使命王翦即枭斬成峤于屯留。
凡軍吏從峤者,皆取斬。
合
卻發軍二萬,往助桓齮、王贲,催他早早收功。
樊於期連日悉銳出戰,秦兵隻是不應。
於期以王翦為怯,正想商議分兵往救長子、壺關二處,忽哨馬報道:“二城已被秦兵攻下!”於期大驚,乃立屯于城外,以安長安君之意。
卻說桓齮、王贲聞王翦移營伏山,引兵來見,言:“二城俱已收複,分兵設守,諸事停妥。
”王翦大喜曰:“屯留之勢孤矣!隻擒得樊於期,便可了事。
”言未畢,守營卒報道:“今有将軍辛勝,奉秦王之命來到,已在營外。
”王翦迎入賬中,問其來意。
辛勝曰:“一者,以軍士勞苦,命赍犒賞頒賜;二者,秦王深恨樊於期,傳語将軍:‘必須生緻其人,手劍斬首,以快其恨!”王翦曰:“将軍此來,正有用處。
”遂将來物犒賞三軍。
然後發今,使桓齮王贲各引一軍,分作左右埋伏,卻教辛勝引五千人馬,前去搦戰,自己引大軍準備攻城。
再說成峤聞長子、壺關二城不守,使人急石樊於期入城商議。
樊於期曰:“隻在旦晚,與決一戰,若戰而不勝,當與王子北走燕趙,連合諸侯,共誅僞主,以安社稷。
”成峤曰:“将軍小心在意。
”樊於期複還本營。
哨馬報:“秦王新遣将軍辛勝,今來索戰。
”樊於期曰:“無名小卒,吾先除之。
”遂率軍開營出迎。
略戰數合,辛勝倒退。
樊於期恃勇前進,約行五裡,桓齮、王贲兩路伏兵殺出,於期大敗。
急收軍回,王翦兵已布滿城下。
於期大奮神威,殺開一條血路,城中開門接應入去了。
王翦合兵圍城,攻打甚急。
樊於期親自巡城,晝夜不倦。
楊端和在城中,見事勢甚危,乘夜求見長安君成峤,稱:“有機密事求見。
”成峤見是舊日門下之客,欣然喚入。
端和請屏左右,告曰:“秦之強,君所知也。
雖六國不能取勝,君乃欲以孤城抗之,必無幸矣”。
”成峤曰:“樊於期言:‘今王非先王所出。
’導我為此,非吾初意也。
”端和曰:“樊於期恃匹夫之勇,不顧成敗,欲以君行僥幸之事。
今傳檄郡縣,無有應者,而王将軍攻圍甚急,城破之後,君何以自全乎?”成峤曰:“吾欲奔燕、趙,‘合從’諸國,足下以為可否?”端和曰:“‘合從’之事,趙肅侯、齊湣王、魏信陵、楚春申俱曾為之,方合旋散,其不可成明矣。
六國誰非畏秦者?君所在之國,秦遣一介責之,必将縛君以獻,君尚可望活乎?”成峤曰:“足下為吾計當如何?”端和曰:“王将軍亦知君為樊於期所誘,有密書一封,托緻于君。
”遂将書呈上。
成峤發而觀之,略曰: 君親則介弟,貴則侯封,奈何聽無稽之言,行不測之事,自取喪滅,豈不惜哉?首難者樊於期,君能斬其首,獻于軍前,束手歸罪,某當保奏,王必恕君。
若遲回不決,悔無及矣! 成峤看畢,流淚而言曰:“樊将軍忠直之士,何忍加誅?”端和歎曰:“君所謂婦人之仁也!若不見從,臣當辭去。
”成峤曰:“足下且暫勞作伴,不可遠離,所言俟從容再議。
”端和曰:“願君勿洩吾言也。
” 次日,樊於期駕車來見成峤曰:“秦兵勢盛,人情惶懼,城旦暮不保,願同王子出避燕、趙,更作後圖。
”成峤曰:“吾宗族俱在鹹陽,今遠避他國,知其納否?”樊於期曰:“諸國皆苦秦暴,何愁不納?”正話間,外報秦兵在南門索戰。
樊於期催并數次曰:“王子今不行,後将不可出矣。
”成峤猶豫不決。
樊於期隻得綽刀登車,馳出南門,複與秦兵交鋒。
楊端和勸成峤登城觀戰。
隻見樊於期鏖戰良久,秦兵益進,於期不能抵當,奔回城下,高叫:“開門!”楊端和仗劍立于成峤之旁,厲聲曰:“長安君已全城歸降矣!樊将軍請自便。
有敢開門者斬!”袖中出一旗,旗上有個“降”字。
左右皆端和親戚,便将降旗豎一起,不由成峤做主,成峤惟垂泣而已。
樊於期歎口氣曰:“孺子不足輔也!”秦兵圍於期數重,因秦王之命,欲生緻於期,不敢施放冷箭。
於期複殺開一條血路,遙望燕國而去。
王翦追之不及。
楊端和使成峤開門,以納秦兵。
将成峤幽于公館,遣辛勝往鹹陽報捷,兼請長安君發落。
秦太後脫笄代長安君請罪,求免其死,且轉乞呂不韋言之。
秦王政怒曰:“反賊不誅,骨肉皆将謀叛矣!”遂遣使命王翦即枭斬成峤于屯留。
凡軍吏從峤者,皆取斬。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