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秦晉大戰龍門山穆姬登台要大赦
關燈
小
中
大
。
晉惠公見屠岸夷陷陣,急叫韓簡、梁繇一靡一引軍沖其左,自引家仆徒等沖其右,約于中軍取齊。
穆公見晉分兵兩路沖來,亦分作兩路迎敵。
且說惠公之車,正遇見公孫枝,惠公遂使家仆徒接戰。
那公孫枝有萬夫不當之勇,家仆徒如何鬥得過?惠公教步揚:“用心執辔,寡人親自助戰。
”公孫枝橫戟大喝曰:“會戰者一齊上來!”隻這一聲喝,如霹靂震天,把個國舅虢射吓得伏于車中,不敢出氣。
那小驷未經戰陣,亦被驚吓,不繇禦人做主,向前亂跑,遂陷于泥濘之中。
步揚用力鞭打,奈馬小力微,拔腳不起。
正在危急,恰好慶鄭之車,從前而過。
惠公呼曰:“鄭速救我!”慶鄭曰:“虢射何在?乃呼鄭耶?”惠公又呼曰:“鄭速将車來載寡人!”鄭曰:“君穩乘小驷,臣當報他人來救也!”遂催轅轉左而去。
步揚欲往覓他車,争奈秦兵圍裹将來,不能得出。
再說韓簡一軍沖入,恰遇著秦穆公中軍,遂與秦将西乞術交戰,三十馀合,未分勝敗。
蛾晰引軍又到,兩下夾攻,西乞術不能當,被韓簡一戟刺于車下。
梁繇一靡一大叫:“敗将無用之物,可協力擒捉秦君!”韓簡不顧西乞術,驅率晉兵,迳奔戎辂,來捉穆公。
穆公歎曰:“我今日反為晉俘,天道何在?”才歎一聲,隻見正西角上,一隊勇士約三百餘人,高叫“勿傷吾恩主!”穆公擡頭看之,見那三百餘人,一個個蓬首袒肩,腳穿草履,步行如飛。
手中皆執大砍一刀,腰懸弓箭,如混世魔王手下鬼兵三般。
腳蹤到處,将晉兵亂砍。
韓簡與梁繇一靡一慌忙迎敵。
又見一人飛車從北而至,乃慶鄭也。
高叫:“勿得戀戰,主公已被秦兵困于龍門山泥濘之中,可速往救駕!”韓簡等無心厮殺,撇了那一夥壯士,迳奔龍門山來救晉侯。
誰知晉惠公已被公孫枝所獲,并家仆徒、虢射、步揚等一齊就縛,已歸大寨去了。
韓簡頓足曰:“獲秦君猶可相抵,慶鄭誤我矣!”梁繇一靡一曰:“君已在此,我輩何歸?”遂與韓簡各棄兵仗,來投秦寨,與惠公做一處。
再說那壯士三百餘人,救了秦穆公,又救了西乞術。
秦兵乘勝掩殺,晉兵大潰。
龍門山下一屍一積如山,六百乘得脫者,十分中之二三耳。
慶鄭聞晉君見擒,遂偷出秦軍,遇蛾晰被傷在地,扶之登車,同回晉國。
髯翁有詩,詠韓原大戰之事。
詩曰: 龍門山下歎輿一屍一①,隻為昏君不報施。
善惡兩家分勝敗,明明天道豈無知! 卻說秦穆公還于大寨,謂百裡奚曰:“不聽井伯之言,幾為晉笑。
”那壯士三百餘人,一齊到營前叩首。
穆公問曰:“汝等何人,乃肯為寡人出死力耶?”壯士對曰:“君不記昔年亡②善③馬乎?吾等皆食馬肉之人也。
”原來穆公曾出獵于梁山,夜失良馬數匹,使吏求之。
尋至岐山之下,有野人三百餘,群聚而食馬肉。
吏不敢驚之,趨報穆公“速遣兵往捕,可盡得。
”穆公歎曰:“馬已死矣,又因而戮人,百姓将謂寡人貴畜而賤人也。
”乃索軍中美酒數十甕,使人赍往岐下,宣君命而賜之曰:“寡君有言:‘食良馬肉,不飲酒傷人。
’今以美酒賜汝‘”野人叩頭謝恩,分飲其酒,齊歎曰:“盜馬不罪,更慮我等之傷,而賜以美酒,君之恩大矣。
何以報之!”至是,聞穆公伐晉,三百餘人,皆舍命趨至韓原,前來助戰。
恰遇穆公被圍,一齊奮勇救出。
真個是: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施薄報薄,施厚報厚。
有施無報,何異禽一獸! 穆公仰天歎曰:“野人且有報德之義,晉侯獨何人哉?”乃問衆人中:“有願仕者,寡人能爵祿之。
”壯士齊聲應曰:“吾侪野人,但報恩主一時之惠,不願仕也!穆公各贈金帛,野人不受而去。
穆公歎息不已,後人有詩雲: 韓原山下兩交鋒,晉甲重重困穆公。
當日若誅牧馬士,今朝焉得出樊籠? 穆公點視将校不缺,單不見白乙丙一人。
使軍士遍處搜尋,聞土窟中有哼聲,趨往視之,乃是白乙丙與屠岸夷相持滾入窟中,各各力盡氣絕,尚扭定不放手。
軍士将兩下拆開,擡放兩個車上,載回本寨。
穆公問白乙丙,已不能言。
有人看見他兩人拚命之事,向前奏知如此如此。
穆公歎曰:“兩人皆好漢也!”問左右:“有識晉将姓名者乎?”公
晉惠公見屠岸夷陷陣,急叫韓簡、梁繇一靡一引軍沖其左,自引家仆徒等沖其右,約于中軍取齊。
穆公見晉分兵兩路沖來,亦分作兩路迎敵。
且說惠公之車,正遇見公孫枝,惠公遂使家仆徒接戰。
那公孫枝有萬夫不當之勇,家仆徒如何鬥得過?惠公教步揚:“用心執辔,寡人親自助戰。
”公孫枝橫戟大喝曰:“會戰者一齊上來!”隻這一聲喝,如霹靂震天,把個國舅虢射吓得伏于車中,不敢出氣。
那小驷未經戰陣,亦被驚吓,不繇禦人做主,向前亂跑,遂陷于泥濘之中。
步揚用力鞭打,奈馬小力微,拔腳不起。
正在危急,恰好慶鄭之車,從前而過。
惠公呼曰:“鄭速救我!”慶鄭曰:“虢射何在?乃呼鄭耶?”惠公又呼曰:“鄭速将車來載寡人!”鄭曰:“君穩乘小驷,臣當報他人來救也!”遂催轅轉左而去。
步揚欲往覓他車,争奈秦兵圍裹将來,不能得出。
再說韓簡一軍沖入,恰遇著秦穆公中軍,遂與秦将西乞術交戰,三十馀合,未分勝敗。
蛾晰引軍又到,兩下夾攻,西乞術不能當,被韓簡一戟刺于車下。
梁繇一靡一大叫:“敗将無用之物,可協力擒捉秦君!”韓簡不顧西乞術,驅率晉兵,迳奔戎辂,來捉穆公。
穆公歎曰:“我今日反為晉俘,天道何在?”才歎一聲,隻見正西角上,一隊勇士約三百餘人,高叫“勿傷吾恩主!”穆公擡頭看之,見那三百餘人,一個個蓬首袒肩,腳穿草履,步行如飛。
手中皆執大砍一刀,腰懸弓箭,如混世魔王手下鬼兵三般。
腳蹤到處,将晉兵亂砍。
韓簡與梁繇一靡一慌忙迎敵。
又見一人飛車從北而至,乃慶鄭也。
高叫:“勿得戀戰,主公已被秦兵困于龍門山泥濘之中,可速往救駕!”韓簡等無心厮殺,撇了那一夥壯士,迳奔龍門山來救晉侯。
誰知晉惠公已被公孫枝所獲,并家仆徒、虢射、步揚等一齊就縛,已歸大寨去了。
韓簡頓足曰:“獲秦君猶可相抵,慶鄭誤我矣!”梁繇一靡一曰:“君已在此,我輩何歸?”遂與韓簡各棄兵仗,來投秦寨,與惠公做一處。
再說那壯士三百餘人,救了秦穆公,又救了西乞術。
秦兵乘勝掩殺,晉兵大潰。
龍門山下一屍一積如山,六百乘得脫者,十分中之二三耳。
慶鄭聞晉君見擒,遂偷出秦軍,遇蛾晰被傷在地,扶之登車,同回晉國。
髯翁有詩,詠韓原大戰之事。
詩曰: 龍門山下歎輿一屍一①,隻為昏君不報施。
善惡兩家分勝敗,明明天道豈無知! 卻說秦穆公還于大寨,謂百裡奚曰:“不聽井伯之言,幾為晉笑。
”那壯士三百餘人,一齊到營前叩首。
穆公問曰:“汝等何人,乃肯為寡人出死力耶?”壯士對曰:“君不記昔年亡②善③馬乎?吾等皆食馬肉之人也。
”原來穆公曾出獵于梁山,夜失良馬數匹,使吏求之。
尋至岐山之下,有野人三百餘,群聚而食馬肉。
吏不敢驚之,趨報穆公“速遣兵往捕,可盡得。
”穆公歎曰:“馬已死矣,又因而戮人,百姓将謂寡人貴畜而賤人也。
”乃索軍中美酒數十甕,使人赍往岐下,宣君命而賜之曰:“寡君有言:‘食良馬肉,不飲酒傷人。
’今以美酒賜汝‘”野人叩頭謝恩,分飲其酒,齊歎曰:“盜馬不罪,更慮我等之傷,而賜以美酒,君之恩大矣。
何以報之!”至是,聞穆公伐晉,三百餘人,皆舍命趨至韓原,前來助戰。
恰遇穆公被圍,一齊奮勇救出。
真個是: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施薄報薄,施厚報厚。
有施無報,何異禽一獸! 穆公仰天歎曰:“野人且有報德之義,晉侯獨何人哉?”乃問衆人中:“有願仕者,寡人能爵祿之。
”壯士齊聲應曰:“吾侪野人,但報恩主一時之惠,不願仕也!穆公各贈金帛,野人不受而去。
穆公歎息不已,後人有詩雲: 韓原山下兩交鋒,晉甲重重困穆公。
當日若誅牧馬士,今朝焉得出樊籠? 穆公點視将校不缺,單不見白乙丙一人。
使軍士遍處搜尋,聞土窟中有哼聲,趨往視之,乃是白乙丙與屠岸夷相持滾入窟中,各各力盡氣絕,尚扭定不放手。
軍士将兩下拆開,擡放兩個車上,載回本寨。
穆公問白乙丙,已不能言。
有人看見他兩人拚命之事,向前奏知如此如此。
穆公歎曰:“兩人皆好漢也!”問左右:“有識晉将姓名者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