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秦晉大戰龍門山穆姬登台要大赦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管仲于病中,囑桓公斥遠易牙,豎刁、開方三人,薦隰朋為政。
左右有聞其言者,以告易牙。
易牙見鮑叔牙謂曰:“仲父之相,叔所薦也。
今仲病,君往問之,乃言叔不可以為政,而薦隰朋,吾意甚不平焉。
”鮑叔牙笑曰:“是乃牙之所以薦仲也。
仲忠于為國,不私其友。
夫使牙為司寇,驅逐侫人,則有馀矣。
若使當國為政,即爾等何所容身乎?”易牙大慚而退。
逾一日,桓公複往視仲,仲已不能言。
鮑叔牙、隰朋莫不垂淚。
是夜,仲卒。
桓公哭之恸,曰:“哀哉,仲父!是天折吾臂也!”使上卿高虎董①其喪,殡葬從厚。
生前采邑,悉與其子,令世為大夫。
易牙謂大夫伯氏曰:“昔君奪子骈邑三百,以賞仲之功。
今仲父已亡,子何不言于君,而取還其邑?吾當從旁助子。
”伯氏泣曰:“吾惟無功,是以失邑。
仲雖死,仲之功尚在也。
吾何面目求邑于君乎?”易牙歎曰:“仲死猶能使伯氏心服,吾侪真小人矣!” 且說桓公念管仲遺言,乃使公孫隰朋為政。
未一月,隰朋病卒。
桓公曰:“仲父其聖人乎?何以知朋之用于吾不久也?”于是使鮑叔牙代朋之位。
牙固辭,桓公曰:“今舉朝無過于卿者,卿欲讓之何人?”牙對曰:“臣之好善惡惡,君所知也。
君必用臣,請遠易牙、豎刁、開方、乃敢奉命。
”桓公曰:“仲父固言之矣,寡人敢不從子!”即日罷斥三人,不許入朝相見。
鮑叔牙乃受事。
時有淮夷侵犯杞國,杞人告急于齊。
齊桓公合宋、魯、陳、衛、鄭、許、曹七國之君,親往救杞,遷其都于緣陵。
諸侯尚從齊之令,以能用鮑叔,不改管仲之政故也。
話分兩頭。
卻說晉自惠公即位,連歲麥禾不熟;至五年,複大荒。
倉廪空虛,民間絕食,惠公欲乞籴于他邦。
思想惟秦毗鄰地近,且婚姻之國,但先前負約未償,不便開言。
郤芮進曰:“吾非負秦約也,特告緩其期耳。
若乞籴而秦不與,秦先絕我,我乃負之有名矣。
”惠公曰:“卿言是也。
”乃使大夫慶鄭,持寶玉如秦告籴。
穆公集群臣計議:“晉許五城不與,今因饑乞籴,當與之否?”蹇叔、百裡奚同聲對曰:“天災流行,何國無之。
救災恤鄰,理之常也。
順理而行,天必福我。
”穆公曰:“吾之施于晉已重矣。
”公孫枝對曰:“若重施而獲報,何損于秦?其或不報,曲在彼矣。
民憎其上,孰與我敵?君必與之。
”卆豹思念之仇,攘臂言曰:“晉侯無道,天降之災。
乘其饑而伐之,可以滅晉。
此機不可失!”繇餘曰:“‘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僥幸以成功。
’與之為當。
”穆公曰:“負我者,晉君也。
饑者,晉民也。
吾不忍以君故,遷禍于民。
”于是運粟數萬斛①于渭水,直達河、汾、雍、绛之間,舳舻②相接,命曰:“泛舟之役”,以救晉之饑。
晉人無不感悅。
史官有詩稱穆公之善雲: 晉君無道緻天災,雍绛紛紛送粟來。
誰肯将恩施怨者?穆公德量果奇哉! 明年冬,秦國年荒,晉反大熟。
穆公謂蹇叔、百裡奚曰:“寡人今日乃思二卿之言也,豐兇互有。
若寡人去冬遏晉之籴③,今日歲饑,亦難乞于晉矣。
”卆豹曰:“晉君貪而無信,雖乞之,必不與。
”穆公不以為然。
乃使冷至亦赍寶玉,如晉告籴。
惠公将發河西之粟以應秦命。
郤芮進曰:“君與秦粟,亦将與秦地乎?”惠公曰:“寡人但與粟耳,豈與地哉?”芮曰:“君之與粟為何?”惠公曰:“亦報其‘泛舟之役’也。
”芮曰:“如以泛舟為秦德,則昔年納君,其德更大。
君舍其大而報其小,何哉?”慶鄭曰:“臣去歲奉命乞籴于秦,秦君一諾無辭,其意甚美。
今乃閉籴不與,秦怨我矣!”呂饴甥曰:“秦與晉粟,非好晉也,為求地也。
不與粟而秦怨,與粟而不與地,秦亦怨。
均之怨也,何為與之?”慶鄭曰:“幸人之災,不仁。
背人之施④,不義。
不義不仁,何以守國?”韓簡曰:“鄭之言是也。
使去歲秦閉我籴,君意何如?”虢射曰:“去歲天饑晉以授秦,秦弗知取,而貸我粟,是甚愚也!今歲天饑秦以授晉,晉奈何逆天而不取?以臣愚意,不如約會梁伯,乘機伐秦,共分其地,是為上策。
”惠公從虢射之言。
乃辭冷至曰:“敝邑連歲饑馑,百姓流離。
今冬稍稔,流亡者漸歸故裡,僅能自給,
左右有聞其言者,以告易牙。
易牙見鮑叔牙謂曰:“仲父之相,叔所薦也。
今仲病,君往問之,乃言叔不可以為政,而薦隰朋,吾意甚不平焉。
”鮑叔牙笑曰:“是乃牙之所以薦仲也。
仲忠于為國,不私其友。
夫使牙為司寇,驅逐侫人,則有馀矣。
若使當國為政,即爾等何所容身乎?”易牙大慚而退。
逾一日,桓公複往視仲,仲已不能言。
鮑叔牙、隰朋莫不垂淚。
是夜,仲卒。
桓公哭之恸,曰:“哀哉,仲父!是天折吾臂也!”使上卿高虎董①其喪,殡葬從厚。
生前采邑,悉與其子,令世為大夫。
易牙謂大夫伯氏曰:“昔君奪子骈邑三百,以賞仲之功。
今仲父已亡,子何不言于君,而取還其邑?吾當從旁助子。
”伯氏泣曰:“吾惟無功,是以失邑。
仲雖死,仲之功尚在也。
吾何面目求邑于君乎?”易牙歎曰:“仲死猶能使伯氏心服,吾侪真小人矣!” 且說桓公念管仲遺言,乃使公孫隰朋為政。
未一月,隰朋病卒。
桓公曰:“仲父其聖人乎?何以知朋之用于吾不久也?”于是使鮑叔牙代朋之位。
牙固辭,桓公曰:“今舉朝無過于卿者,卿欲讓之何人?”牙對曰:“臣之好善惡惡,君所知也。
君必用臣,請遠易牙、豎刁、開方、乃敢奉命。
”桓公曰:“仲父固言之矣,寡人敢不從子!”即日罷斥三人,不許入朝相見。
鮑叔牙乃受事。
時有淮夷侵犯杞國,杞人告急于齊。
齊桓公合宋、魯、陳、衛、鄭、許、曹七國之君,親往救杞,遷其都于緣陵。
諸侯尚從齊之令,以能用鮑叔,不改管仲之政故也。
話分兩頭。
卻說晉自惠公即位,連歲麥禾不熟;至五年,複大荒。
倉廪空虛,民間絕食,惠公欲乞籴于他邦。
思想惟秦毗鄰地近,且婚姻之國,但先前負約未償,不便開言。
郤芮進曰:“吾非負秦約也,特告緩其期耳。
若乞籴而秦不與,秦先絕我,我乃負之有名矣。
”惠公曰:“卿言是也。
”乃使大夫慶鄭,持寶玉如秦告籴。
穆公集群臣計議:“晉許五城不與,今因饑乞籴,當與之否?”蹇叔、百裡奚同聲對曰:“天災流行,何國無之。
救災恤鄰,理之常也。
順理而行,天必福我。
”穆公曰:“吾之施于晉已重矣。
”公孫枝對曰:“若重施而獲報,何損于秦?其或不報,曲在彼矣。
民憎其上,孰與我敵?君必與之。
”卆豹思念之仇,攘臂言曰:“晉侯無道,天降之災。
乘其饑而伐之,可以滅晉。
此機不可失!”繇餘曰:“‘仁者不乘危以邀利,智者不僥幸以成功。
’與之為當。
”穆公曰:“負我者,晉君也。
饑者,晉民也。
吾不忍以君故,遷禍于民。
”于是運粟數萬斛①于渭水,直達河、汾、雍、绛之間,舳舻②相接,命曰:“泛舟之役”,以救晉之饑。
晉人無不感悅。
史官有詩稱穆公之善雲: 晉君無道緻天災,雍绛紛紛送粟來。
誰肯将恩施怨者?穆公德量果奇哉! 明年冬,秦國年荒,晉反大熟。
穆公謂蹇叔、百裡奚曰:“寡人今日乃思二卿之言也,豐兇互有。
若寡人去冬遏晉之籴③,今日歲饑,亦難乞于晉矣。
”卆豹曰:“晉君貪而無信,雖乞之,必不與。
”穆公不以為然。
乃使冷至亦赍寶玉,如晉告籴。
惠公将發河西之粟以應秦命。
郤芮進曰:“君與秦粟,亦将與秦地乎?”惠公曰:“寡人但與粟耳,豈與地哉?”芮曰:“君之與粟為何?”惠公曰:“亦報其‘泛舟之役’也。
”芮曰:“如以泛舟為秦德,則昔年納君,其德更大。
君舍其大而報其小,何哉?”慶鄭曰:“臣去歲奉命乞籴于秦,秦君一諾無辭,其意甚美。
今乃閉籴不與,秦怨我矣!”呂饴甥曰:“秦與晉粟,非好晉也,為求地也。
不與粟而秦怨,與粟而不與地,秦亦怨。
均之怨也,何為與之?”慶鄭曰:“幸人之災,不仁。
背人之施④,不義。
不義不仁,何以守國?”韓簡曰:“鄭之言是也。
使去歲秦閉我籴,君意何如?”虢射曰:“去歲天饑晉以授秦,秦弗知取,而貸我粟,是甚愚也!今歲天饑秦以授晉,晉奈何逆天而不取?以臣愚意,不如約會梁伯,乘機伐秦,共分其地,是為上策。
”惠公從虢射之言。
乃辭冷至曰:“敝邑連歲饑馑,百姓流離。
今冬稍稔,流亡者漸歸故裡,僅能自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