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衛懿公好鶴亡國齊桓公興兵伐楚

關燈
君于地下!”遂拔劍自刎。

    華龍滑曰:“不可失史氏之籍①”。

    乃入城。

    甯速與石祁子商議,引著衛侯宮眷及公子申,乘夜乘小車出城東走。

    華成滑抱典籍從之。

    國人聞二大夫已行,各各攜男抱女,随後逃命,哭聲震天。

    狄兵乘勝長驅,直入衛城。

    百姓奔走落後者,盡被殺戮。

    又分兵追逐。

    石祁子保宮眷先行,甯速斷後,旦戰且走。

    從行之民,半罹狄刃。

    将及黃河,喜得宋桓公遣兵來迎,備下船隻,星夜渡河。

    狄兵方才退去,将衛國府庫及民間存留金粟之類,劫掠一空,堕其城郭,滿載而歸。

    不在話下。

     卻說衛大夫弘演,先奉使聘陳,比及反役②,衛已破滅。

    聞衛侯死于荥澤,往覓其一屍一。

    一路看見骸鼻暴露,血肉狼藉,不勝傷感。

    行至一處,見大旆倒于荒澤之旁。

    弘演曰:“旆在此,一屍一當不遠矣。

    ”未數步,聞呻一吟之一聲。

    前往察之,見一小内侍折臂而卧。

    弘演問曰:“汝認得主公死處否?”内侍指一堆血肉曰:“此即主公之一屍一也。

    吾親見主公被殺。

    為臂傷疼痛,不能行走,故卧守于此,欲俟國人來而示之。

    ”弘演視其一屍一體,俱已零落不全,惟一肝完好。

    弘演對之再拜,大哭。

    乃複命③于肝前,如生時之禮。

    事畢,弘演曰:“主公無人收葬,吾将以身為棺耳!”囑從人曰:“我死後,埋我于林下。

    俟有新君,方可告之。

    ”遂拔佩刀自剖其腹,手取懿公之肝,納于腹中,須臾而絕。

    從者如言埋掩,因以車載小内侍渡河,察聽新君消息。

     卻說石祁子先扶公子申登舟。

    甯速收拾遺民,随後趕上。

    至于漕邑,點查男一女,才存得七百有二十人。

    狄人殺戮之多,豈不悲哉!二大夫相議:“國不可一日無君,其奈遺民太少!”乃于共、滕、二邑,十一抽一其三,共得四千有餘人。

    連遺民湊成五千之數,即于漕邑創立廬餘,扶立公子申為君,是為戴公。

    宋桓公禦說許桓公新臣,各遣人緻唁。

    戴公先已有疾,立數日遂薨。

    甯速如齊,迎公子毀嗣位。

    齊桓公曰:“公子歸自敝邑,将守宗侍廟。

    若器用不具①,皆寡人之過也。

    ”乃遺以良馬一乘,祭服五稱,牛、羊、豕、雞、狗各三百隻。

    又以魚軒贈其夫人,兼美錦三十端。

    命公子無虧帥車三百乘送之。

    并緻門材,使立門戶。

    公子毀至漕邑,弘演之從人,同折臂小内待俱到,備述納肝之事。

    公子毀先遣使具棺,往荥澤收殓。

    一面為懿公戴公發喪。

    追封弘演,錄用其子,以旌其忠。

    諸侯重齊桓公之義,多有吊赙②。

    時周惠王十八年冬十二月也。

     其明年,春正月,衛侯毀改元,是為文公。

    才有車三十乘,寄居民間,甚是荒涼。

    文公布衣帛冠,蔬食菜羹,早起夜息,扶安百姓,人稱其賢。

    公子無虧辭歸齊國,留甲士三千人,協戍漕邑,以防狄患。

    無虧回見桓公,言衛毀草創之狀,并述弘演納肝之事。

    桓公歎曰:“無道之君,亦有忠臣如此者乎?其國正未艾也。

    ”管仲進曰:“今留戍勞民,不如擇地築城,一勞永逸。

    ”桓公以為然,正欲糾合諸侯同役。

    忽邢國遣人告急,言:“狄兵又到本國,勢不能支,伏望救援!”恒公問管仲曰:“邢可救乎?”管仲對曰:“諸侯所以事齊,謂齊能拯其災患也。

    不能救衛,又不救邢,霸業隕矣!”恒公曰:“然則邢、衛之急孰先?”管仲對曰:“俟邢患既平,因而城衛,此百世之功也。

    ”恒公曰:“善。

    ”即傳檄宋、魯、曹、邾各國,合兵救邢,俱于聶北取齊。

    宋、曹二國兵先到。

    管仲又曰:“狄寇方張,邢力未竭;敵方張之寇,其勞倍;助未竭之力,其功少,不如待之。

    邢不支狄,必潰,狄勝邢,必疲。

    驅疲狄而援潰邢,所謂力省而功多者也。

    ”桓公用其謀,托言待魯、邾兵到,乃屯兵于聶北,遣諜打探邢、狄攻守消息。

    史臣有詩譏管仲不早救邢衛,乃霸者養亂為功之謀也。

    詩雲: 救患如同解倒懸,提兵那可複遷延? 從來霸事遜①正事,功利偏居道義先。

     話說三國駐兵聶北,約及兩月。

    狄兵攻邢,晝夜不息。

    邢人力竭,潰圍而出。

    諜報方到,邢國男一女,填湧而來,俱投奔齊營求救。

    内一人哭倒在地,乃邢侯叔顔也。

    桓公扶起,慰之曰:“寡人相援不早,以緻如此,罪在寡人。

    當請宋公、曹伯共議,驅逐狄人。

    ”即日拔寨都起。

    狄主瞍瞞擄掠滿欲,無心戀戰,聞三國大兵将至,放起一把火,望北飛馳而去。

    比及各國兵到,隻見一派火光,狄人已遁。

    桓公傳令将火撲滅,問叔顔:“故城尚可居否?”叔顔曰:“百姓逃難者,大半在夷儀地方,願遷夷儀,以從民欲。

    ”桓公乃命三國各具版築,築夷儀城,使叔顔居之。

    更為建立朝廟,添設廬舍,牛馬粟帛之類,皆從齊國運至,充牣①其中。

    邢國君臣,如歸故國,歡祝之一聲徹耳。

    事畢,宋、曹欲辭齊歸國。

    桓公曰:“衛國未定,城邢而不城衛,衛其謂我何?”諸侯曰:“惟霸君命。

    ”桓公傳令,移兵向衛。

    凡畚②锸之屬,盡攜帶随身。

    衛文公毀遠遠相接。

    桓公見其大布為衣,大帛為冠,不改喪服,恻然久之。

    乃曰:“寡人借諸君之力,欲為君定都,未審何地為吉?”文公毀曰:“孤已蔔得吉地,在于楚邱,但版築之費,非亡國所能辦耳!”桓公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