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衛懿公好鶴亡國齊桓公興兵伐楚

關燈
話說衛惠公之子懿公,自周惠王九年嗣立,在位九年。

    般樂①怠傲,不恤國政。

    最好的是羽族中一物,其名曰鶴。

    按浮邱伯《相鶴經》雲: 鶴,陽鳥也,而遊于陰。

    因金氣,乘火一精一以自養。

    金數九,火數七,故鶴七年一小變,十六年一大變,百六十年變止,千六百年形定。

    體尚潔,故其色白。

    聲聞天,故其頭赤。

    食于水,故其喙長。

    栖于陸,故其足高。

    翔于雲,故一毛一豐而肉疏。

    大喉以吐,脩②頸以納新,故壽不可量。

    行必依洲渚,止不集林木。

    蓋羽族之宗長,仙家之骐骥也。

    鶴之上相:隆鼻短口則少眠,高腳疏節則多力,露眼赤睛則視遠,鳳翼雀一毛一則喜飛,龜背鼈腹則能産,輕前重後則善舞,洪髀③纖趾則能行。

     那鶴色潔形清,能鳴善舞,所以懿公好之。

    俗諺雲:“上人不好,下人不要。

    ”因懿公偏好那鶴,丹獻鶴者皆有重賞。

    弋人百方羅緻,都來進獻。

    自苑囿宮廷,處處養鶴,何止數百。

    有齊高帝詠鶴詩為證: 八風舞遙翮,九野弄清音。

     一摧雲間志,為君苑中禽。

     懿公所畜之鶴,皆有品位俸祿:上者食大夫俸,次者食士俸。

    懿公若出遊,其鶴亦分班從幸,命以大軒,載于車前,号曰:“鶴将軍。

    ”養鶴之人,亦有常俸。

    厚斂于民,以充鶴糧。

    民有饑凍,全不撫恤。

     大夫石祁子,乃石碏之後,石骀仲之子,為人忠直有名,與甯莊子名速,同秉國政,皆賢臣也。

    二人進谏屢次,俱不聽。

    公子毀乃惠公庶兄,公子碩烝于宣姜而生者,即文公也。

    毀知衛必亡,托故如齊。

    齊桓公妻以宗女,竟留齊國。

    衛人向來心憐故太子急子之冤,自惠公複位之後,百姓日夜咒詛:“若天道有知,必不終于祿位也!”因急子與壽,俱未有子;公子碩早死;黔牟已絕。

    惟毀有賢德,人心陰歸附之。

    及懿公失政,公子毀出奔,衛人無不含怨。

     卻說北狄自周太一王之時,獯鬻已強盛,一逼一大王遷都于岐。

    及武王一統,周公南懲荊舒,北膺戎狄,中國久安。

    迨平王東遷之後,南蠻北狄,交肆其橫①。

    單說北狄主名曰瞍瞞,控弦②數萬,常有疊蕩中原之意。

    及聞齊伐山戎,瞍瞞怒曰:“齊兵遠伐,必有輕我之心,當先發制之。

    ”乃驅胡騎二萬伐邢,殘破其國。

    聞齊謀救邢,遂移兵向衛。

    時衛懿公正欲載鶴出遊,諜報:“狄人入寇。

    ”懿公大驚,即時斂兵授甲,為戰守計。

    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

    懿公使司徒拘執之。

    須臾,擒百餘人來,問其逃避之故。

    衆人曰:“君用一物,足以禦狄,安用我等?”懿公問:“何物?”衆人曰:“鶴。

    ”懿公曰:“鶴何能禦狄耶?”衆人曰:“鶴既不能戰,是無用之物,君敝①有用以養無用,百姓所以不服也!”懿公曰:“寡人知罪矣!願散鶴以從民可乎?”石祁子曰:“君亟行之,猶恐其晚也。

    ”懿公果使人縱鶴,鶴素受豢養,盤旋故處,終不肯去。

    石、甯二大夫親往街市,述衛侯悔過之意,百姓始稍稍複集。

     狄兵已殺至荥澤,頃刻三報。

    石祁子奏曰:“狄兵骁勇,不可輕敵,臣請求救于齊。

    ”懿公曰:“齊昔日奉命來伐,雖然退兵,我國并未修聘謝②,安肯相救?不如一戰,以決存亡!”甯速曰:“臣請率師禦狄,君居守。

    ”懿公曰:“孤不親行,恐人不用心。

    ”乃與石祁子玉玦③,使代理國政,曰:“卿決斷如此玦矣!”與甯速矢,使專力守禦。

    又曰:“國中之事,全委二卿。

    寡人不勝狄,不能歸也!”石甯二大夫皆垂淚。

    懿公吩咐已畢,乃大集車徒。

    使大夫渠孔為将,于伯副之,黃夷為先鋒,孔嬰齊為後隊。

    一路軍人口出怨言,懿公夜往察之。

    軍中歌曰: 鶴食祿,民力耕;鶴乘軒,民一操一兵。

    狄鋒厲兮不可撄①,欲戰兮九死而一生!鶴今何在兮?而我瞿瞿②為此行! 懿公聞歌,悶悶不已。

    大夫渠孔用法太嚴,人心益離。

    行近荥澤,見敵軍千餘,左右分馳,全無行次。

    渠孔曰:“人言狄勇,虛名耳!”即命鼓行而進。

    狄人詐敗,引入伏中,一時呼哨而起,如天崩地塌,将衛兵截做三處,你我不能相顧。

    衛兵原無心交戰,見敵勢兇猛,盡棄車仗而逃。

    懿公被狄兵圍之數重。

    渠孔曰:“事急矣!請偃大旆,君微服下車,尚可脫也。

    ”懿公歎曰:“二三子苟③能相救,以旆為識,不然,去旆無益也。

    孤甯一死,以謝百姓耳!”須臾,衛兵前後隊俱敗,黃夷戰死,孔嬰齊自刎而亡。

    狄軍圍益厚。

    于伯中箭墜車,懿公與渠孔先後被害,被狄人砍為肉泥,全軍俱沒。

    髯翁有詩雲: 曾聞古訓戒禽荒,一鶴誰知便喪邦。

     荥澤當時遍磷火,可能騎鶴返仙鄉? 狄人囚衛太史華龍滑、禮孔,欲殺之。

    華禮二人知胡俗信鬼,給之曰:“我太史也,實掌國之祭祀,我先往為汝白④神。

    不然,鬼神不妝佑,國不可得也。

    ”瞍瞞信其言,遂縱之登車。

    甯速方戎服巡城,望見單車馳到,認是二太史,大驚,問:“主公何在?”曰:“已全軍覆沒矣!狄師強盛,不可坐待滅亡,宜且避其鋒。

    ”甯速欲開門納之,禮孔曰:“與君俱出,不與君俱入,人臣之義謂何?吾将事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