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公孫阏争車射考叔公子翚獻謅賊隐公
關燈
小
中
大
鄭庭雖是多骁勇,無禮之人命必危。
至七月朔日,莊公留祭足同世子忽守國,自統大兵望許城進發。
齊、魯二侯,已先在近城二十裡下寨等候。
三君相見叙禮,讓齊侯居中,魯侯居右,鄭伯居左。
是日莊公大排筵席,以當接風。
齊侯袖中出檄書一紙,書中數許男不共職③貢之罪,今奉王命來讨。
魯、鄭二君俱看過,一齊拱手曰:“必如此,師出方為有名。
”約定來日庚辰,協力攻城,先遣人将讨檄射進城去。
次早三營各各放炮起兵。
那許本男爵,小小一柄一都,城不高,池不深,被三國兵車,密密紮紮,圍得水洩不漏。
城内好生驚怕。
隻因許莊公是個有道之君,素得民心。
願為固守,所以急切未下。
齊、魯二君,原非主謀,不甚用力。
到底是鄭将出力,人人奮勇,個個誇強。
就中颍考叔因公孫阏奪車一事,越在施逞手段。
到第三日壬午,考叔在辎車上将“蝥弧”大旗,挾于脅下,踴身一跳,早登許城。
公孫阏眼明手快,見考叔先已登城,忌其有功,在人叢中認定考叔,飕的發一冷箭。
也是考叔合當命盡,正中後心,從城上連旗倒跌下來。
瑕叔盈隻道考叔為守城軍士所傷,一股憤氣,太陽中迸出火星;就地取餅大旗,一踴而上,繞城一轉。
大呼:“鄭君已登城矣!”衆軍士望見繡旗飄揚,認鄭伯真個登城,勇氣百倍,一齊上城。
砍開城門,放齊、魯之兵入來。
随後三君并入。
許莊公易①服雜于軍民中,逃奔衛國去了。
齊侯出榜安民,将許國土地,讓與魯侯。
魯隐公堅辭不受,齊僖公曰:“本謀出鄭,既魯侯不受,宜歸鄭國。
”鄭莊公滿念貪許,因見了齊、魯二君交讓,隻索佯推假遜。
正在議論之際,傳報有許大夫百裡引著一個小兒求見。
三君同聲喚入。
百裡哭倒在地,叩首乞哀:“願延太嶽一線之祀。
”齊侯問曰:“小兒何人?”百裡曰:“吾君無子,此君之弟名新臣。
”齊、魯二侯,各凄然有憐憫之意。
鄭公見景生情,将計就計,就轉口曰:“寡人本迫于王命,從君讨罪,若利②其土地,非義舉也。
今許君雖竄,其世祀不可滅絕。
既其弟見在,且有許大夫可托,有君有臣,當以許歸之。
”百裡曰:“臣止為君亡國破,求保全六尺之孤耳!土地已屬君掌握,豈敢複望!”鄭莊公曰:“吾之複許,乃真心也。
恐叔年幼,不任國事,寡人當遣人相助。
”乃分許為二:其東偏,使百裡奉新臣以居之;其西偏,使鄭大夫公孫獲居之。
名為助許,實是監守一般。
齊、魯二侯不知是計,以為處置妥當,稱善不已。
百裡同許叔拜謝了三君。
三君亦各自歸國。
髯翁有詩單道鄭莊公之詐。
詩曰: 殘忍全無骨肉恩,區區許國有何親! 二偏分處如監守,卻把虛名哄外人。
許莊公老死于衛。
許叔在東偏受鄭制縛,直待鄭莊公薨後,公子忽突相争數年;突入而複出,忽出而複入。
那時鄭國擾亂,公孫獲病死,許叔方才與百裡用計,乘機潛入許都,複整宗廟。
此是後話。
再說鄭莊公歸國,厚賞瑕叔盈,思念颍考叔不置①。
深恨射考叔之人,而不得其名。
乃使從征之衆,每百人為卒,出豬一頭;二十五人為行,出犬、雞各一隻;召巫史為文,以咒詛之。
公孫阏暗暗匿笑。
如此咒詛,三日将畢。
鄭莊公親率諸大夫往觀。
才焚祝文,隻見一人蓬首垢面,徑造鄭伯面前,跪哭而言曰:“臣考叔先登許城,何負于國?被一奸一臣子都挾争車之仇,冷箭射死。
臣已得請于上帝,許償臣命。
蒙主君垂念,九泉懷德!”言訖,以手自控其喉;喉中噴血如注,登時氣絕。
莊公認得此人是公孫阏,急使人救之,已呼喚不醒。
原來公孫阏被颍考叔附魂索命,自訴于鄭伯之前。
到此方知射考叔者,即阏也。
鄭莊公嗟歎不已。
感考叔之靈,命于颍谷立廟祀之。
今河南府登封縣,即颍谷故地,有颍大夫廟,又名純孝廟。
洧川亦有之。
隴西居士有詩譏莊公雲: 争車方罷複傷身,亂國全然不忌君。
若使群臣知畏法,何須雞犬黩神明
至七月朔日,莊公留祭足同世子忽守國,自統大兵望許城進發。
齊、魯二侯,已先在近城二十裡下寨等候。
三君相見叙禮,讓齊侯居中,魯侯居右,鄭伯居左。
是日莊公大排筵席,以當接風。
齊侯袖中出檄書一紙,書中數許男不共職③貢之罪,今奉王命來讨。
魯、鄭二君俱看過,一齊拱手曰:“必如此,師出方為有名。
”約定來日庚辰,協力攻城,先遣人将讨檄射進城去。
次早三營各各放炮起兵。
那許本男爵,小小一柄一都,城不高,池不深,被三國兵車,密密紮紮,圍得水洩不漏。
城内好生驚怕。
隻因許莊公是個有道之君,素得民心。
願為固守,所以急切未下。
齊、魯二君,原非主謀,不甚用力。
到底是鄭将出力,人人奮勇,個個誇強。
就中颍考叔因公孫阏奪車一事,越在施逞手段。
到第三日壬午,考叔在辎車上将“蝥弧”大旗,挾于脅下,踴身一跳,早登許城。
公孫阏眼明手快,見考叔先已登城,忌其有功,在人叢中認定考叔,飕的發一冷箭。
也是考叔合當命盡,正中後心,從城上連旗倒跌下來。
瑕叔盈隻道考叔為守城軍士所傷,一股憤氣,太陽中迸出火星;就地取餅大旗,一踴而上,繞城一轉。
大呼:“鄭君已登城矣!”衆軍士望見繡旗飄揚,認鄭伯真個登城,勇氣百倍,一齊上城。
砍開城門,放齊、魯之兵入來。
随後三君并入。
許莊公易①服雜于軍民中,逃奔衛國去了。
齊侯出榜安民,将許國土地,讓與魯侯。
魯隐公堅辭不受,齊僖公曰:“本謀出鄭,既魯侯不受,宜歸鄭國。
”鄭莊公滿念貪許,因見了齊、魯二君交讓,隻索佯推假遜。
正在議論之際,傳報有許大夫百裡引著一個小兒求見。
三君同聲喚入。
百裡哭倒在地,叩首乞哀:“願延太嶽一線之祀。
”齊侯問曰:“小兒何人?”百裡曰:“吾君無子,此君之弟名新臣。
”齊、魯二侯,各凄然有憐憫之意。
鄭公見景生情,将計就計,就轉口曰:“寡人本迫于王命,從君讨罪,若利②其土地,非義舉也。
今許君雖竄,其世祀不可滅絕。
既其弟見在,且有許大夫可托,有君有臣,當以許歸之。
”百裡曰:“臣止為君亡國破,求保全六尺之孤耳!土地已屬君掌握,豈敢複望!”鄭莊公曰:“吾之複許,乃真心也。
恐叔年幼,不任國事,寡人當遣人相助。
”乃分許為二:其東偏,使百裡奉新臣以居之;其西偏,使鄭大夫公孫獲居之。
名為助許,實是監守一般。
齊、魯二侯不知是計,以為處置妥當,稱善不已。
百裡同許叔拜謝了三君。
三君亦各自歸國。
髯翁有詩單道鄭莊公之詐。
詩曰: 殘忍全無骨肉恩,區區許國有何親! 二偏分處如監守,卻把虛名哄外人。
許莊公老死于衛。
許叔在東偏受鄭制縛,直待鄭莊公薨後,公子忽突相争數年;突入而複出,忽出而複入。
那時鄭國擾亂,公孫獲病死,許叔方才與百裡用計,乘機潛入許都,複整宗廟。
此是後話。
再說鄭莊公歸國,厚賞瑕叔盈,思念颍考叔不置①。
深恨射考叔之人,而不得其名。
乃使從征之衆,每百人為卒,出豬一頭;二十五人為行,出犬、雞各一隻;召巫史為文,以咒詛之。
公孫阏暗暗匿笑。
如此咒詛,三日将畢。
鄭莊公親率諸大夫往觀。
才焚祝文,隻見一人蓬首垢面,徑造鄭伯面前,跪哭而言曰:“臣考叔先登許城,何負于國?被一奸一臣子都挾争車之仇,冷箭射死。
臣已得請于上帝,許償臣命。
蒙主君垂念,九泉懷德!”言訖,以手自控其喉;喉中噴血如注,登時氣絕。
莊公認得此人是公孫阏,急使人救之,已呼喚不醒。
原來公孫阏被颍考叔附魂索命,自訴于鄭伯之前。
到此方知射考叔者,即阏也。
鄭莊公嗟歎不已。
感考叔之靈,命于颍谷立廟祀之。
今河南府登封縣,即颍谷故地,有颍大夫廟,又名純孝廟。
洧川亦有之。
隴西居士有詩譏莊公雲: 争車方罷複傷身,亂國全然不忌君。
若使群臣知畏法,何須雞犬黩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