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周宣王聞謠輕殺杜大夫化厲鳴冤

關燈
不足消‘壓弧其壓’之谶耶?”伯陽父又奏曰:“天道玄遠,候至方驗。

    一村婦何關氣數哉!”宣王沉吟不語。

    忽然想起三年前,曾命上丈夫杜伯督率司市,查訪妖女,全無下落。

    頌胙①之後,宣王還朝,百官謝胙。

    宣王問杜伯:“妖女消息,如何久不回話?”杜伯奏曰:“臣體訪此女,并無影響。

    以為妖婦正罪,童謠已驗,誠恐搜索不休,必然驚動國人,故此中止。

    ”宣王大怒曰:“既然如此,何不明白奏聞?分明是怠棄朕命,行止自繇②如此不忠之臣,要他何用!”喝教武士:“押出朝門,斬首示衆!”吓得百官面如土色。

    忽然文班中走出一位官員,忙将杜伯扯住,連聲“不可,不可!”宣王視之,乃下大夫左儒,是杜伯的好友,舉薦同朝的。

    左儒叩頭奏曰:“臣聞堯有九年之水,不失為帝;湯有七年之旱,不害為王。

    天變尚然不妨,人一妖甯可盡信?吾王若殺了杜伯,臣恐國人将妖言傳播,外夷聞之,亦起輕慢之心。

    望乞恕之。

    ”宣王曰:“汝為朋友而逆朕命,是重友而輕君也。

    ”左儒曰:“君是友非,則當逆友而順君;友是君非,則當違君而順友。

    杜伯無可殺之罪,吾王若殺之,天下必以王為不明。

    臣若不能谏止,天下必以臣為不忠。

    吾王若必殺杜伯,臣請與杜伯俱死。

    ”宣王怒猶未息,曰:“朕殺杜伯,如去藁草,何須多費唇一舌?”喝教快斬。

    武士将杜伯推出朝門斬了。

    左儒回到家中,自刎而死。

    髯翁有贊雲: 賢哉左儒,直谏批鱗。

    是則順友,非則違君。

    彈冠誼重,刎頸交真。

    名高千古,用式彜倫①。

     杜伯之子隰叔,奔晉。

    後仕晉為士師之官,子孫遂為士氏。

    食邑于範,又為範氏。

    後人哀杜伯之忠,立祠于杜陵,号為杜主,又曰右将軍廟,至今尚存。

    此是後話。

     再說宣王次日,聞說左儒自刎,亦有悔殺杜伯之意,悶悶還宮。

    其夜寝不能寐,遂得一恍惚之疾,語言無次,事多遺忘。

    每每辍朝。

    姜後知其有疾,不複進谏。

    至四十六年秋七月,玉一體稍豫,意欲出郊遊獵,以快心神。

    左右傳命:司空整備法駕,司馬戒饬車徒,太史蔔個吉日。

    至期,王乘玉略,駕六驺;右有尹吉甫,左有召虎;旌旗對對,甲仗森森,一齊往東郊進發。

    那東郊一帶,平原曠野,原是從來遊獵之地。

    宣王久不行幸,到此自覺一精一神開爽,傳命紮住營寨。

    吩咐軍士一不許踐踏禾稼,二不許焚毀樹木,三不許侵擾民居;獲禽多少,盡數獻納,照次給賞。

    如有私匿,追出重罪。

    号令一出,人人賈勇,個個争先。

    進退周旋,禦車者出盡馳驅之巧;左右前後,彎弧者誇盡縱送之能。

    鷹犬借勢而猖狂,狐兔畏威而亂竄。

    弓響處血肉狼藉,箭到處一毛一羽紛飛。

    這一場打圍,好不熱鬧!宣王心中大喜。

    日已矬西,傳令散圍。

    衆軍士各将所獲走獸飛禽之類,束縛齊備,奏凱而回。

    行不上三四裡,宣王在玉辇之上,打個眼瞇,忽見遠遠一輛小車,當面沖突而來。

    車上站著兩個人,臂挂朱弓,手持赤矢,向著宣王聲喏曰:“吾王别來無恙?”宣王定睛看時,乃上大夫杜伯,下大夫左儒。

    宣王吃這一驚不小。

    抹眼之間,人車俱不見。

    問左右人等,都說并不曾見。

    宣王正在驚疑,那杜伯左儒又駕著小車了,往來不離玉辇之前。

    宣王大怒,喝道:“罪鬼,敢來犯駕!”拔一出太阿寶劍,望空揮之。

    隻見杜伯、左儒齊聲罵曰:“無道昏君!你不修德政,妄戮無辜,今日大數已盡,吾等專來報冤。

    還我命來!”話未絕聲,挽起朱弓,搭上赤矢,望宣王心窩内一射來。

    宣王大叫一聲,昏倒于玉辇之上。

    慌得尹公腳麻,召公眼跳,同一班左右,将姜湯救醒,兀自叫心痛不已。

    當下飛駕入城,扶著宣王進宮。

    各軍士未及領賞,草草而散。

    正是: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髯翁有詩雲: 赤矢朱弓貌似神,千軍隊裡騁飛輪。

     君王枉殺還須報,何況區區平等人。

     不知宣王一性一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偃:停止;武偃,停止用武,即天下太平。

     ①嘿,同默;嘿然,即默然、沉默。

    本書用嘿然很多。

     ①熒焤星:即火星。

     ②儆:告戒、警告。

     ③人君:帝王。

     ①廛肆:市鎮作坊。

     ②著:同着。

    本書用“著”字者,多同“着”。

     ③題:提。

    下同。

     ①胙:賜。

    頒胙即頒賜;謝胙,謝賜。

     ②繇:通搖;自搖,自作主張。

     ①彜倫:倫常。

    用式彜倫,倫常的楷模。

     上一頁回目錄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