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範鳅兒雙鏡重圓

關燈
并無消息。

    老妪說他終身不了,與他為媒,嫁與列俊卿。

    誰知今日一雙兩對,恰恰相逢,真個天緣湊巧,彼此各認舊日夫妻,相抱而哭。

    當下徐信遂與列俊卿八拜為交,置酒相待。

    至晚,将妻子兌轉,各還其舊。

    從此通家往來不絕,有詩為證: 夫換妻兮妻換夫,這場交易好糊塗。

     相逢總是天公巧,一笑燈前認故吾。

     此段後題做“交互姻緣”,乃建炎三年建康城中故事。

    同時又有一:事,叫做“雙鏡重圓。

    ”說來雖沒有十分奇巧,論起大義婦節,有關風化,到還勝似幾倍。

    正是:話須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

     話說南十建炎四年,關西一位官長,姓呂名忠诩,職授福州監稅。

    此時七閩之地,尚然全盛。

    忠诩帶領家眷赴任,一來福州憑山負海,東南都會,宮庶之邦,二來中原多事,可以避難。

    于本年起程,到次年春間,打從建州經過。

    《輿地志》說:”建州碧水丹山,為東閩之勝地。

    今日合着了古語兩句/洛陽三月花如錦,偏我來時不遇春。

    ”自古“兵荒”二字相連,全虜渡河,兩浙都被他殘破。

    閩地不遭兵火,也就遇個荒年,此乃大數。

     話中單說建州饑荒,鬥米千錢,民下聊生。

    卻為國家正值用兵之際,糧惱要緊,官府隻顧催征k供,顧不得民窮财盡,常言“巧媳婦煮不得沒米粥”,百姓既沒有錢糧交納,又彼官府鞭答逼勒,禁受個過;二二兩兩,逃入山間,相聚為盜。

    “蛇無頭而下行”,就有個草頭天了出來,此人姓範名汝為,仗義執言,救民水人。

    群盜從之如流,嘯聚至十餘萬。

    無非是風高放火,月黑殺人,無糧同餓,得肉均分。

    官兵抵當不住,連敗數陣。

    範汝為遂據廠建州城。

    自稱元帥,分兵四出抄掠,範氏門中子弟,都受僞号,做領兵官将。

    汝為族中有個侄兒名喚範希周,年二十三歲,自小習得件本事,能識水件,伏得在水底三四晝夜,因此起個異名喚做範鳅兒。

    原是讀書君子,功名未就,被範汝為所逼,凡族人不肯從他為亂合,先将斬首示衆。

    希周貪廠性命,不得已而從之“雖在賊中,專以方便救人為務,不做劫掠勾當。

    賊黨見他幾事畏縮,就他鳅兒的外号,改做“範盲鳅”,是笑他兒用的意思。

     再說呂忠诩有個女兒,小名順哥,年方二八,生得容顔清麗,情性溫柔,随着父母福州之任,來到這建州相近,正遇着範賊咬遊兵。

    劫奪行李财帛,将人口趕得三零四散。

    呂忠诩失散了女兒,元處尋覓,嗟歎下一回,隻索赴仟去了。

    單說順哥腳小仕愕,行走不動,被賊兵掠進建州城來。

    順哥啼啼哭哭,範希周中途見而憐之。

    問其家門,順哥自叙乃是宦家之女。

    希周遂叱開軍士,親解其縛。

    留至家中,将好言撫尉,訴以衷情:“我本非反賊,被族人逼迫在此:他日受了朝廷招安,仍做良民,小娘子若不棄卑來,結為眷屬,三生有幸。

    順哥本不願相從,落在其中,出于無奈,隻得許允,次日希周禀知賊首範汝為,汝為亦甚喜。

    希周送順哥于公館,攤占納聘。

    希周有祖傳定鏡,乃是兩鏡合扇的。

    清光照徹,可開可合,内鑄成鴛鴦二字,名為“鴛鴦寶鏡”,用為聘禮。

    遍請範氏宗族,花燭成婚。

     一個是衣冠舊裔,一個是閥閱名妹。

    一個儒雅豐儀,一個溫柔忡格:一個縱居賊黨,風雲之氣未衰;一個雖作囚俘,金玉之姿不改。

    綠林此日稱佳客,紅粉今宵配吉人。

     自此夫妻和順,相敬如賓。

    自古道:”瓦罐不離井上破”。

    範汝為造下迷大人罪,不過乘朝遷有事,兵力不及。

    豈期名将張浚、嶽飛、張俊、張榮、吳玖、吳磷等,屢敗金人,國家粗定。

    高宗蔔鼎臨安,改元紹興。

    是年冬,高宗命韓靳土諱世忠的,統領大軍十燈前來讨捕,範汝為豈是韓公敵手,隻得閉城自守。

    韓公築長圍以困之。

    原來韓公與呂忠诩先在東京有舊,今番韓公統兵征剿反賊,知呂公在福州為監稅官,必知閩中人情上俗。

    其時将帥專征的都帶有空頭敕,遇有地方人才,聽憑填敕委用,韓公遂用呂忠用力軍中都提轄,同駐建州城下,指麾攻圍之事。

    城中日夜号哭,範汝為幾遍要奪門而出,都被官軍殺回,勢甚危急。

     順哥向丈夫說道:“妾聞‘忠臣下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妾被賊軍所掠,自誓必死。

    蒙君救拔,遂為君家之婦,此身乃君之身矣。

    大軍臨城,其勢必破。

    城既破,則君乃賊人之親黨,必不能免。

    妾願先君而死,不忍見君之就戮也。

    ”引床頭利劍便欲自刎。

    希周慌忙抱住,奪去其刀,安慰道:“我陷在賊中,原非本意,今無計自明,五石俱焚,已付之于命了。

    你是宦家兒女,擄劫在此,與你何于?韓元帥部下将士,都是北人,你也是北人,言語相合,豈元鄉曲之情?或有親舊相逢,宛轉聞知于令尊,骨肉團圓,尚不絕望。

    人命至重,豈可無益而就死地乎?”順哥道:“若果有再生之日,妾誓不再嫁。

    便恐被軍校所擄,妾甯死于刀下,決無失節之理。

    希周道:“承娘子志節自許,吾死亦瞑目。

    萬一為漏網之魚,苟延殘喘,亦誓願終身下娶,以答娘子今日之心。

    ”順哥道:‘鴛鴦寶鏡’,乃是君家行聘之物,妾與君共分一面,牢藏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