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

關燈
要人先斷煩惱。

    其苦可出。

    有中下根人。

    依之修行。

    斷了煩惱。

    果然得出生死之苦。

    是稱聲聞緣覺為下中二乘。

    因他但能自度。

    不能度人。

    不知同體之意。

    隻得一半。

    故名小乘。

    及有大心衆生。

    既能自度。

    又能度人。

    自利利他。

    廣修六度。

    謂能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禅定。

    智慧。

    有此六行。

    其心廣大。

    是名菩薩。

    故名大乘。

    又雲上乘。

    此二乘法。

    一大藏經。

    都說此事。

    隻是要人了悟此心。

    末後會歸一心。

    即名最上一乘。

    是名為佛。

    此教中之極則也。

    三乘修行之法甚多。

    說不能盡。

    但依一法修行。

    皆得出生死苦。

    非止一端。

    種種方便直是悟了此心。

    方是末後下落處。

    未悟此心。

    俱在生死海中。

    随善惡轉若作善。

    即生天上人中。

    若作惡業縱貪嗔癡愛。

    即堕三途。

    受苦無量。

    此三乘法。

    若學中下乘修。

    則一向愛戀此身。

    貪着受用。

    妄想之心。

    不能斷除。

    故不能也。

    若學上乘人修。

    雖能布施持戒。

    其後四行又不能全。

    亦不能即出生死。

    縱修善法。

    生在天上。

    福盡還墜。

    如汲井輪。

    終無下落。

    若求悟明此心。

    可了生死。

    無奈如今現前事法交錯。

    又不能下苦心參究。

    縱參亦不得真善知識指教。

    恐錯用心。

    返落邪道如此。

    豈不虛過一生。

    雖要求個下落。

    到底無下落。

    以天上受福。

    未免輪回故也。

    故佛别設直捷方便。

    念佛求生淨土一門。

    此乃一生成就。

    臨命終時。

    定有下落也。

    今将念佛淨土法門。

    為大王陳之。

     一問淨土法門。

    為何而設。

    因佛設三乘之法。

    要人修行。

    不是一生可以成就。

    恐落生死苦海。

    難頓出離。

    若要參禅。

    可一生了悟。

    得出生死。

    又因妄想紛紛。

    習氣深厚。

    不能參究。

    若未悟明此心不免輪回。

    故别設西方淨土一門。

    此不論上中下根。

    及貧富貴賤。

    但肯依而修之。

    一生可以成就。

    所謂惟有徑路修行。

    但念阿彌陀佛。

    更無巧妙。

    何以如此以我今現住世界。

    名為娑婆。

    乃極苦之處。

    謂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乃至求不得苦。

    冤家聚會。

    種種諸苦。

    說不能盡。

    雖是王侯将相。

    富貴受用。

    種種樂事。

    都是苦因。

    以此極苦。

    難得出離。

    故說西方淨土。

    名為極樂世界。

    以此國中。

    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以彼佛國絕無穢污。

    故名淨土。

    無有女人。

    蓮華化生。

    故無生苦。

    壽命無極。

    故無老死苦。

    衣食自然。

    故無求不得苦。

    諸上善人。

    俱會一處。

    故無冤家聚會之苦。

    以彼國土。

    七寶莊嚴。

    故無瓦礫荊棘便利不淨。

    種種清淨。

    全不同此世界。

    彌陀經中所說。

    一一皆是實事。

    今一切人。

    求生彼國者。

    更無别法。

    但一心念佛。

    以為正行。

    日日回向。

    又心想蓮華。

    身坐其中。

    故臨命終時。

    即見阿彌陀佛。

    放光接引。

    見大蓮華。

    湧現在前。

    見自己身。

    坐于花上。

    一念往生。

    既生彼國。

    從此永不複堕生死苦趣。

    名不退地菩薩。

    此便一生修行結果。

    後世下落。

    如此分明。

    除此之外。

    别說臨終有甚境界。

    皆是邪說。

    若不念佛。

    及臨命終時。

    随造惡業惡境現前。

    悔之晚矣。

    此是最省要直捷修行法門。

    是佛别設接引方便也。

     一修淨土。

    不必求悟明心性。

    專以念佛觀想為正行。

    又以布施齋僧。

    修諸福田功德。

    以為莊嚴佛土之助。

    其念佛心中。

    雖發願往生。

    然必要知。

    先斷生死之根。

    方有速效。

    如何是生死之根。

    即今貪着世閑。

    種種受用。

    及美色。

    淫聲。

    滋味口體。

    一切皆是苦本。

    及一切嗔怒忿恨之心。

    及執着癡愛之心。

    與一切邪魔外道。

    邪師所說。

    邪教之法。

    即如今一類邪人。

    妄稱圓頓達磨等教。

    及妄立南陽淨空無為等教。

    歸家等偈。

    一一皆是近代邪人。

    望空捏作。

    此等言語。

    惑亂世人之法。

    俱要盡情吐卻。

    乃至全真。

    采取陰陽等術。

    内丹外丹之說都是邪法。

    皆不可信。

    單單隻是。

    笃信念佛一門。

    每日誦彌陀經兩卷。

    念佛若幹。

    或不計數。

    隻是心心不忘佛号。

    即此便是話頭。

    就是性命根宗。

    更不必問如何是性命。

    當人本來面目。

    及三魂七魄元辰之說。

    者些全是在血肉軀上。

    妄認妄指之談。

    俱無下落。

    若問在生怎麼樣。

    沒後怎麼樣。

    在生造惡的。

    沒時惡境現前。

    在生念佛求淨土的。

    沒時淨土佛境現前。

    以遂我所求。

    乃是好事。

    若不是所求善心中來。

    都是邪魔之事。

    決不可錯信。

    誤了百劫千生也。

    但看棱嚴經中。

    說的分明。

    若說有相皆妄。

    此言是參禅門中的話。

    單單隻求清淨真心。

    不容一物。

    故說有相皆妄。

    以念佛淨土。

    原是想心成就。

    經雲。

    想澄成國土。

    以參禅要斷妄想心最難。

    故今以淨想換去染想耳。

    其蓮華現前正是觀想成就。

    又何以妄相推之。

    修行各有門路不同。

    不可一概論也。

    已上所答。

    皆依佛祖經教中一一考正。

    不比妄談。

    若參禅。

    則以明心見性為主。

    若念佛求生淨土一門。

    不必明心見性。

    單單隻是念佛。

    佛者。

    覺也。

    若念念不忘佛。

    即念念明覺。

    自心若忘了佛。

    便是不覺。

    若念至夢中能念。

    即是常覺不昧。

    現在若此心不昧。

    則臨終時。

    此心不昧。

    即此心不昧處。

    便是下落。

    賢王如今國事萬機。

    決不能參禅。

    惟有念佛最好。

    不拘閑忙動靜。

    一切處都念得。

    隻是一心不忘。

    更無别巧法。

    其前知乃神通之事。

    此不必求當時佛不許學習此事。

    若成了佛。

    自然有神通。

    不待求也。

    其鬼神前知。

    非是人可學得的。

    切不可想此等事。

    若念佛到臨命終時。

    自然預知時至。

    亦是尋常念力成就。

    不可強也。

    已上數條。

    伏乞賢王詳察留意焉。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