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部 第十章

關燈
法國軍隊按照準确的算術級數遞減、融解。

    曾被大量描繪過的強渡别列濟納河一役隻是消滅法國軍隊的諸多戰役之中的一次戰役,而絕非決定性的一次戰役。

    如果在過去和在現在要大量地描繪别列濟納河一役,那麼,這隻是因為,從法國人方面來說,在此戰役之前,法國軍隊是被逐步消滅的,而這一次,在别列濟納河的破橋上,突然成群地被殲在頃刻之間,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了悲慘景象。

    從俄國人方面來說,大量地議論和描寫别列濟納河戰役,隻是因為,在遠離戰場的彼得堡制定了一項計劃(也是普弗爾制定的,即在别列濟納河設下戰略陷阱,要生擒拿破侖)。

    大家确信,一切都準确地按計劃行事,因而堅持認為,正是強渡别列濟納河導緻法國軍隊的覆滅。

     實際數字證明:事實上,強渡别列濟納河法國人在武器和人員方面的損失比在克拉斯諾耶戰役所遭受的損失要小得多。

     強渡别列濟納河戰役唯一的意義是,這次行動确切無疑地證明,所有切斷敵人的計劃都是錯誤的,而庫圖佐夫主張的唯一可行的行動方式——隻在敵人後面跟蹤追擊,是完全正确的。

    法國的烏合之衆在逃跑過程中不斷加快逃跑速度,為了能逃到目的地而竭盡了全部力量。

    法國人像一頭受傷的野獸那樣沒命狂奔,要擋住他們的逃路是不可能的。

    與其說是強渡,還不如說是橋上發生的情形證明了這一點。

    當橋倒塌時,徒手的士兵們和在法軍輸重隊中的莫斯科的居民和一些帶着小孩的婦女們,都因受慣性的影響,停止不下來,湧到船上和冰涼的河水中。

     這種願望是合乎情理的。

    逃跑的人和追趕的人的境遇都同樣糟糕。

    每一個遭難的人,要是落在自己人中間,還可以指望夥伴們的幫助,在自己人當中還可以占有一定的地位。

    要是投降了俄國人,他雖然還是處在同樣的遭難的境地,但是在分配生活必需品時,他必然會低人一等。

    法國人不需要知道,他們有一半的人已當了俘虜的确切消息。

    盡管俄國人相信他們不至于被凍死、餓死,對這麼多俘虜,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法國人已感覺到這種狀況隻能是這種樣子。

    最富有同情心的俄國軍官和對法國人有好感的人,甚至在俄國軍隊中服務的法國人,對俘虜也都是愛莫能助。

    俄國軍隊也正在經受着那種毀滅了法國人的災難。

    不能從饑餓的士兵手中拿走他們自己也正需要的面包皮和衣服,去給那些已經無害、也不可恨、也沒有罪、然而卻已是無用了的法國人。

    有一些俄國人是這樣做了,但是這僅僅是一些極個别的,例外的情況。

     慢了則必死無疑;希望在前面。

    隻有破釜沉舟,除了集體逃跑,沒有别的道路可以選擇,于是法國人就竭盡其全力集體逃跑。

     法國人越是逃跑下去,其殘餘部隊的處境越悲慘,尤其是在根據彼得堡的計劃所寄予厚望的别列濟納戰役之後,更加如此;俄國軍官們互相責怪,特别是責怪庫圖佐夫的情緒也更加激烈。

    他們認為,彼得堡的别列濟納計劃如果失敗,必然歸咎于庫圖佐夫,因而對他的不滿、輕視和譏笑将愈來愈激烈。

    自然,輕視和譏笑是以恭敬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這就使庫圖佐夫無法質問他們責怪他什麼和為什麼責怪他。

    他們在向他報告和請他批準什麼的時候,談話極不認真,做出履行一種痛苦的手續的樣子,而在背後卻擠眉弄眼,他們時時處處都盡量欺騙他。

     正因為他們不能理解他,所以這些人就認為跟這個老頭子沒有什麼可談的;他永遠不會理解他們計劃的深刻含意;他要對自己的關于金橋啦和不能率領一群烏合之衆打到國境界以外去啦等類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