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八·一三抗戰開始的時候,在上海連打了三個月,很有一些有錢的人着了慌往内地跑的。
曼桢的母親在蘇州,蘇州也是人心惶惶。
顧太太雖然不是有錢的人,她也受了他們一窩蜂的影響,大家都向長江上遊一帶逃難,她也逃到他們六安原籍去。
這時候他們老太太已經去世了。
顧太太做媳婦一直做到五六十歲,平常背地裡并不是沒有怨言,但是婆媳倆一向在一起苦熬苦過,倒也不無一種老來伴的感覺。
老太太死了,就剩她一個人,幾個兒女都不在身邊,一個女孩子在蘇州學看護,兩個小的由他們哥哥資助着進大學。
偉民在上海教書,他也已經娶親了。
顧太太回到六安,他們家在城外有兩間瓦屋,本來給看墳人住的,現在收回自用了。
她回來不久,慕瑾就到她家來看她,他想問問她關于曼桢的近況,他屢次寫信給曼桢,都無法投遞退了回來。
他因為知道曼桢和祝家那一段糾葛,覺得顧太太始終一味地委曲求全,甚至于曼桢被祝家長期鎖禁起來,似乎也得到了她的同意,不管她是忍心出賣了自己的女兒還是被愚弄了,慕瑾反正對她有些鄙薄。
見面之後,神情間也冷淡得很,顧太太初看見他,卻像他鄉遇故知一樣,分外親熱。
談了一會,慕瑾便道:“曼桢現在在哪兒?”顧太太道:“她還在上海。
她結婚了呀——哦,曼璐死你知道吧,曼桢就是跟鴻才結婚了。
”顧太太幾句話說得很冠冕,仿佛曼桢嫁給她姊夫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料想慕瑾未見得知道裡面的隐情,但是她對于這件事究竟有些心虛,認為是家門之玷,所以就這樣提了一聲,就岔開去說到别處去了。
慕瑾聽到這消息,雖然并不是完全出于意料之外,也還是十分刺激。
他真替曼桢覺得可惜。
顧太太盡自和他說話,他唯唯諾諾地随口敷衍了兩句,便推說還有一點事情,告辭走了。
他就來過這麼一次。
過年也不來拜年,過節也不來拜節。
顧太太非常生氣,心裡想:“太豈有此理了,想不到他也這麼勢利,那時候到上海來不是總住在我們家,現在看見我窮了,就連親戚也不認了。
” 打仗打到這裡來了。
顧太太一直主意不定,想到上海去,這時候路上也難走,她孤身一個人,又上了年紀,沿途又沒有人照應。
後來是想走也不能走了。
上海這時候早已淪陷了。
報紙上登出六安陷落的消息,六安原是一個小地方,報上刊出這消息,也隻是短短幾行,以後從此就不提了。
曼桢和偉民傑民自然都很憂慮,不知道顧太太在那裡可還平安。
偉民收到顧太太一封信,其實這封信還是淪陷前寄出的,所以仍舊不知道她現在的狀況,但還是把這封信互相傳觀着,給傑民看了,又叫他送去給曼桢看。
傑民現在在銀行裡做事,他大學隻讀了一年,就進了這爿銀行。
這一天他到祝家來,榮寶是最喜歡這一個小舅舅的,他一來,就守在面前不肯離開。
天氣熱,傑民隻穿着一件白襯衫,一條黃卡其短褲,這兩年因為戰争的緣故,大家穿衣服都很随便。
他才一坐下,那榮寶正偎在曼桢身邊,忽然回過頭去叫了聲:“媽。
”曼桢應了聲:唔?曼桢向傑民膝蓋上望了一望,不禁笑了起來道:“我記得你這疤從前沒有這樣大的。
人長大,疤也跟着長大了。
”傑民低下頭去在膝蓋上摸了一摸,笑道:“這還是那時候學着騎自行車,摔了一跤。
”說到這裡,他忽然若有所思起來。
曼桢問他銀行裡忙不忙,他隻是漫應着,然後忽然握着拳頭在腿上捶了一下,笑道:“我說我有一樁什麼事要告訴你的!看見你就忘了。
——那天我碰見一個人,你猜是誰,碰見沈世鈞。
”也是因為說起那時候學騎自行車,還是世鈞教他騎的,說起來就想起來了。
他見曼桢怔怔的,仿佛沒聽懂他的話,便又重了一句道:沈世鈞。
他到我們行裡來開了個戶頭,來過好兩次了。
傑民道:“要不然我也不會認得了,我也是看見他的名字,才想起來的。
我也沒跟他招呼,他當然是不認得我了——他看見我那時候我才多大?”說着,便指了指榮寶,笑道:“才跟他一樣大!”曼桢也笑了。
她很想問他世鈞現在是什麼樣子,一句話在口邊,還沒有說出來,傑民卻欠了欠身,從褲袋裡把顧太太那封信摸出來,遞給她看。
又談起他們行裡的事情,說下個月也許要把他調到鎮江去了。
幾個岔句一打,曼桢就不好再提起那樁事了。
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問一聲有什麼要緊,是她多年前的戀人,現在她已經是三十多歲的人,孩子都這麼大了,尤其在她弟弟的眼光中,已經是很老了吧?但是正因為是這樣,她更是不好意思在他面前做出那種一往情深的樣子。
她看了看她母親的信,也沒什麼可說的,彼此說了兩句互相寬慰的話,不過大家心裡都有這樣一個感想,萬一母親要是遭到了不幸,大家不免要責備自己,當時沒有堅持着叫她到上海來。
傑民當然是沒有辦法,他自己也沒有地方住,他是住在銀行宿舍裡。
偉民那裡也擠得很,一共一間統廂房,還有一個丈母娘和他們住在一起,他丈母娘就這一個女兒,結婚的時候說好了的,要跟他們一同住,靠老終身。
曼桢和他不同,她并不是沒有力量接她母親來。
自從淪陷後,隻有商人賺錢容易,所以鴻才這兩年的境況倒又好轉了,新頂下一幢兩上兩下的房子,顧太太要是來住也很方便,但是曼桢不願意她來。
曼桢平常和她兩個弟弟也很少見面的,她和什麼人都不來往,恨不得把自己藏在一個黑洞裡。
她自己總有一種不潔之感。
鴻才是對她非常失望。
從前因為她總好像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了她好幾年了,就連到手以後,也還覺得恍恍惚惚的,從來沒有覺得他是占有了她。
她一旦嫁了他,日子長了,當然也就沒有什麼希罕了,甚至覺得他是上了當,就像一碗素蝦仁,其實是洋山芋做的,木木的一點滋味也沒有。
他先還想着,至少她外場還不錯,有她這樣一個太太是很有面子的事,所以有一個時期他常常逼着她一同出去應酬,但是她現在簡直不行了,和他那些朋友的太太們比起來,一點也不見得出色。
她完全無意于修飾,臉色黃黃的,老是帶着幾分病容,裝束也不入時,見了人總是默默無言,有時候人家說話她也聽不見,她眼睛裡常常有一種呆笨的神氣。
怎麼她到了他手裡就變了個人了,鴻才真覺得憤恨。
所以他總是跟她吵鬧。
無論吵得多厲害,曼桢也從來沒有跟他翻舊帳,說她嫁給他本來不是自願。
她也是因為怕想起從前的事情,想起來隻有更傷心。
她不提,他當然也就忘了。
本來,一結婚以後,結婚前的經過也就變成無足重輕的了,不管當初是誰求誰,反正一結婚之後就是誰不講理誰占上風。
一天到晚總是鴻才向她尋釁,曼桢是不大和他争執的,根本她覺得她是整個一個人都躺在泥塘裡了,還有什麼事是值得計較的。
什麼都沒有多大關系。
六安淪陷了有十來天了,彙兌一直還不通,想必那邊情形還是很混亂。
曼桢想給她母親寄一點錢去,要問問傑民彙兌通了沒有,這些話在電話上是不便說的,還是得自己去一趟,把錢交給他,能彙就給彙去。
他們這是一個小小的分行,職員宿舍就在銀行的樓上,由後門出入。
那天曼桢特意等到他們下班以後才去,因為她上次聽見傑民說,世鈞到他們行裡去過,她很怕碰見他。
其實當初是他對不起她,但是隔了這些年,她已經不想那些了,她隻覺得她現在過的這種日子是對不起她自己。
也許她還是有一點恨他,因為她不願意得到他的憐憫。
這一向正是酷熱的秋老虎的天氣,這一天傍晚倒涼爽了些。
曼桢因為不常出去,鴻才雖然有一輛自備三輪車,她從來也不坐他的。
她乘電車到傑民那裡去,下了電車,在馬路上走着,淡墨色的天光,一陣陣的涼風吹上身來,别處一定有地方在那裡下雨了。
這兩天她常常想起世鈞。
想到他,就使她想起她自己年輕的時候。
那時候她天天晚上出去教書,世鈞送她去,也就是這樣在馬路上走着。
那兩個人仿佛離她這樣近,隻要伸出手去就可以碰到,有時候覺得那風吹着他們的衣角,就飄拂到她身上來。
——仿佛就在她旁邊,但是中間已經隔着一重山了。
傑民他們那銀行前門臨街,後門開在一個弄堂裡。
曼桢記得是五百零九弄,她一路認着門牌認了過來,近弄口有一爿店,高高挑出一個紅色的霓虹燈招牌,那弄口便靜靜地浴在紅光中。
弄堂裡有個人走了出來,在那紅燈影裡,也看得不很清晰,曼桢卻吃了一驚。
也許是那走路的姿勢有一點熟悉——但是她和世鈞總有上十年沒見面了,要不是正在那裡想到他,也決不會一下子就看出是他。
——是他。
她急忙背過臉去,對着櫥窗。
他大概并沒有看見她。
當然,他要是不知道到這兒來有碰見她的可能,對一個路過的女人是不會怎樣注意的。
曼桢卻也沒有想到,他這樣晚還會到那銀行裡去。
總是因為來晚了,所以隻好從後門進去,找他相熟的行員通融辦理。
這是曼桢後來這樣想着,當時是心裡亂得什麼似的,就光知道她全世界最不要看見的
曼桢的母親在蘇州,蘇州也是人心惶惶。
顧太太雖然不是有錢的人,她也受了他們一窩蜂的影響,大家都向長江上遊一帶逃難,她也逃到他們六安原籍去。
這時候他們老太太已經去世了。
顧太太做媳婦一直做到五六十歲,平常背地裡并不是沒有怨言,但是婆媳倆一向在一起苦熬苦過,倒也不無一種老來伴的感覺。
老太太死了,就剩她一個人,幾個兒女都不在身邊,一個女孩子在蘇州學看護,兩個小的由他們哥哥資助着進大學。
偉民在上海教書,他也已經娶親了。
顧太太回到六安,他們家在城外有兩間瓦屋,本來給看墳人住的,現在收回自用了。
她回來不久,慕瑾就到她家來看她,他想問問她關于曼桢的近況,他屢次寫信給曼桢,都無法投遞退了回來。
他因為知道曼桢和祝家那一段糾葛,覺得顧太太始終一味地委曲求全,甚至于曼桢被祝家長期鎖禁起來,似乎也得到了她的同意,不管她是忍心出賣了自己的女兒還是被愚弄了,慕瑾反正對她有些鄙薄。
見面之後,神情間也冷淡得很,顧太太初看見他,卻像他鄉遇故知一樣,分外親熱。
談了一會,慕瑾便道:“曼桢現在在哪兒?”顧太太道:“她還在上海。
她結婚了呀——哦,曼璐死你知道吧,曼桢就是跟鴻才結婚了。
”顧太太幾句話說得很冠冕,仿佛曼桢嫁給她姊夫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料想慕瑾未見得知道裡面的隐情,但是她對于這件事究竟有些心虛,認為是家門之玷,所以就這樣提了一聲,就岔開去說到别處去了。
慕瑾聽到這消息,雖然并不是完全出于意料之外,也還是十分刺激。
他真替曼桢覺得可惜。
顧太太盡自和他說話,他唯唯諾諾地随口敷衍了兩句,便推說還有一點事情,告辭走了。
他就來過這麼一次。
過年也不來拜年,過節也不來拜節。
顧太太非常生氣,心裡想:“太豈有此理了,想不到他也這麼勢利,那時候到上海來不是總住在我們家,現在看見我窮了,就連親戚也不認了。
” 打仗打到這裡來了。
顧太太一直主意不定,想到上海去,這時候路上也難走,她孤身一個人,又上了年紀,沿途又沒有人照應。
後來是想走也不能走了。
上海這時候早已淪陷了。
報紙上登出六安陷落的消息,六安原是一個小地方,報上刊出這消息,也隻是短短幾行,以後從此就不提了。
曼桢和偉民傑民自然都很憂慮,不知道顧太太在那裡可還平安。
偉民收到顧太太一封信,其實這封信還是淪陷前寄出的,所以仍舊不知道她現在的狀況,但還是把這封信互相傳觀着,給傑民看了,又叫他送去給曼桢看。
傑民現在在銀行裡做事,他大學隻讀了一年,就進了這爿銀行。
這一天他到祝家來,榮寶是最喜歡這一個小舅舅的,他一來,就守在面前不肯離開。
天氣熱,傑民隻穿着一件白襯衫,一條黃卡其短褲,這兩年因為戰争的緣故,大家穿衣服都很随便。
他才一坐下,那榮寶正偎在曼桢身邊,忽然回過頭去叫了聲:“媽。
”曼桢應了聲:唔?曼桢向傑民膝蓋上望了一望,不禁笑了起來道:“我記得你這疤從前沒有這樣大的。
人長大,疤也跟着長大了。
”傑民低下頭去在膝蓋上摸了一摸,笑道:“這還是那時候學着騎自行車,摔了一跤。
”說到這裡,他忽然若有所思起來。
曼桢問他銀行裡忙不忙,他隻是漫應着,然後忽然握着拳頭在腿上捶了一下,笑道:“我說我有一樁什麼事要告訴你的!看見你就忘了。
——那天我碰見一個人,你猜是誰,碰見沈世鈞。
”也是因為說起那時候學騎自行車,還是世鈞教他騎的,說起來就想起來了。
他見曼桢怔怔的,仿佛沒聽懂他的話,便又重了一句道:沈世鈞。
他到我們行裡來開了個戶頭,來過好兩次了。
傑民道:“要不然我也不會認得了,我也是看見他的名字,才想起來的。
我也沒跟他招呼,他當然是不認得我了——他看見我那時候我才多大?”說着,便指了指榮寶,笑道:“才跟他一樣大!”曼桢也笑了。
她很想問他世鈞現在是什麼樣子,一句話在口邊,還沒有說出來,傑民卻欠了欠身,從褲袋裡把顧太太那封信摸出來,遞給她看。
又談起他們行裡的事情,說下個月也許要把他調到鎮江去了。
幾個岔句一打,曼桢就不好再提起那樁事了。
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問一聲有什麼要緊,是她多年前的戀人,現在她已經是三十多歲的人,孩子都這麼大了,尤其在她弟弟的眼光中,已經是很老了吧?但是正因為是這樣,她更是不好意思在他面前做出那種一往情深的樣子。
她看了看她母親的信,也沒什麼可說的,彼此說了兩句互相寬慰的話,不過大家心裡都有這樣一個感想,萬一母親要是遭到了不幸,大家不免要責備自己,當時沒有堅持着叫她到上海來。
傑民當然是沒有辦法,他自己也沒有地方住,他是住在銀行宿舍裡。
偉民那裡也擠得很,一共一間統廂房,還有一個丈母娘和他們住在一起,他丈母娘就這一個女兒,結婚的時候說好了的,要跟他們一同住,靠老終身。
曼桢和他不同,她并不是沒有力量接她母親來。
自從淪陷後,隻有商人賺錢容易,所以鴻才這兩年的境況倒又好轉了,新頂下一幢兩上兩下的房子,顧太太要是來住也很方便,但是曼桢不願意她來。
曼桢平常和她兩個弟弟也很少見面的,她和什麼人都不來往,恨不得把自己藏在一個黑洞裡。
她自己總有一種不潔之感。
鴻才是對她非常失望。
從前因為她總好像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了她好幾年了,就連到手以後,也還覺得恍恍惚惚的,從來沒有覺得他是占有了她。
她一旦嫁了他,日子長了,當然也就沒有什麼希罕了,甚至覺得他是上了當,就像一碗素蝦仁,其實是洋山芋做的,木木的一點滋味也沒有。
他先還想着,至少她外場還不錯,有她這樣一個太太是很有面子的事,所以有一個時期他常常逼着她一同出去應酬,但是她現在簡直不行了,和他那些朋友的太太們比起來,一點也不見得出色。
她完全無意于修飾,臉色黃黃的,老是帶着幾分病容,裝束也不入時,見了人總是默默無言,有時候人家說話她也聽不見,她眼睛裡常常有一種呆笨的神氣。
怎麼她到了他手裡就變了個人了,鴻才真覺得憤恨。
所以他總是跟她吵鬧。
無論吵得多厲害,曼桢也從來沒有跟他翻舊帳,說她嫁給他本來不是自願。
她也是因為怕想起從前的事情,想起來隻有更傷心。
她不提,他當然也就忘了。
本來,一結婚以後,結婚前的經過也就變成無足重輕的了,不管當初是誰求誰,反正一結婚之後就是誰不講理誰占上風。
一天到晚總是鴻才向她尋釁,曼桢是不大和他争執的,根本她覺得她是整個一個人都躺在泥塘裡了,還有什麼事是值得計較的。
什麼都沒有多大關系。
六安淪陷了有十來天了,彙兌一直還不通,想必那邊情形還是很混亂。
曼桢想給她母親寄一點錢去,要問問傑民彙兌通了沒有,這些話在電話上是不便說的,還是得自己去一趟,把錢交給他,能彙就給彙去。
他們這是一個小小的分行,職員宿舍就在銀行的樓上,由後門出入。
那天曼桢特意等到他們下班以後才去,因為她上次聽見傑民說,世鈞到他們行裡去過,她很怕碰見他。
其實當初是他對不起她,但是隔了這些年,她已經不想那些了,她隻覺得她現在過的這種日子是對不起她自己。
也許她還是有一點恨他,因為她不願意得到他的憐憫。
這一向正是酷熱的秋老虎的天氣,這一天傍晚倒涼爽了些。
曼桢因為不常出去,鴻才雖然有一輛自備三輪車,她從來也不坐他的。
她乘電車到傑民那裡去,下了電車,在馬路上走着,淡墨色的天光,一陣陣的涼風吹上身來,别處一定有地方在那裡下雨了。
這兩天她常常想起世鈞。
想到他,就使她想起她自己年輕的時候。
那時候她天天晚上出去教書,世鈞送她去,也就是這樣在馬路上走着。
那兩個人仿佛離她這樣近,隻要伸出手去就可以碰到,有時候覺得那風吹着他們的衣角,就飄拂到她身上來。
——仿佛就在她旁邊,但是中間已經隔着一重山了。
傑民他們那銀行前門臨街,後門開在一個弄堂裡。
曼桢記得是五百零九弄,她一路認着門牌認了過來,近弄口有一爿店,高高挑出一個紅色的霓虹燈招牌,那弄口便靜靜地浴在紅光中。
弄堂裡有個人走了出來,在那紅燈影裡,也看得不很清晰,曼桢卻吃了一驚。
也許是那走路的姿勢有一點熟悉——但是她和世鈞總有上十年沒見面了,要不是正在那裡想到他,也決不會一下子就看出是他。
——是他。
她急忙背過臉去,對着櫥窗。
他大概并沒有看見她。
當然,他要是不知道到這兒來有碰見她的可能,對一個路過的女人是不會怎樣注意的。
曼桢卻也沒有想到,他這樣晚還會到那銀行裡去。
總是因為來晚了,所以隻好從後門進去,找他相熟的行員通融辦理。
這是曼桢後來這樣想着,當時是心裡亂得什麼似的,就光知道她全世界最不要看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