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士傳 第二卷 疏财漢好議訂宗盟 總兵官觀詩禮文士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蘿茑翻成棘與荊,無端萍水卻多情。
貧窮自合疏親戚,恩遇何期在友生。
卻說大力庵中董聞所遇之人也姓董,單名一個濟甯,表号遐施。
本是儀封縣人,近來移居開封府城内,少時曾中過武舉,性極豪俠,生平最愛的是結客。
不但王孫公子,缙紳先生與他來往。
凡各營伍的武将,各衙門的吏員,也多半是他的相知。
至于訟師、拳師、雜色人等,投奔他的,無不招納。
雖不能學孟嘗君養客三千,卻也頗有朱家、郭解之風。
這庵中沙有恒和尚,是他最相熟的。
這一日因來郊外跑馬耍子,跑了一回,從人牽馬去吃草,他卻乘便信步走到庵中,要與沙有恒閑話。
恰好遇着董聞。
他見董聞是書生模樣,意欲上前作揖。
不想董聞竟不睬他,走了出去。
他便喚香火道人來問道:“這位是何人?”道人笑了一聲道:“說也好笑,這位官人,我師父從不曾認得他。
适才奔進庵來,說是失路之人,要求一飯。
師父不合把飯請他吃,誰想他肚皮好似海的,把我們一鍋子飯都吃盡了。
兀自不走,還在這裡踱來踱去,又向粉壁上東塗西抹。
”一頭說,一頭指着壁上道:“這便是他寫的甚麼字。
”董濟聽罷,便走到壁邊,先看了鬥方上舊詩,後看了董聞所題七言絕句,搖頭道:“這人自比韓信,卻也自負不小。
”韓信以千金酬一飯,他今既得人贈食,又想人贈金,所望不免太奢了,又想道:“據說是失路之人,看他光景,心煩意亂,必是有急求援。
隻可惜他不識我耳。
”因也取筆題詩四句于其後。
才題得完,恰好董聞轉身入庵來,見了董濟所題之詩,然後改容叙禮,請問姓名。
董濟通名道姓畢,因問:“足下高姓大名?”董聞道:“先生與小子同姓,小子也姓董。
”便也把自己名字與家世說了。
因陪話道:“先生以季心,劇孟自許,必是今世豪俠。
小子正在危難之時,心中有事,方才失于晉接,幾乎睹面錯過,甚為有罪。
”董濟道:“吾雖不才,頗能濟人之急。
不知足下有何急事,何不說與我聽?或者可以分憂。
”董聞便把上項事細訴了一遍。
董濟道:“你走差路了,你可知列家緻富之由麼?”董聞道:“列家原不是此間人氏。
小子隻憑門客之言,說他家有債可借,實不知他的來曆。
”董濟道:“列家原籍廣州。
列老兒以異路功名,于永樂年間在江西作宦,與江西一個舉人袁念先相好,往來最密。
那袁念先有方孝孺文字藏在家中,因與列老契厚,不想隐瞞。
誰知列老竟把念先出首。
永樂皇帝大怒,将念先全家抄殺,家資給與首人,列家因此緻富。
你道他可是有良心的?你今不合借了他的債,宜于被其所侮。
”董聞聽說,跌足懊恨。
正是: 本為不仁因緻富,安能既富更行仁? 董濟見董聞咨嗟歎恨不已,便道:“足下且莫愁煩。
列家雖則兇惡,也還懼我幾分。
待我遣人對他說,要他寬後幾日,料他不敢不依。
”董聞謝道:“如此最好。
但事不宜遲,今晚三日之限已過,隻怕明早他家狼仆要到舍下來哩。
”董濟道:“我今晚就着人去說便了。
”正話間,從人已牽馬來接。
董濟起身道:“足下放心,保你明日沒人到宅-唣。
”說罷,别了董聞,出庵上馬,自望城中去了。
董聞随後也便起身向道人緻謝,教他多拜上師父。
謝畢,疾忙趕到家中,對父親說知其事。
起麟還半信半疑。
至次日,果不見列家人來。
到午牌時分,隻聽得有人敲門。
起麟吃驚道:“此必列家差人來了。
”忙同董生出來開門,問時,卻是董濟差兩個家人,牽着一匹馬,說道:“我家相公昨晚已分付了列家管帳的錢大叔,不許他來-唣。
那管家喏喏連聲而去。
今日我家相公要邀董相公去會話,使小人牽馬來接。
天色将晚,便請行罷。
”董家父子聽了大喜。
董聞便騎馬入城。
到董濟家中,相見華,董濟道:“我昨晚分付列家管帳人說,董相公是我同宗,你們不得-唣。
十日之内,還你銀子下落。
所以他們今日不敢到宅。
”董聞拱手稱謝,因說道:“我兩人既是同姓,即系同宗。
況承照拂情逾骨肉。
若蒙不棄,小于願執侄輩之禮。
”董濟道:“多感厚意。
但何敢雲叔侄?隻兄弟相稱便了。
”于是董聞稱董濟為兄,董濟稱董聞為弟。
置酒相待,飲宴甚歡。
飲酒間,董聞從容問道:“兄長許列家于十日之内銀子便有下落,未識這十日内作何計較?”董濟笑道:“盜你枕邊之物,定是高手偷兒。
我已猜着一人在這裡。
今早分付幾個精細捕人去查緝,旦晚便有回報,還不消十日哩。
賢弟且在我家住幾日,等我與你追還了這宗銀子去何如?”董聞大喜,稱謝道:“如此足感厚恩。
但恐父母在家懸念。
”董濟道:“待我明日差人到宅,回複一聲便了。
”當夜留董聞在家宿歇。
次日清晨,便有許多賓朋來會話的,絡繹而至。
董濟迎進送出,忙個不住,可見是個廣交的了。
午飯後,董聞正待捉個空,催他遣人去回複家中,隻見董濟笑嘻嘻的走來道:“賢弟,你銀子已有下落了。
”說罷,挽着董聞走到一密室裡,說道:“盜你銀子的賊人,姓宿,名積,綽号小時遷。
飛岩走壁偷兒中第一神手。
他來盜你
貧窮自合疏親戚,恩遇何期在友生。
卻說大力庵中董聞所遇之人也姓董,單名一個濟甯,表号遐施。
本是儀封縣人,近來移居開封府城内,少時曾中過武舉,性極豪俠,生平最愛的是結客。
不但王孫公子,缙紳先生與他來往。
凡各營伍的武将,各衙門的吏員,也多半是他的相知。
至于訟師、拳師、雜色人等,投奔他的,無不招納。
雖不能學孟嘗君養客三千,卻也頗有朱家、郭解之風。
這庵中沙有恒和尚,是他最相熟的。
這一日因來郊外跑馬耍子,跑了一回,從人牽馬去吃草,他卻乘便信步走到庵中,要與沙有恒閑話。
恰好遇着董聞。
他見董聞是書生模樣,意欲上前作揖。
不想董聞竟不睬他,走了出去。
他便喚香火道人來問道:“這位是何人?”道人笑了一聲道:“說也好笑,這位官人,我師父從不曾認得他。
适才奔進庵來,說是失路之人,要求一飯。
師父不合把飯請他吃,誰想他肚皮好似海的,把我們一鍋子飯都吃盡了。
兀自不走,還在這裡踱來踱去,又向粉壁上東塗西抹。
”一頭說,一頭指着壁上道:“這便是他寫的甚麼字。
”董濟聽罷,便走到壁邊,先看了鬥方上舊詩,後看了董聞所題七言絕句,搖頭道:“這人自比韓信,卻也自負不小。
”韓信以千金酬一飯,他今既得人贈食,又想人贈金,所望不免太奢了,又想道:“據說是失路之人,看他光景,心煩意亂,必是有急求援。
隻可惜他不識我耳。
”因也取筆題詩四句于其後。
才題得完,恰好董聞轉身入庵來,見了董濟所題之詩,然後改容叙禮,請問姓名。
董濟通名道姓畢,因問:“足下高姓大名?”董聞道:“先生與小子同姓,小子也姓董。
”便也把自己名字與家世說了。
因陪話道:“先生以季心,劇孟自許,必是今世豪俠。
小子正在危難之時,心中有事,方才失于晉接,幾乎睹面錯過,甚為有罪。
”董濟道:“吾雖不才,頗能濟人之急。
不知足下有何急事,何不說與我聽?或者可以分憂。
”董聞便把上項事細訴了一遍。
董濟道:“你走差路了,你可知列家緻富之由麼?”董聞道:“列家原不是此間人氏。
小子隻憑門客之言,說他家有債可借,實不知他的來曆。
”董濟道:“列家原籍廣州。
列老兒以異路功名,于永樂年間在江西作宦,與江西一個舉人袁念先相好,往來最密。
那袁念先有方孝孺文字藏在家中,因與列老契厚,不想隐瞞。
誰知列老竟把念先出首。
永樂皇帝大怒,将念先全家抄殺,家資給與首人,列家因此緻富。
你道他可是有良心的?你今不合借了他的債,宜于被其所侮。
”董聞聽說,跌足懊恨。
正是: 本為不仁因緻富,安能既富更行仁? 董濟見董聞咨嗟歎恨不已,便道:“足下且莫愁煩。
列家雖則兇惡,也還懼我幾分。
待我遣人對他說,要他寬後幾日,料他不敢不依。
”董聞謝道:“如此最好。
但事不宜遲,今晚三日之限已過,隻怕明早他家狼仆要到舍下來哩。
”董濟道:“我今晚就着人去說便了。
”正話間,從人已牽馬來接。
董濟起身道:“足下放心,保你明日沒人到宅-唣。
”說罷,别了董聞,出庵上馬,自望城中去了。
董聞随後也便起身向道人緻謝,教他多拜上師父。
謝畢,疾忙趕到家中,對父親說知其事。
起麟還半信半疑。
至次日,果不見列家人來。
到午牌時分,隻聽得有人敲門。
起麟吃驚道:“此必列家差人來了。
”忙同董生出來開門,問時,卻是董濟差兩個家人,牽着一匹馬,說道:“我家相公昨晚已分付了列家管帳的錢大叔,不許他來-唣。
那管家喏喏連聲而去。
今日我家相公要邀董相公去會話,使小人牽馬來接。
天色将晚,便請行罷。
”董家父子聽了大喜。
董聞便騎馬入城。
到董濟家中,相見華,董濟道:“我昨晚分付列家管帳人說,董相公是我同宗,你們不得-唣。
十日之内,還你銀子下落。
所以他們今日不敢到宅。
”董聞拱手稱謝,因說道:“我兩人既是同姓,即系同宗。
況承照拂情逾骨肉。
若蒙不棄,小于願執侄輩之禮。
”董濟道:“多感厚意。
但何敢雲叔侄?隻兄弟相稱便了。
”于是董聞稱董濟為兄,董濟稱董聞為弟。
置酒相待,飲宴甚歡。
飲酒間,董聞從容問道:“兄長許列家于十日之内銀子便有下落,未識這十日内作何計較?”董濟笑道:“盜你枕邊之物,定是高手偷兒。
我已猜着一人在這裡。
今早分付幾個精細捕人去查緝,旦晚便有回報,還不消十日哩。
賢弟且在我家住幾日,等我與你追還了這宗銀子去何如?”董聞大喜,稱謝道:“如此足感厚恩。
但恐父母在家懸念。
”董濟道:“待我明日差人到宅,回複一聲便了。
”當夜留董聞在家宿歇。
次日清晨,便有許多賓朋來會話的,絡繹而至。
董濟迎進送出,忙個不住,可見是個廣交的了。
午飯後,董聞正待捉個空,催他遣人去回複家中,隻見董濟笑嘻嘻的走來道:“賢弟,你銀子已有下落了。
”說罷,挽着董聞走到一密室裡,說道:“盜你銀子的賊人,姓宿,名積,綽号小時遷。
飛岩走壁偷兒中第一神手。
他來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