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士傳 第十三卷 監軍忘怨釋大罪 學士诘奸省遠行

關燈
于追緝。

    欲待賠納,奈家鄉又遠,那得銀子應手?正在憂惶,且喜彼處巡檢緝獲住了一個賊人,并那鞘原銀,一齊解到軍前。

    董聞查點銀子,一些不缺,及問賊人姓名,方曉得是宿積,董聞笑道:“此賊床頭之金尚然能盜,況途中之物乎?”白珩聽說,慚愧無地。

    董聞把宿積拷問,宿積招出路小五來。

    董聞使将宿積押發本處官府嚴行監禁,待拿到路小五一同正法。

    一面把所獲饷銀解送到國公處,查收明白,即發批回,打發白珩回任去。

    白珩千恩萬謝,自往廣州任所去了。

     看官,你道路小五與宿積同走,如何獨是宿積被捉,路小五倒逃脫了?原來那一日二人盜了這一鞘銀子,奔入山曲中,本欲就山僻處分贓,因恐有人追尋到來,權把銀子藏在一個山洞裡,扮些泥土樹葉來遮蓋着,等待柴白珩起身去了,然後來取。

    不想白珩去後,本處巡檢即奉縣官之命,廣差弓兵,日夜在山中巡緝。

    路小五膽怯,且自躲過。

    宿積卻自恃有飛檐走壁的伎倆,徑潛至山洞邊,盤在一顆松樹頂上,要乘間下來取那銀子。

    當被鄉兵瞧見,圍住擒捉,因此被獲。

    巡檢将他拷訊,招出藏銀所在,所盜原銀無失。

    路小五聞宿積被捉,便連夜逃回廣州,躲在杜龍文家裡。

    龍文遂與小五計議道:“我和你都要暗算柴白珩。

    可恨那董監軍曲徇親情,被他脫了這場災難。

    如今一不做,二不休,有個妙計在此,管教柴白珩今番斷根絕命,連董監軍也拖他下來。

    ”小五道:“有何妙計?”龍文道:“宿積招報的是路小五名字,卻不曾說是伍辂。

    我今把伍辂出名,寫一紙首呈。

    你徑北京兵部裡去,首告柴白珩誤饷當斬,董監軍受了重賄,徇私故縱。

    開說他按兵不動,有通番之意。

    這個罪名,可不把他兩個都斷送麼?”小五道:“此計甚妙!我若被他們拿獲,左右是死。

    今不若拖他下水,或者倒可脫罪。

    隻是如今官府正緝拿我,路上行走不便,如何是好?”龍文道:“待我弄一個假官護封來,封了首呈,你赍着前去,隻說奉本省府院差,往北京兵部投遞文書的,便沒人盤诘了。

    ”小五道:“如此卻好。

    ”龍文便寫起一紙首呈來,把廣東巡撫的官護封來封了。

    他是慣會用假印的,随即私雕撫院關防,鈴印停當,付與路小五收好,又付與些盤費。

    小五收拾行囊,星夜前行,果然路上沒人盤诘。

    不幾日,奔至京師,才把假官封拆去,将首呈徑赴兵部衙門投遞。

    兵部官将那首呈上,寫着出首人伍辂,首為枉法受贓,通番誤國事,中間備言柴白珩失誤軍饷,法當斬首;董聞受賄一千兩,徇私故縱。

    又說他按兵不動,虛耗錢糧。

    又捏稱他與柴白珩同謀,于某月某日密遣心腹私通番邦,其心叵測,詞中即引宿積為證。

    兵部見事件重大,便将首人拿下,啟奏朝廷。

    天子覽奏,命該部察議。

    部臣議遣刑部官一員,兵部官一員,往軍中按問其事。

    正是: 讒間望諸君,書謗樂羊子。

     從來任事難,其難有如此。

     看官聽說,自古大将統兵在外,欲立大功,必須内有同心之臣,如平勃交歡,将相和調,然後做得事體。

    倘或人各一心,武臣才高,文臣忌之,外臣權重,内臣忌之,小巨驟升,大臣忌之,非科目而蒙超擢,科目中人又忌之,縱使欲為國家效力,其如每事制肘,如何做得?試看樂羊子之賢,猶不免謗書一箧;廉頗之勇,不免郭開之谮;樂毅連下齊七十餘城,隻三城未下,猶有人說他按兵不動,緻起燕王之疑;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李嚴猶反覆其詞,召他回軍;嶽鵬舉精忠報國,張俊猶嫌他出身行伍,驟然與己同列,便生嫉妒,何況其他?今董聞-任從征,還沒多日,事體未曾做起,便有小人将他中傷。

    朝中衆臣,那一個是肯替他分辨的?隻有翰林學士莊文靖是他的薦主,又是他的老師,有心照顧他,因面奏天子道:“臣料董聞才略可用,決不負朝廷委托。

    首人之言,斷不可信。

    若果受賄徇私,國公何不舉劾?豈國公亦徇私耶?其不可信一也,若雲按兵不動,彼身在行間者,必自有成算,且國公是主将,兵之動與不動,非董聞所得專,其不可信二也。

    至雲遣使通番,國公耳目甚近,豈有不知之理,其不可信三也。

    況董聞本系國公所薦,今因一細人之語,便遣刑官鞠詢,輕董聞,即所以輕國公,恐無以作大臣敵汽之氣。

    如必欲按問其事,臣請禦命而往,善巧訊察,庶可得其實情以邦。

    ”天子準奏,即着莊文靖同刑部員外殷仁,押原首人伍辂,星馳赴彼,質審虛實,奏請定奪。

    聖旨既下,兵部便将路小五并原首呈詞交付欽差官。

    莊、殷二公不敢羁遲,即日起身出京。

    行過兩三日,那一日歇在館驿中,莊文靖忽有慌遽之狀,急傳喚首人伍辂到來,屏退左右,喚他近前密谕道:“你的原首呈我帶在身邊,不想一時遺失,并也抓尋不着。

    今沒奈何,隻得要你照前另寫一紙來,不可聲張,我自重重賞你便了。

    ”路小五口雖答應,心中暗想道:“這首呈不是我自寫的,我隻看得一遍,那裡記得?”卻又想道:“他既失了原呈,要我另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