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八十七

關燈
如實利樂有情。

    亦複不能嚴淨佛土由斯經久乃能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故彼菩薩應作是念。

    我於如是助菩提分。

    雖應精勤勇猛修習時無間斷如救頭然。

    而於其中不應味著。

    又滿慈子。

    彼諸菩薩不應味著三解脫門。

    何以故?滿慈子。

    若深味著空無相無願解脫門。

    心便雜染不能如實利樂有情。

    亦複不能嚴淨佛土由斯經久乃能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故彼菩薩應作是念。

    我於如是三解脫門。

    雖應精勤勇猛修習時無間斷如救頭然。

    而於其中不應味著。

    又滿慈子。

    彼諸菩薩不應味著陀羅尼門三摩地門。

    何以故?滿慈子。

    若深味著陀羅尼門三摩地門。

    心便雜染不能如實利樂有情。

    亦複不能嚴淨佛土由斯經久乃能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故彼菩薩應作是念。

    我於如是陀羅尼門三摩地門。

    雖應精勤勇猛修習時無間斷如救頭然。

    而於其中不應味著。

    又滿慈子。

    彼諸菩薩不應味著靜慮無量等至解脫。

    何以故?滿慈子。

    若深味著靜慮無量等至解脫。

    心便雜染不能如實利樂有情。

    亦複不能嚴淨佛土由斯經久乃能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故彼菩薩應作是念。

    我於如是靜慮無量等至解脫。

    雖應精勤勇猛修習時無間斷如救頭然。

    而於其中不應味著。

    又滿慈子。

    彼諸菩薩不應味著勝處遍處九次第定。

    何以故?滿慈子。

    若深味著勝處遍處九次第定。

    心便雜染不能如實利樂有情。

    亦複不能嚴淨佛土由斯經久乃能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故彼菩薩應作是念。

    我於如是勝處遍處九次第定。

    雖應精勤勇猛修習時無間斷如救頭然。

    而於其中不應味著。

    又滿慈子。

    彼諸菩薩不應味著修諸地智。

    何以故?滿慈子。

    若深味著修諸地智。

    心便雜染不能如實利樂有情。

    亦複不能嚴淨佛土由斯經久乃能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故彼菩薩應作是念。

    我於如是修諸地智。

    雖應精勤勇猛修習時無間斷如救頭然。

    而於其中不應味著。

    又滿慈子。

    彼諸菩薩不應味著五眼六神通。

    何以故?滿慈子。

    若深味著五眼六神通。

    心便雜染不能如實利樂有情。

    亦複不能嚴淨佛土由斯經久乃能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故彼菩薩應作是念。

    我於如是五眼六神通。

    雖應精勤勇猛修習時無間斷如救頭然。

    而於其中不應味著。

    又滿慈子。

    彼諸菩薩不應味著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

    何以故?滿慈子。

    若深味著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

    心便雜染不能如實利樂有情。

    亦複不能嚴淨佛土由斯經久乃能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故彼菩薩應作是念。

    我於如是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

    雖應精勤勇猛修習時無間斷如救頭然。

    而於其中不應味著。

    又滿慈子。

    彼諸菩薩不應味著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何以故?滿慈子。

    若深味著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心便雜染不能如實利樂有情。

    亦複不能嚴淨佛土由斯經久乃能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故彼菩薩應作是念。

    我於如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雖應精勤勇猛修習時無間斷如救頭然。

    而於其中不應味著。

    又滿慈子。

    彼諸菩薩不應味著十八佛不共法。

    何以故?滿慈子。

    若深味著十八佛不共法。

    心便雜染不能如實利樂有情。

    亦複不能嚴淨佛土由斯經久乃能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故彼菩薩應作是念。

    我於如是十八佛不共法。

    雖應精勤勇猛修習時無間斷如救頭然。

    而於其中不應味著。

    又滿慈子。

    彼諸菩薩不應味著無忘失法恒住舍性。

    何以故?滿慈子。

    若深味著無忘失法恒住舍性。

    心便雜染不能如實利樂有情。

    亦複不能嚴淨佛土由斯經久乃能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故彼菩薩應作是念。

    我於如是無忘失法恒住舍性。

    雖應精勤勇猛修習時無間斷如救頭然。

    而於其中不應味著。

    又滿慈子。

    彼諸菩薩不應味著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何以故?滿慈子。

    若深味著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心便雜染不能如實利樂有情。

    亦複不能嚴淨佛土。

    由斯經久乃能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

    故彼菩薩應作是念。

    我於如是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雖應精勤勇猛修習時無間斷如救頭然。

    而於其中不應味著。

    又滿慈子。

    若諸菩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不應現行如是分别。

    我由如是菩薩淨戒攝受諸相及諸随好。

    若諸菩薩現行如是分别心者,應知名為犯菩薩戒。

    是故菩薩不應貪求諸相随好求趣無上正等菩提。

    若諸菩薩取著相好受持淨戒。

    應知名為取著淨戒有所毀犯。

    若諸菩薩取著淨戒有所毀犯。

    定不能證所求無上正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