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百八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第十一布施波羅蜜多分之三
爾時滿慈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皆非實有。
諸菩薩衆行布施時為何所舍。
佛言:菩薩行布施時都無所舍。
時滿慈子複白佛言:若諸菩薩行布施時都無所舍。
是諸菩薩當證無上正等覺時為何所得。
佛言:菩薩如布施時。
於一切法都無所舍。
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於一切法亦無所得。
如菩薩衆行布施時。
於一切法都無所損。
如是菩薩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於一切法亦無所益。
損益二門相待立故。
又滿慈子。
如諸菩薩行布施時。
知一切法皆如幻化無實可舍。
如是菩薩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知一切法亦如幻化無實可得。
若諸菩薩行布施時。
於一切法實有所舍。
是諸菩薩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亦應於法實有所得。
然諸菩薩行布施時。
於一切法實無所舍。
是故菩薩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於一切法實無所得。
又滿慈子。
如二幻師戲為交易。
一幻價直。
一化美團。
此中二事。
俱非實有。
如是菩薩行布施時。
舍如幻化非實有物。
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得如幻化非實有法。
是諸菩薩如布施時實無所損。
當證無上正等覺時亦無實益。
是諸菩薩行布施時。
雖似有損而實無損。
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雖似有益而實無益。
如彼幻師舍幻價直。
雖似有損而實無損。
如是菩薩行布施時舍非實物。
雖似有損而實無損。
如彼幻師得化美團。
雖似有益而實無益。
如是菩薩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雖似有益而實無益。
如是法喻因果相稱。
諸有智者應正了知。
又滿慈子。
如巧幻師或彼弟子。
在四衢道化作女人。
忽現懷孕尋見生子。
其子俄爾便複命終。
於意雲何。
彼女於子生時有喜死有憂耶。
滿慈子言:彼女及子俱是幻有實無死生。
誰複於誰可生憂喜。
佛言如是,如汝所說,諸菩薩衆亦複如是,行布施時無舍無損。
當證無上正等覺時無得無益。
是故菩薩行布施時。
雖有所舍而不生憂。
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雖有所得而亦無喜。
知所舍得如幻化故。
又滿慈子。
於意雲何。
汝謂如來於諸善法有大欲不。
滿慈子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
何以故?如來所證諸法皆空。
如來能證諸法亦空空中都無欲所欲故。
佛言如是,如汝所說,如來觀見一切法空故。
善法中亦無大欲。
如我今者於一切法都無欲心。
昔菩薩時。
雖行布施而於諸法都無所舍。
了達諸法畢竟空故。
諸佛世尊於一切法無愛無恚。
所以者何。
通達諸法皆非實有。
本性空寂愛恚斷故時滿慈子便白佛言:甚奇世尊,希有善逝。
諸菩薩摩诃薩如如於法能有所舍。
如是如是了達皆空。
虛妄不實性不堅固。
無自在用無所執著。
如我解佛所說義者,諸菩薩摩诃薩。
雖以克伽沙數世界盛滿珍寶施諸有情。
而於其中不作是念。
我能舍施爾所珍寶。
雖於其中無所執著。
而令布施波羅蜜多疾得圓滿。
如是菩薩能以布施所集善根。
與有情共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作是事已起如是念。
菩薩法應一切皆舍。
我今雖舍所應舍物。
而所舍物皆如幻化。
若菩薩摩诃薩能如是知。
是菩薩摩诃薩入菩薩數。
雖舍一切而無所舍。
雖得一切而無所得。
若諸菩薩不能如是如實了知非真菩薩。
於諸财法不能舍施。
於大菩提不能證得。
爾時舍利子問滿慈子言:諸菩薩摩诃薩以何等心應行布施。
滿慈子言:唯舍利子,先為我等解說是義。
我於此義亦當少說。
時舍利子便謂具壽滿慈子言:若菩薩摩诃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先應思惟一切法性畢竟空寂。
次應思惟一切智智具勝功德。
後應愍念一切有情貧乏珍财受諸苦惱。
作是念已,便舍一切若有執受若無執受若内若外所有珍财。
施諸有情心無所著。
亦以正法施諸有情。
亦以無邊上妙供具。
恭敬供養佛法僧寶。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行布施時。
緣一切智心無所著應行布施。
如是布施随順菩提。
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與諸有情作大饒益。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菩薩摩诃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應觀法空。
緣一切智具勝功德。
愍念有情而行布施心無所著。
若能如是修行布施。
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與諸有情作大饒益。
又舍利子,汝今欲見十方世界菩薩施不。
舍利子言:唯然欲見。
時舍利子及諸大衆。
承佛神力便見東方過百世界。
大蘊如來應正等覺。
聲聞菩薩大衆圍繞。
宣說布施波羅蜜多。
具勝功德能獲大果。
彼有菩薩。
名曰無礙。
雖處居家而無所著。
舍諸所有布施一切。
積珍寶聚其量如山。
随諸有情所須皆施。
勸有情類自受用已,複轉施他心無所礙。
如是行施無所染著。
晝夜精勤常無厭倦。
如
諸菩薩衆行布施時為何所舍。
佛言:菩薩行布施時都無所舍。
時滿慈子複白佛言:若諸菩薩行布施時都無所舍。
是諸菩薩當證無上正等覺時為何所得。
佛言:菩薩如布施時。
於一切法都無所舍。
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於一切法亦無所得。
如菩薩衆行布施時。
於一切法都無所損。
如是菩薩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於一切法亦無所益。
損益二門相待立故。
又滿慈子。
如諸菩薩行布施時。
知一切法皆如幻化無實可舍。
如是菩薩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知一切法亦如幻化無實可得。
若諸菩薩行布施時。
於一切法實有所舍。
是諸菩薩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亦應於法實有所得。
然諸菩薩行布施時。
於一切法實無所舍。
是故菩薩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於一切法實無所得。
又滿慈子。
如二幻師戲為交易。
一幻價直。
一化美團。
此中二事。
俱非實有。
如是菩薩行布施時。
舍如幻化非實有物。
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得如幻化非實有法。
是諸菩薩如布施時實無所損。
當證無上正等覺時亦無實益。
是諸菩薩行布施時。
雖似有損而實無損。
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雖似有益而實無益。
如彼幻師舍幻價直。
雖似有損而實無損。
如是菩薩行布施時舍非實物。
雖似有損而實無損。
如彼幻師得化美團。
雖似有益而實無益。
如是菩薩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雖似有益而實無益。
如是法喻因果相稱。
諸有智者應正了知。
又滿慈子。
如巧幻師或彼弟子。
在四衢道化作女人。
忽現懷孕尋見生子。
其子俄爾便複命終。
於意雲何。
彼女於子生時有喜死有憂耶。
滿慈子言:彼女及子俱是幻有實無死生。
誰複於誰可生憂喜。
佛言如是,如汝所說,諸菩薩衆亦複如是,行布施時無舍無損。
當證無上正等覺時無得無益。
是故菩薩行布施時。
雖有所舍而不生憂。
當證無上正等覺時。
雖有所得而亦無喜。
知所舍得如幻化故。
又滿慈子。
於意雲何。
汝謂如來於諸善法有大欲不。
滿慈子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
何以故?如來所證諸法皆空。
如來能證諸法亦空空中都無欲所欲故。
佛言如是,如汝所說,如來觀見一切法空故。
善法中亦無大欲。
如我今者於一切法都無欲心。
昔菩薩時。
雖行布施而於諸法都無所舍。
了達諸法畢竟空故。
諸佛世尊於一切法無愛無恚。
所以者何。
通達諸法皆非實有。
本性空寂愛恚斷故時滿慈子便白佛言:甚奇世尊,希有善逝。
諸菩薩摩诃薩如如於法能有所舍。
如是如是了達皆空。
虛妄不實性不堅固。
無自在用無所執著。
如我解佛所說義者,諸菩薩摩诃薩。
雖以克伽沙數世界盛滿珍寶施諸有情。
而於其中不作是念。
我能舍施爾所珍寶。
雖於其中無所執著。
而令布施波羅蜜多疾得圓滿。
如是菩薩能以布施所集善根。
與有情共回向無上正等菩提。
作是事已起如是念。
菩薩法應一切皆舍。
我今雖舍所應舍物。
而所舍物皆如幻化。
若菩薩摩诃薩能如是知。
是菩薩摩诃薩入菩薩數。
雖舍一切而無所舍。
雖得一切而無所得。
若諸菩薩不能如是如實了知非真菩薩。
於諸财法不能舍施。
於大菩提不能證得。
爾時舍利子問滿慈子言:諸菩薩摩诃薩以何等心應行布施。
滿慈子言:唯舍利子,先為我等解說是義。
我於此義亦當少說。
時舍利子便謂具壽滿慈子言:若菩薩摩诃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
是菩薩摩诃薩先應思惟一切法性畢竟空寂。
次應思惟一切智智具勝功德。
後應愍念一切有情貧乏珍财受諸苦惱。
作是念已,便舍一切若有執受若無執受若内若外所有珍财。
施諸有情心無所著。
亦以正法施諸有情。
亦以無邊上妙供具。
恭敬供養佛法僧寶。
如是菩薩摩诃薩衆行布施時。
緣一切智心無所著應行布施。
如是布施随順菩提。
疾能證得一切智智。
與諸有情作大饒益。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菩薩摩诃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應觀法空。
緣一切智具勝功德。
愍念有情而行布施心無所著。
若能如是修行布施。
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與諸有情作大饒益。
又舍利子,汝今欲見十方世界菩薩施不。
舍利子言:唯然欲見。
時舍利子及諸大衆。
承佛神力便見東方過百世界。
大蘊如來應正等覺。
聲聞菩薩大衆圍繞。
宣說布施波羅蜜多。
具勝功德能獲大果。
彼有菩薩。
名曰無礙。
雖處居家而無所著。
舍諸所有布施一切。
積珍寶聚其量如山。
随諸有情所須皆施。
勸有情類自受用已,複轉施他心無所礙。
如是行施無所染著。
晝夜精勤常無厭倦。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