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先太子真赝難分權尚書鋒芒太露
關燈
小
中
大
仲冬時節雨初收,新日罩重樓。
閑中翻駁金陵事,情悄悄雙鎖眉頭。
南鳥孤飛盡處,長江千裡悠悠。
山河非故使人愁,往迹為誰留?奸雄事業都成夢,又何曾茅土公侯。
明哲拂衣歸去,綠波一葉扁舟。
《風入松》 憑人捉線自徘徊,愍悼桓靈盡可哀。
隻恐潛龍果非謬,便愁翼虎複成灰。
引類證非真主至,露章說是假王來。
真真假假原難定,據實披尋莫浪猜。
話說國事如此,就有那許多奇事生出來了。
那妖僧大悲冒稱定王争立一事,弘光命刑部拷訊,系是詐僞。
複批九卿科道,都在都城隍廟會審。
一毫影響也沒有,口裡牽連吳郡兩鄉宦,越越露出詐冒的破綻來。
合詞上本,登時斬首西市。
這樁事體才完,又聞得有太子遁居浙江地方,弘光甚以為駭。
阮大铖知道了,獻策與馬士英,須天子密遣内官召來南京,好作商議。
又須批在禮部,先将先帝太子并永定二王俱賜谥,以絕衆望。
弘光欣然允行。
正在行事,有舊太監高起潛侄兒序班高夢箕,密奏太子在浙。
弘光遂差東宮舊内官李繼周,奉禦禮召來。
李繼周領了旨意,前至杭州遍訪,聽說已往金華府去了。
連夜趕到金華,尋見了那太子,在一觀音寺裡。
李繼周細認了一番,卻有六七分相像,隻得跪下,口稱:“奴婢叩小爺頭。
”那太子道:“我認得你,隻是忘記你姓名了。
”李繼周道:“奴婢喚做李繼周,奉新皇爺旨,迎接小爺進京。
”那太子道:“迎接我進京,讓皇帝與我做不讓皇帝與我做?”李繼周道:“這事奴婢不知。
”遂把出禦劄送上。
此時哄動了金華府大小官員,都來朝見,送供給,送嗄程。
忙亂了兩日,不敢停留,撥大船送到杭州。
巡撫張秉貞一般也來朝見,同文武大小官員,支應那太子過去。
李繼周星夜往南京進發,到石城門住下。
進城先禀了馬士英,随即奏聞弘光。
弘光差兩個北京内官迎他入城,權住興善寺。
張王兩内官一見了那太子,便抱足恸哭,連那太子也不知何故,又叫喚不出姓名。
弘光聽見說了,不覺大怒道:“真假未辨,何得便做出模樣來!就是真了,讓位不讓位,還憑我主意。
這厮好大膽!”遂賜張王兩内官和李繼周死。
正是: 傷情不覺垂雙淚,觸忌同時赴冥途。
且說那太子在興善寺裡,文武官投職名帖的絡繹不絕。
最後有督營盧太監至,端相了一番,真假難辨。
那太子叱斥道:“你為何不叩頭?”盧太監隻得跪下道:“奴婢叩頭。
”那太子道:“你隔不多幾時,卻這等胖了。
可見在南京受用。
”那太監又叩頭道:“小爺保重。
”遂出了寺門,向衆人道:“咱不曾服侍東宮,如何這般說,看來有些相像。
是真是假,卻認不真。
”吩咐本營的兵道:“你們好好看守,真太子不消說該護衛了,若是假的,定不是小小神棍,也要防他逃去。
”正說着,忽奉旨,文武官不許私谒。
自此遲些來見的,都不得見而去。
黃昏時候,又奉旨,移那太子入宮。
過了兩日,是三月初三,阮大铖在江北有密書與馬士英。
士英密奏了,弘光把那太子及從行的高成、穆虎等,俱下中城兵馬司獄裡。
至一更後,把轎子擡那太子到中城獄來。
時已大醉,獄裡設一大圈椅,那太子坐在椅上,便呼呼睡去。
到了天明,中城副兵馬侍立在旁,那太子開眼見了,問道:“這是何處?你是何人?”副兵馬道:“這是中城兵馬司,小官是中城兵馬。
”那太子道:“你自去,我還要睡睡兒。
”又閉眼睡。
睡不多時,開眼見副兵馬還在,問道:“你何故不去?”副兵馬道:“該在此伺候。
”又問道:“這紛紛往來的,是什麼人?”副兵馬道:“是走道兒的。
”那太子道:“既是走道兒,為何都這般褴縷?我知道了。
”副兵馬找銅錢一串,放在桌上道:“恐爺要用。
”那太子道:“我不要用,你拿了去。
”副兵馬道:“怕要買小東西,留在這裡不妨。
”副兵馬才走去,四個校尉走來,叩頭道:“校尉們服侍爺的。
”那太子道:“你們把錢去買香燭來。
剩了的,你四人拿去分了。
”校尉買香燭至,那太子問了南北向,便叫點了香燭,拜倒在地,大叫太祖高皇帝、皇考皇帝,放聲大哭了一場,才立起身來,尚哭個不止。
人人為他掉淚。
正是: 不知真赝堪憑吊,鐵石肝腸亦慘然。
且說通政楊維垣,已轉升了左都禦史。
南市那些輕薄的秀才,就造一謠言道:“馬阮張楊,國勢速亡。
”本是滿京人不服的了。
維垣見有那太子一節,不管真假,忽言道:“驸馬王侄孫王之明,狀貌與先太子無二。
”兵科給事中戴英,就把這話作了證據,上一本道:“奸人王之明,假冒太子。
須敕多官會審。
” 初六日會審那太子,在于大明門外。
衆官先後都到,那太子東向踞坐。
一官取禁城圖放在他面前,問道:“這可
閑中翻駁金陵事,情悄悄雙鎖眉頭。
南鳥孤飛盡處,長江千裡悠悠。
山河非故使人愁,往迹為誰留?奸雄事業都成夢,又何曾茅土公侯。
明哲拂衣歸去,綠波一葉扁舟。
《風入松》 憑人捉線自徘徊,愍悼桓靈盡可哀。
隻恐潛龍果非謬,便愁翼虎複成灰。
引類證非真主至,露章說是假王來。
真真假假原難定,據實披尋莫浪猜。
話說國事如此,就有那許多奇事生出來了。
那妖僧大悲冒稱定王争立一事,弘光命刑部拷訊,系是詐僞。
複批九卿科道,都在都城隍廟會審。
一毫影響也沒有,口裡牽連吳郡兩鄉宦,越越露出詐冒的破綻來。
合詞上本,登時斬首西市。
這樁事體才完,又聞得有太子遁居浙江地方,弘光甚以為駭。
阮大铖知道了,獻策與馬士英,須天子密遣内官召來南京,好作商議。
又須批在禮部,先将先帝太子并永定二王俱賜谥,以絕衆望。
弘光欣然允行。
正在行事,有舊太監高起潛侄兒序班高夢箕,密奏太子在浙。
弘光遂差東宮舊内官李繼周,奉禦禮召來。
李繼周領了旨意,前至杭州遍訪,聽說已往金華府去了。
連夜趕到金華,尋見了那太子,在一觀音寺裡。
李繼周細認了一番,卻有六七分相像,隻得跪下,口稱:“奴婢叩小爺頭。
”那太子道:“我認得你,隻是忘記你姓名了。
”李繼周道:“奴婢喚做李繼周,奉新皇爺旨,迎接小爺進京。
”那太子道:“迎接我進京,讓皇帝與我做不讓皇帝與我做?”李繼周道:“這事奴婢不知。
”遂把出禦劄送上。
此時哄動了金華府大小官員,都來朝見,送供給,送嗄程。
忙亂了兩日,不敢停留,撥大船送到杭州。
巡撫張秉貞一般也來朝見,同文武大小官員,支應那太子過去。
李繼周星夜往南京進發,到石城門住下。
進城先禀了馬士英,随即奏聞弘光。
弘光差兩個北京内官迎他入城,權住興善寺。
張王兩内官一見了那太子,便抱足恸哭,連那太子也不知何故,又叫喚不出姓名。
弘光聽見說了,不覺大怒道:“真假未辨,何得便做出模樣來!就是真了,讓位不讓位,還憑我主意。
這厮好大膽!”遂賜張王兩内官和李繼周死。
正是: 傷情不覺垂雙淚,觸忌同時赴冥途。
且說那太子在興善寺裡,文武官投職名帖的絡繹不絕。
最後有督營盧太監至,端相了一番,真假難辨。
那太子叱斥道:“你為何不叩頭?”盧太監隻得跪下道:“奴婢叩頭。
”那太子道:“你隔不多幾時,卻這等胖了。
可見在南京受用。
”那太監又叩頭道:“小爺保重。
”遂出了寺門,向衆人道:“咱不曾服侍東宮,如何這般說,看來有些相像。
是真是假,卻認不真。
”吩咐本營的兵道:“你們好好看守,真太子不消說該護衛了,若是假的,定不是小小神棍,也要防他逃去。
”正說着,忽奉旨,文武官不許私谒。
自此遲些來見的,都不得見而去。
黃昏時候,又奉旨,移那太子入宮。
過了兩日,是三月初三,阮大铖在江北有密書與馬士英。
士英密奏了,弘光把那太子及從行的高成、穆虎等,俱下中城兵馬司獄裡。
至一更後,把轎子擡那太子到中城獄來。
時已大醉,獄裡設一大圈椅,那太子坐在椅上,便呼呼睡去。
到了天明,中城副兵馬侍立在旁,那太子開眼見了,問道:“這是何處?你是何人?”副兵馬道:“這是中城兵馬司,小官是中城兵馬。
”那太子道:“你自去,我還要睡睡兒。
”又閉眼睡。
睡不多時,開眼見副兵馬還在,問道:“你何故不去?”副兵馬道:“該在此伺候。
”又問道:“這紛紛往來的,是什麼人?”副兵馬道:“是走道兒的。
”那太子道:“既是走道兒,為何都這般褴縷?我知道了。
”副兵馬找銅錢一串,放在桌上道:“恐爺要用。
”那太子道:“我不要用,你拿了去。
”副兵馬道:“怕要買小東西,留在這裡不妨。
”副兵馬才走去,四個校尉走來,叩頭道:“校尉們服侍爺的。
”那太子道:“你們把錢去買香燭來。
剩了的,你四人拿去分了。
”校尉買香燭至,那太子問了南北向,便叫點了香燭,拜倒在地,大叫太祖高皇帝、皇考皇帝,放聲大哭了一場,才立起身來,尚哭個不止。
人人為他掉淚。
正是: 不知真赝堪憑吊,鐵石肝腸亦慘然。
且說通政楊維垣,已轉升了左都禦史。
南市那些輕薄的秀才,就造一謠言道:“馬阮張楊,國勢速亡。
”本是滿京人不服的了。
維垣見有那太子一節,不管真假,忽言道:“驸馬王侄孫王之明,狀貌與先太子無二。
”兵科給事中戴英,就把這話作了證據,上一本道:“奸人王之明,假冒太子。
須敕多官會審。
” 初六日會審那太子,在于大明門外。
衆官先後都到,那太子東向踞坐。
一官取禁城圖放在他面前,問道:“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