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圖居攝奸謀叵測構心腹密計無成
關燈
小
中
大
次日又報,錦州關解,總兵趙率教,三戰三捷。
奉皇帝旨道:“十年積弱,乃一當百,挫其狂鋒。
賴廠臣先下綢缪,故能報此奇捷。
兵已乘勝鼓行,然須步步嚴密,量酌而進。
切戒輕敵,防其詭計。
将士勞苦功高,急須犒賞。
”你道東兵骁勇,急難取勝,既是赢他一兩陣,或是滿、趙二骁将的大力,豈能連連報捷如此?京師裡人都道:“勝是勝了,大半是魏裝點的。
指望借此軍功,再冒恩升王,一步高一步的奸計。
” 過了幾日,經略閻鳴泰、太監紀用,都有本連報大捷。
又奉旨道:“廠臣密謀妙算,屢建奇功。
彼膽已寒,滅之有日。
”兵部尚書霍維華複奏道:“廠臣茅土尚覺其輕,良卿太師尚餘一級。
”同年翰林應熊笑問維華道:“味年翁兩個尚字,想當讓位與他?”霍維華紅了臉,不答一語。
過了五六日,奉内旨,削奪晏清、倫肇修、錢策、杜詩、王應熊、曾陳易、沈等七員官,都飄然回去了。
時又有海中鄭芝龍,領衆作亂,在福建銅山、中左等處,攻圍不絕。
巡撫熊文燦,布政陸完學,按察使申紹芳聚議于會館,遣将發兵。
幸得招撫芝龍,海邊一帶地方才得甯靜。
具本奏上,魏忠賢又攘為己功。
豐城侯李承祚具一本,請封魏上公為王。
禮部尚書來宗道上本,稱頌廠臣功德,與皇帝并稱而不名;又推谀崔呈秀奪情,稱其母在天之靈所欣慰。
其餘稱功頌德的,何止一二百員。
隻舉那極谄極媚的,周應秋二十九疏,請益封忠賢子侄為公、侯、伯;郭允厚四十疏,請給莊田祿米;薛鳳翔四十七書,請給第宅鐵券;李蕃呼魏為九千歲;姚宗文頌上公間出名世;李燦然稱上公帝簡笃生;孟紹虞稱元老應運笃生;盧承欽頌二疏,請刻黨籍碑示海内。
豈不可恨!還有那查不真載不盡的。
這些官員都隻為保身、保家,怕學那楊漣、左光鬥輩破家殺身,實實也是沒奈何。
隻可惜宮保大臣,位高年老,何不抽身回去,甘受此不潔的名,使千秋之後,尚為人唾罵。
八月,天啟皇帝忽然大病,不出來坐朝。
不知何故,忽傳内旨,又把五個大翰林官賀逢聖、楊汝成、閃仲俨、馬之骥、劉垂寶,都削奪回去了。
皇帝病了十多日,忽傳内旨,加甯國公魏良卿太保,封魏明望安平侯加少師,魏良棟東安侯太子太保。
十八日,皇帝病到九分不妥了,有内旨谕吏兵二部,奉聖夫人客氏子侯國興拟封伯爵,即行具奏。
此時魏忠賢竟動了居攝的癡念,要學漢時王莽、董卓、曹操的故事。
已差心腹塗太監,清查戶、工二部錢糧,公然坐了二部大堂,逼勒司官行屬官禮。
這些司官都注籍不出,塗太監大怒,然一時也奈何他們不得。
凡是兵馬錢糧去處,魏忠賢布滿私人,又想逼去了兵部尚書霍維華,換崔呈秀來做。
這霍維華原是魏忠賢一路的人,既做到尚書地位,隻見逆有僭竊的念頭,他便不服起來,反步步防他,不與他做一路了。
霍維華見他每每搜尋兵部事故,料必不容久留,也就上本乞休。
魏忠賢和李永貞、劉若愚商議,要仿前代做居攝的事。
十九日,文武百官在乾清宮門問安,便差人請過幾位閣老,來探他們口氣道:“聖上不豫,時時發昏,哪裡理得朝政。
尋常計較升遷,還不大緊。
如東兵常來騷擾地方,貴州安家又不平靖,延綏等處兵馬又不時發動,這緊要軍情,如何可延緩?除非是皇後垂簾聽政。
咱和各位老先兒先商議定了,然後奏聞皇後,學那漢唐居攝故事。
待皇上病體好了,依舊自行裁奪。
方不誤了朝廷大事。
”衆人也都駭然。
閣老施鳳來侃然發議道:“若論居攝,前代遠不可考,且也學他不
奉皇帝旨道:“十年積弱,乃一當百,挫其狂鋒。
賴廠臣先下綢缪,故能報此奇捷。
兵已乘勝鼓行,然須步步嚴密,量酌而進。
切戒輕敵,防其詭計。
将士勞苦功高,急須犒賞。
”你道東兵骁勇,急難取勝,既是赢他一兩陣,或是滿、趙二骁将的大力,豈能連連報捷如此?京師裡人都道:“勝是勝了,大半是魏裝點的。
指望借此軍功,再冒恩升王,一步高一步的奸計。
” 過了幾日,經略閻鳴泰、太監紀用,都有本連報大捷。
又奉旨道:“廠臣密謀妙算,屢建奇功。
彼膽已寒,滅之有日。
”兵部尚書霍維華複奏道:“廠臣茅土尚覺其輕,良卿太師尚餘一級。
”同年翰林應熊笑問維華道:“味年翁兩個尚字,想當讓位與他?”霍維華紅了臉,不答一語。
過了五六日,奉内旨,削奪晏清、倫肇修、錢策、杜詩、王應熊、曾陳易、沈等七員官,都飄然回去了。
時又有海中鄭芝龍,領衆作亂,在福建銅山、中左等處,攻圍不絕。
巡撫熊文燦,布政陸完學,按察使申紹芳聚議于會館,遣将發兵。
幸得招撫芝龍,海邊一帶地方才得甯靜。
具本奏上,魏忠賢又攘為己功。
豐城侯李承祚具一本,請封魏上公為王。
禮部尚書來宗道上本,稱頌廠臣功德,與皇帝并稱而不名;又推谀崔呈秀奪情,稱其母在天之靈所欣慰。
其餘稱功頌德的,何止一二百員。
隻舉那極谄極媚的,周應秋二十九疏,請益封忠賢子侄為公、侯、伯;郭允厚四十疏,請給莊田祿米;薛鳳翔四十七書,請給第宅鐵券;李蕃呼魏為九千歲;姚宗文頌上公間出名世;李燦然稱上公帝簡笃生;孟紹虞稱元老應運笃生;盧承欽頌二疏,請刻黨籍碑示海内。
豈不可恨!還有那查不真載不盡的。
這些官員都隻為保身、保家,怕學那楊漣、左光鬥輩破家殺身,實實也是沒奈何。
隻可惜宮保大臣,位高年老,何不抽身回去,甘受此不潔的名,使千秋之後,尚為人唾罵。
八月,天啟皇帝忽然大病,不出來坐朝。
不知何故,忽傳内旨,又把五個大翰林官賀逢聖、楊汝成、閃仲俨、馬之骥、劉垂寶,都削奪回去了。
皇帝病了十多日,忽傳内旨,加甯國公魏良卿太保,封魏明望安平侯加少師,魏良棟東安侯太子太保。
十八日,皇帝病到九分不妥了,有内旨谕吏兵二部,奉聖夫人客氏子侯國興拟封伯爵,即行具奏。
此時魏忠賢竟動了居攝的癡念,要學漢時王莽、董卓、曹操的故事。
已差心腹塗太監,清查戶、工二部錢糧,公然坐了二部大堂,逼勒司官行屬官禮。
這些司官都注籍不出,塗太監大怒,然一時也奈何他們不得。
凡是兵馬錢糧去處,魏忠賢布滿私人,又想逼去了兵部尚書霍維華,換崔呈秀來做。
這霍維華原是魏忠賢一路的人,既做到尚書地位,隻見逆有僭竊的念頭,他便不服起來,反步步防他,不與他做一路了。
霍維華見他每每搜尋兵部事故,料必不容久留,也就上本乞休。
魏忠賢和李永貞、劉若愚商議,要仿前代做居攝的事。
十九日,文武百官在乾清宮門問安,便差人請過幾位閣老,來探他們口氣道:“聖上不豫,時時發昏,哪裡理得朝政。
尋常計較升遷,還不大緊。
如東兵常來騷擾地方,貴州安家又不平靖,延綏等處兵馬又不時發動,這緊要軍情,如何可延緩?除非是皇後垂簾聽政。
咱和各位老先兒先商議定了,然後奏聞皇後,學那漢唐居攝故事。
待皇上病體好了,依舊自行裁奪。
方不誤了朝廷大事。
”衆人也都駭然。
閣老施鳳來侃然發議道:“若論居攝,前代遠不可考,且也學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