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亞
關燈
小
中
大
。
每次播種之前,農民們都要挖些新的湖上,鋪在"浮動園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種而不斷增高。
然後,農民們再挖去表層的泥土,用于建造新的"浮動園地",于是開始了一個新的循環。
"浮動園地"使阿茲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劇增。
15世紀早期,阿茲特克人與湖岸諸城鎮結成聯盟,并從他們的駐足點迅速地向四面八方擴大自己的影響。
他們經常對外遠征襲擊,迫使其他民族以實物向他們進貢和為他們服勞役。
在西班牙人到達之前,阿茲特克人的統治西至太平洋,東達墨西哥灣,南幾乎到尤卡坦半島,北抵格蘭德河。
首都特諾奇蒂特蘭這時已成為擁有20萬到30萬人口的大城市,通過幾條道路與海岸相連,征服者科爾特斯将這個首都同威尼斯相比。
認為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
當他的副手貝爾納·迪亞斯·德爾·卡斯提略從大廟宇的頂端觀看全城時,也為首都的壯觀而感到敬畏: 在我們登上大廟宇的階梯之前,孟特庫蘇瑪正在頂端向他崇拜的神獻祭;他派了六名祭司和兩位主要官員領科爾特斯登上階梯。
通向頂層的台階共有114級。
……的确,這是一座地獄般的廟宇,從其最高點可以俯瞰四周近鄰的全景;從這裡,同樣可以看到三條通向墨西哥的大道。
……我們還看到了來自查普特佩克的水渠,它向全城供一應淡水。
另外,我們還清楚地看到一座座橋梁橫架在水渠上,道路和水渠縱橫交錢湖水通過水渠漲落。
湖面上,小船星羅棋布,它們将糧食、制造品和其他商品運往城市。
從這裡我們還發現,在這座城市和建立在湖上的其他所有城鎮裡,家家戶戶僅以吊橋或小船作為交通工具。
在這些城鎮中,一座座塗有白色膠泥的美麗的廟宇,從小建築群中拔地而起,猶如我們西班牙城市中的許多寶塔和城堡。
可以想象,這是多麼壯麗的景象。
飽覽這一壯麗景象之後,我們又将目光轉向大集市,看到那裡群集着許許多多的買主和賣主。
由這一龐大人群産生的喧鬧聲和嘈雜聲,大得連四英裡以外的地方都能聽到。
我們中有些人曾去過君士坦丁堡和羅馬,旅行過整個意大利。
他們說,從未見過系墨西哥這裡的集市:地盤這麼大,管理得這麼好,擁有這麼多的人。
阿茲特克人的勢力建立在持久備戰的基礎上。
所有男人都要攜帶武器;國家軍一火庫始終備有武器,供需要時使用。
憑借有效的軍事機器,阿茲特克人從其臣民那裡榨取到數量驚人的貢物。
據其現存的資料記載,除其他各種物品如軍服、盾牌和寶石之外,他們一年還征集到玉米1400萬磅、三類和苋菜各800萬磅、棉花200萬包。
首都的壯麗和源源湧一入首都的大量貢物,自然使西班牙人斷定,孟特祖瑪是一個大帝國的統治者。
其實并非如此。
仆從國在履行國家職責方面仍相當獨立,并實行完全的自治。
它們同特諾奇蒂特蘭的唯一的聯系是納貢;它們所以納貢,是因為害怕阿茲特克人的遠征。
除秘魯印加人的國家外。
沒有一個美洲印第安人的國家組織得比城邦更大。
阿茲特來人與印加人不同,并不試圖使他們的臣民受阿茲特克人的生活方式的同化,為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權作準備。
西班牙人不僅為阿茲特克國家的富有和豪華而眼花緣亂,而且也為其宗教儀式上大肆屠一殺一排排獻祭用的人而一毛一骨悚然。
西班牙人不久便認識到,金字塔是人們獻祭用的祭壇;而就在這些到處可見的、用于宗教儀式的金字塔的頂端,獻祭用的人遭到屠一殺。
祭禮在中美洲很普通,但沒有一個地方象阿茲特克人那樣,實行着魔似的大屠一殺。
實際上,阿茲特克人的侵略目的就是去捕捉俘虜,用以獻祭,以及去迫使仆從國向其首都納貢。
阿茲特克人認為,第-個目的比第二個目的更重要,因為祭司告誡他們,世界經常處在被洪水淹沒、尤其處在太一陽一熄滅的危險之中。
因此,需要用人來獻祭,以撫一慰天上的神靈。
但這一做法使阿茲特克人陷入一個真正的惡一性一循環之中:為防止普遍的災難,需用人來獻祭,而獻祭用的人隻有通過戰争才能得到;隻有用人獻祭才能進行成功的戰争,但轉過來隻有通過戰争才能得到獻祭用的人。
貝爾納·迪亞斯是這一惡一性一循環的最終結果的見證人: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鎮區"索科特蘭"中位于廟宇附近的那塊地方。
這裡十分整齊地堆放着許多人的頭顱——可以肯定有10萬多個,我再重複一遍,10萬多個。
同樣,在這個廣場的另一角落,你還能看到整齊地堆放着許多殘存的人的一屍一骨,這些一屍一骨是數不清的。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人頭懸吊在兩旁的柱子上。
……在這個國家内地的任何鎮區,我們都能看到同樣可怕的情景。
…… 最後談談秘魯的印加人。
應該指出,"印加"是其君主的稱号,因此,雖然習慣上稱印加人為印加印第安人,但嚴格地說,這樣稱呼是不正确的。
實際上,他們是擅于飼養美洲駝和種植馬鈴薯、一操一克丘亞語、屬于克丘亞種族的許多部落中的一個。
12世紀,他們在庫斯科谷地定居下來,不久便統治了這個地區。
在早期階段,他們的戰争首領逐漸建立起一個王朝,而他們的部落成員則成為其他部落中的貴族。
世襲王朝和貴族階層相結合——這在美洲大一陸是獨一無二的——構成了建立帝國的有效工具。
由于一代一代印加即國家首領的傑出才能,這一點尤其符合實際。
印加唯一合法的妻子是他自己的親姐妹,因此,每個印加都是兄弟姊妹通婚所生育的後代。
這種近親繁殖大約持續了八代;而最早的祖先一定非常強健,因為正如西班牙人所看到的那樣,王子們都是些英俊、一精一力旺盛的人。
印加人從座落在秘魯高原上的帝國首都庫斯科城向外派出軍隊和使節,向西到沿海地區,向南和向北沿大山谷前進。
在西班牙人入侵之前,他們已将版圖從厄瓜多爾擴大到智利中部,南北長約2500英裡。
這樣,他們統治的領土比阿茲特克人的領土大得多,而且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帝國。
這一帝國在地理上由完整的道路系統緊緊地連接成一體;這一道路系統包括用蘆荟藤編織成的索橋和用有浮力的蘆葦制成的浮橋,其中有幾百英裡道路至今仍可通行。
大面積的灌溉系統同樣很重要,它使印加帝國成為繁榮昌盛的農業國;其中部分灌溉系統至今仍在使用。
當時的通訊靠由驿站和信差組成的綜合系統維持;信差迅速地将信件送往全國各地。
複雜的朝廷儀式和基于太一陽一崇拜的國教,進一步促進了帝國的統一;這一宗教認為"印加"是太一陽一的後裔,
每次播種之前,農民們都要挖些新的湖上,鋪在"浮動園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種而不斷增高。
然後,農民們再挖去表層的泥土,用于建造新的"浮動園地",于是開始了一個新的循環。
"浮動園地"使阿茲特克人的人口和财富劇增。
15世紀早期,阿茲特克人與湖岸諸城鎮結成聯盟,并從他們的駐足點迅速地向四面八方擴大自己的影響。
他們經常對外遠征襲擊,迫使其他民族以實物向他們進貢和為他們服勞役。
在西班牙人到達之前,阿茲特克人的統治西至太平洋,東達墨西哥灣,南幾乎到尤卡坦半島,北抵格蘭德河。
首都特諾奇蒂特蘭這時已成為擁有20萬到30萬人口的大城市,通過幾條道路與海岸相連,征服者科爾特斯将這個首都同威尼斯相比。
認為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
當他的副手貝爾納·迪亞斯·德爾·卡斯提略從大廟宇的頂端觀看全城時,也為首都的壯觀而感到敬畏: 在我們登上大廟宇的階梯之前,孟特庫蘇瑪正在頂端向他崇拜的神獻祭;他派了六名祭司和兩位主要官員領科爾特斯登上階梯。
通向頂層的台階共有114級。
……的确,這是一座地獄般的廟宇,從其最高點可以俯瞰四周近鄰的全景;從這裡,同樣可以看到三條通向墨西哥的大道。
……我們還看到了來自查普特佩克的水渠,它向全城供一應淡水。
另外,我們還清楚地看到一座座橋梁橫架在水渠上,道路和水渠縱橫交錢湖水通過水渠漲落。
湖面上,小船星羅棋布,它們将糧食、制造品和其他商品運往城市。
從這裡我們還發現,在這座城市和建立在湖上的其他所有城鎮裡,家家戶戶僅以吊橋或小船作為交通工具。
在這些城鎮中,一座座塗有白色膠泥的美麗的廟宇,從小建築群中拔地而起,猶如我們西班牙城市中的許多寶塔和城堡。
可以想象,這是多麼壯麗的景象。
飽覽這一壯麗景象之後,我們又将目光轉向大集市,看到那裡群集着許許多多的買主和賣主。
由這一龐大人群産生的喧鬧聲和嘈雜聲,大得連四英裡以外的地方都能聽到。
我們中有些人曾去過君士坦丁堡和羅馬,旅行過整個意大利。
他們說,從未見過系墨西哥這裡的集市:地盤這麼大,管理得這麼好,擁有這麼多的人。
阿茲特克人的勢力建立在持久備戰的基礎上。
所有男人都要攜帶武器;國家軍一火庫始終備有武器,供需要時使用。
憑借有效的軍事機器,阿茲特克人從其臣民那裡榨取到數量驚人的貢物。
據其現存的資料記載,除其他各種物品如軍服、盾牌和寶石之外,他們一年還征集到玉米1400萬磅、三類和苋菜各800萬磅、棉花200萬包。
首都的壯麗和源源湧一入首都的大量貢物,自然使西班牙人斷定,孟特祖瑪是一個大帝國的統治者。
其實并非如此。
仆從國在履行國家職責方面仍相當獨立,并實行完全的自治。
它們同特諾奇蒂特蘭的唯一的聯系是納貢;它們所以納貢,是因為害怕阿茲特克人的遠征。
除秘魯印加人的國家外。
沒有一個美洲印第安人的國家組織得比城邦更大。
阿茲特來人與印加人不同,并不試圖使他們的臣民受阿茲特克人的生活方式的同化,為所有人都享有公民權作準備。
西班牙人不僅為阿茲特克國家的富有和豪華而眼花緣亂,而且也為其宗教儀式上大肆屠一殺一排排獻祭用的人而一毛一骨悚然。
西班牙人不久便認識到,金字塔是人們獻祭用的祭壇;而就在這些到處可見的、用于宗教儀式的金字塔的頂端,獻祭用的人遭到屠一殺。
祭禮在中美洲很普通,但沒有一個地方象阿茲特克人那樣,實行着魔似的大屠一殺。
實際上,阿茲特克人的侵略目的就是去捕捉俘虜,用以獻祭,以及去迫使仆從國向其首都納貢。
阿茲特克人認為,第-個目的比第二個目的更重要,因為祭司告誡他們,世界經常處在被洪水淹沒、尤其處在太一陽一熄滅的危險之中。
因此,需要用人來獻祭,以撫一慰天上的神靈。
但這一做法使阿茲特克人陷入一個真正的惡一性一循環之中:為防止普遍的災難,需用人來獻祭,而獻祭用的人隻有通過戰争才能得到;隻有用人獻祭才能進行成功的戰争,但轉過來隻有通過戰争才能得到獻祭用的人。
貝爾納·迪亞斯是這一惡一性一循環的最終結果的見證人: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鎮區"索科特蘭"中位于廟宇附近的那塊地方。
這裡十分整齊地堆放着許多人的頭顱——可以肯定有10萬多個,我再重複一遍,10萬多個。
同樣,在這個廣場的另一角落,你還能看到整齊地堆放着許多殘存的人的一屍一骨,這些一屍一骨是數不清的。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人頭懸吊在兩旁的柱子上。
……在這個國家内地的任何鎮區,我們都能看到同樣可怕的情景。
…… 最後談談秘魯的印加人。
應該指出,"印加"是其君主的稱号,因此,雖然習慣上稱印加人為印加印第安人,但嚴格地說,這樣稱呼是不正确的。
實際上,他們是擅于飼養美洲駝和種植馬鈴薯、一操一克丘亞語、屬于克丘亞種族的許多部落中的一個。
12世紀,他們在庫斯科谷地定居下來,不久便統治了這個地區。
在早期階段,他們的戰争首領逐漸建立起一個王朝,而他們的部落成員則成為其他部落中的貴族。
世襲王朝和貴族階層相結合——這在美洲大一陸是獨一無二的——構成了建立帝國的有效工具。
由于一代一代印加即國家首領的傑出才能,這一點尤其符合實際。
印加唯一合法的妻子是他自己的親姐妹,因此,每個印加都是兄弟姊妹通婚所生育的後代。
這種近親繁殖大約持續了八代;而最早的祖先一定非常強健,因為正如西班牙人所看到的那樣,王子們都是些英俊、一精一力旺盛的人。
印加人從座落在秘魯高原上的帝國首都庫斯科城向外派出軍隊和使節,向西到沿海地區,向南和向北沿大山谷前進。
在西班牙人入侵之前,他們已将版圖從厄瓜多爾擴大到智利中部,南北長約2500英裡。
這樣,他們統治的領土比阿茲特克人的領土大得多,而且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帝國。
這一帝國在地理上由完整的道路系統緊緊地連接成一體;這一道路系統包括用蘆荟藤編織成的索橋和用有浮力的蘆葦制成的浮橋,其中有幾百英裡道路至今仍可通行。
大面積的灌溉系統同樣很重要,它使印加帝國成為繁榮昌盛的農業國;其中部分灌溉系統至今仍在使用。
當時的通訊靠由驿站和信差組成的綜合系統維持;信差迅速地将信件送往全國各地。
複雜的朝廷儀式和基于太一陽一崇拜的國教,進一步促進了帝國的統一;這一宗教認為"印加"是太一陽一的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