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球性的影響(上)
關燈
小
中
大
是另一回事。
在法國和俄國看來,它是一個控制歐洲,使法、俄孤立并易受攻擊的勢不可擋的集一團一。
此外,法國和俄國在好幾個地區的殖民地問題上都與英國有大的争論。
俾斯麥在締結兩國同盟時就十分清楚法、俄建立友好關系的危險,但是,他能施展狡猾的外交手腕阻止它的實現。
然而,1890年,俾斯麥辭去宰相職務之後,他的繼承者們不能繼續他那巧妙的外交花招。
結果,1894年法俄同盟締約成立;它的兩個目的是反對三國同盟和抵制英國對殖民地的争奪。
法俄同盟因1904年英法協約和1907年英俄協約的簽訂而成為三國協約。
實質上,這兩個協約是事實上的殖民地協約。
例如,英、法同意承認各自在尼羅河流域和摩洛哥的利益;英、俄也商定将波斯劃分為兩大勢力範圍。
這樣,所有強國這時都已加入兩大敵對的聯盟體系,給國際關系帶來種種災難一性一的結果。
每當發生重大争端時,兩大集一團一的成員即使對争端持懷疑态度,也不得不支持各自的直接參與争端的盟國。
否則,它們擔心自己的同盟會瓦解,使自己孤立而遭受危險。
因而,每次争端往往會擴大為重大的危機,而兩大聯盟的所有成員國不論願意與否都将卷入其中。
例如,在1914年的危機中,奧匈帝國的外交大臣貝希托爾德伯爵聲稱:"……我們正在做一個大遊戲;在這一遊戲中有一些重大困難要克服,在這一遊戲中我們可能會失敗。
除非三國同盟的各盟國堅定地一團一結在一起。
"這一态度解釋了為什麼1914年以前的十年中危機日益頻繁,為什麼當集因成員國膽怯地、不由自主地相互支持時,這些危機反而變得越來越難以解決。
民族主義願望最後一個背景原因是歐洲諸從屬少數民族的不斷高漲的民族主義願望。
這種願望在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是難以對付的,那裡的法國人仍不服從德國的統治。
但在中歐和東歐,它卻是一場惡夢,由于對民族自決的要求日益增長,那裡多民族的帝國正處于差不多被撕成碎片的危險之中。
例如,在哈布斯堡帝國,居統治地位的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就受到了覺醒的意大利人、羅馬尼亞人以及包括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羅塞尼亞人、波蘭人、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在内的偉大的斯拉夫民衆的對抗。
因而,不難理解,哈布斯堡官員作出了帝國要生存,就必須采取強硬措施的決定。
這決定對好戰的塞爾維亞人尤其适服他們正吵吵鬧鬧地要束與多瑙河對岸獨立的塞爾維亞統一在一起。
所以,在大公于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一愛一國者刺殺後,苛刻的條件便送到了貝爾格萊德。
不過,塞爾維亞的背後是俄國,而俄國的背後是法國和英國。
同樣,奧匈帝國有德國支持,理論上還有意大利支持,因而,民族自決與相互沖突的聯盟體系的結合使歐洲陷入大決戰之中。
二、薩拉熱窩 1914年6月28日,弗蘭茲·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在新近吞并的波斯尼亞省首府薩拉熱窩遇刺。
刺客是波斯尼亞的一個塞爾維亞青年學生,名叫加弗裡洛·普林西普。
在事後的審判中,普林西普大膽地陳述了他的信念和動機。
"我毫不後悔,因為我堅信我消滅了一個給我們帶來災難的人,做了一件好事。
……我看到了我們的人民每況愈下。
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知道鄉村中所發生的一切…這一切都對我産生了影響,而且,我還知道他'大公'是德國人,是斯拉夫民族的敵人。
……作為未來的君主,他會阻止我們聯合,實行某些顯然違背我們利益的改革。
" 普林西普行制決不是孤身一人。
在他的背後是塞爾維亞秘密組織"不統一,毋甯死"。
即衆所周知的"黑手社"。
黑手社1911年成立于貝爾格萊德,其公開宣稱的目的是實現"民族理想:一團一結所有的塞爾維亞人。
"它的社章規定:"該組織甯願采取恐怖行動也不願進行理一性一宣傳,因此必須對非組織成員絕對保密。
"同這一秘密命令相一緻,該組織吸收新成員是在一個一陰一暗的房間裡面對一張小桌子進徐房間裡隻點一根蠟燭,那張小桌子上鋪着一塊黑布,上面放着一個十字架,一把匕首和一支左一輪手槍。
黑手社的社章刻有一幅骷髅圖、一把匕首、一顆炸彈和一瓶毒一藥,并題有"不統一,毋甯死"口号。
這些放縱的言行反映出黑手社成員的狂一熱與忠心;黑手社成員在波斯尼亞尤為活躍。
塞爾維亞政一府并不支持這一組織,它認為該組織的确是一個十分危險的、激進的、好戰的組織。
但這并不妨礙黑手社組織成為一個進行有效的鼓動和恐怖活動的地下革命組織。
一位當時駐維也納的塞爾維亞外交官證明:"在波斯尼亞,1913年是革命組織紛紛成立的一年。
……人人都在叫嚷:'行動、行動,不要再空談了。
'青年人不想别的,隻想用炸彈、暗殺、炸藥來毀掉一切、消滅一切。
" 不幸的弗蘭茲·斐迪南因同意正式訪問波斯尼亞首府而授這些塞爾維亞革命者以可乘之機。
選定出訪的6月28日這一天是聖維多夫丹節,科索沃戰役的紀念日;1389年的這一天,土耳其人征服了中世紀的塞爾維亞帝國。
這是一個不能原諒的缺乏遠見的決定,因為在這一天塞爾維亞人的民族感情必然受到刺激,尤其是由于黑手社當時的鼓動。
當大公及其妻子在一陽一光燦爛的星期天早晨進行訪問時,至少有六位刺客身帶炸彈和左一輪手槍等候在指定的路線上。
就象命中注定的一樣,當隊伍在街的拐角處停下來時,普林西普正好站在那兒。
他掏出左一輪手槍,連開兩槍,一槍射一向弗蘭茲·斐迪南,一槍射一向波斯尼亞總督波西奧萊克将軍。
可是第二槍射偏,擊中了大公夫人。
醫生還未來得及搶救,大公及其
在法國和俄國看來,它是一個控制歐洲,使法、俄孤立并易受攻擊的勢不可擋的集一團一。
此外,法國和俄國在好幾個地區的殖民地問題上都與英國有大的争論。
俾斯麥在締結兩國同盟時就十分清楚法、俄建立友好關系的危險,但是,他能施展狡猾的外交手腕阻止它的實現。
然而,1890年,俾斯麥辭去宰相職務之後,他的繼承者們不能繼續他那巧妙的外交花招。
結果,1894年法俄同盟締約成立;它的兩個目的是反對三國同盟和抵制英國對殖民地的争奪。
法俄同盟因1904年英法協約和1907年英俄協約的簽訂而成為三國協約。
實質上,這兩個協約是事實上的殖民地協約。
例如,英、法同意承認各自在尼羅河流域和摩洛哥的利益;英、俄也商定将波斯劃分為兩大勢力範圍。
這樣,所有強國這時都已加入兩大敵對的聯盟體系,給國際關系帶來種種災難一性一的結果。
每當發生重大争端時,兩大集一團一的成員即使對争端持懷疑态度,也不得不支持各自的直接參與争端的盟國。
否則,它們擔心自己的同盟會瓦解,使自己孤立而遭受危險。
因而,每次争端往往會擴大為重大的危機,而兩大聯盟的所有成員國不論願意與否都将卷入其中。
例如,在1914年的危機中,奧匈帝國的外交大臣貝希托爾德伯爵聲稱:"……我們正在做一個大遊戲;在這一遊戲中有一些重大困難要克服,在這一遊戲中我們可能會失敗。
除非三國同盟的各盟國堅定地一團一結在一起。
"這一态度解釋了為什麼1914年以前的十年中危機日益頻繁,為什麼當集因成員國膽怯地、不由自主地相互支持時,這些危機反而變得越來越難以解決。
民族主義願望最後一個背景原因是歐洲諸從屬少數民族的不斷高漲的民族主義願望。
這種願望在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是難以對付的,那裡的法國人仍不服從德國的統治。
但在中歐和東歐,它卻是一場惡夢,由于對民族自決的要求日益增長,那裡多民族的帝國正處于差不多被撕成碎片的危險之中。
例如,在哈布斯堡帝國,居統治地位的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就受到了覺醒的意大利人、羅馬尼亞人以及包括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羅塞尼亞人、波蘭人、斯洛文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在内的偉大的斯拉夫民衆的對抗。
因而,不難理解,哈布斯堡官員作出了帝國要生存,就必須采取強硬措施的決定。
這決定對好戰的塞爾維亞人尤其适服他們正吵吵鬧鬧地要束與多瑙河對岸獨立的塞爾維亞統一在一起。
所以,在大公于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一愛一國者刺殺後,苛刻的條件便送到了貝爾格萊德。
不過,塞爾維亞的背後是俄國,而俄國的背後是法國和英國。
同樣,奧匈帝國有德國支持,理論上還有意大利支持,因而,民族自決與相互沖突的聯盟體系的結合使歐洲陷入大決戰之中。
二、薩拉熱窩 1914年6月28日,弗蘭茲·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在新近吞并的波斯尼亞省首府薩拉熱窩遇刺。
刺客是波斯尼亞的一個塞爾維亞青年學生,名叫加弗裡洛·普林西普。
在事後的審判中,普林西普大膽地陳述了他的信念和動機。
"我毫不後悔,因為我堅信我消滅了一個給我們帶來災難的人,做了一件好事。
……我看到了我們的人民每況愈下。
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知道鄉村中所發生的一切…這一切都對我産生了影響,而且,我還知道他'大公'是德國人,是斯拉夫民族的敵人。
……作為未來的君主,他會阻止我們聯合,實行某些顯然違背我們利益的改革。
" 普林西普行制決不是孤身一人。
在他的背後是塞爾維亞秘密組織"不統一,毋甯死"。
即衆所周知的"黑手社"。
黑手社1911年成立于貝爾格萊德,其公開宣稱的目的是實現"民族理想:一團一結所有的塞爾維亞人。
"它的社章規定:"該組織甯願采取恐怖行動也不願進行理一性一宣傳,因此必須對非組織成員絕對保密。
"同這一秘密命令相一緻,該組織吸收新成員是在一個一陰一暗的房間裡面對一張小桌子進徐房間裡隻點一根蠟燭,那張小桌子上鋪着一塊黑布,上面放着一個十字架,一把匕首和一支左一輪手槍。
黑手社的社章刻有一幅骷髅圖、一把匕首、一顆炸彈和一瓶毒一藥,并題有"不統一,毋甯死"口号。
這些放縱的言行反映出黑手社成員的狂一熱與忠心;黑手社成員在波斯尼亞尤為活躍。
塞爾維亞政一府并不支持這一組織,它認為該組織的确是一個十分危險的、激進的、好戰的組織。
但這并不妨礙黑手社組織成為一個進行有效的鼓動和恐怖活動的地下革命組織。
一位當時駐維也納的塞爾維亞外交官證明:"在波斯尼亞,1913年是革命組織紛紛成立的一年。
……人人都在叫嚷:'行動、行動,不要再空談了。
'青年人不想别的,隻想用炸彈、暗殺、炸藥來毀掉一切、消滅一切。
" 不幸的弗蘭茲·斐迪南因同意正式訪問波斯尼亞首府而授這些塞爾維亞革命者以可乘之機。
選定出訪的6月28日這一天是聖維多夫丹節,科索沃戰役的紀念日;1389年的這一天,土耳其人征服了中世紀的塞爾維亞帝國。
這是一個不能原諒的缺乏遠見的決定,因為在這一天塞爾維亞人的民族感情必然受到刺激,尤其是由于黑手社當時的鼓動。
當大公及其妻子在一陽一光燦爛的星期天早晨進行訪問時,至少有六位刺客身帶炸彈和左一輪手槍等候在指定的路線上。
就象命中注定的一樣,當隊伍在街的拐角處停下來時,普林西普正好站在那兒。
他掏出左一輪手槍,連開兩槍,一槍射一向弗蘭茲·斐迪南,一槍射一向波斯尼亞總督波西奧萊克将軍。
可是第二槍射偏,擊中了大公夫人。
醫生還未來得及搶救,大公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