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回 薩郎中星馳告變 清聖祖銳意用兵
關燈
小
中
大
朝臣見清聖主胸有成竹,調度井然,都各暗暗喜歡。
誰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廣西将軍孫延齡,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一精一忠,幾個月工夫,一齊都變,各地告急本章,雪片相似。
聖祖雖是雄才大略,究因亂地廣闊,難于照料。
派出去的将,奏報回京,勝仗總是小勝,敗仗總是大敗。
雲貴、川粵、湖廣、陝西、江西、福建十多省地方,三五年裡頭,全都失掉。
清聖祖焦灼萬分。
這日,正與議政王大臣在便殿上讨論平亂方略。
忽報西藏達賴喇嘛有奏報至。
拆開一瞧,都是替三桂遊說的話,略稱吳某窮蹙乞降,懇恩貸其一死,如果鸱張不服,也請格外施恩,免得兵連禍結。
又報欽天監副官、西洋人南懷仁奏報火炮制成,請旨派員驗收。
聖祖歎氣道:“西藏達賴,深受本朝厚恩,誰料他倒不及西洋人忠義。
”随命安親王嶽樂去驗收火炮,一面嚴旨申斥達賴。
卻說吳三桂初起時光,龍吟虎嘯,雲合風從,很有點子聲勢。
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一精一忠,定南王、女婿廣西将軍孫延齡都起相應。
又派人西通達賴喇嘛,東聯台灣鄭氏,幾乎成了約從的樣子。
可惜衆心不齊,各人要緊圖謀私利,你争我奪,自家窩裡頭先鬧起來。
清聖祖乘間用了個反間計,把耿、尚、孫盡都離掉,剪去三桂雙翅兒,卻就叫耿尚等還兵攻三桂。
又派幾員滿洲骁将,節節進攻,步步為營,一逼一得三桂走投無路。
雖也曾建過年号,即過帝位,虛名兒濟不得實事,這短命皇帝,隻落得憂憤而死。
吳三桂一死,手下那班文武,都是沒有遠見的,主張進取,主張退守,紛紛不一,支持不到兩年,一敗如灰,煙消霧散。
蕩蕩乾坤,依舊是大清世界,什麼昭武皇帝,洪化皇帝,那一屍一身兒都被一騷一鞑子搬到北京,磨骨揚灰,治了個心滿意暢。
耿一精一忠、尚之信、孫延齡信了反間計,大家出死力幫着大清,攻打吳三桂。
等到三桂滅掉,清聖祖知恩報德,一紙诏書,把他們召進京來,一古腦兒誅殺個盡淨。
于是大赦天下,特下一道上谕道: 當滇逆初變時,多謂撤藩所緻,欲誅建議之人,以謝過者。
朕自少時見三藩勢焰日熾,不可不撤。
豈因三桂背叛,遂诿過于人。
今大逆削平,瘡痍末複,其恤兵養民,與天下休息。
清聖祖聰明睿哲,他那聖德神功,說書的這張笨嘴,哪裡稱述得盡。
更有一樁奇特處,他那風月一性一情,倜傥行止,那怕軍書旁午時光,依舊我行我素,自在非凡。
可知聖人自有真固,非俗子凡夫及得到的。
吳三桂在衡州地方,即位改元,置百官,封諸将,這時光天下事情,亂得如麻一樣。
聖祖對着群臣,愁眉苦眼,裝出一副宵旰憂勤的樣子。
等到一退朝,卻偷偷換了衣服,溜出皇城,到各處私街曲巷,浏覽一春一色。
一日回宮,小太監瞧見,跟随進來,伺候他換衣服。
聖祖并不理睬,踱進乾清官,歪在炕上出神,小太監伺候了半天,不見說要換,又不叫退出,隻得捧着衣服,在旁呆立。
總管太監李福全,進來請聖祖晚膳,瞧見這個樣子,很為詫異。
遂請道:“爺可要開飯?”聖祖癡癡的,隻是不答。
福全又請一遍,還沒有聽,隻得走近身旁再問。
聖祖才如夢初醒道:“你來做什麼?”福全道:“請爺晚膳。
”聖祖搖搖頭。
福全道:“各宮一娘一娘一,各邸抉格,都要侍席的。
爺不吃,難道叫她們都挨餓不成?”聖祖道:“傳旨她們先吃罷,我還要等等呢。
”福全無法,隻得叫小太監傳旨去吃。
守門小太監進報:“慈甯宮掌院傳懿旨來也。
”聖祖慌忙跪接。
那掌院走進宮,就道:“皇太後有旨,叫皇帝早點子安睡,被兒蓋得嚴一點,一春一寒比不得冬天,涼了不當穩便。
”掌院說一句,聖祖應一句,直等說完,方才起身。
福全留掌院喝茶,就告訴他,爺身一子不爽一快,不過來請安了,煩轉奏皇太後。
”沒有頓飯時辰,掌院又來傳懿旨,立叫太醫院入宮請脈。
請過脈,藥方兒皇太後還立等着要瞧呢!聖祖抱怨福全道:“都是你大驚小恐,鬧得皇太後都知道了。
我又沒有什麼病,不過心裡煩躁,略靜養養就好了。
”福全笑道:“我的爺,我可吓怕了呢。
不記去年那一回,爺服了金太醫的什麼步步矯藥丸兒,召了五格格、七格格一塊兒玩。
說是試試藥一性一兒,到後半夜把奴婢不曾幾乎吓死。
連接五六個人的氣,我的爺才醒了過來。
後來皇太後知道,把我叫去,狠狠罵了一頓,還交代以後爺有什麼,立刻就要奏報,我如何敢隐瞞呢!”聖祖搖頭道:“從前的事,還提它怎的。
停會子太醫來了,咱們不要瞧罷,我身一子很健呢。
”福全道:“但願這樣,隻是奴嬸瞧爺,沒有往常的活潑。
”聖祖道:“我知道你誤會了,人家心裡頭不如意,怎麼誤到身一子上去。
”福全聽說,心裡明白,點頭道:“那也怪不得爺,但是憂也沒中用,勸爺想開點子罷。
這賊子總有一天惡貫滿盈的。
”聖祖道:“你講的是什麼?”福全道:“爺不是為了吳三桂憂悶麼?”聖祖笑道:“吳三桂這逆賊,誰耐煩還去憂他。
”福全道:“我道爺為了吳逆,原來不是。
奴婢愚笨,這卻想不出了。
”聖祖道: “我另有一樁事情,比了吳逆亂事,難起十倍還不止呢。
”福全驚道:“這又是什麼事?可否求爺告知奴婢?”欲知聖祖說出何事,且聽下回再講。
誰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廣西将軍孫延齡,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一精一忠,幾個月工夫,一齊都變,各地告急本章,雪片相似。
聖祖雖是雄才大略,究因亂地廣闊,難于照料。
派出去的将,奏報回京,勝仗總是小勝,敗仗總是大敗。
雲貴、川粵、湖廣、陝西、江西、福建十多省地方,三五年裡頭,全都失掉。
清聖祖焦灼萬分。
這日,正與議政王大臣在便殿上讨論平亂方略。
忽報西藏達賴喇嘛有奏報至。
拆開一瞧,都是替三桂遊說的話,略稱吳某窮蹙乞降,懇恩貸其一死,如果鸱張不服,也請格外施恩,免得兵連禍結。
又報欽天監副官、西洋人南懷仁奏報火炮制成,請旨派員驗收。
聖祖歎氣道:“西藏達賴,深受本朝厚恩,誰料他倒不及西洋人忠義。
”随命安親王嶽樂去驗收火炮,一面嚴旨申斥達賴。
卻說吳三桂初起時光,龍吟虎嘯,雲合風從,很有點子聲勢。
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一精一忠,定南王、女婿廣西将軍孫延齡都起相應。
又派人西通達賴喇嘛,東聯台灣鄭氏,幾乎成了約從的樣子。
可惜衆心不齊,各人要緊圖謀私利,你争我奪,自家窩裡頭先鬧起來。
清聖祖乘間用了個反間計,把耿、尚、孫盡都離掉,剪去三桂雙翅兒,卻就叫耿尚等還兵攻三桂。
又派幾員滿洲骁将,節節進攻,步步為營,一逼一得三桂走投無路。
雖也曾建過年号,即過帝位,虛名兒濟不得實事,這短命皇帝,隻落得憂憤而死。
吳三桂一死,手下那班文武,都是沒有遠見的,主張進取,主張退守,紛紛不一,支持不到兩年,一敗如灰,煙消霧散。
蕩蕩乾坤,依舊是大清世界,什麼昭武皇帝,洪化皇帝,那一屍一身兒都被一騷一鞑子搬到北京,磨骨揚灰,治了個心滿意暢。
耿一精一忠、尚之信、孫延齡信了反間計,大家出死力幫着大清,攻打吳三桂。
等到三桂滅掉,清聖祖知恩報德,一紙诏書,把他們召進京來,一古腦兒誅殺個盡淨。
于是大赦天下,特下一道上谕道: 當滇逆初變時,多謂撤藩所緻,欲誅建議之人,以謝過者。
朕自少時見三藩勢焰日熾,不可不撤。
豈因三桂背叛,遂诿過于人。
今大逆削平,瘡痍末複,其恤兵養民,與天下休息。
清聖祖聰明睿哲,他那聖德神功,說書的這張笨嘴,哪裡稱述得盡。
更有一樁奇特處,他那風月一性一情,倜傥行止,那怕軍書旁午時光,依舊我行我素,自在非凡。
可知聖人自有真固,非俗子凡夫及得到的。
吳三桂在衡州地方,即位改元,置百官,封諸将,這時光天下事情,亂得如麻一樣。
聖祖對着群臣,愁眉苦眼,裝出一副宵旰憂勤的樣子。
等到一退朝,卻偷偷換了衣服,溜出皇城,到各處私街曲巷,浏覽一春一色。
一日回宮,小太監瞧見,跟随進來,伺候他換衣服。
聖祖并不理睬,踱進乾清官,歪在炕上出神,小太監伺候了半天,不見說要換,又不叫退出,隻得捧着衣服,在旁呆立。
總管太監李福全,進來請聖祖晚膳,瞧見這個樣子,很為詫異。
遂請道:“爺可要開飯?”聖祖癡癡的,隻是不答。
福全又請一遍,還沒有聽,隻得走近身旁再問。
聖祖才如夢初醒道:“你來做什麼?”福全道:“請爺晚膳。
”聖祖搖搖頭。
福全道:“各宮一娘一娘一,各邸抉格,都要侍席的。
爺不吃,難道叫她們都挨餓不成?”聖祖道:“傳旨她們先吃罷,我還要等等呢。
”福全無法,隻得叫小太監傳旨去吃。
守門小太監進報:“慈甯宮掌院傳懿旨來也。
”聖祖慌忙跪接。
那掌院走進宮,就道:“皇太後有旨,叫皇帝早點子安睡,被兒蓋得嚴一點,一春一寒比不得冬天,涼了不當穩便。
”掌院說一句,聖祖應一句,直等說完,方才起身。
福全留掌院喝茶,就告訴他,爺身一子不爽一快,不過來請安了,煩轉奏皇太後。
”沒有頓飯時辰,掌院又來傳懿旨,立叫太醫院入宮請脈。
請過脈,藥方兒皇太後還立等着要瞧呢!聖祖抱怨福全道:“都是你大驚小恐,鬧得皇太後都知道了。
我又沒有什麼病,不過心裡煩躁,略靜養養就好了。
”福全笑道:“我的爺,我可吓怕了呢。
不記去年那一回,爺服了金太醫的什麼步步矯藥丸兒,召了五格格、七格格一塊兒玩。
說是試試藥一性一兒,到後半夜把奴婢不曾幾乎吓死。
連接五六個人的氣,我的爺才醒了過來。
後來皇太後知道,把我叫去,狠狠罵了一頓,還交代以後爺有什麼,立刻就要奏報,我如何敢隐瞞呢!”聖祖搖頭道:“從前的事,還提它怎的。
停會子太醫來了,咱們不要瞧罷,我身一子很健呢。
”福全道:“但願這樣,隻是奴嬸瞧爺,沒有往常的活潑。
”聖祖道:“我知道你誤會了,人家心裡頭不如意,怎麼誤到身一子上去。
”福全聽說,心裡明白,點頭道:“那也怪不得爺,但是憂也沒中用,勸爺想開點子罷。
這賊子總有一天惡貫滿盈的。
”聖祖道:“你講的是什麼?”福全道:“爺不是為了吳三桂憂悶麼?”聖祖笑道:“吳三桂這逆賊,誰耐煩還去憂他。
”福全道:“我道爺為了吳逆,原來不是。
奴婢愚笨,這卻想不出了。
”聖祖道: “我另有一樁事情,比了吳逆亂事,難起十倍還不止呢。
”福全驚道:“這又是什麼事?可否求爺告知奴婢?”欲知聖祖說出何事,且聽下回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