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館閣文類
關燈
小
中
大
讓者,亦有相聚而争者;固有逆之而色弗忤,亦有觸之辄怒而啼者。
乃其見親也,有不煦慰膝下者乎?見兄也,有不歡欣動色者乎?此一嬰孺也,有慧有懵,有順有争,紛紛殊态,安可謂之同?乃又無不愛親,無不敬兄,安可謂之異?蓋其異者出于氣,而其同者出于理。
合理氣之謂性,合同異之謂近,故系近于性也。
迨少長已,始染世味;染世味已,始分蹊徑。
理制氣者,肩聖賢;氣滅理者,堕愚狂。
漸摩使然,匪一朝夕,而性之相近如故也,故系遠于習也。
今夫明珠之隐水底,水清者光立見;稍濁者其光隐見半,澄之斯可見;而最濁者非澄之久,光将匿焉。
故軒皇狥齊,堯欽明,舜浚哲,此水體之本清者也。
湯日新,文緝熙,此水體稍濁而能澄之者也。
太甲初服敗度,悔悟桐宮,卒紹先業,此水體本濁能久澄之者也。
至于桀、纣暴,盜跖恣睢,此水體愈濁愈撓之者也。
是性習之征也。
要之,水可分清濁,不可謂本無明珠;質可分昏明,不可謂本無義理。
故孔子之論性,語氣不遺理,猶之語水不遺珠,所謂一語備性之全體者乎!雖然,夫子直舉全體也,而後世耳食者,借其似焉以騰其性惡渾杞柳作用之說。
性惡渾杞柳作用之說興,而後世之恣行胸臆者,又借其似焉以便己,無忌憚之為害将何極!孟子深憂之,故單取理義之性,而日号于人曰「性善,性善」。
斯語也,陽似少悖夫相近之旨,而陰實翼其師說。
故先儒曰「孟氏有功于聖門,不可勝言」,知言哉!後之譚性者,必合孔、孟之論,而後性學揭日月而行矣。
○刻文中子序 今之人方甘海錯也,而調粱肉進之,見謂泊然不嗛于口矣。
然海錯卒不可實枵腹,不得不舍而之粱肉者何?其味無奇,而卒周于用也。
蓋餘始得六子書讀之,至莊、列而神動心豔也。
已讀<文中子>,泊乎其難入也。
已數數尋繹焉,而始不忍去手,盡易莊、列之好好之。
倘所謂無奇而卒周于用若粱肉者,非耶? 嗟夫,嗟夫!自宣父微言,莫或抽緒。
無論莊、列諸人,汪洋橫議,而白馬逞辯,雕龍振奇,湘累揚藻;代及陳、隋,詠花烏,赓月露,生乎斯時,誰能不靡!而仲淹者,乃能抗手反經,正襟譚道,續詩書,正禮樂,修<元經>,贊<易>道。
今觀<中說>所載講勸之言,出處之迹具在焉。
其詞簡而悉,淵而通,微而明,曲而當。
旁觀大義,潛宣教旨,娓娓乎洙泗口吻哉!所以湔挽頹習,衣被時賢,洗千古而空之,揭吾道以行天者,其以為盡宋儒力乎,無亦仲淹氏為之嚆矢矣。
且也溫、魏、房、杜,用其土苴,盤石李祚,有如及仲淹身竟行十二策者。
其所收太平效,何可勝道!餘固曰其說無奇,而卒周于用也,非莊、列氏比也。
今海内學士好治子家言,方海錯乎莊、列輩,濡首其中,而薄洙泗正論為無當,此風不熄,将為晉朝揮麈諸人之濫觞,其蠹世道而蕩人心,甯有底極。
故吾取諸子中若<文中子>之宗洙泗者,付剞劂氏,刻之以風天下。
然吾非遂聖人之也,謂其亦可為學聖者藉也。
○拟翰林院學士題名記 明興二百餘禩來,其為翰林學士者,若劉、宋諸公而下若幹人,無論淑慝,皆不宜泯沒無紀,爰題其姓氏于石,而某受簡記焉。
某竊惟翰林非古所稱天祿、石渠之府,金馬著作之庭也耶?而其所設官最崇者,則莫若學士。
天子有時坐細旃,則锵锵委佩其間,時效獻替啟沃心,至重也。
自總攬制作,黼藻絲綸之外,一切簿書期會,弗得溷焉,至清也。
右文之主,時溫語清問,體貌有加,即列曹寺卿弗敢望,至榮也。
夫士伏處窮巷,以章句發家,至當國家重任,至清至桀,而今且勒之貞{石民},是可以不朽矣。
然隆碣之間,姓氏胪列,崇者跻輔相,次亦卿清曹。
則固有其德卓爾名世,若威鳳祥麟,世争先睹其名為快矣。
則又有膚功在世,衆指其名,加額稱頌,願家屍戶祝之者矣。
則又有雕蟲繡虎,爛若春華,後人誦其隻句,等于吉光片羽者矣。
則又有美食安坐,糜太庾,立緻公輔;行不唱内庭外衢,無纖效者矣。
則又有張臆逞胸,聚賂集穢,齮龁賢豪,至今耳其姓氏,若狼鸱在園,思逐之者矣。
夫德如麟鳳者最上,膚功在世者次之,雕蟲繡虎者又次之,美食安坐者為下,張臆逞胸者抑最下矣。
嗟夫,嗟夫!此名一刻也,最上者固益彰,而最下者亦愈顯矣。
夫使最下之名益顯,何如伏處窮巷,尚足藏拙乎?是前所稱至重至清至榮乃至難稱,而所謂可托不朽者乃易以速之朽,可不懼哉! 今文運郁鬯,海内庥和,充詞臣者靡匪一時名公鋸儒,其所謂最下者必不肯為,勿論矣。
願益茂昭大德,宣鬯恺澤,仰荷倚毗,俯作楷範,以無忝太上之業。
第令弗務宣嚴師濟,徒積時月為勞績,則吾所稱品之下者。
即不
乃其見親也,有不煦慰膝下者乎?見兄也,有不歡欣動色者乎?此一嬰孺也,有慧有懵,有順有争,紛紛殊态,安可謂之同?乃又無不愛親,無不敬兄,安可謂之異?蓋其異者出于氣,而其同者出于理。
合理氣之謂性,合同異之謂近,故系近于性也。
迨少長已,始染世味;染世味已,始分蹊徑。
理制氣者,肩聖賢;氣滅理者,堕愚狂。
漸摩使然,匪一朝夕,而性之相近如故也,故系遠于習也。
今夫明珠之隐水底,水清者光立見;稍濁者其光隐見半,澄之斯可見;而最濁者非澄之久,光将匿焉。
故軒皇狥齊,堯欽明,舜浚哲,此水體之本清者也。
湯日新,文緝熙,此水體稍濁而能澄之者也。
太甲初服敗度,悔悟桐宮,卒紹先業,此水體本濁能久澄之者也。
至于桀、纣暴,盜跖恣睢,此水體愈濁愈撓之者也。
是性習之征也。
要之,水可分清濁,不可謂本無明珠;質可分昏明,不可謂本無義理。
故孔子之論性,語氣不遺理,猶之語水不遺珠,所謂一語備性之全體者乎!雖然,夫子直舉全體也,而後世耳食者,借其似焉以騰其性惡渾杞柳作用之說。
性惡渾杞柳作用之說興,而後世之恣行胸臆者,又借其似焉以便己,無忌憚之為害将何極!孟子深憂之,故單取理義之性,而日号于人曰「性善,性善」。
斯語也,陽似少悖夫相近之旨,而陰實翼其師說。
故先儒曰「孟氏有功于聖門,不可勝言」,知言哉!後之譚性者,必合孔、孟之論,而後性學揭日月而行矣。
○刻文中子序 今之人方甘海錯也,而調粱肉進之,見謂泊然不嗛于口矣。
然海錯卒不可實枵腹,不得不舍而之粱肉者何?其味無奇,而卒周于用也。
蓋餘始得六子書讀之,至莊、列而神動心豔也。
已讀<文中子>,泊乎其難入也。
已數數尋繹焉,而始不忍去手,盡易莊、列之好好之。
倘所謂無奇而卒周于用若粱肉者,非耶? 嗟夫,嗟夫!自宣父微言,莫或抽緒。
無論莊、列諸人,汪洋橫議,而白馬逞辯,雕龍振奇,湘累揚藻;代及陳、隋,詠花烏,赓月露,生乎斯時,誰能不靡!而仲淹者,乃能抗手反經,正襟譚道,續詩書,正禮樂,修<元經>,贊<易>道。
今觀<中說>所載講勸之言,出處之迹具在焉。
其詞簡而悉,淵而通,微而明,曲而當。
旁觀大義,潛宣教旨,娓娓乎洙泗口吻哉!所以湔挽頹習,衣被時賢,洗千古而空之,揭吾道以行天者,其以為盡宋儒力乎,無亦仲淹氏為之嚆矢矣。
且也溫、魏、房、杜,用其土苴,盤石李祚,有如及仲淹身竟行十二策者。
其所收太平效,何可勝道!餘固曰其說無奇,而卒周于用也,非莊、列氏比也。
今海内學士好治子家言,方海錯乎莊、列輩,濡首其中,而薄洙泗正論為無當,此風不熄,将為晉朝揮麈諸人之濫觞,其蠹世道而蕩人心,甯有底極。
故吾取諸子中若<文中子>之宗洙泗者,付剞劂氏,刻之以風天下。
然吾非遂聖人之也,謂其亦可為學聖者藉也。
○拟翰林院學士題名記 明興二百餘禩來,其為翰林學士者,若劉、宋諸公而下若幹人,無論淑慝,皆不宜泯沒無紀,爰題其姓氏于石,而某受簡記焉。
某竊惟翰林非古所稱天祿、石渠之府,金馬著作之庭也耶?而其所設官最崇者,則莫若學士。
天子有時坐細旃,則锵锵委佩其間,時效獻替啟沃心,至重也。
自總攬制作,黼藻絲綸之外,一切簿書期會,弗得溷焉,至清也。
右文之主,時溫語清問,體貌有加,即列曹寺卿弗敢望,至榮也。
夫士伏處窮巷,以章句發家,至當國家重任,至清至桀,而今且勒之貞{石民},是可以不朽矣。
然隆碣之間,姓氏胪列,崇者跻輔相,次亦卿清曹。
則固有其德卓爾名世,若威鳳祥麟,世争先睹其名為快矣。
則又有膚功在世,衆指其名,加額稱頌,願家屍戶祝之者矣。
則又有雕蟲繡虎,爛若春華,後人誦其隻句,等于吉光片羽者矣。
則又有美食安坐,糜太庾,立緻公輔;行不唱内庭外衢,無纖效者矣。
則又有張臆逞胸,聚賂集穢,齮龁賢豪,至今耳其姓氏,若狼鸱在園,思逐之者矣。
夫德如麟鳳者最上,膚功在世者次之,雕蟲繡虎者又次之,美食安坐者為下,張臆逞胸者抑最下矣。
嗟夫,嗟夫!此名一刻也,最上者固益彰,而最下者亦愈顯矣。
夫使最下之名益顯,何如伏處窮巷,尚足藏拙乎?是前所稱至重至清至榮乃至難稱,而所謂可托不朽者乃易以速之朽,可不懼哉! 今文運郁鬯,海内庥和,充詞臣者靡匪一時名公鋸儒,其所謂最下者必不肯為,勿論矣。
願益茂昭大德,宣鬯恺澤,仰荷倚毗,俯作楷範,以無忝太上之業。
第令弗務宣嚴師濟,徒積時月為勞績,則吾所稱品之下者。
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