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之底
關燈
小
中
大
是這樣的。
這種洞窟在岩石島嶼上很常見的。
事實上,洞窟魔之淵也是這個道理,地底的石灰岩層被雨水侵蝕,形成規模驚人的地下通道,這座井的底部或許就是通往地下通道的入口。
” “你是說利用天然的迷宮作為藏寶地點?如果真是這樣,那實在是萬無一失的方法了。
” “既然如此大費周章地藏寶,想來這些财寶一定貴重極了。
可是就算這樣,那篇咒文還有一個地方我不明白。
” “是嗎?我覺得聽了你剛才的說明,已經全部明白了。
” “就剩一個小細節了。
喏,咒文上不是寫着‘将巽鬼擊碎’嗎?就是這裡的‘擊碎’我不明白。
如果是挖開地面尋找,的确也算擊碎,可是如果是從井底進入的話,不需要擊碎什麼吧?就是這裡奇怪。
乍看之下這篇咒文似乎幼稚得很,其實設想十分周密。
作者不可能浪費筆墨寫下不必要的文字。
他不會在不需要擊碎的地方寫什麼‘擊碎’。
” 我們在樹蔭底下交談了一會兒,不過覺得在這兒猜測也沒用,不如先進入井裡,确定究竟有沒有橫穴再說。
諸戶留下我,折回宅子,找來一條韌性極好的長繩,是用來做漁具的繩子。
“我進去看看吧。
” 我的身材比諸戶輕巧敏捷,便攬下了先探探橫穴的任務。
諸戶把繩子一端牢牢綁在我的身體上,再把繩子緊緊圍着石井欄一周,雙手握住另一端。
他則随着我的下降而慢慢松開繩索。
我緊握住諸戶給我的火柴,牢牢抓住繩子,腳抵在井壁邊,一點一點下到漆黑的井底。
凹凸不平的石闆一直延到井裡挺深的地方,不過表面都生長着大片大片的苔藓,腳一踩上去就滑開了。
下了一間左右深度的時候,我擦亮火柴,看了看下方,但光靠火柴微弱的光芒,無法看到深邃的底部情況。
我扔掉火柴棒,火光消失在一丈多遠的下方,底下應該還有些積水。
再下了四五尺,我又擦亮一根火柴。
就在我想要往下看的時候,一陣怪風襲來,火柴被吹熄了。
我覺得奇怪,再擦亮一根火柴,在火焰還沒被吹熄的時候,找到了風吹過來的方向。
原來這邊真有一條橫穴。
仔細一看,從底部往上算約兩三尺高的井壁邊上開了個口約兩尺見方、深不見底的漆黑橫穴。
洞口邊緣參差不齊,那裡原本一定也鋪着石闆,但不知被什麼人給打破了。
這一帶的石闆凹凸不平,有些部分看起來像是卸下之後又插回去的。
仔細一看,井底的積水裡往上突起三四塊楔形的石塊。
顯然是打破橫穴通路時掉落的。
諸戶的猜測全中了。
古井裡确實有一條橫穴,正好切合了咒文中“擊碎”的句子。
我急忙沿着繩子爬回地面,告訴諸戶事情的始末。
“真奇怪。
難道已經有人搶先我們一步進入橫穴了。
石闆是剛被取下來的嗎?”諸戶有些激動地問。
“不,好像是很久以前就取下來了。
可以通過周邊苔藓的生長狀況來判斷。
” 我照着看見的回答。
“真奇怪,的确有人進去過了。
應該不是寫咒文的人,他沒理由特地打破石闆進去,肯定另有其人,不過也不會是丈五郎。
難道早在我們之前,就有人解開那篇咒文了?然後他甚至發現了橫穴,這麼說的話,财寶或許已經被奪走了。
” “可是這麼一座小島,如果發生了那種事,馬上就會被人發現的。
泊船場也隻有一處,如果有外人潛入,諸戶大宅的人也不可能完全沒發覺啊。
” “沒錯。
再說像丈五郎那樣的惡人,不可能為了根本不存在的财寶痛下殺手。
他一定知道财寶是實際存在的。
不管怎麼樣,我沒辦法同意财寶已經被人取走的觀點。
” 我們怎麼都無法解釋這奇異的事實,由于出師不利,我們困惑了好一會兒。
不過,如果這時候我們想起之前漁夫告訴過我們的話,并且把那件事和這件事聯想在一起,就不需要在這裡猜測财寶是否已經被取走了,不過我就不用說了,連諸戶都沒有想到這一點。
讀者們應該還記得漁夫的話吧。
十年前,一位自稱是丈五郎堂兄弟的外地人來到這座島上,但沒有多久後,他的屍體就從魔之淵的洞口漂了出來,就是那件不可思議的事。
不過,從結果來看,忘記這件事或許可以算是一種慶幸。
至于為什麼,因為如果我們對那名外地人的死因做出太多揣測,或許就再也提不起勇氣實行地底尋寶的計劃了。
這種洞窟在岩石島嶼上很常見的。
事實上,洞窟魔之淵也是這個道理,地底的石灰岩層被雨水侵蝕,形成規模驚人的地下通道,這座井的底部或許就是通往地下通道的入口。
” “你是說利用天然的迷宮作為藏寶地點?如果真是這樣,那實在是萬無一失的方法了。
” “既然如此大費周章地藏寶,想來這些财寶一定貴重極了。
可是就算這樣,那篇咒文還有一個地方我不明白。
” “是嗎?我覺得聽了你剛才的說明,已經全部明白了。
” “就剩一個小細節了。
喏,咒文上不是寫着‘将巽鬼擊碎’嗎?就是這裡的‘擊碎’我不明白。
如果是挖開地面尋找,的确也算擊碎,可是如果是從井底進入的話,不需要擊碎什麼吧?就是這裡奇怪。
乍看之下這篇咒文似乎幼稚得很,其實設想十分周密。
作者不可能浪費筆墨寫下不必要的文字。
他不會在不需要擊碎的地方寫什麼‘擊碎’。
” 我們在樹蔭底下交談了一會兒,不過覺得在這兒猜測也沒用,不如先進入井裡,确定究竟有沒有橫穴再說。
諸戶留下我,折回宅子,找來一條韌性極好的長繩,是用來做漁具的繩子。
“我進去看看吧。
” 我的身材比諸戶輕巧敏捷,便攬下了先探探橫穴的任務。
諸戶把繩子一端牢牢綁在我的身體上,再把繩子緊緊圍着石井欄一周,雙手握住另一端。
他則随着我的下降而慢慢松開繩索。
我緊握住諸戶給我的火柴,牢牢抓住繩子,腳抵在井壁邊,一點一點下到漆黑的井底。
凹凸不平的石闆一直延到井裡挺深的地方,不過表面都生長着大片大片的苔藓,腳一踩上去就滑開了。
下了一間左右深度的時候,我擦亮火柴,看了看下方,但光靠火柴微弱的光芒,無法看到深邃的底部情況。
我扔掉火柴棒,火光消失在一丈多遠的下方,底下應該還有些積水。
再下了四五尺,我又擦亮一根火柴。
就在我想要往下看的時候,一陣怪風襲來,火柴被吹熄了。
我覺得奇怪,再擦亮一根火柴,在火焰還沒被吹熄的時候,找到了風吹過來的方向。
原來這邊真有一條橫穴。
仔細一看,從底部往上算約兩三尺高的井壁邊上開了個口約兩尺見方、深不見底的漆黑橫穴。
洞口邊緣參差不齊,那裡原本一定也鋪着石闆,但不知被什麼人給打破了。
這一帶的石闆凹凸不平,有些部分看起來像是卸下之後又插回去的。
仔細一看,井底的積水裡往上突起三四塊楔形的石塊。
顯然是打破橫穴通路時掉落的。
諸戶的猜測全中了。
古井裡确實有一條橫穴,正好切合了咒文中“擊碎”的句子。
我急忙沿着繩子爬回地面,告訴諸戶事情的始末。
“真奇怪。
難道已經有人搶先我們一步進入橫穴了。
石闆是剛被取下來的嗎?”諸戶有些激動地問。
“不,好像是很久以前就取下來了。
可以通過周邊苔藓的生長狀況來判斷。
” 我照着看見的回答。
“真奇怪,的确有人進去過了。
應該不是寫咒文的人,他沒理由特地打破石闆進去,肯定另有其人,不過也不會是丈五郎。
難道早在我們之前,就有人解開那篇咒文了?然後他甚至發現了橫穴,這麼說的話,财寶或許已經被奪走了。
” “可是這麼一座小島,如果發生了那種事,馬上就會被人發現的。
泊船場也隻有一處,如果有外人潛入,諸戶大宅的人也不可能完全沒發覺啊。
” “沒錯。
再說像丈五郎那樣的惡人,不可能為了根本不存在的财寶痛下殺手。
他一定知道财寶是實際存在的。
不管怎麼樣,我沒辦法同意财寶已經被人取走的觀點。
” 我們怎麼都無法解釋這奇異的事實,由于出師不利,我們困惑了好一會兒。
不過,如果這時候我們想起之前漁夫告訴過我們的話,并且把那件事和這件事聯想在一起,就不需要在這裡猜測财寶是否已經被取走了,不過我就不用說了,連諸戶都沒有想到這一點。
讀者們應該還記得漁夫的話吧。
十年前,一位自稱是丈五郎堂兄弟的外地人來到這座島上,但沒有多久後,他的屍體就從魔之淵的洞口漂了出來,就是那件不可思議的事。
不過,從結果來看,忘記這件事或許可以算是一種慶幸。
至于為什麼,因為如果我們對那名外地人的死因做出太多揣測,或許就再也提不起勇氣實行地底尋寶的計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