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撻懶與宗盤、宗隽既合議以齊地歸宋,諸酋不肯。
或曰:『我以地與宋,必德我。
』或曰:『我俘宋人父兄,怨非一日,若資以土地,是助仇也,何德之有?宜勿與。
』然三大酋竟以河南、陝西地歸宋,以張通古為使使宋。
名曰:『诏谕江南使。
』宋帝欲南面,而使通古北面,通古驕甚,曰:『大國之卿,當小國之君。
天子以河南、陝西賜之宋,宋約奉表稱臣,使者不可以北面。
若欲貶損使者,使者不敢傳诏。
』遂索馬欲北歸,帝乃西面受诏,拜起若臣禮焉。
通古使還,聞宋置戍河南,謂宋伴韓肖冑曰:『天子裂壤地益南國,南國當思圖報大恩,今辄置守戍,自取嫌疑,若興師問罪,将何以為辭?江左且不可保,況河南乎?』肖冑以聞高宗皇帝,遂命罷戍。
通古具以白幹本,且曰:『及其部置未定,當議收複。
』幹本喜曰:『是吾志也。
』于是有複取河南之議。
明年,宋使王倫來遺金器幹兩,銀器萬兩,迎道君皇帝梓宮,及請韋太後與諸王妃、公主南歸,而撻懶适以謀反屬吏。
金之執事者,閱我國書不書其國中年朔及歲币,狀内稱禮物不稱職貢,于是金君亶使人責問倫曰:『汝但知有元帥,豈知有上國耶?』遂留倫不遣。
初,割地之議,實自撻懶始,而促成于宗盤、宗隽二大酋。
地既歸宋,亶恒有悔心,及亶既任兀術,兀術乃言撻懶實受宋賂,而以河南、陝西地與宋,願誅撻懶複舊疆。
會有王告撻懶者,于是以兀術為太子都元帥,往燕京,誅撻懶,撻懶南走,将亡入于宋,追而殺之。
撻懶臨刑謂兀術曰:『我死之後,禍又及爾輩。
』亶先與兀室謀誅宋王宗盤、兖王宗隽、虞王宗英、滕王宗偉,而粘罕亦以罷兵,悒悒而死,故撻懶有是言也。
撻懶既誅,于是兀術大議南伐,群酋皆曰:『構蒙再造之恩,不思報德,祈求無厭,今若不取,後恐難圖。
』亶曰:『彼将謂我不能奄有河南之地乎?』遂使兀術複河南,乃舉國中之兵,集于祁州,元帥府分四道南征。
聶黎孛堇出山東,撤離曷侵陝右,李成侵河南,兀術自将精兵十萬餘,與孔彥舟、郦瓊抵汴。
兵至宋東京,東京之留守孟庾不敢戰而出降,東京破,兀術駐焉。
遣其裨将一人,攻南京,南京之留守路允迪朝服出城赴會,遂被執,而金将鼓吹入城,南京複破,河南遂悉歸金,時金之天眷三年也。
兀術所與将者,李成、鄜瓊、孔彥舟皆宋之群盜也,以應募積功為軍官,後皆歸劉豫,豫滅歸金,而兀術用以取河南。
撒離曷自河中渡河,疾馳至長安,長安既陷,陝西州縣所至迎降。
既而,撒離曷西至順昌府,為宋劉锖兵所敗。
馳詣東京告急于兀術,兀術互責諸将用兵之失,衆曰:『今者南兵非昔之比,國王臨陣自可見。
』兀術見其城陋,謂諸将曰:『彼可以靴尖趯倒耳。
』及明日戰,乃大敗,兀術大慚,卧軍中兩日不敢出,已而,鞭其将吏,徑引其兵還汴,然不久陝西亦複入金。
于是亶以撻懶割地之罪,遍告河南、陝西諸郡曰:『非朕一人與奪食言,蓋恩威弛張之間,有不得已使者,所至則以兵随焉。
』 兀術既複得河南、陝西,而宋将嶽飛來争所失地,兀術提兵與飛戰,連敗于飛,飛兵至朱仙鎮,距東京纔四十五裡。
而秦桧在宋主和議,召飛還,并召諸将之與金戰者皆班師。
楊沂中還鎮江,劉光世還池州,劉锜還太平州,張浚還建康。
罷宣撫司,盡收其兵隸禦前,遇出師時,臨時取旨,于是飛所争州郡複歸金矣。
兀術自順昌失利,遂保汴京不出,簽蕃漢軍十餘萬以謀再舉。
皇統元年,兀術請于直,乞取江南,兀術至淮遇劉锜隔河而陣,锜會楊沂中共擊兀術,兀術不得前。
而宋紹興皇帝與丞相秦桧皆恐,不敢與金戰,乃簽書乞和。
兀術乃以便宜,畫淮為界而和,兀術引兵歸。
大宋紹興皇帝為書以盟,名曰『誓表』。
其詞曰:『臣構言,今來畫疆,合以淮水中流為界,西有唐、鄧州割屬上國,自鄧州西四十裡、并南四十裡為界,屬鄧州。
其四十裡外并西南盡屬光化軍,為敝邑。
沿邊州城,既蒙恩造許備藩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
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稱賀不絕。
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
自壬戌年為首,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
或曰:『我以地與宋,必德我。
』或曰:『我俘宋人父兄,怨非一日,若資以土地,是助仇也,何德之有?宜勿與。
』然三大酋竟以河南、陝西地歸宋,以張通古為使使宋。
名曰:『诏谕江南使。
』宋帝欲南面,而使通古北面,通古驕甚,曰:『大國之卿,當小國之君。
天子以河南、陝西賜之宋,宋約奉表稱臣,使者不可以北面。
若欲貶損使者,使者不敢傳诏。
』遂索馬欲北歸,帝乃西面受诏,拜起若臣禮焉。
通古使還,聞宋置戍河南,謂宋伴韓肖冑曰:『天子裂壤地益南國,南國當思圖報大恩,今辄置守戍,自取嫌疑,若興師問罪,将何以為辭?江左且不可保,況河南乎?』肖冑以聞高宗皇帝,遂命罷戍。
通古具以白幹本,且曰:『及其部置未定,當議收複。
』幹本喜曰:『是吾志也。
』于是有複取河南之議。
明年,宋使王倫來遺金器幹兩,銀器萬兩,迎道君皇帝梓宮,及請韋太後與諸王妃、公主南歸,而撻懶适以謀反屬吏。
金之執事者,閱我國書不書其國中年朔及歲币,狀内稱禮物不稱職貢,于是金君亶使人責問倫曰:『汝但知有元帥,豈知有上國耶?』遂留倫不遣。
初,割地之議,實自撻懶始,而促成于宗盤、宗隽二大酋。
地既歸宋,亶恒有悔心,及亶既任兀術,兀術乃言撻懶實受宋賂,而以河南、陝西地與宋,願誅撻懶複舊疆。
會有王告撻懶者,于是以兀術為太子都元帥,往燕京,誅撻懶,撻懶南走,将亡入于宋,追而殺之。
撻懶臨刑謂兀術曰:『我死之後,禍又及爾輩。
』亶先與兀室謀誅宋王宗盤、兖王宗隽、虞王宗英、滕王宗偉,而粘罕亦以罷兵,悒悒而死,故撻懶有是言也。
撻懶既誅,于是兀術大議南伐,群酋皆曰:『構蒙再造之恩,不思報德,祈求無厭,今若不取,後恐難圖。
』亶曰:『彼将謂我不能奄有河南之地乎?』遂使兀術複河南,乃舉國中之兵,集于祁州,元帥府分四道南征。
聶黎孛堇出山東,撤離曷侵陝右,李成侵河南,兀術自将精兵十萬餘,與孔彥舟、郦瓊抵汴。
兵至宋東京,東京之留守孟庾不敢戰而出降,東京破,兀術駐焉。
遣其裨将一人,攻南京,南京之留守路允迪朝服出城赴會,遂被執,而金将鼓吹入城,南京複破,河南遂悉歸金,時金之天眷三年也。
兀術所與将者,李成、鄜瓊、孔彥舟皆宋之群盜也,以應募積功為軍官,後皆歸劉豫,豫滅歸金,而兀術用以取河南。
撒離曷自河中渡河,疾馳至長安,長安既陷,陝西州縣所至迎降。
既而,撒離曷西至順昌府,為宋劉锖兵所敗。
馳詣東京告急于兀術,兀術互責諸将用兵之失,衆曰:『今者南兵非昔之比,國王臨陣自可見。
』兀術見其城陋,謂諸将曰:『彼可以靴尖趯倒耳。
』及明日戰,乃大敗,兀術大慚,卧軍中兩日不敢出,已而,鞭其将吏,徑引其兵還汴,然不久陝西亦複入金。
于是亶以撻懶割地之罪,遍告河南、陝西諸郡曰:『非朕一人與奪食言,蓋恩威弛張之間,有不得已使者,所至則以兵随焉。
』 兀術既複得河南、陝西,而宋将嶽飛來争所失地,兀術提兵與飛戰,連敗于飛,飛兵至朱仙鎮,距東京纔四十五裡。
而秦桧在宋主和議,召飛還,并召諸将之與金戰者皆班師。
楊沂中還鎮江,劉光世還池州,劉锜還太平州,張浚還建康。
罷宣撫司,盡收其兵隸禦前,遇出師時,臨時取旨,于是飛所争州郡複歸金矣。
兀術自順昌失利,遂保汴京不出,簽蕃漢軍十餘萬以謀再舉。
皇統元年,兀術請于直,乞取江南,兀術至淮遇劉锜隔河而陣,锜會楊沂中共擊兀術,兀術不得前。
而宋紹興皇帝與丞相秦桧皆恐,不敢與金戰,乃簽書乞和。
兀術乃以便宜,畫淮為界而和,兀術引兵歸。
大宋紹興皇帝為書以盟,名曰『誓表』。
其詞曰:『臣構言,今來畫疆,合以淮水中流為界,西有唐、鄧州割屬上國,自鄧州西四十裡、并南四十裡為界,屬鄧州。
其四十裡外并西南盡屬光化軍,為敝邑。
沿邊州城,既蒙恩造許備藩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
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稱賀不絕。
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
自壬戌年為首,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