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九回 移政府北京城袁公就任
關燈
小
中
大
彈飛入窗中,險些把蔡使中彈。
蔡使着急道:“此事怎了,莫非兵變麼?”教仁道:“哪裡是兵變,這是老袁計策,顯點手段給我看。
” 正說着,有人呼喝道:“這是南使所在,不要啰嗦,我們向别處弄點好走。
”又一人道:“管他南使不南使,現在袁大人要南去了,橫豎是沒人管我,越是南使,越要擊他,好歹鬧一場罷了。
”蔡使聽得,格外着慌,說道:“這是同我們作對的。
”宋教仁道:“他們倘闖進來,胡亂一炮,難道我等白白把性命送了,不如逃走為妙。
”說着,忙将要緊的東西往懷一抱,三個人一齊從後逃跑。
後面幸有一短牆不高,急叫役夫搬過桌椅,隻望搭腳,誰知叫了數聲,無人答應。
可巧牆根有兩條破凳,汪、宋二人拿入手中,用全力向壁搗去,連搗數下,鑿成一洞,三人也不及審擇,競由洞中鑽出。
外面是一條小胡衕,甚為逼窄,幸無人攔阻,蔡使心中稍定,說道:“萬幸萬幸,我等往哪裡去?”教仁道:“此處離老袁住宅不遠,隻好向他處去。
他就有心侮我們,也不能不顧。
”兆銘道:“甚好甚好。
” 三人已經來過,原是熟路,不一刻來到老袁門首,見有無數兵士荷槍而立,一見三人,欲舉槍相向。
蔡使忙說道:“我是南來蔡專使,快報知袁公。
”一面說,一面向蔡專使索名片,蔡使向懷中一摸,無有片夾。
心又一急,幸衣角袋内有幾張舊片;摸出遞與兵士,轉交門上人,向内報去。
好一刻,方見門上人出來,才說一個“請”字,三人至此心才安。
遂邁步進内,見階上已有人迎來,三人一看,正是袁公。
老袁開口道:“三位受驚了。
”宋教仁道:“外面是什麼事,鬧得不成樣子。
是匪徒?還是亂兵?”老袁道:“我正派人去查問。
諸公請進廳來,外面冷得很。
”三人進廳,老袁亦随進來,裡面役夫正搧炭爐,見有客來,退入側室,取茗進獻。
老袁道:“不料今夜有此變亂,緻三位受驚,抱愧抱愧。
”宋教仁道:“北方賴公主持,哪能有此變亂?”老袁正思回答,忽廳外進來一人,報說東安門外及前門外現在還鬧,到處放火,嘩擾不堪。
老袁道:“究竟是匪是兵,為甚沒人彈壓?”來人道:“兵匪夾雜,彈壓官員雖有,一時恐辦不了。
”老袁罵道:“混帳東西,就是清帝退位,難道把我忘了。
”蔡使道:“京都重地,乃有此變,如何了得,但不知今夜百姓要受多少災難呢。
先生趕緊敉平,免得百姓遭殃。
”老袁心急道:“正為此事躊躇。
”又來人報道:“禁兵聞大人南下,以此激變,竟欲甘心南使。
”老袁叱道:“休得亂報。
”來人道:“亂兵統這般說。
”老袁向蔡使道:“你看,我還未南下,他們就鬧起來;如我真南下,不知要鬧到什麼地位了。
孫總統縱然催促,我總要審慎辦理。
昨日宋先生說我舍不得北京,定要住在這裡,真是難為情了。
”龐袁又道:“你我隻顧談話,不知什麼時候了,想夜已深了,想必三位心中餓了,不如且飲幾杯充充饑。
”便向門外招呼道:“廚下有酒肴,快拿來。
”差役領命而退。
不一時,将酒拿來,邀請三位入座飲酒。
一時天已大明,有人來報,說亂兵已散了。
老袁說:“知道了。
”酒散,差役引入客寝。
胳至辰時,老袁踉跄趨入,便遞一紙過來,說道:“蔡先生你看了,一處未了,一處又起,天津、保定也有這兵變消息,昨夜商民,不知被劫了多少家。
今兩處有此警變,不知他處何如,叫我如何動身呢?” 一連幾日,并不會面,隻是傳入警信。
蔡使心中愁煩,向汪、宋二人道:“北京如此多事,也不能強他離京。
”教仁道:“這都是他計策。
”蔡使道:“無論是他計策與否,隻好撮他上台,他定要在北京設立政府,倘能得中國和平統一,管他在哪裡呢。
”是夕,老袁向蔡使籌商道,這南下問題很是難的了,連日因天津、保定兵亂,文書如同雪片,現已無暇談話,請諸公代為轉達南方,不勝拜感。
”蔡專使應允,即拟就電文,将在北京經過情形電往南京,為今日計,應速建統一政府,餘者皆可遷就。
孫總統接到電後,即先與各部長商議,有的說袁不來甯,就請黎副總統來甯,代行宣誓禮。
或将南京政府移設武昌,袁可來即來,否則,曲黎就近代誓。
兩議交參議院議決,各議員一律反對。
直至三月六日,始由參議院議決六條,由南京政府轉達北京。
袁接電後一看,第一條就是“參議院電知袁大總統,允其在北京就職”。
就此一條,已是心滿意足。
餘下五條,更沒有不承應的了。
謹擇于三月初十日,老袁遂遵照參議院議決辦法,歡歡喜喜的在北京就臨瞅總統職。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蔡使着急道:“此事怎了,莫非兵變麼?”教仁道:“哪裡是兵變,這是老袁計策,顯點手段給我看。
” 正說着,有人呼喝道:“這是南使所在,不要啰嗦,我們向别處弄點好走。
”又一人道:“管他南使不南使,現在袁大人要南去了,橫豎是沒人管我,越是南使,越要擊他,好歹鬧一場罷了。
”蔡使聽得,格外着慌,說道:“這是同我們作對的。
”宋教仁道:“他們倘闖進來,胡亂一炮,難道我等白白把性命送了,不如逃走為妙。
”說着,忙将要緊的東西往懷一抱,三個人一齊從後逃跑。
後面幸有一短牆不高,急叫役夫搬過桌椅,隻望搭腳,誰知叫了數聲,無人答應。
可巧牆根有兩條破凳,汪、宋二人拿入手中,用全力向壁搗去,連搗數下,鑿成一洞,三人也不及審擇,競由洞中鑽出。
外面是一條小胡衕,甚為逼窄,幸無人攔阻,蔡使心中稍定,說道:“萬幸萬幸,我等往哪裡去?”教仁道:“此處離老袁住宅不遠,隻好向他處去。
他就有心侮我們,也不能不顧。
”兆銘道:“甚好甚好。
” 三人已經來過,原是熟路,不一刻來到老袁門首,見有無數兵士荷槍而立,一見三人,欲舉槍相向。
蔡使忙說道:“我是南來蔡專使,快報知袁公。
”一面說,一面向蔡專使索名片,蔡使向懷中一摸,無有片夾。
心又一急,幸衣角袋内有幾張舊片;摸出遞與兵士,轉交門上人,向内報去。
好一刻,方見門上人出來,才說一個“請”字,三人至此心才安。
遂邁步進内,見階上已有人迎來,三人一看,正是袁公。
老袁開口道:“三位受驚了。
”宋教仁道:“外面是什麼事,鬧得不成樣子。
是匪徒?還是亂兵?”老袁道:“我正派人去查問。
諸公請進廳來,外面冷得很。
”三人進廳,老袁亦随進來,裡面役夫正搧炭爐,見有客來,退入側室,取茗進獻。
老袁道:“不料今夜有此變亂,緻三位受驚,抱愧抱愧。
”宋教仁道:“北方賴公主持,哪能有此變亂?”老袁正思回答,忽廳外進來一人,報說東安門外及前門外現在還鬧,到處放火,嘩擾不堪。
老袁道:“究竟是匪是兵,為甚沒人彈壓?”來人道:“兵匪夾雜,彈壓官員雖有,一時恐辦不了。
”老袁罵道:“混帳東西,就是清帝退位,難道把我忘了。
”蔡使道:“京都重地,乃有此變,如何了得,但不知今夜百姓要受多少災難呢。
先生趕緊敉平,免得百姓遭殃。
”老袁心急道:“正為此事躊躇。
”又來人報道:“禁兵聞大人南下,以此激變,竟欲甘心南使。
”老袁叱道:“休得亂報。
”來人道:“亂兵統這般說。
”老袁向蔡使道:“你看,我還未南下,他們就鬧起來;如我真南下,不知要鬧到什麼地位了。
孫總統縱然催促,我總要審慎辦理。
昨日宋先生說我舍不得北京,定要住在這裡,真是難為情了。
”龐袁又道:“你我隻顧談話,不知什麼時候了,想夜已深了,想必三位心中餓了,不如且飲幾杯充充饑。
”便向門外招呼道:“廚下有酒肴,快拿來。
”差役領命而退。
不一時,将酒拿來,邀請三位入座飲酒。
一時天已大明,有人來報,說亂兵已散了。
老袁說:“知道了。
”酒散,差役引入客寝。
胳至辰時,老袁踉跄趨入,便遞一紙過來,說道:“蔡先生你看了,一處未了,一處又起,天津、保定也有這兵變消息,昨夜商民,不知被劫了多少家。
今兩處有此警變,不知他處何如,叫我如何動身呢?” 一連幾日,并不會面,隻是傳入警信。
蔡使心中愁煩,向汪、宋二人道:“北京如此多事,也不能強他離京。
”教仁道:“這都是他計策。
”蔡使道:“無論是他計策與否,隻好撮他上台,他定要在北京設立政府,倘能得中國和平統一,管他在哪裡呢。
”是夕,老袁向蔡使籌商道,這南下問題很是難的了,連日因天津、保定兵亂,文書如同雪片,現已無暇談話,請諸公代為轉達南方,不勝拜感。
”蔡專使應允,即拟就電文,将在北京經過情形電往南京,為今日計,應速建統一政府,餘者皆可遷就。
孫總統接到電後,即先與各部長商議,有的說袁不來甯,就請黎副總統來甯,代行宣誓禮。
或将南京政府移設武昌,袁可來即來,否則,曲黎就近代誓。
兩議交參議院議決,各議員一律反對。
直至三月六日,始由參議院議決六條,由南京政府轉達北京。
袁接電後一看,第一條就是“參議院電知袁大總統,允其在北京就職”。
就此一條,已是心滿意足。
餘下五條,更沒有不承應的了。
謹擇于三月初十日,老袁遂遵照參議院議決辦法,歡歡喜喜的在北京就臨瞅總統職。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