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九回 移政府北京城袁公就任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幹戈未定欲何之,一事無成兩鬓絲。
蹤迹大綱王粲傳,情懷小燕杜陵詩。
鹡鸰音斷雲千裡,烏鵲巢寒月一枝。
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隻到太平時。
話說孫中山在南京城内正位大總統,真是國旗招展,軍樂悠揚,大衆皆手舞足蹈,歡欣道:“吾等各以個人犧牲,造成民國,此後可以享自由幸福了。
”嗣後逐日會議,倏已兼旬。
忽伍代表交到優待清室條件,立等議妥,大衆遂将餘事擱起,專心緻志,公議要項,内中有删有改,經議院議員修正通過,由主稿員謄正,列于正式公文,照會各國,知會海牙萬國和平會存案,除關于(丙)款一條另行宣布外,餘均列入正式公文,由中華民國政府照會各國公使,全文俱已繕清,即咨照臨時政府,轉交伍代表,電達北京。
袁總理瞧閱一遍,即呈入隆裕太後。
隆裕後看過說道:“這些近支王公,皆是不中用的人物,諒也議不出來什麼。
你就作主辦理,日後必無異言。
”袁總理隻得退出,即欲拟旨,隻因遜位“遜”字有礙清帝體面,且會議時皇族中亦有異論,乃酌改一“辭”字,與南方電議允洽,便草懿旨三道,呈入宮中,請太後及宣統蓋用禦寶,于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中華民國元年二月十二日,頒布天下。
是日,民國南北統一,北京城内懸挂五色國旗,二百六十八年清室,已完完全全地過去了。
臨時大總統孫文,複提出最後協議五條,交伍代表轉達北京。
此時袁世凱已奉隆裕太後懿旨,令他組織臨時政府,今接着伍代表電,内中四、五兩條(有由參議院舉袁為臨時總統,袁被舉為臨時總統後,誓守參議院所定之憲法,乃能授受事權),已是樂不可支,随即複電。
臨時總統孫文接龜後,展閱一遍,遂向參議院提出辭職書。
又發薦賢自代咨文兩通,交到參議院。
衆議員一律認可,準決于二月十五日,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
屆期這日,由孫總統率各将校出朝陽門,共谒孝陵。
孫總統主祭,宣布光複漢族,民國統一。
司祝官讀罷祭文,兩邊奏樂,聲音中節,遠近軍民,歡呼擊節,各國領事前來觀望,無不稱贊。
軍士放了十七炮,依次照前奏樂唱歌,孫總統就位。
各部總長次長,均向孫總統鞠躬敬禮,孫總統亦答禮如儀,即向大衆演說道:此番清帝退位,統一南北,全賴志士仁人,無數鐵血,換來個中華民國。
北京二方面,又虧袁公竭力經營,方得成功。
今日選舉總統,不可把袁公忘了,如果能選到袁公,他必能鞏固民國。
前日接他複電,有“永不許君主政體再見中國”二語,想他日後不緻食言。
但南京是民國開基的地點,惟臨時政府宜設立聲京,以便永遠作為紀念。
不像北京地方,受曆代君主專制壓力,看起來毫無生氣,諒後來南京地方必有一番佳境。
然我雖辭職,也是國民一分子,自當竭盡愚誠,為新政府效勞一周。
祈諸公矢志存誠,鑒我此心可也。
”孫總統說畢,大衆歡呼擊掌,震得耳鳴。
複奏樂數通,響徹雲中。
禮成,大衆又三呼:“民國萬歲萬萬歲!”方才散去。
當日下午,參議院即開會選舉總統。
彼時在者,共有十七省議員,各投一票,計十七票。
投票已過,揭開一看,統是“袁世凱”三字,通場一緻,遂選袁世凱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衆議員即電達北京,請袁世凱來甯就職。
孫總統亦以個人名義,電達北京,略謂:“臨時政府已報告參議院,提出辭職書,并推薦袁世凱為總統。
請袁速來甯共和政府就任,不得聽清帝自由委任組織,破壞共和政府憲治。
若為北方未定,亦須薦引人材鎮撫。
”袁接電後,心想:“我的勢力全在北方,倘往南方就職,羽翼全無,若再被他們束縛,豈不為他傀儡麼。
”遂随機應變,複一電文,并請唐君紹儀赴甯,協商此意。
孫總統接電後,再赴參議院核定可否。
有全院委員長李肇甫、直隸議員谷鐘秀等,言臨時政府地點不如改設北京:一者可以統馭全國,能使全國鞏固,且能維系四萬萬人心;二者我民國五大族,從此可以聯合,以後就成了一個大中華民國;三者前日由各省代表,指定南京為臨時政府地點,彼時皆因大江以北為清軍所轄,不得不将就辦理。
今既以南北統一,不如仍設北方為宜。
哪知此論一出,很有些議員反對,有的說還是南京好,有的說不可設在北方,議論紛紛,争執不決,彼此無法,遂用投票法解決。
投票後,見主張北京的二十票,主張南京的隻有八票,即從多數咨複孫總統。
怎奈孫總統意見乃以南京為是。
遂授照臨時政府組織條例,再交參議院複議(原來臨時政府大綱中,有臨時大總統
蹤迹大綱王粲傳,情懷小燕杜陵詩。
鹡鸰音斷雲千裡,烏鵲巢寒月一枝。
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隻到太平時。
話說孫中山在南京城内正位大總統,真是國旗招展,軍樂悠揚,大衆皆手舞足蹈,歡欣道:“吾等各以個人犧牲,造成民國,此後可以享自由幸福了。
”嗣後逐日會議,倏已兼旬。
忽伍代表交到優待清室條件,立等議妥,大衆遂将餘事擱起,專心緻志,公議要項,内中有删有改,經議院議員修正通過,由主稿員謄正,列于正式公文,照會各國,知會海牙萬國和平會存案,除關于(丙)款一條另行宣布外,餘均列入正式公文,由中華民國政府照會各國公使,全文俱已繕清,即咨照臨時政府,轉交伍代表,電達北京。
袁總理瞧閱一遍,即呈入隆裕太後。
隆裕後看過說道:“這些近支王公,皆是不中用的人物,諒也議不出來什麼。
你就作主辦理,日後必無異言。
”袁總理隻得退出,即欲拟旨,隻因遜位“遜”字有礙清帝體面,且會議時皇族中亦有異論,乃酌改一“辭”字,與南方電議允洽,便草懿旨三道,呈入宮中,請太後及宣統蓋用禦寶,于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中華民國元年二月十二日,頒布天下。
是日,民國南北統一,北京城内懸挂五色國旗,二百六十八年清室,已完完全全地過去了。
臨時大總統孫文,複提出最後協議五條,交伍代表轉達北京。
此時袁世凱已奉隆裕太後懿旨,令他組織臨時政府,今接着伍代表電,内中四、五兩條(有由參議院舉袁為臨時總統,袁被舉為臨時總統後,誓守參議院所定之憲法,乃能授受事權),已是樂不可支,随即複電。
臨時總統孫文接龜後,展閱一遍,遂向參議院提出辭職書。
又發薦賢自代咨文兩通,交到參議院。
衆議員一律認可,準決于二月十五日,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
屆期這日,由孫總統率各将校出朝陽門,共谒孝陵。
孫總統主祭,宣布光複漢族,民國統一。
司祝官讀罷祭文,兩邊奏樂,聲音中節,遠近軍民,歡呼擊節,各國領事前來觀望,無不稱贊。
軍士放了十七炮,依次照前奏樂唱歌,孫總統就位。
各部總長次長,均向孫總統鞠躬敬禮,孫總統亦答禮如儀,即向大衆演說道:此番清帝退位,統一南北,全賴志士仁人,無數鐵血,換來個中華民國。
北京二方面,又虧袁公竭力經營,方得成功。
今日選舉總統,不可把袁公忘了,如果能選到袁公,他必能鞏固民國。
前日接他複電,有“永不許君主政體再見中國”二語,想他日後不緻食言。
但南京是民國開基的地點,惟臨時政府宜設立聲京,以便永遠作為紀念。
不像北京地方,受曆代君主專制壓力,看起來毫無生氣,諒後來南京地方必有一番佳境。
然我雖辭職,也是國民一分子,自當竭盡愚誠,為新政府效勞一周。
祈諸公矢志存誠,鑒我此心可也。
”孫總統說畢,大衆歡呼擊掌,震得耳鳴。
複奏樂數通,響徹雲中。
禮成,大衆又三呼:“民國萬歲萬萬歲!”方才散去。
當日下午,參議院即開會選舉總統。
彼時在者,共有十七省議員,各投一票,計十七票。
投票已過,揭開一看,統是“袁世凱”三字,通場一緻,遂選袁世凱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衆議員即電達北京,請袁世凱來甯就職。
孫總統亦以個人名義,電達北京,略謂:“臨時政府已報告參議院,提出辭職書,并推薦袁世凱為總統。
請袁速來甯共和政府就任,不得聽清帝自由委任組織,破壞共和政府憲治。
若為北方未定,亦須薦引人材鎮撫。
”袁接電後,心想:“我的勢力全在北方,倘往南方就職,羽翼全無,若再被他們束縛,豈不為他傀儡麼。
”遂随機應變,複一電文,并請唐君紹儀赴甯,協商此意。
孫總統接電後,再赴參議院核定可否。
有全院委員長李肇甫、直隸議員谷鐘秀等,言臨時政府地點不如改設北京:一者可以統馭全國,能使全國鞏固,且能維系四萬萬人心;二者我民國五大族,從此可以聯合,以後就成了一個大中華民國;三者前日由各省代表,指定南京為臨時政府地點,彼時皆因大江以北為清軍所轄,不得不将就辦理。
今既以南北統一,不如仍設北方為宜。
哪知此論一出,很有些議員反對,有的說還是南京好,有的說不可設在北方,議論紛紛,争執不決,彼此無法,遂用投票法解決。
投票後,見主張北京的二十票,主張南京的隻有八票,即從多數咨複孫總統。
怎奈孫總統意見乃以南京為是。
遂授照臨時政府組織條例,再交參議院複議(原來臨時政府大綱中,有臨時大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