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六回 滅拳會訂和約太後回銮
關燈
小
中
大
到八月初五日,袁請訓出京,光緒召見,告以竄謀,又付小箭一支,作為證據。
袁坐車出京。
不意袁上午出京,榮祿下午就抵京。
遂入宮,将光緒帝密謀如此一說,又呈上小箭一支,現已帶兵數千,随後就到。
太後道:“甚好。
”你快召兵進來,速将禁城侍衛調出,即回天津,截拿康黨。
”榮祿奉命而去,不防内有一個太監,素為光緒親信,随将此事報知光緒。
光緒知事已洩,恐康有為被捕,急着内監密遞康有為,令其逃跑。
有為接谕,連同黨皆未與聞,自己暗出城門,行至車站,乘火車逃往塘沽,搭輪至上海,将進吳淞口,被西人持照片将康獲住,帶回關上,改坐英國軍艦,直赴香港去了。
此時榮祿在京,捱門逐戶查拿康黨。
餘衆皆被捕,惟康、梁二人未獲。
即飛饬各省督撫州道,速即查拿,毋任漏網。
京中鬧了一夜,次日清晨,光緒帝登太和殿,忽宮監傳出懿旨,宣帝至西苑。
帝出殿,内監引入西苑,由李蓮英将帝擁入舟中,送往瀛台。
光緒到此,諒無好事。
不一時,太後、皇後皆到,光緒急忙跪接。
太後手指光緒,如此如此,痛罵一頓。
皇後代帝懇求,又被一罵。
遂将皇後幽閉密室,将光緒監囚瀛台。
即行回宮,饬将所獲康黨下禁刑部獄中。
一面召集王大臣等,商議廢立之事。
太後心想:“妄行廢立,恐惹動外交幹涉,隻得用光緒名義,請太後訓政。
”此谕一下,隻好把光緒當廢人了,就是康梁未獲,心中不快,随傳谕将餘黨斬訖。
太後既除新黨,力反新政,安安穩穩又過一年。
一日,太後忽想召集群臣會議,為同治立後,恐衆臣以帝年正壯為詞,出來阻止。
适值崇绮、徐桐、啟秀三人密謀廢立之計,想把端王子溥俊代光緒帝。
心想朝中大權統歸榮祿掌握,若不與他聯絡,恐事難成。
遂往見榮祿。
禮畢,即請榮祿行伊霍之事。
榮祿恐事不成,怕有後禍,當未見允。
經崇、徐兩人上疏密陳此事,太後見了,正中心懷,急召諸大臣,拟将端王子溥俊為大阿哥,承繼穆宗。
拟定後,即頒發谕旨通知。
旨下後,召大阿哥入居青宮,大阿哥既入青宮,端王勢力益大。
不料從此就闖出一場天大禍來。
你說是甚麼禍?就是義和拳興起。
何以謂之義和拳?就是白蓮教遺緒,書符念咒,蠱惑百姓,練習拳棒,謊稱神人相助,凡遇對敵,槍刀不入。
山東巡撫李炳衡聞得此事,反不阻止。
後換一個滿員,名叫毓賢,更是頑固,反視拳衆為義民,所以拳衆日盛一日。
迨天津北開河掘出一碑,内有文二十字,似像歌訣,其文道:“這苦不算苦,二四加一五,滿街紅燈照,那才苦算苦。
”衆人不知其故,至拳衆作亂,才有效驗。
拳衆中有兩種技藝:一是金鐘罩,刀槍不入;一是紅燈照,皆是婦女,身穿紅褂褲。
巡撫毓賢本是端王走狗,心想報效端王,把此事密報端王,說東省出一班拳民,技藝高妙,後保大阿哥登基,逐出洋人,真不費力。
端王大喜,即入宮奏明太後,說得天花亂墜,遂饬直督查明。
行文到山東,着毓賢将一班拳民送來,一一驗明,便令設立團局居住,豎起大旗一面,上寫“義和團”三字。
不數月,越聚越多。
光緒二十六年,山東、直隸一帶,已為拳衆布滿。
拳衆中有大首領三個,一叫王德成,一叫曹福田,十叫張德成。
還有首領,不計其數。
局中不敷居住,分散四鄉民屋,練習拳棒。
至于天津拳衆;格外更多。
于是,徕水縣有天主堂,亦招教徒,因某鄉民與教徒涉訟,屢不勝,遂勾結拳衆,将教堂圍攻,劈開大門,闖入内面,逢人便殺。
及至官兵前來彈壓,反把副将殺死古直督裕祿不得不奏,下朝旨令嚴拿首徒,并令大學士等三人出京剿辦。
雖有拿住的拳衆,令皆釋放,由大學士等帶回京師,入朝複旨,請太後任用義和團,抵制洋人。
太監李蓮英亦從中附和。
太後聽信,即命大學士剛毅帶領拳衆。
京城内外,又為拳衆布滿,橫行無忌。
又加董福祥一軍,本是甘軍,毫無紀律,當下毀電線、拆鐵路、燒洋房,無所不為。
又耙各國使館連日攻打。
各公使诘問總署,總署不理,反加贊拳衆甘勇。
忽報日本使館書記被拳衆甘勇殺死,端王正在得意;忽報德國公使又被拳衆殺死,端王隻是稱好。
不料由直督遞進一角公文,端王拆開一礁,把眉一皺,忙入宮奏知太後。
太後道:“洋人真可惡,十八國聯軍來索大沽炮台,這事很難辦。
”端王道:“有拳衆甘勇,怕他什麼?請太後降旨宣戰便了。
”端王又假造洋人一個照會,激怒太後,太後不辨真假,遂大怒。
即由啟秀取出宣戰谕旨,呈太後看過,即命軍機頒發宣戰的谕旨,電知各省。
各省雖上疏谏阻,奈北方已經開戰。
且說各國兵艦,齊集大沽口,即索讓炮台。
提督羅榮光拒絕,經各國開炮轟擊,羅提督不支,奔回天津。
各國聯軍統帥西摩爾登岸來援,途遇拳衆,開一小仗,以衆寡不敵,遂即退回。
拳衆得此小勝,直督裕祿連忙報捷,朝旨赍賞拳衆甘勇甚厚。
會洋兵鼓舞而來,勢如破竹,直逼天津城下。
直督裕祿令聶軍門抵戰,未逾時,聶軍大敗,聶軍門陣亡。
又令拳衆對敵。
洋兵一開炮,拳衆即回奔,反沖動官軍。
及洋兵薄城,令拳衆防禦,拳首說:“不妨。
”次日,召集拳衆,托詞出城開戰,一哄而散。
洋兵乘勢入城,裕祿逃出北門,投馬玉昆營而去,天津遂陷。
聯軍大振,遂長驅北向。
朝中大驚,端王急報宮中。
太後道:“前日照會,是你同啟秀唆使軍機連文沖捏造的,我已查出,你不要癡心妄想,你小心點罷。
”端王出宮,正在外打聽消息,忽内監密報,說太後令榮中堂辦禮物,饬慶王往各使館慰問,并拟旨發電各省勤王。
當時所有上疏谏阻,并與端王反對的,皆被端王捏奏殺死。
此時洋人又破北倉,日逼日近,楊村失陷,裕祿自殺,李秉衡亦飲毒而死,武衛軍各處亂逃。
七月十七日,聯軍入張家灣。
十八日破通州,二十日直逼京城下。
榮祿連忙入宮,禀知太後,但已悔不及。
榮祿道:“太後速籌善法。
”正議間,載瀾忽入宮報道:“不好了!洋人來了!已經攻城了!此時皇太後、皇上不如出幸,免受洋人氣。
”太後道:“如此暫避。
”随即傳旨,着剛毅、趙舒翹、王文韶三人,整頓行裝,候旨啟行,随時改作漢裝。
又命光緒帝及皇後瑾妃全行改裝,扮作百姓模樣。
召三輛常行車子,帶進宮中,于天未明齊集,着帝上車,皇後瑾妃同坐一車,大阿哥跨轅,自坐一車。
三輛騾車天未明出神武門,端王等四人跟走,一直至頤和園,方要歇息,忽内監報洋人追來了,太後忙率皇帝上車急奔。
行了一日,太陽已下,尚未有飯到嘴,到了市上,也沒有買,好歹弄點稀粥吃吃。
行了數日,才到懷來縣。
縣官吳永也未接報,及太後到署,才連忙跪接,迎入署中。
太後住下,衆大臣也就趕到,兩下不過訴說途中況味。
太後命慶王回京,與聯軍議和。
慶王隻得休息一天,遵旨回京不表。
且說兩宮西幸,京城已自失陷。
各國洋兵統已進城,土匪乘勢搶劫。
幸日本兵保護,尚未有大損失。
各大臣見京城失守,内有十數員殉難。
真叫國存與存,國亡與亡,暫且不提。
且說慶王自奉太後令回京,來與聯兵議和。
究竟議和與否,拳衆如何失敗,且聽下回分解。
袁坐車出京。
不意袁上午出京,榮祿下午就抵京。
遂入宮,将光緒帝密謀如此一說,又呈上小箭一支,現已帶兵數千,随後就到。
太後道:“甚好。
”你快召兵進來,速将禁城侍衛調出,即回天津,截拿康黨。
”榮祿奉命而去,不防内有一個太監,素為光緒親信,随将此事報知光緒。
光緒知事已洩,恐康有為被捕,急着内監密遞康有為,令其逃跑。
有為接谕,連同黨皆未與聞,自己暗出城門,行至車站,乘火車逃往塘沽,搭輪至上海,将進吳淞口,被西人持照片将康獲住,帶回關上,改坐英國軍艦,直赴香港去了。
此時榮祿在京,捱門逐戶查拿康黨。
餘衆皆被捕,惟康、梁二人未獲。
即飛饬各省督撫州道,速即查拿,毋任漏網。
京中鬧了一夜,次日清晨,光緒帝登太和殿,忽宮監傳出懿旨,宣帝至西苑。
帝出殿,内監引入西苑,由李蓮英将帝擁入舟中,送往瀛台。
光緒到此,諒無好事。
不一時,太後、皇後皆到,光緒急忙跪接。
太後手指光緒,如此如此,痛罵一頓。
皇後代帝懇求,又被一罵。
遂将皇後幽閉密室,将光緒監囚瀛台。
即行回宮,饬将所獲康黨下禁刑部獄中。
一面召集王大臣等,商議廢立之事。
太後心想:“妄行廢立,恐惹動外交幹涉,隻得用光緒名義,請太後訓政。
”此谕一下,隻好把光緒當廢人了,就是康梁未獲,心中不快,随傳谕将餘黨斬訖。
太後既除新黨,力反新政,安安穩穩又過一年。
一日,太後忽想召集群臣會議,為同治立後,恐衆臣以帝年正壯為詞,出來阻止。
适值崇绮、徐桐、啟秀三人密謀廢立之計,想把端王子溥俊代光緒帝。
心想朝中大權統歸榮祿掌握,若不與他聯絡,恐事難成。
遂往見榮祿。
禮畢,即請榮祿行伊霍之事。
榮祿恐事不成,怕有後禍,當未見允。
經崇、徐兩人上疏密陳此事,太後見了,正中心懷,急召諸大臣,拟将端王子溥俊為大阿哥,承繼穆宗。
拟定後,即頒發谕旨通知。
旨下後,召大阿哥入居青宮,大阿哥既入青宮,端王勢力益大。
不料從此就闖出一場天大禍來。
你說是甚麼禍?就是義和拳興起。
何以謂之義和拳?就是白蓮教遺緒,書符念咒,蠱惑百姓,練習拳棒,謊稱神人相助,凡遇對敵,槍刀不入。
山東巡撫李炳衡聞得此事,反不阻止。
後換一個滿員,名叫毓賢,更是頑固,反視拳衆為義民,所以拳衆日盛一日。
迨天津北開河掘出一碑,内有文二十字,似像歌訣,其文道:“這苦不算苦,二四加一五,滿街紅燈照,那才苦算苦。
”衆人不知其故,至拳衆作亂,才有效驗。
拳衆中有兩種技藝:一是金鐘罩,刀槍不入;一是紅燈照,皆是婦女,身穿紅褂褲。
巡撫毓賢本是端王走狗,心想報效端王,把此事密報端王,說東省出一班拳民,技藝高妙,後保大阿哥登基,逐出洋人,真不費力。
端王大喜,即入宮奏明太後,說得天花亂墜,遂饬直督查明。
行文到山東,着毓賢将一班拳民送來,一一驗明,便令設立團局居住,豎起大旗一面,上寫“義和團”三字。
不數月,越聚越多。
光緒二十六年,山東、直隸一帶,已為拳衆布滿。
拳衆中有大首領三個,一叫王德成,一叫曹福田,十叫張德成。
還有首領,不計其數。
局中不敷居住,分散四鄉民屋,練習拳棒。
至于天津拳衆;格外更多。
于是,徕水縣有天主堂,亦招教徒,因某鄉民與教徒涉訟,屢不勝,遂勾結拳衆,将教堂圍攻,劈開大門,闖入内面,逢人便殺。
及至官兵前來彈壓,反把副将殺死古直督裕祿不得不奏,下朝旨令嚴拿首徒,并令大學士等三人出京剿辦。
雖有拿住的拳衆,令皆釋放,由大學士等帶回京師,入朝複旨,請太後任用義和團,抵制洋人。
太監李蓮英亦從中附和。
太後聽信,即命大學士剛毅帶領拳衆。
京城内外,又為拳衆布滿,橫行無忌。
又加董福祥一軍,本是甘軍,毫無紀律,當下毀電線、拆鐵路、燒洋房,無所不為。
又耙各國使館連日攻打。
各公使诘問總署,總署不理,反加贊拳衆甘勇。
忽報日本使館書記被拳衆甘勇殺死,端王正在得意;忽報德國公使又被拳衆殺死,端王隻是稱好。
不料由直督遞進一角公文,端王拆開一礁,把眉一皺,忙入宮奏知太後。
太後道:“洋人真可惡,十八國聯軍來索大沽炮台,這事很難辦。
”端王道:“有拳衆甘勇,怕他什麼?請太後降旨宣戰便了。
”端王又假造洋人一個照會,激怒太後,太後不辨真假,遂大怒。
即由啟秀取出宣戰谕旨,呈太後看過,即命軍機頒發宣戰的谕旨,電知各省。
各省雖上疏谏阻,奈北方已經開戰。
且說各國兵艦,齊集大沽口,即索讓炮台。
提督羅榮光拒絕,經各國開炮轟擊,羅提督不支,奔回天津。
各國聯軍統帥西摩爾登岸來援,途遇拳衆,開一小仗,以衆寡不敵,遂即退回。
拳衆得此小勝,直督裕祿連忙報捷,朝旨赍賞拳衆甘勇甚厚。
會洋兵鼓舞而來,勢如破竹,直逼天津城下。
直督裕祿令聶軍門抵戰,未逾時,聶軍大敗,聶軍門陣亡。
又令拳衆對敵。
洋兵一開炮,拳衆即回奔,反沖動官軍。
及洋兵薄城,令拳衆防禦,拳首說:“不妨。
”次日,召集拳衆,托詞出城開戰,一哄而散。
洋兵乘勢入城,裕祿逃出北門,投馬玉昆營而去,天津遂陷。
聯軍大振,遂長驅北向。
朝中大驚,端王急報宮中。
太後道:“前日照會,是你同啟秀唆使軍機連文沖捏造的,我已查出,你不要癡心妄想,你小心點罷。
”端王出宮,正在外打聽消息,忽内監密報,說太後令榮中堂辦禮物,饬慶王往各使館慰問,并拟旨發電各省勤王。
當時所有上疏谏阻,并與端王反對的,皆被端王捏奏殺死。
此時洋人又破北倉,日逼日近,楊村失陷,裕祿自殺,李秉衡亦飲毒而死,武衛軍各處亂逃。
七月十七日,聯軍入張家灣。
十八日破通州,二十日直逼京城下。
榮祿連忙入宮,禀知太後,但已悔不及。
榮祿道:“太後速籌善法。
”正議間,載瀾忽入宮報道:“不好了!洋人來了!已經攻城了!此時皇太後、皇上不如出幸,免受洋人氣。
”太後道:“如此暫避。
”随即傳旨,着剛毅、趙舒翹、王文韶三人,整頓行裝,候旨啟行,随時改作漢裝。
又命光緒帝及皇後瑾妃全行改裝,扮作百姓模樣。
召三輛常行車子,帶進宮中,于天未明齊集,着帝上車,皇後瑾妃同坐一車,大阿哥跨轅,自坐一車。
三輛騾車天未明出神武門,端王等四人跟走,一直至頤和園,方要歇息,忽内監報洋人追來了,太後忙率皇帝上車急奔。
行了一日,太陽已下,尚未有飯到嘴,到了市上,也沒有買,好歹弄點稀粥吃吃。
行了數日,才到懷來縣。
縣官吳永也未接報,及太後到署,才連忙跪接,迎入署中。
太後住下,衆大臣也就趕到,兩下不過訴說途中況味。
太後命慶王回京,與聯軍議和。
慶王隻得休息一天,遵旨回京不表。
且說兩宮西幸,京城已自失陷。
各國洋兵統已進城,土匪乘勢搶劫。
幸日本兵保護,尚未有大損失。
各大臣見京城失守,内有十數員殉難。
真叫國存與存,國亡與亡,暫且不提。
且說慶王自奉太後令回京,來與聯兵議和。
究竟議和與否,拳衆如何失敗,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