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一回 大清朝膺景命二百六八
關燈
小
中
大
齊,進攻北京。
單說三桂一反,有附會的起兵相應,抵禦的調兵固守。
此時有戶部員外郎薩穆哈,正在貴州辦差,迎接三桂眷屬至京,一聞此信,即忙上馬,晝夜不停,跑到北京,将此事奏明。
王大臣驚道:“此事如何辦理?”康熙帝道:“三桂既反,無論如何,諒難應命。
”立命都統巴爾布珠滿等,各率兵三千,由常德、嶽州等路,分道進攻雲南。
單說吳三桂既據雲、貴等地,亦遣将分兵進攻各省,于是湖南、四川全省皆陷。
耿精忠亦由福建率兵出東路,攻打浙江省内各地。
惟尚可喜始終事清,三桂遣使招緻,不意可喜将來使拘住,把三桂之書呈奏清廷,清遣兵援助。
三桂聞使被拘,大怒,遂緻函耿精忠,令攻廣東。
精忠又緻書鄭經,令起兵夾攻粵海。
此時中原大震,南中數省半為吳有,各省告急表章紛如雪片。
康熙帝接報,即命貝子貝勒大臣各經略統領等,出兵援救,另授簡親王喇布為揚威大将軍,鎮守江南一帶。
哪知清兵出一路,敗一路。
吳兵進一路,勝一路。
不是投降,就是附從,反把三桂勢力弄大了。
何以如此?實因滿人領兵主将皆是王親國戚,一經兵權到手,動不動就要擺架子,或是拿威力吓人。
你想亂兵之時,用此等手段,如何能行得去。
閑言少叙,卻說康熙帝前日派哲博兩欽差來雲南,着他永鎮雲南,令其息兵,免使他日複瓦,追悔無及。
三桂不從,當将二使收禁。
現聞陝南已經得手,遂命人分擾秦隴,自率大兵出雲南,赴常沣督戰。
臨行時,其妻張氏上前扯住道:“你如此背亂,聖主定将吾子應熊正法,你要還我兒子。
”三桂被妻糾纏,再三開導,怎奈婦人拙見,不克寬容。
三桂無法,隻得将所拘兩欽差放出,央他回京複奏,願與清兵議和,如清帝不殺吾子,當即罷兵。
兩欽差得此釋放,如鳥出籠,連聲唯唯,回京而去。
三桂又遣使西藏,請達賴喇嘛代為請命,亦不外此數語。
康熙帝聞報,也甚為焦灼,又聞哲博兩使複奏,及喇嘛疏陳,心中格外焦灼。
遂召王大臣會議,此時有大學士明珠上前奏道:“三桂不去,終久為患,奴才聞西洋人南懷仁善造火炮,比我國之炮尤精,況且輕便。
”康熙帝道:“這南懷仁不是現任欽天監副官麼?”明珠答:“是。
”遂傳谕戶部發銀,叫南懷仁速召西人趕造。
随即将三桂子應熊,并應熊子世霖,一并正法。
且說三桂既放了清使,指望清使回奏,康熙帝定要允其所請;哪知一班将士,有請渡江北上的,有請直犯京城,三桂均不從。
及聞其子應熊并其孫世霖被殺,遂大怒。
當留兵七萬守嶽沣諸口,又分兵數萬守湘、贑等地要隘,自己率大隊由陝西進兵,直攻京師。
三桂兵到松滋,方遣将進略鄖陽。
忽探馬報道,平涼失守,王輔臣降清,三桂聞報大驚。
忽又報道,留守長沙夏相國乞援,三桂問長沙如何告急。
來報就把清廷如何運來大炮,是什麼安親王嶽樂統帶,現在進攻湖南呢。
三桂道:“如此情急,吾不能不回救湖南。
”一路聞報,所有江湖要塞,均被清兵占去。
三桂隻是催兵前進,按下不提。
且說安親王嶽樂奉命南征,将到建昌,正值白顯忠攻陷城池,嶽樂督攻不克。
後從北京運來大炮,連即攻城。
顯忠大懼,棄城逃走。
遂克廣信、饒州,随進兵攻湖南,一路克袁州。
将至醴陵,忽探馬報道,敵将高大節,領兵由間道去攻袁州。
嶽樂道:“袁州是吾後路,倘被截住,吾無歸矣。
”忽又報道:“吳将夏相國,由前面來醴陵了。
”嶽樂道:“前有來将,後有敵兵,吾不能不退。
”即傳令退兵。
約行百裡,天已日暮,見前面有一大山,嶽樂即命就此紮營,明日再行便了。
方才紮畢,忽聽山上炮聲響亮,嶽樂急命偵探此山何名,回報是螺絲山。
此山盤盤曲曲,如螺絲一樣,也不知山上有多少兵馬,隻見都是大周旗号。
嶽樂道:“不用管他,你們用大炮向山上攻擊。
”連擊數十炮,旗幟打倒也不少,就是無一息動靜。
嶽樂道:“不好了,吾中了敵人疑兵計了。
”趕急令軍士将炮擡回,不用再放,将才入營,隻見山上跑來一匹馬,飛至面前,大呼道:“嶽樂哪裡走。
”嶽樂正在山下瞭望,忽見一匹馬飛來,驚得心魂皆散,策馬而逃。
軍士見主将走了,一時昏亂,不辨路途,四處紛散,自相踐踏。
嶽樂逃過螺絲山,見無追兵,心中稍定。
此時天色已明,遂收拾殘兵,奔回袁州去了。
一到城下,見皆是大周旗号,正在狐疑,所四面喊聲,嶽樂登高一望,正是敵兵追殺清兵,趕急整齊隊伍,上前救援。
那敵将正殺得高興,忽見後軍紛紛奔潰。
怎奈那将厲害,嶽樂料不能取勝,領兵殺出,奔他方去了。
那将也不追趕,收兵入城。
原來殺清兵這将,就是高大節。
且說
單說三桂一反,有附會的起兵相應,抵禦的調兵固守。
此時有戶部員外郎薩穆哈,正在貴州辦差,迎接三桂眷屬至京,一聞此信,即忙上馬,晝夜不停,跑到北京,将此事奏明。
王大臣驚道:“此事如何辦理?”康熙帝道:“三桂既反,無論如何,諒難應命。
”立命都統巴爾布珠滿等,各率兵三千,由常德、嶽州等路,分道進攻雲南。
單說吳三桂既據雲、貴等地,亦遣将分兵進攻各省,于是湖南、四川全省皆陷。
耿精忠亦由福建率兵出東路,攻打浙江省内各地。
惟尚可喜始終事清,三桂遣使招緻,不意可喜将來使拘住,把三桂之書呈奏清廷,清遣兵援助。
三桂聞使被拘,大怒,遂緻函耿精忠,令攻廣東。
精忠又緻書鄭經,令起兵夾攻粵海。
此時中原大震,南中數省半為吳有,各省告急表章紛如雪片。
康熙帝接報,即命貝子貝勒大臣各經略統領等,出兵援救,另授簡親王喇布為揚威大将軍,鎮守江南一帶。
哪知清兵出一路,敗一路。
吳兵進一路,勝一路。
不是投降,就是附從,反把三桂勢力弄大了。
何以如此?實因滿人領兵主将皆是王親國戚,一經兵權到手,動不動就要擺架子,或是拿威力吓人。
你想亂兵之時,用此等手段,如何能行得去。
閑言少叙,卻說康熙帝前日派哲博兩欽差來雲南,着他永鎮雲南,令其息兵,免使他日複瓦,追悔無及。
三桂不從,當将二使收禁。
現聞陝南已經得手,遂命人分擾秦隴,自率大兵出雲南,赴常沣督戰。
臨行時,其妻張氏上前扯住道:“你如此背亂,聖主定将吾子應熊正法,你要還我兒子。
”三桂被妻糾纏,再三開導,怎奈婦人拙見,不克寬容。
三桂無法,隻得将所拘兩欽差放出,央他回京複奏,願與清兵議和,如清帝不殺吾子,當即罷兵。
兩欽差得此釋放,如鳥出籠,連聲唯唯,回京而去。
三桂又遣使西藏,請達賴喇嘛代為請命,亦不外此數語。
康熙帝聞報,也甚為焦灼,又聞哲博兩使複奏,及喇嘛疏陳,心中格外焦灼。
遂召王大臣會議,此時有大學士明珠上前奏道:“三桂不去,終久為患,奴才聞西洋人南懷仁善造火炮,比我國之炮尤精,況且輕便。
”康熙帝道:“這南懷仁不是現任欽天監副官麼?”明珠答:“是。
”遂傳谕戶部發銀,叫南懷仁速召西人趕造。
随即将三桂子應熊,并應熊子世霖,一并正法。
且說三桂既放了清使,指望清使回奏,康熙帝定要允其所請;哪知一班将士,有請渡江北上的,有請直犯京城,三桂均不從。
及聞其子應熊并其孫世霖被殺,遂大怒。
當留兵七萬守嶽沣諸口,又分兵數萬守湘、贑等地要隘,自己率大隊由陝西進兵,直攻京師。
三桂兵到松滋,方遣将進略鄖陽。
忽探馬報道,平涼失守,王輔臣降清,三桂聞報大驚。
忽又報道,留守長沙夏相國乞援,三桂問長沙如何告急。
來報就把清廷如何運來大炮,是什麼安親王嶽樂統帶,現在進攻湖南呢。
三桂道:“如此情急,吾不能不回救湖南。
”一路聞報,所有江湖要塞,均被清兵占去。
三桂隻是催兵前進,按下不提。
且說安親王嶽樂奉命南征,将到建昌,正值白顯忠攻陷城池,嶽樂督攻不克。
後從北京運來大炮,連即攻城。
顯忠大懼,棄城逃走。
遂克廣信、饒州,随進兵攻湖南,一路克袁州。
将至醴陵,忽探馬報道,敵将高大節,領兵由間道去攻袁州。
嶽樂道:“袁州是吾後路,倘被截住,吾無歸矣。
”忽又報道:“吳将夏相國,由前面來醴陵了。
”嶽樂道:“前有來将,後有敵兵,吾不能不退。
”即傳令退兵。
約行百裡,天已日暮,見前面有一大山,嶽樂即命就此紮營,明日再行便了。
方才紮畢,忽聽山上炮聲響亮,嶽樂急命偵探此山何名,回報是螺絲山。
此山盤盤曲曲,如螺絲一樣,也不知山上有多少兵馬,隻見都是大周旗号。
嶽樂道:“不用管他,你們用大炮向山上攻擊。
”連擊數十炮,旗幟打倒也不少,就是無一息動靜。
嶽樂道:“不好了,吾中了敵人疑兵計了。
”趕急令軍士将炮擡回,不用再放,将才入營,隻見山上跑來一匹馬,飛至面前,大呼道:“嶽樂哪裡走。
”嶽樂正在山下瞭望,忽見一匹馬飛來,驚得心魂皆散,策馬而逃。
軍士見主将走了,一時昏亂,不辨路途,四處紛散,自相踐踏。
嶽樂逃過螺絲山,見無追兵,心中稍定。
此時天色已明,遂收拾殘兵,奔回袁州去了。
一到城下,見皆是大周旗号,正在狐疑,所四面喊聲,嶽樂登高一望,正是敵兵追殺清兵,趕急整齊隊伍,上前救援。
那敵将正殺得高興,忽見後軍紛紛奔潰。
怎奈那将厲害,嶽樂料不能取勝,領兵殺出,奔他方去了。
那将也不追趕,收兵入城。
原來殺清兵這将,就是高大節。
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