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回 堯讓舜舜讓禹總為斯民
關燈
小
中
大
,一箭射去,隻見堕下一隻烏鴉,口銜一片玻璃,如日一般。
羿見射落一日,精神倍增,連射八矢,八日皆落。
羿試将真日連射數矢,分毫不動,遂走馬複命。
帝大悅,封羿于窮,是為有窮後羿,其子孫襲爵。
因有帝相時之亂,後羿既屢立大功,又得封賞,喜氣洋洋,朝散回家。
見妻出迎,手内擎藥一丸,光閃焰灼,香氣襲人。
羿問曰:“卿手中所執何物?”妻曰:“此長生不死藥也。
”羿曰:“有此佳寶,卿從何處得來?”妻曰:“自君奉差去後,仙人西王母憐我孤身獨宿,夜夜到此相伴。
遇月明時,則呼侍女搗藥。
試問所搗何藥?西王母曰:‘此長生不死藥也。
每百年搗成一丸,服之後天而老。
’三日前,恰好搗成一丸,命我收起,她去蓬萊探望東王公,約至半月後到此取讨。
我今夜見月明如晝,取出試一展玩耳。
”羿曰:“卿何不吞之?”妻曰:“他來讨時,我何詞以對?是欲求長生,先得短命也。
”羿曰:“既号靈藥,是處可以潛形,何必拘此而自誤乎?汝不能吞,我代吞之,看是何如?”其妻沉吟不語。
羿曰:“我昔從禹治水,嘗至西王母家,王母許我丹藥,必此是也。
我當吞之。
”妻見勢不可遏,因思我若自吞之,有此靈藥,或可回避不死。
若夫吞之,王母問我取讨,我系凡身,必死無疑矣。
遂自吞之,習習欲飛,身輕若雲,遂奔入月宮之内。
羿緊攬其衣,随之而去。
妻為嫦娥,羿為蟾蜍雲。
時帝堯八十年甲辰八月十五日夜也。
彼時,明昕佐禹治東方有功,封于卯地,嘗與嫦娥相好。
其八世孫需,當殷時,居中山,得神仙之術,能入月宮,竊嫦娥。
蟾蜍訟之天帝,天帝捕之急,遂變為兔,此是後話不提。
卻說舜自攝位以來,作璇玑玉衡之渾天儀,以占日月五星之七政,祭天地寒暑日月星辰水旱,及山川嶽渎之神,以時巡狩于四方。
光陰迅速,不覺二十八載。
帝堯遊于陽城,忽沾疾,數日而崩,在位一百載,壽一百一十七歲。
百姓如喪考妣。
三年,舜與天下,終帝三年之喪,舜避堯之子丹朱于南河之南。
天下之人,不歸堯之子而歸舜。
舜不得已,乃于丙戌元載正月上日,舜至文祖之廟,即天子位,号有虞氏。
帝舜有虞氏,以土德王天下,色尚赤,都蒲坂。
帝明目達聰,廣天下之視聽為視聽,咨于十二州諸侯之長。
命禹作司空,宅百揆。
棄作後稷,播百谷。
契作司徒,敷五教。
臯陶作士,明五刑。
垂作共工,理百工。
益作虞,治山澤。
伯夷作秩宗,典三禮。
夔典樂,教冑子。
龍作納言,出納帝命。
是為九官。
封堯之子丹朱于丹淵,以奉堯祀,謂之虞賓而不臣。
養國老于上庠,養庶老于下庠,憲其行止。
貴德尚齒,恭己無為。
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自治。
其詞曰:“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作《九韶》之樂,而鳳凰來翔。
景星出,慶雲興。
百工相和而歌曰:“卿雲爛兮,糾缦缦兮,日月光華,旦複旦兮。
”八伯鹹進,稽首曰:“明明在天,爛然星陳,日月光華,宏于一人。
”帝載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順經,萬姓允誠。
于予論樂,配天之靈。
遷于賢聖,莫不鹹聽。
鼚乎鼓之,軒乎舞之。
精華為竭,褰裳去之。
” 舜之子商均亦不肖,舜于是薦禹于天,使之代己,命之曰:“天之曆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後。
”禹曰:“枚蔔功臣,惟吉之從。
”帝曰:“朕志先定,鬼神其依。
蔔不習吉。
”禹拜稽首固辭。
帝曰:“毋惟汝諧。
”正月朔旦,禹受命于神宗帝堯之廟,率百官若帝之初。
初,帝已竄三苗之君于三危,其臣民不服,相聚為亂。
舜命禹征之,兵臨其地,已是一月,苗民仍然逆命。
益贊于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屆,至誠足以感神,矧茲有苗。
”禹拜昌言曰愈。
乃班師而回。
愈修文德,有苗來格,乃考其善惡而分别之。
善者仍居故土,惡者遷之他鄉。
禹攝位十七年,舜南巡狩,至蒼梧之野,忽然染病不起,乃召禹及群臣至蒼梧,後娥皇、女英亦至。
帝曰:“朕出南巡,陡沾風寒,想不能起矣。
朕子商均不肖,衆臣可立禹以代朕位。
”又謂禹曰:“昔帝堯以重任付朕,朕今以付卿,卿其勉之。
”又謂二後曰:“朕蒙先帝之不棄,授以天下,又以二卿配朕,此恩此德,無有報日。
但朕承位,不敢偷安,今得天下安甯,皆賴二卿内助之力。
不想一病不起,不能與二卿相随久遠。
朕崩之後,以天下授之禹,二卿其自愛。
”言罷而崩。
舜在帝位五十載,壽一百十歲。
娥皇、女英大恸,淚灑于竹,皆成斑痕,今謂之湘妃竹。
禹同群臣即行殡禮。
葬帝于九嶷山,衆臣随二後還朝。
禹避舜之子于陽城。
天下之人不歸商均而歸禹,共請禹還朝即位。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羿見射落一日,精神倍增,連射八矢,八日皆落。
羿試将真日連射數矢,分毫不動,遂走馬複命。
帝大悅,封羿于窮,是為有窮後羿,其子孫襲爵。
因有帝相時之亂,後羿既屢立大功,又得封賞,喜氣洋洋,朝散回家。
見妻出迎,手内擎藥一丸,光閃焰灼,香氣襲人。
羿問曰:“卿手中所執何物?”妻曰:“此長生不死藥也。
”羿曰:“有此佳寶,卿從何處得來?”妻曰:“自君奉差去後,仙人西王母憐我孤身獨宿,夜夜到此相伴。
遇月明時,則呼侍女搗藥。
試問所搗何藥?西王母曰:‘此長生不死藥也。
每百年搗成一丸,服之後天而老。
’三日前,恰好搗成一丸,命我收起,她去蓬萊探望東王公,約至半月後到此取讨。
我今夜見月明如晝,取出試一展玩耳。
”羿曰:“卿何不吞之?”妻曰:“他來讨時,我何詞以對?是欲求長生,先得短命也。
”羿曰:“既号靈藥,是處可以潛形,何必拘此而自誤乎?汝不能吞,我代吞之,看是何如?”其妻沉吟不語。
羿曰:“我昔從禹治水,嘗至西王母家,王母許我丹藥,必此是也。
我當吞之。
”妻見勢不可遏,因思我若自吞之,有此靈藥,或可回避不死。
若夫吞之,王母問我取讨,我系凡身,必死無疑矣。
遂自吞之,習習欲飛,身輕若雲,遂奔入月宮之内。
羿緊攬其衣,随之而去。
妻為嫦娥,羿為蟾蜍雲。
時帝堯八十年甲辰八月十五日夜也。
彼時,明昕佐禹治東方有功,封于卯地,嘗與嫦娥相好。
其八世孫需,當殷時,居中山,得神仙之術,能入月宮,竊嫦娥。
蟾蜍訟之天帝,天帝捕之急,遂變為兔,此是後話不提。
卻說舜自攝位以來,作璇玑玉衡之渾天儀,以占日月五星之七政,祭天地寒暑日月星辰水旱,及山川嶽渎之神,以時巡狩于四方。
光陰迅速,不覺二十八載。
帝堯遊于陽城,忽沾疾,數日而崩,在位一百載,壽一百一十七歲。
百姓如喪考妣。
三年,舜與天下,終帝三年之喪,舜避堯之子丹朱于南河之南。
天下之人,不歸堯之子而歸舜。
舜不得已,乃于丙戌元載正月上日,舜至文祖之廟,即天子位,号有虞氏。
帝舜有虞氏,以土德王天下,色尚赤,都蒲坂。
帝明目達聰,廣天下之視聽為視聽,咨于十二州諸侯之長。
命禹作司空,宅百揆。
棄作後稷,播百谷。
契作司徒,敷五教。
臯陶作士,明五刑。
垂作共工,理百工。
益作虞,治山澤。
伯夷作秩宗,典三禮。
夔典樂,教冑子。
龍作納言,出納帝命。
是為九官。
封堯之子丹朱于丹淵,以奉堯祀,謂之虞賓而不臣。
養國老于上庠,養庶老于下庠,憲其行止。
貴德尚齒,恭己無為。
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自治。
其詞曰:“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作《九韶》之樂,而鳳凰來翔。
景星出,慶雲興。
百工相和而歌曰:“卿雲爛兮,糾缦缦兮,日月光華,旦複旦兮。
”八伯鹹進,稽首曰:“明明在天,爛然星陳,日月光華,宏于一人。
”帝載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時順經,萬姓允誠。
于予論樂,配天之靈。
遷于賢聖,莫不鹹聽。
鼚乎鼓之,軒乎舞之。
精華為竭,褰裳去之。
” 舜之子商均亦不肖,舜于是薦禹于天,使之代己,命之曰:“天之曆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後。
”禹曰:“枚蔔功臣,惟吉之從。
”帝曰:“朕志先定,鬼神其依。
蔔不習吉。
”禹拜稽首固辭。
帝曰:“毋惟汝諧。
”正月朔旦,禹受命于神宗帝堯之廟,率百官若帝之初。
初,帝已竄三苗之君于三危,其臣民不服,相聚為亂。
舜命禹征之,兵臨其地,已是一月,苗民仍然逆命。
益贊于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屆,至誠足以感神,矧茲有苗。
”禹拜昌言曰愈。
乃班師而回。
愈修文德,有苗來格,乃考其善惡而分别之。
善者仍居故土,惡者遷之他鄉。
禹攝位十七年,舜南巡狩,至蒼梧之野,忽然染病不起,乃召禹及群臣至蒼梧,後娥皇、女英亦至。
帝曰:“朕出南巡,陡沾風寒,想不能起矣。
朕子商均不肖,衆臣可立禹以代朕位。
”又謂禹曰:“昔帝堯以重任付朕,朕今以付卿,卿其勉之。
”又謂二後曰:“朕蒙先帝之不棄,授以天下,又以二卿配朕,此恩此德,無有報日。
但朕承位,不敢偷安,今得天下安甯,皆賴二卿内助之力。
不想一病不起,不能與二卿相随久遠。
朕崩之後,以天下授之禹,二卿其自愛。
”言罷而崩。
舜在帝位五十載,壽一百十歲。
娥皇、女英大恸,淚灑于竹,皆成斑痕,今謂之湘妃竹。
禹同群臣即行殡禮。
葬帝于九嶷山,衆臣随二後還朝。
禹避舜之子于陽城。
天下之人不歸商均而歸禹,共請禹還朝即位。
未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