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 王霸雄圖 血海深恨 盡歸塵土

關燈
向慕容博瞧去。

    慕容博見他目光呆滞,直如視而不見其物,卻又似自己心中所隐藏的秘密,每一件都被他清清楚楚地看透了,不由得心中發毛,周身大不自在。

    隻聽那老僧歎了口氣,說道:“慕容居士雖是鮮卑族人,但在江南僑居已有數代,老僧初料居士必已沾到南朝的文采風流,豈知居士來到藏經閣中,将我祖師的微言法語、曆代高僧的語錄心得,一概棄如敝屣,挑到一本《拈花指法》,卻即如獲至寶。

    昔人買椟還珠,贻笑千載。

    兩位居士乃當世高人,卻也做此愚行。

    ” 慕容博心下駭然,自己初入藏經閣,第一部看到的武功秘笈,确然便是《拈花指法》,但當時曾四周詳察,查明藏經閣裡外并無一人,怎麼這老僧直如親見? 隻聽那老僧又道:“居士之心,比之蕭居士尤為貪多務得。

    蕭居士所修習的,隻是如何克制少林派現有武功,慕容居士卻将本寺七十二絕技逐步囊括以去,盡數錄了副本。

    想來這些年之中,居士盡心竭力,意圖融會貫通這七十二絕技,說不定已傳授于令郎了。

    ” 他說到這裡,眼光向慕容複轉去,隻看了一眼,便搖了搖頭,跟着看到鸠摩智,這才點頭,道:“是了!令郎年紀尚輕,功力不足,無法研習少林七十二絕技,原來是傳之于一位吐蕃高僧。

    大輪明王,你錯了,全然錯了,你想貫通少林七十二絕技,卻又次序颠倒,大難已在旦夕之間。

    ” 鸠摩智從未入過藏經閣,對那老僧絕無敬畏之意,冷冷地說道:“什麼次序颠倒,大難已在旦夕之間?大師之語,不太也危言聳聽麼?” 那老僧道:“不是危言聳聽。

    本派武功傳自達摩老祖。

    佛門子弟學武,乃在強身健體,護法伏魔。

    修習任何武功之時,務須心存慈悲仁善之念。

    倘若不以佛學為基,則練武之時,必定傷及自身。

    功夫練得越深,自身受傷越重。

    如所練的隻不過是拳打腳踢、兵刃暗器的外門功夫,那也罷了,對自身危害甚微,隻須身子強壯,盡自抵禦得住……” 忽聽得樓下說話聲響,跟着樓梯上托、托、托幾下輕點,七八個僧人縱身上閣。

    當先是少林派兩位玄字輩高僧玄因、玄生,跟着是神山、神音、道清、觀心等幾位外來高僧,其後又是玄字輩的玄垢、玄淨兩僧。

    衆僧見蕭遠山父子、慕容博父子、鸠摩智五人都在閣中,靜聽一個面目陌生的老僧說話,均感詫異。

    這些僧人均是大有修養的高明之士,當下也不上前打擾,站在一旁,且聽他說什麼。

     那老僧見衆僧上來,全不理會,繼續說道:“但如練的是本派上乘武功,例如拈花指、多羅葉指、般若掌之類,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調和化解,則戾氣深入髒腑,愈陷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厲害百倍。

    大輪明王原是我佛門弟子,精研佛法,記誦析理,當世無雙,但如不存慈悲布施、普渡衆生之念,雖然典籍淹通,妙辯無礙,終不能消解修習這些上乘武功時所中的戾氣。

    ” 群僧隻聽得幾句,便覺這老僧所言大含精義,道前人之所未道,心下均有凜然之意。

    有幾人便合什贊歎:“我佛慈悲,善哉,善哉!” 隻聽他繼續說道:“我少林寺建刹數百年,古往今來,唯達摩祖師一人身兼諸門絕技,此後更無一位高僧能并通諸般武功,卻是何故?七十二絕技的典籍一向在此閣中,向來不禁門人弟子翻閱,明王可知其理安在?” 鸠摩智怫然道:“那是寶刹自己的事,外人如何得知?” 玄因、玄生、玄垢、玄淨均想:“這位老僧服色打扮,乃本寺操執雜役的服事僧,怎能有如此見識修為?”服事僧雖是少林寺僧人,但隻剃度而不拜師、不傳武功、不修禅定、不列“玄、慧、虛、空”的輩份排行,除誦經拜佛之外,隻做些燒火、種田、灑掃、廚工、土木粗活。

    少林寺僧人衆多,玄因等都是寺中第一等高僧,不識此僧,倒也并不稀奇,然聽他吐屬高雅,識見卓超,都不由得暗暗納罕。

     那老僧續道:“本寺七十二絕技,每一項功夫都能傷人要害、取人性命,淩厲狠辣,大幹天和,是以每一項絕技,均須有相應的慈悲佛法為之化解。

    這道理本寺僧人卻也并非人人皆知,一個人武功越練越高之後,禅理上的領悟,自然而然會受到障礙。

    在我少林派,便叫做‘武學障’,與别宗别派的‘知見障’道理相同。

    要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殺生,兩者背道而馳,相互克制。

    隻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絕技方能練得越多,但修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卻又不屑去多學諸般厲害的殺人法門了。

    ” 道清大師點頭道:“得聞老師父一番言語,小僧茅塞頓開。

    ”那老僧合什道:“不敢,老衲說得不對之處,還望衆位指教。

    ”群僧一齊合掌道:“請師父更說佛法。

    ” 鸠摩智尋思:“少林寺的七十二絕技讓慕容先生盜了出來,洩之于外,少林寺群僧心下不甘,卻又無可奈何,便派一個老僧在此裝神弄鬼,想騙得外人不敢練他門中的武功。

    嘿嘿,我鸠摩智哪有這麼容易上當?” 那老僧又道:“本寺之中,自然也有人佛法修為不足,卻要強自多學上乘武功的,但練将下去,若非走火入魔,便是内傷難愈。

    本寺玄澄大師一身超凡絕俗的武學修為,先輩高僧均許為本寺二百年來武功第一。

    但他在一夜之間,突然筋脈俱斷,成為廢人,那便是為此了。

    ” 玄因、玄生、二人同時跪倒,說道:“大師,可有法子救得玄澄師兄一救?”那老僧搖頭道:“太遲了,不能救了。

    當年玄澄大師來藏經閣揀取武學典籍,老衲曾三次提醒于他,他始終執迷不悟。

    現下筋脈既斷,又如何能夠再續?其實,五蘊皆空,色身受傷,從此不能練武,他勤修佛法,由此而得開悟,實是因禍得福。

    兩位大師所見,卻又不及玄澄大師了。

    ”玄因、玄生齊道:“是。

    多謝開示。

    ” 忽聽得嗤、嗤、嗤三聲輕響,響聲過去更無異狀。

    玄因等均知這是本門“無相劫指”的功夫,齊向鸠摩智望去,隻見他臉上已然變色,卻兀自強作微笑。

     原來鸠摩智越聽越不服,心道:“你說少林派七十二項絕技不能遍學,我不是已經學會不少?怎麼又沒筋脈齊斷,成為廢人?”雙手攏在衣袖之中,暗暗使出“無相劫指”,神不知、鬼不覺地向那老僧彈去。

    不料指力甫及那老僧身前三尺之處,便似遇上了一層柔軟之極、卻又堅硬之極的屏障,嗤嗤嗤幾聲響,指力便散得無形無蹤,卻也并不反彈而回。

    鸠摩智大吃一驚,心道:“這老僧果然有些鬼門道,并非大言唬人!” 那老僧恍如不知,隻道:“兩位請起。

    老衲在少林寺供諸位大師差遣,兩位行此大禮,如何克當?”玄因、玄生、隻覺各有一股柔和的力道在手臂下輕輕一托,身不由主地便即站起,卻沒見那老僧伸手拂袖,都感驚異不止,心想這般潛運神功,心到力至,莫非這位老僧竟是菩薩化身,否則怎能有如此廣大神通、無邊佛法? 那老僧又道:“本寺七十二絕技,均分‘體’、‘用’兩道,‘體’為内力本體,‘用’為運用法門。

    蕭居士和慕容居士本身原有上乘内功根柢,來本寺所習的,不過是七十二絕技的運用法門,雖有損害,卻一時不顯。

    大輪明王曾練過‘逍遙派’的‘小無相功’吧?” 鸠摩智又是一驚,自己偷學逍遙派“小無相功”,從無人知,怎麼這老僧卻瞧了出來?但随即釋然:“虛竹适才跟我相鬥,使的便是小無相功。

    多半是虛竹跟他說的,何足為奇?”便道:“‘小無相功’雖源出道家,但近日佛門弟子習者亦多,演變之下,已集佛道兩家之所長。

    即是貴寺之中,亦不乏此道高手。

    ” 那老僧微現驚異之色,說道:“少林寺中也有人會‘小無相功’?老衲今日還是首次聽聞。

    ”鸠摩智心道:“你裝神弄鬼,倒也似模似樣。

    ”微微一笑,也不點破。

    那老僧續道:“小無相功精微淵深,可據以運使各家各派武功,以此為根基,本寺的七十二絕技,倒也皆可運使,隻不過細微曲折之處,不免有點似是而非罷了。

    ” 玄生轉頭向鸠摩智道:“明王自稱兼通敝派七十二絕技,原來是如此兼通法。

    ”語中帶刺。

    鸠摩智裝作沒聽見,不加置答。

     那老僧又道:“明王若隻修習少林派七十二項絕技的使用之法,其傷隐伏,雖有疾害,一時之間還不緻危及本元。

    可是明王此刻‘承泣穴’上色現朱紅,‘聞香穴’上隐隐有紫氣透出,‘頰車穴’筋脈震動,種種迹象,顯示明王在練了少林七十二項絕技之後,又欲融會貫通,将數項絕技并而為一……”他說到這裡,微微搖頭,眼光中大露悲憫惋惜之情。

     鸠摩智學會少林派七十二絕技之後,覺得功法種類太多,不如将若幹功法相近者合并,但并來并去,甚感心煩意躁,頭緒紛纭,難以捉摸,難道那老僧所說确非虛話,果然是“次序颠倒,大難已在旦夕之間”麼?轉念又想:“練功不成,因而走火入魔,原是常事,但我精通内外武學秘奧,豈是常人可比?這老僧大言炎炎,我若中了他的詭計,鸠摩智一生英名付諸流水了。

    ” 那老僧見他臉上初現憂色,但随即雙眉一挺,又是滿臉剛愎自負的模樣,顯然将自己的言語當做了耳畔東風,輕歎了口氣,向蕭遠山道:“蕭居士,你近來小腹上‘梁門’、‘太乙’兩穴,可感到隐隐疼痛麼?”蕭遠山全身一凜,道:“神僧明見,正是這般。

    ”那老僧又道:“你‘關元穴’上的麻木不仁,近來卻又如何?”蕭遠山更是驚訝,顫聲道:“這麻木處十年前隻小指頭般大一塊,現下……現下幾乎有茶杯口大了。

    ” 蕭峰一聽,知父親三處要穴現出這般迹象,系強練少林絕技所緻,從他話中聽來,這征象已困擾他多年,始終無法驅除,成為一大隐憂,當即上前兩步,雙膝跪倒,向那老僧拜了下去,說道:“家父病根已深,還祈慈悲解救。

    ” 那老僧合什還禮,說道:“施主請起。

    施主宅心仁善,以天下蒼生為念,不肯以私仇而傷害宋遼軍民,如此大仁大義,不論有何吩咐,老衲無有不從。

    不必多禮。

    ”蕭峰大喜,磕了兩個頭,這才站起。

    那老僧歎了口氣,說道:“蕭老施主過去殺人甚多,頗傷無辜,像喬三槐夫婦、玄苦大師,實是不該殺的。

    ” 蕭遠山是契丹英雄,年紀雖老,不減犷悍之氣,聽那老僧出言責備,朗聲道:“老夫自知受傷已深,但年過六旬,有子成人,縱然頃刻間便死,亦複何憾?神僧要老夫認錯悔過,卻萬萬不能。

    ”那老僧搖頭道:“老衲不敢。

    認錯悔過,生自本人内心,方有意義,旁人強求,全無益處。

    老施主之傷,乃因強練少林派武功而起,欲覓化解之道,便須從佛法中去尋。

    ” 他說到這裡,轉頭向慕容博道:“慕容老施主視死如歸,自不須老衲饒舌多言。

    但若老衲指點途徑,令老施主免除了陽白、廉泉、風府三處穴道上每日三次的萬針攢刺之苦,卻又如何?” 慕容博臉色大變,不由得全身微微顫動。

    他陽白、廉泉、風府三處穴道,每日清晨、正午、子夜三時,确如萬針攢刺,痛不可當,不論服食何種靈丹妙藥,都沒半點效驗。

    隻要一運内功,那針刺之痛更深入骨髓。

    一日之中連死三次,哪裡還有什麼人生樂趣?這痛楚近年來更加厲害,他所以甘願一死,以交換蕭峰答允興兵攻宋,雖說是為了興複燕國的大業,一小半也為了身患這無名惡疾,實在難以忍耐。

    這時突然聽那老僧說出自己的病根,一驚非同小可。

    以他這等武功高深之士,即令耳邊平白響起一個霹靂,也絲毫不會吃驚。

    但那老僧這平平淡淡的幾句話,卻令他心驚肉跳,惶恐無已。

    他身子抖得兩下,猛覺陽白、廉泉、風府三處穴道之中,那針刺般的劇痛突又發作。

    本來此刻并非作痛的時刻,可是心神震蕩之下,其痛陡生,當下隻得咬緊牙關強忍。

     慕容複素知父親要強好勝的脾氣,甯可殺了他,也不能在人前出醜受辱,他更不願如蕭峰一般,為了父親而向那老僧跪拜懇求,向蕭峰父子一拱手,說道:“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今日暫且别過。

    兩位要找我父子報仇,我們在姑蘇燕子塢參合莊恭候大駕。

    ”伸手攜住慕容博右手,道:“爹爹,咱們走吧!” 那老僧道:“你竟忍心如此,讓令尊受此徹骨奇痛的煎熬?” 慕容複臉色慘白,拉着慕容博之手,邁步便走。

     蕭峰喝道:“你就想走?天下有這等便宜事?你父親身上有病,大丈夫不屑乘人之危,且放了他過去。

    你可沒病沒痛!”慕容複氣往上沖,喝道:“那我便接蕭兄的高招!”蕭峰更不打話,呼的一掌,一招降龍二十八掌中的“見龍在田”,向慕容複猛擊過去。

    他見藏經閣中地勢狹隘,高手群集,不便久鬥,是以使上了十成力,要在數掌之間便取敵人性命。

    慕容複見他掌勢兇猛,運起平生之力,要以“鬥轉星移”之技化解。

     那老僧雙手合什,說道:“阿彌陀佛,佛門善地,兩位施主不可妄動無明。

    ”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