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 王霸雄圖 血海深恨 盡歸塵土
關燈
小
中
大
弱,卻也未可小觑,隻怕非但殺慕容博不得,自己父子反要斃命于藏經閣中。
但他膽氣豪勇,渾不以身處逆境為意,大聲喝道:“今日之事,不判生死,決不罷休。
接招吧!”呼的一掌,便向慕容博急拍過去。
慕容博左手疾拂,凝運功力,要将他掌力化去。
喀喇喇一聲響,左首一座書架木片紛飛,斷成數截,架上經書塌将下來。
蕭峰這一掌勁力雄渾,慕容博雖将之拂開,卻未得消解,不過将掌力轉移方位,擊上了書架。
慕容博微微一笑,說道:“南慕容,北喬峰!果然名不虛傳!蕭兄,我有一言,你聽是不聽?”蕭遠山道:“任憑你如何花言巧語,休想叫我不報殺妻深仇。
”慕容博道:“你要殺我報仇,以今日之勢,隻怕未必能夠。
我方三人,敵你父子二人,請問是誰多占赢面?”蕭遠山道:“當然是你多占赢面。
大丈夫以寡敵衆,又何足懼?”慕容博道:“蕭氏父子英名蓋世,生平怕過誰來?可是懼誰不懼,今日要想殺我,卻也甚難。
我跟你做一樁買賣,我讓你得遂報仇之願,但你父子卻須答允我一件事。
” 蕭遠山、蕭峰均覺詫異:“這老賊不知又生什麼詭計?” 慕容博又道:“隻須你父子允了此事,便可上前殺我報仇。
在下束手待斃,決不抗拒,鸠摩師兄和複兒也不得出手救援。
”他此言一出,蕭遠山父子固然大奇,鸠摩智和慕容複也是驚駭莫名。
慕容複叫道:“爹爹,我衆彼寡……”鸠摩智也道:“慕容先生何出此言?小僧但叫有一口氣在,決不容人伸一指加于先生。
”慕容博道:“大師高義,在下交了這樣一位朋友,雖死何憾?蕭兄,在下有一事請教。
當年我假傳訊息,緻釀巨禍,蕭兄可知在下幹此無行敗德之事,其意何在?” 蕭遠山怒氣填膺,戟指罵道:“你本是個卑鄙小人,為非作歹,幸災樂禍,又何必有甚用意?”踏上一步,呼的一拳便擊了過去。
鸠摩智斜刺裡閃至,雙掌封擋,波的一聲響,拳風掌力相互激蕩,沖将上去,屋頂灰塵沙沙而落。
這一下掌拳相交,竟不分高下,兩人都暗自欽佩。
慕容博道:“蕭兄暫抑怒氣,且聽在下畢言。
蕭兄一向遠在北國,咱二人素不相識,自無怨仇。
至于少林寺玄慈方丈,在下更和他交好多年。
我既竭力挑撥生事,要雙方鬥個兩敗俱傷,自當有重大原由。
” 蕭遠山雙目中直欲噴出火來,喝道:“什麼原由?你……你說,你說!” 慕容博道:“蕭兄,你是契丹人。
鸠摩智明王是吐蕃國人。
他們中土武人,都說你們是番邦夷狄,并非上國衣冠。
令郎明明是丐幫幫主,才略武功,震爍當世,真乃丐幫中古今罕有的英雄豪傑。
可是群丐一知他是契丹異族,立刻翻臉不容情,非但不認他為幫主,且人人欲殺之而甘心。
蕭兄,你說此事是否公道?” 蕭遠山道:“宋遼世仇,兩國攻伐争鬥,已曆一百餘年。
邊疆之上,宋人遼人相見即殺,自來如此。
丐幫中人既知我兒是契丹人,豈能奉仇為主?此是事理之常,也沒什麼不公道。
”頓了一頓,又道:“玄慈方丈、汪劍通等殺我妻室、下屬,原非本意。
但就算存心如此,那也是宋遼之争,不足為奇,隻是你設計陷害,卻放你不過。
” 慕容博道:“依蕭兄之見,兩國相争,攻戰殺伐,隻求破敵制勝,克成大功,是不是還須講究什麼仁義道德?”蕭遠山道:“兵不厭詐,自來就是如此。
你說這些不相幹的言語作甚?”慕容博微微一笑,說道:“蕭兄,你道我慕容博是哪一國人?” 蕭遠山微微一凜,道:“你姑蘇慕容氏,當然是南朝漢人,難道還是什麼外國人?”玄慈方丈學識淵博,先前聽得慕容博勸阻慕容複自殺,從他幾句話之中,便猜知了他的出身來曆。
蕭遠山不知往昔史事,便不明其中情由。
慕容博搖頭道:“蕭兄這一下可猜錯了。
”轉頭向慕容複道:“孩兒,咱們是哪一國人氏?”慕容複道:“咱們慕容氏乃鮮卑族人,昔年大燕國威震河朔,打下了錦繡江山,隻可惜敵人兇險狠毒,颠覆我邦。
”慕容博道:“爹爹給你取名,用了一個‘複’字,那是何所含義?”慕容複答道:“爹爹是命孩兒時時刻刻不可忘了列祖列宗的遺訓,須當興複大燕,奪還江山。
”慕容博道:“你将大燕國的傳國玉玺,取出來給蕭老俠瞧瞧。
” 慕容複道:“是!”解開負在背上的布包,取出一顆黑玉雕成的方印。
玉印上端雕着一頭形态生動的豹子,慕容複翻過玉印,顯出印文。
鸠摩智見印文雕着“大燕皇帝之寶”六個大字。
蕭氏父子不識篆文,然見那玉玺雕琢精緻,邊角上卻頗有破損,顯是頗曆年所,多經災難,雖不明真僞,卻知大非尋常,更不是新制之物。
慕容博又道:“你将大燕皇帝世系譜表,取出請蕭老俠過目。
”慕容複道:“是!”将玉玺收入包中,順手取出一個油布包來,打開油布,抖出一副黃絹,雙手提起。
蕭遠山等見黃絹上以朱筆書寫兩種文字,右首的彎彎曲曲,衆皆不識,當是外國文字。
左首則是漢字,最上端寫着:“太祖文明帝諱皝”,其下寫道:“烈祖景昭帝諱隽”,其下寫道:“幽帝諱暐”。
另起一行寫道:“世祖武成帝諱垂”,其下寫道:“烈宗惠愍帝諱寶”,其下寫道:“開封公諱詳”、“趙王諱麟”。
絹上其後又寫着“中宗昭武帝諱盛”、“昭文帝諱熙”等等字樣,皇帝的名諱,各有缺筆。
至太上六年,南燕慕容超亡國後,以後的世系便都是庶民,不再是帝王公侯。
年代久遠,子孫繁衍,蕭遠山、蕭峰、鸠摩智三人一時也無心詳覽。
但見那世系表最後一人寫的是“慕容複”,其上則是“慕容博”。
鸠摩智道:“原來慕容先生乃大燕王孫,失敬,失敬!” 慕容博歎道:“亡國遺民,得保首領,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隻是曆代祖宗遺訓,均以興複為囑,慕容博無能,江湖上奔波半世,始終一無所成。
蕭兄,我鮮卑慕容氏意圖光複故國,你道該是不該?” 蕭遠山道:“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群雄逐鹿中原,又有什麼該與不該之可言?” 慕容博道:“照啊!蕭兄之言,大得我心。
慕容氏若要興複大燕,須得有機可趁。
想我慕容氏人丁單薄,勢力微弱,重建邦國,當真談何容易?唯一的機緣是天下大亂,四處征戰不休。
” 蕭遠山森然道:“你捏造音訊,挑撥是非,便在要使宋遼生釁,大戰一場?” 慕容博道:“正是,倘若宋遼間戰釁重開,大燕便能趁時而動。
當年晉朝有八王之亂,司馬氏自相殘殺,我五胡方能割據中原之地。
今日之勢,亦複如此。
”鸠摩智點頭道:“不錯!倘若宋朝既有外患,又生内亂,不但慕容先生複國有望,我吐國蕃國也能分一杯羹了。
” 蕭遠山冷哼一聲,斜睨二人。
慕容博道:“令郎官居遼國南院大王,手握兵符,坐鎮南京,倘若揮軍南下,盡占南朝黃河以北河山,建立赫赫功業,進則自立為王,退亦長保富貴。
那時順手将中原群豪聚而殲之,如踏蝼蟻,昔日為丐幫斥逐的那一口惡氣,豈非一旦而吐?” 蕭遠山道:“你想我兒為你盡力,俾你能混水摸魚,以遂興複燕國的野心?” 慕容博道:“不錯,其時我慕容氏建一支義旗,兵發山東,為大遼呼應,同時吐蕃、西夏、大理三國并起,咱五國瓜分了大宋,亦非難事。
我燕國不敢取大遼一尺一寸土地,若得建國,盡當取之于南朝。
此事于大遼大大有利,蕭兄何樂而不為?”他說到這時,突然間右手一翻,掌中已多了一柄晶光燦然的匕首,一揮手,将匕首插在身旁幾下,說道:“蕭兄父子隻須依得在下倡議,便可立即取在下性命,為夫人報仇,在下決不抗拒。
”嗤的一聲,扯開衣襟,露出胸口肌膚。
這番話實大出蕭氏父子意料之外,此人在大占優勢的局面之下,竟肯束手待斃,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鸠摩智道:“慕容先生,常言道得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更何況軍國大事,不厭機詐。
倘若慕容先生甘心就死,蕭氏父子事後卻不依先生之言而行,先生這……這不是死得輕于鴻毛了麼?” 慕容博道:“蕭老俠隐居數十年,俠蹤少現人間。
蕭大俠卻英名播于天下,一言九鼎,豈會反悔?蕭大俠為了一個無親無故的少女,尚且肯甘冒萬險,孤身而入聚賢莊求醫,怎能手刃老朽之後而自食諾言?在下籌算之久,這正是千載一時的良機。
老朽風燭殘年,以一命而換萬世基業,這買賣如何不做?”他臉露微笑,凝視蕭峰,隻盼他快些下手。
蕭遠山道:“我兒,此人之意,倒似不假,你瞧如何?” 蕭峰道:“不行!”突然拍出一掌,擊向木幾,隻聽得噼啪一聲響,木幾碎成數塊,匕首随而落地,凜然說道:“殺母大仇,豈可當作買賣交易?此仇能報便報,如不能報,則我父子斃于此便了。
這等肮髒買賣,豈是我蕭氏父子所屑為?” 慕容博仰天大笑,朗聲道:“我素聞蕭峰蕭大俠才略蓋世,識見非凡,殊不知今日一見,竟是個不明大義、徒逞意氣的一勇之夫。
嘿嘿,可笑啊可笑!” 蕭峰知他是以言語相激,冷冷地道:“蕭峰是英雄豪傑也罷,是凡夫俗子也罷,總不能中你圈套,做你手中的殺人之刀。
”慕容博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你是大遼國大臣,卻隻記得父母私仇,不思盡忠報國,如何對得起大遼?” 蕭峰踏上一步,昂然說道:“你可曾見過邊關之上、宋遼相互仇殺的慘狀?可曾見過宋人遼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遼之間好容易罷兵數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鐵騎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慘遭橫死?多少遼人死于非命?”他說到這裡,想起當日雁門關外宋兵和遼兵相互打草谷的殘酷情狀,越說越響,又道:“兵兇戰危,世間豈有必勝之事?大宋兵多财足,隻須有一二名将,率兵奮戰,大遼、吐蕃聯手,未必便能取勝。
咱們殺個血流成河、屍骨如山,卻讓你慕容氏來趁機興複燕國。
我對大遼盡忠報國,旨在保土安民,而非為了一己的榮華富貴、報仇雪恨而殺人取地、建立功業。
” 蕭遠山年輕之時,一心緻力于宋遼休戰守盟,聽了兒子這番話,點頭連聲稱是。
忽聽得長窗外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善哉,善哉!蕭居士宅心仁厚,這般以天下蒼生為念,當真是菩薩心腸。
” 五人一聽,都吃了一驚,怎地居然并不知覺窗外有人?而且聽此人的說話口氣,似乎在窗外已久。
慕容複喝道:“是誰?”不等對方答話,砰的一掌拍出,兩扇長窗脫鈕飛出,落到了閣下。
隻見窗外走廊之上,一個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着一把掃帚,正在弓身掃地。
這僧人年紀不小,稀稀疏疏的幾根長須已然全白,行動遲緩,有氣沒力,不似身有武功的模樣。
慕容複又問:“你躲在這裡有多久了?” 那老僧慢慢擡起頭來,說道:“施主問我躲在這裡……有……有多久了?”五人一齊凝視着他,隻見他眼光茫然,全無精神,但說話聲音正是适才稱贊蕭峰的口音。
慕容複道:“不錯,我問你躲在這裡,有多久了?” 那老僧屈指計算,過了好一會兒,搖了搖頭,臉上現出歉然之色,道:“我……我記不清楚了,不知是四十二年,還是四十三年。
這位蕭老居士最初晚上來看經之時,我……我已來了十多年。
後來……後來慕容老居士也來了。
唉,你來我去,将閣中的經書翻得亂七八糟,也不知為了什麼。
” 蕭遠山大為驚訝,心想自己到少林寺來偷研武功。
全寺僧人沒一個知悉,這老僧又怎會知道?多半他适才在寺外聽了自己的言語,便在此胡說八道,說道:“怎麼我從來沒見過你?” 那老僧道:“居士全副精神貫注在武學典籍之上,心無旁鹜,自然瞧不見老僧。
記得居士第一晚來閣中借閱的,是一本《無相劫指譜》,唉!從那晚起,居士便入了魔道,可惜,可惜!” 蕭遠山這一驚當真非同小可,自己第一晚偷入藏經閣,找到一本《無相劫指譜》,知是少林派七十二絕技之一,當時喜不自勝,此事除自己之外,更無第二人知曉,難道這老僧當時确是在旁親眼目睹?一時之間隻道:“你……你……你……” 老僧又道:“居士第二次來借閣的,是一本《善勇猛拳法》。
當時老僧暗暗歎息,知道居士由此入魔,愈陷愈深,心中不忍,在居士慣常取書之處,放了一部《法華經》、一部《雜阿含經》,隻盼居士能借了去,研讀參悟。
不料居士沉迷于武學,于正宗佛法卻置之不理,将這兩部經書撇在一旁,找到一冊《伏魔杖法》,便歡喜鼓舞而去。
唉,沉迷苦海,不知何日方得回頭?” 蕭遠山聽他随口道來,将三十年前自己在藏經閣中夤夜的作為說得絲豪不錯,漸漸由驚而懼,由懼而怖,背上冷汗一陣陣冒将上來,一顆心幾乎也停了跳動。
那老僧慢慢轉頭,
但他膽氣豪勇,渾不以身處逆境為意,大聲喝道:“今日之事,不判生死,決不罷休。
接招吧!”呼的一掌,便向慕容博急拍過去。
慕容博左手疾拂,凝運功力,要将他掌力化去。
喀喇喇一聲響,左首一座書架木片紛飛,斷成數截,架上經書塌将下來。
蕭峰這一掌勁力雄渾,慕容博雖将之拂開,卻未得消解,不過将掌力轉移方位,擊上了書架。
慕容博微微一笑,說道:“南慕容,北喬峰!果然名不虛傳!蕭兄,我有一言,你聽是不聽?”蕭遠山道:“任憑你如何花言巧語,休想叫我不報殺妻深仇。
”慕容博道:“你要殺我報仇,以今日之勢,隻怕未必能夠。
我方三人,敵你父子二人,請問是誰多占赢面?”蕭遠山道:“當然是你多占赢面。
大丈夫以寡敵衆,又何足懼?”慕容博道:“蕭氏父子英名蓋世,生平怕過誰來?可是懼誰不懼,今日要想殺我,卻也甚難。
我跟你做一樁買賣,我讓你得遂報仇之願,但你父子卻須答允我一件事。
” 蕭遠山、蕭峰均覺詫異:“這老賊不知又生什麼詭計?” 慕容博又道:“隻須你父子允了此事,便可上前殺我報仇。
在下束手待斃,決不抗拒,鸠摩師兄和複兒也不得出手救援。
”他此言一出,蕭遠山父子固然大奇,鸠摩智和慕容複也是驚駭莫名。
慕容複叫道:“爹爹,我衆彼寡……”鸠摩智也道:“慕容先生何出此言?小僧但叫有一口氣在,決不容人伸一指加于先生。
”慕容博道:“大師高義,在下交了這樣一位朋友,雖死何憾?蕭兄,在下有一事請教。
當年我假傳訊息,緻釀巨禍,蕭兄可知在下幹此無行敗德之事,其意何在?” 蕭遠山怒氣填膺,戟指罵道:“你本是個卑鄙小人,為非作歹,幸災樂禍,又何必有甚用意?”踏上一步,呼的一拳便擊了過去。
鸠摩智斜刺裡閃至,雙掌封擋,波的一聲響,拳風掌力相互激蕩,沖将上去,屋頂灰塵沙沙而落。
這一下掌拳相交,竟不分高下,兩人都暗自欽佩。
慕容博道:“蕭兄暫抑怒氣,且聽在下畢言。
蕭兄一向遠在北國,咱二人素不相識,自無怨仇。
至于少林寺玄慈方丈,在下更和他交好多年。
我既竭力挑撥生事,要雙方鬥個兩敗俱傷,自當有重大原由。
” 蕭遠山雙目中直欲噴出火來,喝道:“什麼原由?你……你說,你說!” 慕容博道:“蕭兄,你是契丹人。
鸠摩智明王是吐蕃國人。
他們中土武人,都說你們是番邦夷狄,并非上國衣冠。
令郎明明是丐幫幫主,才略武功,震爍當世,真乃丐幫中古今罕有的英雄豪傑。
可是群丐一知他是契丹異族,立刻翻臉不容情,非但不認他為幫主,且人人欲殺之而甘心。
蕭兄,你說此事是否公道?” 蕭遠山道:“宋遼世仇,兩國攻伐争鬥,已曆一百餘年。
邊疆之上,宋人遼人相見即殺,自來如此。
丐幫中人既知我兒是契丹人,豈能奉仇為主?此是事理之常,也沒什麼不公道。
”頓了一頓,又道:“玄慈方丈、汪劍通等殺我妻室、下屬,原非本意。
但就算存心如此,那也是宋遼之争,不足為奇,隻是你設計陷害,卻放你不過。
” 慕容博道:“依蕭兄之見,兩國相争,攻戰殺伐,隻求破敵制勝,克成大功,是不是還須講究什麼仁義道德?”蕭遠山道:“兵不厭詐,自來就是如此。
你說這些不相幹的言語作甚?”慕容博微微一笑,說道:“蕭兄,你道我慕容博是哪一國人?” 蕭遠山微微一凜,道:“你姑蘇慕容氏,當然是南朝漢人,難道還是什麼外國人?”玄慈方丈學識淵博,先前聽得慕容博勸阻慕容複自殺,從他幾句話之中,便猜知了他的出身來曆。
蕭遠山不知往昔史事,便不明其中情由。
慕容博搖頭道:“蕭兄這一下可猜錯了。
”轉頭向慕容複道:“孩兒,咱們是哪一國人氏?”慕容複道:“咱們慕容氏乃鮮卑族人,昔年大燕國威震河朔,打下了錦繡江山,隻可惜敵人兇險狠毒,颠覆我邦。
”慕容博道:“爹爹給你取名,用了一個‘複’字,那是何所含義?”慕容複答道:“爹爹是命孩兒時時刻刻不可忘了列祖列宗的遺訓,須當興複大燕,奪還江山。
”慕容博道:“你将大燕國的傳國玉玺,取出來給蕭老俠瞧瞧。
” 慕容複道:“是!”解開負在背上的布包,取出一顆黑玉雕成的方印。
玉印上端雕着一頭形态生動的豹子,慕容複翻過玉印,顯出印文。
鸠摩智見印文雕着“大燕皇帝之寶”六個大字。
蕭氏父子不識篆文,然見那玉玺雕琢精緻,邊角上卻頗有破損,顯是頗曆年所,多經災難,雖不明真僞,卻知大非尋常,更不是新制之物。
慕容博又道:“你将大燕皇帝世系譜表,取出請蕭老俠過目。
”慕容複道:“是!”将玉玺收入包中,順手取出一個油布包來,打開油布,抖出一副黃絹,雙手提起。
蕭遠山等見黃絹上以朱筆書寫兩種文字,右首的彎彎曲曲,衆皆不識,當是外國文字。
左首則是漢字,最上端寫着:“太祖文明帝諱皝”,其下寫道:“烈祖景昭帝諱隽”,其下寫道:“幽帝諱暐”。
另起一行寫道:“世祖武成帝諱垂”,其下寫道:“烈宗惠愍帝諱寶”,其下寫道:“開封公諱詳”、“趙王諱麟”。
絹上其後又寫着“中宗昭武帝諱盛”、“昭文帝諱熙”等等字樣,皇帝的名諱,各有缺筆。
至太上六年,南燕慕容超亡國後,以後的世系便都是庶民,不再是帝王公侯。
年代久遠,子孫繁衍,蕭遠山、蕭峰、鸠摩智三人一時也無心詳覽。
但見那世系表最後一人寫的是“慕容複”,其上則是“慕容博”。
鸠摩智道:“原來慕容先生乃大燕王孫,失敬,失敬!” 慕容博歎道:“亡國遺民,得保首領,已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隻是曆代祖宗遺訓,均以興複為囑,慕容博無能,江湖上奔波半世,始終一無所成。
蕭兄,我鮮卑慕容氏意圖光複故國,你道該是不該?” 蕭遠山道:“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群雄逐鹿中原,又有什麼該與不該之可言?” 慕容博道:“照啊!蕭兄之言,大得我心。
慕容氏若要興複大燕,須得有機可趁。
想我慕容氏人丁單薄,勢力微弱,重建邦國,當真談何容易?唯一的機緣是天下大亂,四處征戰不休。
” 蕭遠山森然道:“你捏造音訊,挑撥是非,便在要使宋遼生釁,大戰一場?” 慕容博道:“正是,倘若宋遼間戰釁重開,大燕便能趁時而動。
當年晉朝有八王之亂,司馬氏自相殘殺,我五胡方能割據中原之地。
今日之勢,亦複如此。
”鸠摩智點頭道:“不錯!倘若宋朝既有外患,又生内亂,不但慕容先生複國有望,我吐國蕃國也能分一杯羹了。
” 蕭遠山冷哼一聲,斜睨二人。
慕容博道:“令郎官居遼國南院大王,手握兵符,坐鎮南京,倘若揮軍南下,盡占南朝黃河以北河山,建立赫赫功業,進則自立為王,退亦長保富貴。
那時順手将中原群豪聚而殲之,如踏蝼蟻,昔日為丐幫斥逐的那一口惡氣,豈非一旦而吐?” 蕭遠山道:“你想我兒為你盡力,俾你能混水摸魚,以遂興複燕國的野心?” 慕容博道:“不錯,其時我慕容氏建一支義旗,兵發山東,為大遼呼應,同時吐蕃、西夏、大理三國并起,咱五國瓜分了大宋,亦非難事。
我燕國不敢取大遼一尺一寸土地,若得建國,盡當取之于南朝。
此事于大遼大大有利,蕭兄何樂而不為?”他說到這時,突然間右手一翻,掌中已多了一柄晶光燦然的匕首,一揮手,将匕首插在身旁幾下,說道:“蕭兄父子隻須依得在下倡議,便可立即取在下性命,為夫人報仇,在下決不抗拒。
”嗤的一聲,扯開衣襟,露出胸口肌膚。
這番話實大出蕭氏父子意料之外,此人在大占優勢的局面之下,竟肯束手待斃,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鸠摩智道:“慕容先生,常言道得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更何況軍國大事,不厭機詐。
倘若慕容先生甘心就死,蕭氏父子事後卻不依先生之言而行,先生這……這不是死得輕于鴻毛了麼?” 慕容博道:“蕭老俠隐居數十年,俠蹤少現人間。
蕭大俠卻英名播于天下,一言九鼎,豈會反悔?蕭大俠為了一個無親無故的少女,尚且肯甘冒萬險,孤身而入聚賢莊求醫,怎能手刃老朽之後而自食諾言?在下籌算之久,這正是千載一時的良機。
老朽風燭殘年,以一命而換萬世基業,這買賣如何不做?”他臉露微笑,凝視蕭峰,隻盼他快些下手。
蕭遠山道:“我兒,此人之意,倒似不假,你瞧如何?” 蕭峰道:“不行!”突然拍出一掌,擊向木幾,隻聽得噼啪一聲響,木幾碎成數塊,匕首随而落地,凜然說道:“殺母大仇,豈可當作買賣交易?此仇能報便報,如不能報,則我父子斃于此便了。
這等肮髒買賣,豈是我蕭氏父子所屑為?” 慕容博仰天大笑,朗聲道:“我素聞蕭峰蕭大俠才略蓋世,識見非凡,殊不知今日一見,竟是個不明大義、徒逞意氣的一勇之夫。
嘿嘿,可笑啊可笑!” 蕭峰知他是以言語相激,冷冷地道:“蕭峰是英雄豪傑也罷,是凡夫俗子也罷,總不能中你圈套,做你手中的殺人之刀。
”慕容博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你是大遼國大臣,卻隻記得父母私仇,不思盡忠報國,如何對得起大遼?” 蕭峰踏上一步,昂然說道:“你可曾見過邊關之上、宋遼相互仇殺的慘狀?可曾見過宋人遼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遼之間好容易罷兵數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鐵騎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慘遭橫死?多少遼人死于非命?”他說到這裡,想起當日雁門關外宋兵和遼兵相互打草谷的殘酷情狀,越說越響,又道:“兵兇戰危,世間豈有必勝之事?大宋兵多财足,隻須有一二名将,率兵奮戰,大遼、吐蕃聯手,未必便能取勝。
咱們殺個血流成河、屍骨如山,卻讓你慕容氏來趁機興複燕國。
我對大遼盡忠報國,旨在保土安民,而非為了一己的榮華富貴、報仇雪恨而殺人取地、建立功業。
” 蕭遠山年輕之時,一心緻力于宋遼休戰守盟,聽了兒子這番話,點頭連聲稱是。
忽聽得長窗外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善哉,善哉!蕭居士宅心仁厚,這般以天下蒼生為念,當真是菩薩心腸。
” 五人一聽,都吃了一驚,怎地居然并不知覺窗外有人?而且聽此人的說話口氣,似乎在窗外已久。
慕容複喝道:“是誰?”不等對方答話,砰的一掌拍出,兩扇長窗脫鈕飛出,落到了閣下。
隻見窗外走廊之上,一個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着一把掃帚,正在弓身掃地。
這僧人年紀不小,稀稀疏疏的幾根長須已然全白,行動遲緩,有氣沒力,不似身有武功的模樣。
慕容複又問:“你躲在這裡有多久了?” 那老僧慢慢擡起頭來,說道:“施主問我躲在這裡……有……有多久了?”五人一齊凝視着他,隻見他眼光茫然,全無精神,但說話聲音正是适才稱贊蕭峰的口音。
慕容複道:“不錯,我問你躲在這裡,有多久了?” 那老僧屈指計算,過了好一會兒,搖了搖頭,臉上現出歉然之色,道:“我……我記不清楚了,不知是四十二年,還是四十三年。
這位蕭老居士最初晚上來看經之時,我……我已來了十多年。
後來……後來慕容老居士也來了。
唉,你來我去,将閣中的經書翻得亂七八糟,也不知為了什麼。
” 蕭遠山大為驚訝,心想自己到少林寺來偷研武功。
全寺僧人沒一個知悉,這老僧又怎會知道?多半他适才在寺外聽了自己的言語,便在此胡說八道,說道:“怎麼我從來沒見過你?” 那老僧道:“居士全副精神貫注在武學典籍之上,心無旁鹜,自然瞧不見老僧。
記得居士第一晚來閣中借閱的,是一本《無相劫指譜》,唉!從那晚起,居士便入了魔道,可惜,可惜!” 蕭遠山這一驚當真非同小可,自己第一晚偷入藏經閣,找到一本《無相劫指譜》,知是少林派七十二絕技之一,當時喜不自勝,此事除自己之外,更無第二人知曉,難道這老僧當時确是在旁親眼目睹?一時之間隻道:“你……你……你……” 老僧又道:“居士第二次來借閣的,是一本《善勇猛拳法》。
當時老僧暗暗歎息,知道居士由此入魔,愈陷愈深,心中不忍,在居士慣常取書之處,放了一部《法華經》、一部《雜阿含經》,隻盼居士能借了去,研讀參悟。
不料居士沉迷于武學,于正宗佛法卻置之不理,将這兩部經書撇在一旁,找到一冊《伏魔杖法》,便歡喜鼓舞而去。
唉,沉迷苦海,不知何日方得回頭?” 蕭遠山聽他随口道來,将三十年前自己在藏經閣中夤夜的作為說得絲豪不錯,漸漸由驚而懼,由懼而怖,背上冷汗一陣陣冒将上來,一顆心幾乎也停了跳動。
那老僧慢慢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