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 解不了 名缰系嗔貪
關燈
小
中
大
面目無光。
殿上諸般事故,虛竹一一都瞧在眼裡,待聽方丈說了那幾句話後,本寺前輩僧衆個個神色慘然。
他斜眼望看師父慧輪時,但見他淚水滾滾而下,實是傷心已極。
他雖不明其中關節,但也知鸠摩智适才顯露的武功,本寺無人能敵,方丈無可奈何,隻有自認不如。
可是他心中卻有一事大惑不解。
眼見鸠摩智使出大金剛拳拳法、般若掌掌法、摩诃指指法,招數是對是錯,他沒學過這幾門功夫,自是無法知曉,但運用這拳法、掌法、指法的内功,他卻瞧得清清楚楚,那顯然是“小無相功”。
這小無相功他得自無崖子,後來天山童姥在傳他天山折梅手的歌訣之時,發覺他身有此功,曾大為惱怒傷心,因此功她師父隻傳李秋水一人,虛竹既從無崖子身上傳得,則無崖子和李秋水之間的幹系不問可知。
天山童姥息怒之後,曾對他說過“小無相功”的運用之法,但童姥所知也屬有限,直到後來他在靈鹫宮地下石室的壁上圓圈之中,才體會到不少“小無相功”的高深秘奧。
“小無相功”是道家之學,講究清靜無為,神遊太虛,較之佛家武功中的“無住無着”之學,名雖略同,實質大異。
虛竹聽鸠摩智自稱精通本派七十二門絕技,然而施展之時,明明不過是以一門小無相功,使動般若掌、摩诃指、大金剛拳等招數,隻因小無相功威力強勁,一使出便鎮懾當場,在不會這門内功之人眼中,便以為他真的精通少林派各門絕技。
實則七十二門絕技中,般若掌有般若掌的内功,摩诃指有摩诃指的内功,大金剛拳有大金剛拳的内功,泾渭分明,截不相混。
這雖非魚目混珠,小無相功的威力也決不在任何少林絕技之下,但終究是指鹿為馬,混淆是非。
虛竹心覺奇怪的是,此事明顯已極,少林寺自方丈以下,千餘僧衆竟無一人直斥其非。
他可不知這小無相功博大精深,又是道家武學,大殿上卻全是佛門弟子,武功再高,也不會去修習道家内功,何況“小無相功”以“無相”兩字為要旨,不着形相,無迹可尋,若非本人也是此道高手,決計看不出來。
玄慈、玄寂、玄渡等自也察覺鸠摩智的内功與少林内功頗有不同,但想少林武學源于天竺,天竺與中土所傳略有差異,自屬常情。
地隔萬裡,時隔數百年,少林絕技又多經曆代高僧興革變化,兩者倘若仍是全然一模一樣,反而不合道理了,是以絲毫不起疑心。
虛竹初時隻道衆位前輩師長别有深意,他是第三輩的小和尚,如何敢妄自出頭?然眼見形勢急轉直下,衆師長盡皆悲怒沮喪,無可奈何,本寺顯然面臨重大劫難,便欲挺身而出,指明鸠摩智所施展的不是少林派絕技。
但二十餘年來,他在寺中從未當衆說過一句話,在大殿中一片森嚴肅穆的氣象之下,話到口邊,不禁又縮了回去。
隻聽鸠摩智道:“方丈既如此說,那是自認貴派七十二門絕技,中間不免大有毛病,甚或根本并非貴派自創,這個‘絕’字,須得改一改了。
” 玄慈默然不語,心中如受刀剜。
玄字班中一個身形高大的老僧厲聲說道:“國師已占上風,本寺方丈亦自認本寺舊傳規矩可改,何以仍如此咄咄逼人,不留絲毫餘地?”正是玄止。
鸠摩智微笑道:“小僧不過想請方丈應承一句,以便遍告天下武林同道。
以小僧之見,少林寺不妨從此散了,諸位高僧分投清涼、普渡諸處寺院托庇安身,各奔前程,便欲投身吐蕃國改修密宗佛法,拜于上師喇嘛座下,小僧也可代為設法先容。
豈非勝在浪得虛名的少林寺中苟且偷安?” 他此言一出,少林群僧涵養再好,也都忍耐不住,紛紛大聲呵斥。
群僧這時方始明白,這鸠摩智上得少室山來,竟是要以一人之力将少林寺挑了,不但他自己名垂千古,也使得中原武林從此少了一座重鎮,于他吐蕃國大有好處。
隻聽他朗聲說道:“小僧孤身來到中土,本意想見識一下少林寺的風範,且看這号稱中原武林泰山北鬥之地,是怎樣一副莊嚴宏偉的氣象。
但聽了諸位高僧的言語,看了各位高僧的舉止,嘿嘿嘿,似乎還及不上僻處南疆的大理國天龍寺。
唉!這可令小僧大失所望了。
” 玄字班中有人說道:“大理天龍寺枯榮大師和本因方丈佛法淵深,凡我釋氏弟子,無不仰慕。
出家人早無競勝争強之念,國師說我少林不及天龍,豈足介意?”說着緩步而出,乃是個滿面紅光的老僧。
他右手食指與中指輕輕搭住,臉露微笑,神色溫和。
鸠摩智也即臉露笑容,說道:“久慕玄渡大師的‘拈花指’絕技練得出神入化,今日得見,幸何如之。
”說着右手食拇兩指也輕輕搭住,作拈花之狀。
二僧左手同時緩緩伸起,向着對方彈了三彈。
隻聽得波波波三響,指力相撞。
玄渡大師身子一晃,突然間胸口射出三支血箭,激噴數尺,兩股指力較量之下,玄渡不敵,給鸠摩智三股指力都中在胸口,便如是利刃所傷。
玄渡大師為人慈和,極得寺中小輩僧侶愛戴。
虛竹十六歲那年,曾奉派為玄渡掃地烹茶,服侍了他八個月。
玄渡待他甚為親切,還指點了他一些羅漢拳的拳法。
此後玄渡閉關參禅,虛竹極少再能見面,但往日情誼,長在心頭。
這時見他突為指力所傷,知救援稍遲,立有性命之憂,他曾得蘇星河授以療傷之法,後來又學了破解生死符的秘訣,熟習扶傷救死之道,見玄渡胸口鮮血噴出,不暇細想,晃身搶到玄渡對面,虛托一掌。
其時相去隻一瞬之間,三股血水尚未落地,經他掌力一逼之下,竟又迅速回入玄渡胸中。
虛竹左手如彈琵琶,一陣輪指虛點,頃刻間封了玄渡傷口上下左右的十一處穴道,鮮血不再湧出,再将一粒靈鹫宮的治傷靈藥九轉熊蛇丸喂入他口中。
當日虛竹得段延慶指點,破解無崖子所布下的珍珑棋局之時,鸠摩智曾見過他一面,此刻突然見他越衆而出,以輪指虛點,封閉玄渡的穴道,手法之妙,功力之強,竟為自己生平所未見,不由得大吃一驚。
慧方等六僧那日見虛竹發掌擊死玄難,又見他做了外道别派的掌門人,種種怪異之處,沒法索解,當即負了玄難屍身,回到少林寺中。
玄慈方丈與衆高僧詳加查詢,得悉玄難是死于丁春秋“三笑逍遙散”的劇毒,與虛竹的掌擊無涉,久候虛竹不歸,派了十多名僧人出外找尋,也始終未見他蹤影。
虛竹回寺之日,适逢少林寺又遇重大變故,丐幫幫主莊聚賢竟遣人下帖,要少林派奉他為中原武林盟主。
玄慈連日與玄字輩、慧字輩群僧籌商對策,實不知那名不見經傳的莊聚賢是何等樣人物。
丐幫是江湖上第一大幫會,人數既衆,實力亦強,向來又以俠義自任,與少林派互相扶持,主持江湖正氣、武林公道,突然要強居于少林派之上,倒令衆高僧不知如何應付才是。
虛竹的師父慧輪見方丈和一衆師伯、師叔有要務在身,便不敢禀告虛竹回寺、連犯戒律之事。
是以他在園中挑糞澆菜,衆高僧也均不知,這時突然見他顯示高妙手法,倒送鮮血回入玄渡體内,人人自均驚異。
虛竹說道:“師伯祖,你且不要運氣,以免傷口出血。
”撕下自己僧袍,裹好了他胸口傷處。
玄渡苦笑道:“大輪明王……的……拈花指功……如此……如此了得!老衲拜……拜服。
”虛竹道:“師伯祖,他使的不是拈花指,也不是佛門武功。
” 群僧一聽,都暗暗不以為然。
鸠摩智的指法固然和玄渡一模一樣,連兩人溫顔微笑的神情也毫無二緻,卻不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的“拈花指”是什麼?群僧都知鸠摩智是吐蕃國的護國法師,敕封大輪明王,每隔五年,便在大雪山大輪寺開壇,講經說法,四方高僧居士雲集聆聽,執經問難,無不贊歎。
他是佛門中天下知名的高僧,所使的如何會不是佛門武功? 鸠摩智心中卻又一驚:“這小和尚怎知我使的不是拈花指?不是佛門武功?”一轉念間,便即恍然:“是了!那拈花指本是一門十分王道和平的功夫,隻點人穴道,制敵而不傷人,我急切求勝,以‘火焰刀’運功,指力太過淩厲,竟在那老僧胸口戳了三個小孔,便不是迦葉尊者拈花微笑的本意了。
這小和尚想必由此而知。
” 他天生睿智,自少年時起便疊逢奇緣,由密教甯瑪派上師授以“火焰刀”淩虛發勁的神功,在大理國天龍寺中連勝枯榮、本因、本相等高手,其後更因緣際會,取得小無相功秘笈。
此番來到少林,原是想憑一身武功,單槍匹馬地鬥倒這座聞名當世武林的古刹,眼見虛竹隻不過二十來歲,雖适才“輪指封穴”之技頗為玄妙,料想武功再高也屬有限,便微笑道:“小師父竟說我這拈花指不是佛門武學,卻令少林絕技置身何地?” 虛竹不善言辯,隻道:“我玄渡師伯祖的拈花指,自然是佛門武學,你……你大師所使這個……卻不是……”一面說,一面提起左手,學着玄渡的手法,也彈了三彈,指力中使上了小無相功。
他對人恭謹,這三彈不敢正對鸠摩智,隻是向無人處彈去,隻聽得镗、镗、镗三響,大殿上一口銅鐘發出巨聲。
虛竹這三下指力都彈在鐘上,便如以鐘槌用力撞擊一般。
衆僧聽了,盡皆驚異。
鸠摩智叫道:“好功夫!你試我一招般若掌!”說着雙掌一立,似是行禮,雙掌卻不合攏,呼的一聲,一股掌力從雙掌間疾吐而出,奔向虛竹,正是般若掌的“峽谷天風”。
然般若掌以“空、無、非空、非無”為要旨,他這一掌狠猛沉重,大非般若掌本意。
虛竹見他掌勢兇猛,非擋不可,當即以一招“天山六陽掌”将他掌力化去。
鸠摩智感到他這一掌之中隐含吸力,剛好克制自己這一招的掌力,宛然便是小無相功的底子,心中一凜,笑道:“小師父,你這是佛門功夫麼?我今日來到寶刹,是要領教少林派的神技,你怎麼反以旁門功夫賜招?少林武功在大宋國向稱數一數二,難道徒具虛名,不足以與異邦的武功相抗麼?”他一試出虛竹的内功特異,自己無制勝把握,便以言語擠兌,要他隻用少林派的功夫。
虛竹怎明白他的用意,直言相告:“小僧資質愚魯,于本派武功隻學了一套羅漢拳,一套韋陀掌,那是本派紮根基的入門功夫,如何能與國師過招?”鸠摩智哈哈一笑,道:“既然如此,你倒也有自知之明,不是我的對手,那便退下吧!”虛竹道:“是!小僧告退。
”合十行禮,退入虛字輩群僧的班次。
玄慈方丈卻精明之極,雖不明白虛竹武功的由來,但看他适才所演的幾招,招數精奇,内功深厚,足可與鸠摩智相匹敵,少林寺今日面臨存亡榮辱的大關頭,不如便遣他出去抵擋一陣,縱然落敗,也總是個轉機,勝于一籌莫展,便道:“國師自稱精通少林派七十二門絕技,高明淵博,令人佩服。
少林派的入門粗淺功夫,自是更加不放在國師眼裡了。
虛竹,本寺僧衆現今以‘玄、慧、虛、空’排行,你是本派的第三代弟子,本來決無資格跟吐蕃國第一高手國師過招動手。
但國師萬裡遠來,良機難逢,你便以羅漢拳和韋陀掌的功夫,請國師指點幾招。
”他将話說在頭裡,虛竹隻不過是少林寺第三代“虛”字輩的小僧,所會的不過是少林派的入門粗淺功夫,敗在鸠摩智手下,于少林寺威名并無所損,但隻要僥幸勉強支持得一炷香、兩炷香的時刻,自己乘勢喝止雙方,鸠摩智便無顔再糾纏下去了。
虛竹聽得方丈有令,自不敢有違,躬身應道:“是。
”走上幾步,合十說道:“請國師手下留情!”心想對方是前輩高人,決不會先行出招,當即雙掌一直拜了下去,正是韋陀掌的起手式“靈山禮佛”。
他在少林寺中半天念經,半天練武,十多年來,已将這套羅漢拳和韋陀掌練得滾瓜爛熟。
這招“靈山禮佛”本來隻是禮敬敵手的姿式,意示佛門弟子禮讓為先,決非好勇鬥狠之徒。
但他此刻身上既具逍遙派三大高手深厚内力,複得童姥盡心點撥,而靈鹫宮地下石窖中數十日面壁揣摩,更得益良多,雙掌一拜下,身上僧衣便即微微鼓起,真氣流轉,護住了全身。
殿上諸般事故,虛竹一一都瞧在眼裡,待聽方丈說了那幾句話後,本寺前輩僧衆個個神色慘然。
他斜眼望看師父慧輪時,但見他淚水滾滾而下,實是傷心已極。
他雖不明其中關節,但也知鸠摩智适才顯露的武功,本寺無人能敵,方丈無可奈何,隻有自認不如。
可是他心中卻有一事大惑不解。
眼見鸠摩智使出大金剛拳拳法、般若掌掌法、摩诃指指法,招數是對是錯,他沒學過這幾門功夫,自是無法知曉,但運用這拳法、掌法、指法的内功,他卻瞧得清清楚楚,那顯然是“小無相功”。
這小無相功他得自無崖子,後來天山童姥在傳他天山折梅手的歌訣之時,發覺他身有此功,曾大為惱怒傷心,因此功她師父隻傳李秋水一人,虛竹既從無崖子身上傳得,則無崖子和李秋水之間的幹系不問可知。
天山童姥息怒之後,曾對他說過“小無相功”的運用之法,但童姥所知也屬有限,直到後來他在靈鹫宮地下石室的壁上圓圈之中,才體會到不少“小無相功”的高深秘奧。
“小無相功”是道家之學,講究清靜無為,神遊太虛,較之佛家武功中的“無住無着”之學,名雖略同,實質大異。
虛竹聽鸠摩智自稱精通本派七十二門絕技,然而施展之時,明明不過是以一門小無相功,使動般若掌、摩诃指、大金剛拳等招數,隻因小無相功威力強勁,一使出便鎮懾當場,在不會這門内功之人眼中,便以為他真的精通少林派各門絕技。
實則七十二門絕技中,般若掌有般若掌的内功,摩诃指有摩诃指的内功,大金剛拳有大金剛拳的内功,泾渭分明,截不相混。
這雖非魚目混珠,小無相功的威力也決不在任何少林絕技之下,但終究是指鹿為馬,混淆是非。
虛竹心覺奇怪的是,此事明顯已極,少林寺自方丈以下,千餘僧衆竟無一人直斥其非。
他可不知這小無相功博大精深,又是道家武學,大殿上卻全是佛門弟子,武功再高,也不會去修習道家内功,何況“小無相功”以“無相”兩字為要旨,不着形相,無迹可尋,若非本人也是此道高手,決計看不出來。
玄慈、玄寂、玄渡等自也察覺鸠摩智的内功與少林内功頗有不同,但想少林武學源于天竺,天竺與中土所傳略有差異,自屬常情。
地隔萬裡,時隔數百年,少林絕技又多經曆代高僧興革變化,兩者倘若仍是全然一模一樣,反而不合道理了,是以絲毫不起疑心。
虛竹初時隻道衆位前輩師長别有深意,他是第三輩的小和尚,如何敢妄自出頭?然眼見形勢急轉直下,衆師長盡皆悲怒沮喪,無可奈何,本寺顯然面臨重大劫難,便欲挺身而出,指明鸠摩智所施展的不是少林派絕技。
但二十餘年來,他在寺中從未當衆說過一句話,在大殿中一片森嚴肅穆的氣象之下,話到口邊,不禁又縮了回去。
隻聽鸠摩智道:“方丈既如此說,那是自認貴派七十二門絕技,中間不免大有毛病,甚或根本并非貴派自創,這個‘絕’字,須得改一改了。
” 玄慈默然不語,心中如受刀剜。
玄字班中一個身形高大的老僧厲聲說道:“國師已占上風,本寺方丈亦自認本寺舊傳規矩可改,何以仍如此咄咄逼人,不留絲毫餘地?”正是玄止。
鸠摩智微笑道:“小僧不過想請方丈應承一句,以便遍告天下武林同道。
以小僧之見,少林寺不妨從此散了,諸位高僧分投清涼、普渡諸處寺院托庇安身,各奔前程,便欲投身吐蕃國改修密宗佛法,拜于上師喇嘛座下,小僧也可代為設法先容。
豈非勝在浪得虛名的少林寺中苟且偷安?” 他此言一出,少林群僧涵養再好,也都忍耐不住,紛紛大聲呵斥。
群僧這時方始明白,這鸠摩智上得少室山來,竟是要以一人之力将少林寺挑了,不但他自己名垂千古,也使得中原武林從此少了一座重鎮,于他吐蕃國大有好處。
隻聽他朗聲說道:“小僧孤身來到中土,本意想見識一下少林寺的風範,且看這号稱中原武林泰山北鬥之地,是怎樣一副莊嚴宏偉的氣象。
但聽了諸位高僧的言語,看了各位高僧的舉止,嘿嘿嘿,似乎還及不上僻處南疆的大理國天龍寺。
唉!這可令小僧大失所望了。
” 玄字班中有人說道:“大理天龍寺枯榮大師和本因方丈佛法淵深,凡我釋氏弟子,無不仰慕。
出家人早無競勝争強之念,國師說我少林不及天龍,豈足介意?”說着緩步而出,乃是個滿面紅光的老僧。
他右手食指與中指輕輕搭住,臉露微笑,神色溫和。
鸠摩智也即臉露笑容,說道:“久慕玄渡大師的‘拈花指’絕技練得出神入化,今日得見,幸何如之。
”說着右手食拇兩指也輕輕搭住,作拈花之狀。
二僧左手同時緩緩伸起,向着對方彈了三彈。
隻聽得波波波三響,指力相撞。
玄渡大師身子一晃,突然間胸口射出三支血箭,激噴數尺,兩股指力較量之下,玄渡不敵,給鸠摩智三股指力都中在胸口,便如是利刃所傷。
玄渡大師為人慈和,極得寺中小輩僧侶愛戴。
虛竹十六歲那年,曾奉派為玄渡掃地烹茶,服侍了他八個月。
玄渡待他甚為親切,還指點了他一些羅漢拳的拳法。
此後玄渡閉關參禅,虛竹極少再能見面,但往日情誼,長在心頭。
這時見他突為指力所傷,知救援稍遲,立有性命之憂,他曾得蘇星河授以療傷之法,後來又學了破解生死符的秘訣,熟習扶傷救死之道,見玄渡胸口鮮血噴出,不暇細想,晃身搶到玄渡對面,虛托一掌。
其時相去隻一瞬之間,三股血水尚未落地,經他掌力一逼之下,竟又迅速回入玄渡胸中。
虛竹左手如彈琵琶,一陣輪指虛點,頃刻間封了玄渡傷口上下左右的十一處穴道,鮮血不再湧出,再将一粒靈鹫宮的治傷靈藥九轉熊蛇丸喂入他口中。
當日虛竹得段延慶指點,破解無崖子所布下的珍珑棋局之時,鸠摩智曾見過他一面,此刻突然見他越衆而出,以輪指虛點,封閉玄渡的穴道,手法之妙,功力之強,竟為自己生平所未見,不由得大吃一驚。
慧方等六僧那日見虛竹發掌擊死玄難,又見他做了外道别派的掌門人,種種怪異之處,沒法索解,當即負了玄難屍身,回到少林寺中。
玄慈方丈與衆高僧詳加查詢,得悉玄難是死于丁春秋“三笑逍遙散”的劇毒,與虛竹的掌擊無涉,久候虛竹不歸,派了十多名僧人出外找尋,也始終未見他蹤影。
虛竹回寺之日,适逢少林寺又遇重大變故,丐幫幫主莊聚賢竟遣人下帖,要少林派奉他為中原武林盟主。
玄慈連日與玄字輩、慧字輩群僧籌商對策,實不知那名不見經傳的莊聚賢是何等樣人物。
丐幫是江湖上第一大幫會,人數既衆,實力亦強,向來又以俠義自任,與少林派互相扶持,主持江湖正氣、武林公道,突然要強居于少林派之上,倒令衆高僧不知如何應付才是。
虛竹的師父慧輪見方丈和一衆師伯、師叔有要務在身,便不敢禀告虛竹回寺、連犯戒律之事。
是以他在園中挑糞澆菜,衆高僧也均不知,這時突然見他顯示高妙手法,倒送鮮血回入玄渡體内,人人自均驚異。
虛竹說道:“師伯祖,你且不要運氣,以免傷口出血。
”撕下自己僧袍,裹好了他胸口傷處。
玄渡苦笑道:“大輪明王……的……拈花指功……如此……如此了得!老衲拜……拜服。
”虛竹道:“師伯祖,他使的不是拈花指,也不是佛門武功。
” 群僧一聽,都暗暗不以為然。
鸠摩智的指法固然和玄渡一模一樣,連兩人溫顔微笑的神情也毫無二緻,卻不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的“拈花指”是什麼?群僧都知鸠摩智是吐蕃國的護國法師,敕封大輪明王,每隔五年,便在大雪山大輪寺開壇,講經說法,四方高僧居士雲集聆聽,執經問難,無不贊歎。
他是佛門中天下知名的高僧,所使的如何會不是佛門武功? 鸠摩智心中卻又一驚:“這小和尚怎知我使的不是拈花指?不是佛門武功?”一轉念間,便即恍然:“是了!那拈花指本是一門十分王道和平的功夫,隻點人穴道,制敵而不傷人,我急切求勝,以‘火焰刀’運功,指力太過淩厲,竟在那老僧胸口戳了三個小孔,便不是迦葉尊者拈花微笑的本意了。
這小和尚想必由此而知。
” 他天生睿智,自少年時起便疊逢奇緣,由密教甯瑪派上師授以“火焰刀”淩虛發勁的神功,在大理國天龍寺中連勝枯榮、本因、本相等高手,其後更因緣際會,取得小無相功秘笈。
此番來到少林,原是想憑一身武功,單槍匹馬地鬥倒這座聞名當世武林的古刹,眼見虛竹隻不過二十來歲,雖适才“輪指封穴”之技頗為玄妙,料想武功再高也屬有限,便微笑道:“小師父竟說我這拈花指不是佛門武學,卻令少林絕技置身何地?” 虛竹不善言辯,隻道:“我玄渡師伯祖的拈花指,自然是佛門武學,你……你大師所使這個……卻不是……”一面說,一面提起左手,學着玄渡的手法,也彈了三彈,指力中使上了小無相功。
他對人恭謹,這三彈不敢正對鸠摩智,隻是向無人處彈去,隻聽得镗、镗、镗三響,大殿上一口銅鐘發出巨聲。
虛竹這三下指力都彈在鐘上,便如以鐘槌用力撞擊一般。
衆僧聽了,盡皆驚異。
鸠摩智叫道:“好功夫!你試我一招般若掌!”說着雙掌一立,似是行禮,雙掌卻不合攏,呼的一聲,一股掌力從雙掌間疾吐而出,奔向虛竹,正是般若掌的“峽谷天風”。
然般若掌以“空、無、非空、非無”為要旨,他這一掌狠猛沉重,大非般若掌本意。
虛竹見他掌勢兇猛,非擋不可,當即以一招“天山六陽掌”将他掌力化去。
鸠摩智感到他這一掌之中隐含吸力,剛好克制自己這一招的掌力,宛然便是小無相功的底子,心中一凜,笑道:“小師父,你這是佛門功夫麼?我今日來到寶刹,是要領教少林派的神技,你怎麼反以旁門功夫賜招?少林武功在大宋國向稱數一數二,難道徒具虛名,不足以與異邦的武功相抗麼?”他一試出虛竹的内功特異,自己無制勝把握,便以言語擠兌,要他隻用少林派的功夫。
虛竹怎明白他的用意,直言相告:“小僧資質愚魯,于本派武功隻學了一套羅漢拳,一套韋陀掌,那是本派紮根基的入門功夫,如何能與國師過招?”鸠摩智哈哈一笑,道:“既然如此,你倒也有自知之明,不是我的對手,那便退下吧!”虛竹道:“是!小僧告退。
”合十行禮,退入虛字輩群僧的班次。
玄慈方丈卻精明之極,雖不明白虛竹武功的由來,但看他适才所演的幾招,招數精奇,内功深厚,足可與鸠摩智相匹敵,少林寺今日面臨存亡榮辱的大關頭,不如便遣他出去抵擋一陣,縱然落敗,也總是個轉機,勝于一籌莫展,便道:“國師自稱精通少林派七十二門絕技,高明淵博,令人佩服。
少林派的入門粗淺功夫,自是更加不放在國師眼裡了。
虛竹,本寺僧衆現今以‘玄、慧、虛、空’排行,你是本派的第三代弟子,本來決無資格跟吐蕃國第一高手國師過招動手。
但國師萬裡遠來,良機難逢,你便以羅漢拳和韋陀掌的功夫,請國師指點幾招。
”他将話說在頭裡,虛竹隻不過是少林寺第三代“虛”字輩的小僧,所會的不過是少林派的入門粗淺功夫,敗在鸠摩智手下,于少林寺威名并無所損,但隻要僥幸勉強支持得一炷香、兩炷香的時刻,自己乘勢喝止雙方,鸠摩智便無顔再糾纏下去了。
虛竹聽得方丈有令,自不敢有違,躬身應道:“是。
”走上幾步,合十說道:“請國師手下留情!”心想對方是前輩高人,決不會先行出招,當即雙掌一直拜了下去,正是韋陀掌的起手式“靈山禮佛”。
他在少林寺中半天念經,半天練武,十多年來,已将這套羅漢拳和韋陀掌練得滾瓜爛熟。
這招“靈山禮佛”本來隻是禮敬敵手的姿式,意示佛門弟子禮讓為先,決非好勇鬥狠之徒。
但他此刻身上既具逍遙派三大高手深厚内力,複得童姥盡心點撥,而靈鹫宮地下石窖中數十日面壁揣摩,更得益良多,雙掌一拜下,身上僧衣便即微微鼓起,真氣流轉,護住了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