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 解不了 名缰系嗔貪

關燈
人都早已給人殺了。

    至于去天台山止觀寺保護智光大師,方丈師兄另行派得有人。

    我們見喬峰帶同阿朱向南方而去,便不再跟蹤,自行回寺。

    ” 玄寂、玄垢、玄石等僧在武林中數十年來威名素著,正直無私,衆所周知,他們既這麼說,神山等僧聽了絕無懷疑。

     神山上人問道:“止觀寺智光大師命喪少林派‘摩诃指’之下,不知方丈師兄有何解說?”玄慈合十當胸,緩緩說道:“我佛慈悲!智光大師是服毒圓寂的。

    他所服毒藥是尋常的砒霜,是他弟子樸者和尚從天台縣城的仁濟藥店中,分作十天慢慢取來的。

    他取藥乃奉智光大師的囑咐,對藥店說是師父要合藥。

    智光大師在浙東名聞遐迩,人人敬仰,樸者和尚去藥店取藥,藥店從不敢推辭,亦不肯收錢。

    ” 隻見玄渡大師站起身來,說道:“方丈師兄曾派小僧前往天台山查究。

    智光大師确是服砒霜自盡。

    小僧細問那樸者和尚,他哭哭啼啼,說不知師父命他取藥是要自盡,早知如此,他該用甘草粉冒充砒霜。

    他說有一位喬大爺和阮姑娘,确是來見過師父。

    師父對他們客客氣氣,說了好一會話,他們離開之後,才發覺師父已然圓寂。

    到了晚上,法身上才眼鼻流血。

    沒想到第二天早晨,卻見到師父眼珠凸出,後腦骨碎裂,卻不知哪一個惡人,半夜裡偷偷來殘害師父法體。

    他說沒好好保護師父法體,對不起師父,大力掌掴自己。

    我對他說,殘害大師法體之人,武功異常了得,以極剛猛指力點了大師法身的左右太陽穴,就算你拼了命,也阻不住他。

    不料這樸者和尚自怨自艾,竟爾上吊死了。

    ”說着長歎一聲。

     神山道:“那喬峰來見智光大師,自是要逼問雁門關外那帶頭大哥的姓名。

    智光大師不肯說,他便以‘摩诃指’傷了大師。

    眼珠凸出,後腦骨碎裂,可不是中了‘摩诃指’的情狀嗎?”玄慈道:“不是喬峰。

    ”神山道:“還請方丈師兄指點其中原由。

    ” 玄慈緩緩說道:“神山師兄垂詢,何以得知智光大師并非中了喬峰的摩诃指力。

    隻因喬峰是在少林派學的武功,他學過降魔掌,便不能再學摩诃指,這兩門武功相反,不能并存于一身。

    ”神山緩緩搖頭,說道:“少林武功,當真有如此精微分别?”玄慈道:“這中間的分别,本來是有記載的。

    降魔掌和摩诃指,在敝寺均列于七十二絕技,一者輕柔,一者剛猛,極難并學齊練。

    玄生師弟,請你去藏經閣,将這兩門的法功心要取來,請神山上人和諸位大師指點。

    ” 當年神山上人到少林寺求師,還隻一十七歲。

    少林寺方丈靈門禅師和他接談之下,便覺他鋒芒太露,我慢貢高之氣極盛,器小易盈,不是傳法之人,若在寺中做個尋常僧侶,他又必不能甘居人下,日後定生事端,是以婉言相拒。

    神山這才投到清涼寺中,他才能傑出,隻三十歲時便做了清涼寺方丈。

    此人聰明穎悟,算得是武林中的奇才,不過清涼寺的武學淵源遠遜于少林,寺中所藏的拳經劍譜、内功秘要等等,不但為數有限,且大部分粗疏簡陋,不是第一流功夫。

    四十多年來他内功日深,早已遠遠超過清涼寺上代所傳武學典籍中所載,但拳劍功夫,終究有所不足,每當想起少林派的七十二項絕技,總不自禁又豔羨,又惱恨。

     是以徐長老一死,便想借故來向少林寺尋釁,于是大邀幫手。

    但各處高僧一聽說是到少林寺興師問罪,多加推托,不肯參與,神山費了長時期水磨功夫,才邀到大相國寺、東林寺、淨影寺各處名寺的高僧。

     這時聽玄慈方丈命人去取降魔掌與摩诃指兩大絕技的典籍,心下甚喜,暗想今日當有機緣一見少林絕技的面目。

    玄生道:“是!”轉身出殿,過不多時,便即取到,交給玄慈。

    大雄寶殿和藏經閣相距幾達三裡,玄生在片刻間便将經書取到,輕功了得,身手敏捷之極。

    外人不知内情,也不以為異,少林寺衆僧卻無不暗自贊歎。

     那兩部經書紙質黃中發黑,顯是年代久遠。

    玄慈将經書放上方桌,說道:“衆位師兄請看,兩部經書中各自叙明創功的經曆,以及功法的要旨。

    ”說着将《降魔掌法》與《摩诃指秘要》兩部抄本分别交給神山上人和觀心大師。

    兩人恭謹接過翻閱,見序文中述說兩門神功創建的由來,“降魔掌”為少林寺第八代方丈元元大師所創,出掌輕柔,若有若無。

    “摩诃指法”則是在少林寺挂單四十年的七指頭陀所創,因系外來頭陀,功法與少林派傳統功夫大不相同,純走剛猛路子,書中諄諄告誡,凡已練少林佛門柔功者決不可練,否則内息極易走岔,如師承照護不善,難免嘔血,重傷難治。

     玄慈方丈待二僧看了一會,将抄本傳交道清、覺賢二位大師,等六僧都看了序文,說道:“各位大師,敝寺雖有七十二項絕技,但一來每一項功法均極難練,縱是天資卓異之人,一生亦不易練成一項,何況各項絕技練到精處高處,總之不過在武學上勝人一籌而已,既能以甲門功夫勝人,便不必再以乙門功夫勝人,至于丙門、丁門,更加不必去練了。

    敝寺曆代祖師傳法授徒,均以佛法為首,武學為末,僧衆若孜孜專研武功,于佛法的參悟修為必定有礙。

    就算是俗家弟子,敝寺也向來不教他修煉一門絕技以上,以免他貪多務得,深中貪毒。

    喬峰曾由玄苦師弟授以‘降魔掌’,玄苦師弟自己不會‘摩诃指法’,喬峰亦未跟别的少林僧學過武功,此節老衲深知,決無錯誤。

    本寺玄字輩師兄弟以及下一輩武功較高的僧侶,大都自羅漢拳學起,學到降魔掌或般若掌而止。

    老衲在四十歲上見獵心喜,學了大金剛拳,内力走了剛猛路子,自此練般若掌便生窒礙,至今好生後悔。

    ” 突然外面一個清朗的聲音遠遠傳來,說道:“諸位高僧相聚少林寺講論武功,實乃盛事。

    小僧能否有緣做個不速之客,在旁恭聆雙方高見麼?”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地送入了各人耳中。

    聲音來自山門之外,入耳如此清晰,卻又中正平和,并不震人耳鼓,說話者内功之高之純,可想而知;而他身在遠處,卻又如何得聞殿中講論? 玄慈微微一怔,便運内力說道:“既是佛門同道,便請光臨。

    ”又道:“玄鳴、玄石兩位師弟,請代我迎接嘉賓。

    ”玄鳴、玄石二人躬身道:“是!”剛轉過身來,待要出殿,門外那人已道:“迎接是不敢當。

    今日得會高賢,委實不勝之喜。

    ” 他每說一句,聲音便近了數丈,剛說完“之喜”兩個字,大殿門口已出現了一位寶相莊嚴的中年僧人,雙手合十,面露微笑,說道:“吐蕃國山僧鸠摩智,參見少林寺方丈。

    ” 群僧見到他如此身手,本是驚異之極,待聽他自己報名,許多人都“哦”的一聲,說道:“原來是吐蕃國師大輪明王到了!” 玄慈站起身來,搶上兩步,合十躬身,說道:“國師遠來東土,實乃有緣。

    ”便為神山、觀心、道清等客來大師,玄寂、玄渡等少林高輩僧侶逐一引見。

     衆僧相見罷,玄慈在正中設了一個座位,請鸠摩智就座。

    鸠摩智略一謙遜,便即坐了,這一來,他是坐在神山的上首。

    旁人倒也沒什麼,神山卻暗自不忿:“你這番僧裝神弄鬼,未必便有什麼真實本領,待會倒要試你一試。

    ” 鸠摩智道:“小僧适才在山門外聽到玄慈大師講論武功,宏法高論,深受教益,隻其中一節,小僧卻不敢苟同。

    ”玄慈道:“敬請國師指點開示。

    ” 鸠摩智微微一笑,說道:“方丈大師言道,少林寺縱使是俗家弟子,也往往不教他修習一門以上的絕技,以免他貪多務得,深中貪毒。

    但以小僧愚見,少林寺這項規矩,隻怕是太死闆了些,限制了才智卓絕之士上窺高深武學之路。

    在這規矩之下,隻怕少林七十二絕技難以發揚光大,再過得千百年,不免仍是如此這般。

    就拿‘摩诃指’和‘般若掌’兩項絕技來說,其實兩者兼通,又有何難?就算一人身兼七十二門絕技,也并非決無可能。

    ”他娓娓說來,似乎心平氣和,但話中之意,顯已對少林武學心生藐視。

    少林群僧聽了,均感不忿。

     玄生朗聲道:“據國師所言,有人以一身而能兼通敝派七十二門絕技?”鸠摩智點頭道:“不錯!”玄生道:“敢問國師,這位大英雄是誰?”鸠摩智道:“大英雄之稱,殊不敢當。

    ”玄生變色道:“便是國師?”鸠摩智點頭合十,神情肅穆,道:“正是。

    ” 這兩字一出,群僧盡皆變色,均想:“此人大言炎炎,一至于此,莫非是瘋了?” 少林七十二門絕技有的專練下盤,有的專練輕功,有的以拳掌見長,有的以暗器取勝,或刀或棒,每一門各有各的特長,使劍者不能使禅杖,擅大力神拳者不擅收發暗器,精于腿上功夫的,拳掌之道不免稍遜。

    雖有人同精三四門絕技,那也是以互相并不抵觸為限。

    少林諸高僧固所深知,神山、道清等也皆洞曉。

    要說一身兼擅七十二絕技,自是欺人之談。

     少林七十二門絕技之中,更有十三四門異常難練,縱是天資極高之人,畢生苦修一門,也未必一定能夠練成。

    此時少林全寺僧衆千餘人,以千餘僧衆所會者合并,七十二絕技也數不周全。

    眼看鸠摩智不過五十來歲年紀,就說每年能練成一項絕技,一出娘胎算起,那也得七十二年功夫,這七十二項絕技每一項都艱深繁複之極,難道他竟能在一年之中練成數項? 玄生心中暗暗冷笑,臉上仍不脫恭謹之色,說道:“國師并非我少林派中人,然則摩诃指、般若掌、大金剛拳等幾項功夫,卻也精通麼?” 鸠摩智微笑道:“不敢,還請玄生大師指教。

    ”身形略側,左掌突然平舉,右拳呼的一聲直擊而出,如來佛座前一口燒香的銅鼎受到拳勁,镗的一聲,跳了起來,正是大金剛拳法中的一招“洛鐘東應”。

    拳不着鼎而銅鼎發聲,還不算如何艱難,這一拳明明是向前擊出,銅鼎卻向上跳,可見拳力之巧,實已深得“大金剛拳”的秘要。

     鸠摩智不等銅鼎落下,左手反拍一掌,姿勢正是般若掌中的一招“懾伏外道”,銅鼎在空中轉了半個圈子,啪的一聲,有什麼東西落下來,隻是鼎中有許多香灰跟着散開,煙霧彌漫,一時看不清是什麼物件。

    其時“洛鐘東應”這一招餘力垂盡,銅鼎急速落下,鸠摩智伸出大拇指向前一捺,一股淩厲的指力射将過去,銅鼎突然向左移開了半尺。

    鸠摩智連捺三下,銅鼎移開了一尺又半,這才落地。

     少林衆高僧心下歎服,知他這三捺看似平凡無奇,其中所蘊蓄的功力實已超凡入聖,正是摩诃指的正宗招數,叫做“三入地獄”。

    那是說修習這三捺時用功之苦,每捺一下,便如入了一次地獄一般。

     香灰漸漸散落,露出地下一塊手掌大的物事來。

    衆僧一看,不禁都驚叫一聲。

    那物事是一隻黃銅手掌,五指宛然,掌緣指緣閃閃生光,燦爛如金,掌背卻呈灰綠色。

     鸠摩智袍袖一拂,笑道:“這‘袈裟伏魔功’練得不精之處,還請方丈師兄指點。

    ”一句話方罷,他身前七尺外的那口銅鼎竟如活了一般,忽然連打幾個轉,轉定之後,本來向内的一側轉而向外,但見鼎身正中剜去了一隻手掌之形,割口處也是黃光燦然。

    輩份較低的群僧這才明白,鸠摩智适才使到般若掌中“懾伏外道”那一招之時,掌力有如寶刀利刃,竟在鼎上割下了手掌般的一塊。

     霎時之間,大殿上寂靜無聲,人人均為鸠摩智的絕世神功所鎮懾。

     過了良久,玄慈長歎一聲,說道:“老衲今日始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老衲數十年苦學,在國師眼中,實不足一哂。

    少林寺的舊規矩,隻怕大有修正餘地。

    ” 鸠摩智不動聲色,隻合十說道:“善哉,善哉!方丈師兄何必太謙?” 少林合寺僧衆卻個個垂頭喪氣,都明白方丈給逼到要說這番話,不但自認少林派武功技不如人,一向自豪稱雄的所謂七十二絕技,也不過爾爾而已,而且所定規矩也未必合理恰當。

    少林派數百年來享譽天下,執中原武學之牛耳。

    這麼一來,不但少林寺一敗塗地,亦使中土武人在番人之前大丢臉面。

    神山、觀心、道清、覺賢、融智、神音諸僧也均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