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省侍郎已上,學士、禦史中丞、觀察使并赴。
奏教坊樂,酒七行,皆供禦杏仁,蓋非常例也。
禮部王員外言:今謂面油為玉龍膏。
太宗皇帝始合此藥,以白玉碾龍合子貯之,因以名焉。
又雲:昔于孫四皓家得七寶簾數尺,皆以七寶縱橫編綴,工巧不可名言也。
右屯衛将軍孫守彬家富于财,置酒模于明德坊,常有四老人飲其上,俗有四皓之名。
禮部劉郎中莘老言:昔年郓州進士李矩赴公試,問同人李演雲:「堯舜如何可以對天地否」演對雲:「似此疑惑事,切不可用。
」聞者無不大噱。
餘昔知安州,見時丙推官言;羅恺初及第,鄭獬在翰林,以詩賀之。
恺以公狀為謝:「具位詩一篇:右伏蒙尊慈,特有寵惠。
感荷之至,但切下情。
」鄭雲:「賴此詩不是公用。
」都下莫不傳以為笑也。
八月壬子,文德殿宣制:授皇子彰武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延安郡王,昭容朱氏進位賢妃。
三省及在京應職事官皆赴班集,寄祿官不與焉。
三佛齊、注辇國朝貢,見延和殿,引至柱外跪,撒金蓮花、真珠、龍腦于禦坐前,謂之撒殿。
初至阙,先具陳請,诏方許之。
新定儀制:宰相、兩省侍郎、尚書左右丞,皆朱衣吏兩人雙引。
樞密院官,紫衣吏一人前導。
禦史中丞、知雜禦史,亦朱衣吏兩人雙引。
尚書、侍郎、學士、待制、兩省給、舍及太平大夫已上,并朱衣吏一人引。
膳部魯郎中言:昔知萬州、南山甚秀,去城三十裡,遠望如婦人簪花之狀。
州中謂之真女石。
一本作「貞」。
登山視之,即一石觜上有紫荊一枝。
州中女子至七八十不嫁者。
夫死,義不再行,蓋有真女之風焉。
禮部王員外言:昔在金陵,有一士子為魚鲠所苦,累日不能飲食。
忽見賣白饧者,因買食之,頓覺無恙,然後知饧能治魚鲠也。
後見孫真人書,已有此方矣。
餘知安州,有鼎州通判柳應辰為餘傳治魚鲠法:以倒流水半盞,先問其人使之應,吸其氣入水中,面東誦元、亨、利、貞七遍,吸氣入水,飲少許即差。
亦嘗試之,甚驗。
禮部謝侍郎言幹山藥法;刮去皮,以厚紙裹挂于風中,最良。
又置焙籠中,下鋪茅數寸,以微火烘之,亦佳,作湯點如新者。
乳香最難研,先置壁罅中日許,入缽乃不粘。
祠部趙郎中亦雲:研乳香,取指甲三兩片置缽中,尤易末爾。
考功蔡員外超授起居郎,其季卞方為右史,兄弟并直螭階,士林竦美焉。
舊三司勾院井泉最苦。
熙甯中,三司火,始引金水河注省中,去井差近。
未逾年,遂為甘泉,名著都下,品第一。
因知水脈流通者,無不甘冽雲。
元微之詩雲:「松門待制應全遠,藥樹監搜可得知。
」蓋有唐宣政殿為正衙,殿廷東西有四松,松下待制官立班之地,舊圖至今猶存。
按開成元年正月,诏以入合日,次對官班退立于東階松樹下,須宰臣奏事畢,齊至香桉前各言本司事。
雖紫宸殿亦有松樹,為待對官立位,六殿門外有藥樹,監察禦史監搜之位在焉。
唐制:百官入宮殿門必搜,監察所掌也。
太和元年诏曰:「自魏晉以降,參用霸制,虛儀搜索,因習尚存。
朕方推表大信,寘人心腹。
況吾台宰,又何間焉自今已後坐朝,衆寮既退,宰臣複進奏事,其監搜宜停。
」 戶部王員外言:元昆駕部郎中比自長安歸,攜藥樹數株至京師,其葉蔥翠可愛。
于今關右頗多,人罕識者。
漢制以侍中執虎子。
禮部王員外因讀《西京雜記》雲:漢朝以玉為虎子,以為便器,使侍中執之,行幸以從。
又知虎子以玉為之也。
李廣獵于冥山之北,射虎,斷其髑髅以為枕,示服猛也。
又鑄銅象形為溲器,示厭服之,故謂之虎子雲。
禮部劉郎中《借東京記》雲:相國寺前有公子亭,臨汴水。
大中祥符七年,徙近西北,真景靈宮,即魏公子無忌勝之地也。
天清寺繁台,梁孝王常按歌吹台。
阮公詩雲:「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台。
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後有繁氏居其側,裡人呼為繁
奏教坊樂,酒七行,皆供禦杏仁,蓋非常例也。
禮部王員外言:今謂面油為玉龍膏。
太宗皇帝始合此藥,以白玉碾龍合子貯之,因以名焉。
又雲:昔于孫四皓家得七寶簾數尺,皆以七寶縱橫編綴,工巧不可名言也。
右屯衛将軍孫守彬家富于财,置酒模于明德坊,常有四老人飲其上,俗有四皓之名。
禮部劉郎中莘老言:昔年郓州進士李矩赴公試,問同人李演雲:「堯舜如何可以對天地否」演對雲:「似此疑惑事,切不可用。
」聞者無不大噱。
餘昔知安州,見時丙推官言;羅恺初及第,鄭獬在翰林,以詩賀之。
恺以公狀為謝:「具位詩一篇:右伏蒙尊慈,特有寵惠。
感荷之至,但切下情。
」鄭雲:「賴此詩不是公用。
」都下莫不傳以為笑也。
八月壬子,文德殿宣制:授皇子彰武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延安郡王,昭容朱氏進位賢妃。
三省及在京應職事官皆赴班集,寄祿官不與焉。
三佛齊、注辇國朝貢,見延和殿,引至柱外跪,撒金蓮花、真珠、龍腦于禦坐前,謂之撒殿。
初至阙,先具陳請,诏方許之。
新定儀制:宰相、兩省侍郎、尚書左右丞,皆朱衣吏兩人雙引。
樞密院官,紫衣吏一人前導。
禦史中丞、知雜禦史,亦朱衣吏兩人雙引。
尚書、侍郎、學士、待制、兩省給、舍及太平大夫已上,并朱衣吏一人引。
膳部魯郎中言:昔知萬州、南山甚秀,去城三十裡,遠望如婦人簪花之狀。
州中謂之真女石。
一本作「貞」。
登山視之,即一石觜上有紫荊一枝。
州中女子至七八十不嫁者。
夫死,義不再行,蓋有真女之風焉。
禮部王員外言:昔在金陵,有一士子為魚鲠所苦,累日不能飲食。
忽見賣白饧者,因買食之,頓覺無恙,然後知饧能治魚鲠也。
後見孫真人書,已有此方矣。
餘知安州,有鼎州通判柳應辰為餘傳治魚鲠法:以倒流水半盞,先問其人使之應,吸其氣入水中,面東誦元、亨、利、貞七遍,吸氣入水,飲少許即差。
亦嘗試之,甚驗。
禮部謝侍郎言幹山藥法;刮去皮,以厚紙裹挂于風中,最良。
又置焙籠中,下鋪茅數寸,以微火烘之,亦佳,作湯點如新者。
乳香最難研,先置壁罅中日許,入缽乃不粘。
祠部趙郎中亦雲:研乳香,取指甲三兩片置缽中,尤易末爾。
考功蔡員外超授起居郎,其季卞方為右史,兄弟并直螭階,士林竦美焉。
舊三司勾院井泉最苦。
熙甯中,三司火,始引金水河注省中,去井差近。
未逾年,遂為甘泉,名著都下,品第一。
因知水脈流通者,無不甘冽雲。
元微之詩雲:「松門待制應全遠,藥樹監搜可得知。
」蓋有唐宣政殿為正衙,殿廷東西有四松,松下待制官立班之地,舊圖至今猶存。
按開成元年正月,诏以入合日,次對官班退立于東階松樹下,須宰臣奏事畢,齊至香桉前各言本司事。
雖紫宸殿亦有松樹,為待對官立位,六殿門外有藥樹,監察禦史監搜之位在焉。
唐制:百官入宮殿門必搜,監察所掌也。
太和元年诏曰:「自魏晉以降,參用霸制,虛儀搜索,因習尚存。
朕方推表大信,寘人心腹。
況吾台宰,又何間焉自今已後坐朝,衆寮既退,宰臣複進奏事,其監搜宜停。
」 戶部王員外言:元昆駕部郎中比自長安歸,攜藥樹數株至京師,其葉蔥翠可愛。
于今關右頗多,人罕識者。
漢制以侍中執虎子。
禮部王員外因讀《西京雜記》雲:漢朝以玉為虎子,以為便器,使侍中執之,行幸以從。
又知虎子以玉為之也。
李廣獵于冥山之北,射虎,斷其髑髅以為枕,示服猛也。
又鑄銅象形為溲器,示厭服之,故謂之虎子雲。
禮部劉郎中《借東京記》雲:相國寺前有公子亭,臨汴水。
大中祥符七年,徙近西北,真景靈宮,即魏公子無忌勝之地也。
天清寺繁台,梁孝王常按歌吹台。
阮公詩雲:「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台。
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後有繁氏居其側,裡人呼為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