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回 實彈擊仇殺身成仁 滿斛飲恨借酒消愁
關燈
小
中
大
再說光緒皇帝,自回銮之後,仍軟禁在瀛台。
太後不許他再行親政。
皇帝的身邊,隻有瑾妃一人伺候。
光緒帝每于花晨月夕,就景傷心。
又因瑾妃在旁,便想起珍妃的慘死,不免時常欷噓流涕。
瑾妃見皇帝哭了,也掩面悲啼,他二人時時楚囚對泣,竟無一人去排解過了些時,已交冬令,北風凜冽,雪花亂飄,平地積雪,海子裡冰,已結得非常之厚皇帝見了,不覺大發奇想,要從冰上走過去,到對面遊玩一番。
瑾妃忙對皇帝說道:“那冰尚未結實,皇帝不可冒險。
” 光緒皇帝一定不肯聽,決意要踏冰渡過去。
于是叫一個小太監扶持着,一步一步地,從冰上走過去,遊玩了一回,仍從冰上回來,瑾妃倒也非常的歡喜次日皇帝又要踏冰,仍叫小太監扶着。
皇帝又從冰上走過去。
那近岸的冰塊,果然結得很厚。
但走了正中,水漸漸地深了,隻見有水,不見有冰。
光緒皇帝心中疑惑,便不敢前走誰知那小太監一腳已陷到水裡去了。
光緒帝顧不得那小太監,忙掉轉頭來,跑回瀛台而去。
後來想了半天,才知道大約是昨天踏冰,到對岸去遊玩,又被太後那裡有小太監看見,奏知太後,太後派人到海子裡,把正中的冰塊打碎了。
因此光緒皇帝的交通,仍是與從前一般的繼絕。
光一陰一似箭,日月如梭。
轉瞬之間,又是幾年的歲月。
這幾年之中,倒也苟且偷安,并無變故。
那一年朝中的大臣,又紛紛地更動一番。
把兩湖總督張之洞,調署軍機大臣。
袁世凱調任直隸總督,總理大臣是慶親王奕匡。
協辦大學士徐桐。
又下谕旨禁止纏足,實行滿漢通婚。
太後這年,很做了些事。
到了五月中旬,安徽撫台恩銘,忽然被刺。
那刺客便是安徽候道徐錫麟,他本是日本留學士,年紀不到三十歲,胸中頗有大志,素負革命思想。
在海外結識了許多同志,打算回國革命。
他便想以做官為途徑,便有他的同學,名秋瑾的替他拿錢捐官。
那秋瑾是一個女士,也是革命巨子。
徐錫麟捐了一個候補道,分發到安徽,投在恩銘的門下。
恩銘很賞識他,大有錄用之意,就委他為練兵委員。
徐錫麟居然有了兵權,就約定同志們起義。
這時恩銘又委徐錫麟為巡警學堂總辦。
不但有權,而且有勢。
徐錫麟便約天津的同志,趕快到安徽來,以便乘機舉事。
誰知天津的同志,因事機不密,被官廳捕去,徐錫麟恐大事敗露,反為不美,不如先下手為強。
就乘恩銘巡警學堂行畢業禮之際,出其不意,拔一出手槍将恩銘擊死,徐錫麟欲逃不得,亦被擒住。
他便慷慨而談,直供不諱。
後奉旨淩遲處死,剖腹取心,祭奠那已死的恩銘。
秋瑾在浙辦學堂,亦被紹興府知府捉住。
那知府還是秋瑾的義父,反竟不惜殺了秋瑾以博功名。
革命一黨一因徐錫麟、秋瑾二人失敗之後,更為奮進。
這年秋天,安徽又有熊成基兵變之事。
太後見革命一黨一這般的利害,就想設法補救大局。
乃向日本政一府交涉,驅逐孫文、黃興胡漢民等出日本國境。
張之洞等奏請立悉,以順民心。
太後也頗為贊成,便派載澤等赴海外各國,調查憲政。
載澤等領旨,便乘專車出京,卻在正一陽一門外東車站上,又被吳越抛了一個炸彈。
出洋的五大臣中,倒傷了兩個,隻得改日再行料理出洋。
這一個炸彈,卻想起辦工巡局來了。
巡官曰警巡,巡警曰巡捕。
政部大臣為肅親王善耆,力主仿照西制,改為巡警。
派侍郎毓朗赴日本考察警政。
毓郎留日三月專研日文,歸來載書萬卷。
皆與警政有關之典籍。
聘日人川島,為巡警學堂監督,将所有巡捕,一律改編巡警。
一切公文法令,由毓郎手訂。
善耆每于嚴冬,親乘馬車,赴各巡警駐在地檢查,身着白羊皮袍,
太後不許他再行親政。
皇帝的身邊,隻有瑾妃一人伺候。
光緒帝每于花晨月夕,就景傷心。
又因瑾妃在旁,便想起珍妃的慘死,不免時常欷噓流涕。
瑾妃見皇帝哭了,也掩面悲啼,他二人時時楚囚對泣,竟無一人去排解過了些時,已交冬令,北風凜冽,雪花亂飄,平地積雪,海子裡冰,已結得非常之厚皇帝見了,不覺大發奇想,要從冰上走過去,到對面遊玩一番。
瑾妃忙對皇帝說道:“那冰尚未結實,皇帝不可冒險。
” 光緒皇帝一定不肯聽,決意要踏冰渡過去。
于是叫一個小太監扶持着,一步一步地,從冰上走過去,遊玩了一回,仍從冰上回來,瑾妃倒也非常的歡喜次日皇帝又要踏冰,仍叫小太監扶着。
皇帝又從冰上走過去。
那近岸的冰塊,果然結得很厚。
但走了正中,水漸漸地深了,隻見有水,不見有冰。
光緒皇帝心中疑惑,便不敢前走誰知那小太監一腳已陷到水裡去了。
光緒帝顧不得那小太監,忙掉轉頭來,跑回瀛台而去。
後來想了半天,才知道大約是昨天踏冰,到對岸去遊玩,又被太後那裡有小太監看見,奏知太後,太後派人到海子裡,把正中的冰塊打碎了。
因此光緒皇帝的交通,仍是與從前一般的繼絕。
光一陰一似箭,日月如梭。
轉瞬之間,又是幾年的歲月。
這幾年之中,倒也苟且偷安,并無變故。
那一年朝中的大臣,又紛紛地更動一番。
把兩湖總督張之洞,調署軍機大臣。
袁世凱調任直隸總督,總理大臣是慶親王奕匡。
協辦大學士徐桐。
又下谕旨禁止纏足,實行滿漢通婚。
太後這年,很做了些事。
到了五月中旬,安徽撫台恩銘,忽然被刺。
那刺客便是安徽候道徐錫麟,他本是日本留學士,年紀不到三十歲,胸中頗有大志,素負革命思想。
在海外結識了許多同志,打算回國革命。
他便想以做官為途徑,便有他的同學,名秋瑾的替他拿錢捐官。
那秋瑾是一個女士,也是革命巨子。
徐錫麟捐了一個候補道,分發到安徽,投在恩銘的門下。
恩銘很賞識他,大有錄用之意,就委他為練兵委員。
徐錫麟居然有了兵權,就約定同志們起義。
這時恩銘又委徐錫麟為巡警學堂總辦。
不但有權,而且有勢。
徐錫麟便約天津的同志,趕快到安徽來,以便乘機舉事。
誰知天津的同志,因事機不密,被官廳捕去,徐錫麟恐大事敗露,反為不美,不如先下手為強。
就乘恩銘巡警學堂行畢業禮之際,出其不意,拔一出手槍将恩銘擊死,徐錫麟欲逃不得,亦被擒住。
他便慷慨而談,直供不諱。
後奉旨淩遲處死,剖腹取心,祭奠那已死的恩銘。
秋瑾在浙辦學堂,亦被紹興府知府捉住。
那知府還是秋瑾的義父,反竟不惜殺了秋瑾以博功名。
革命一黨一因徐錫麟、秋瑾二人失敗之後,更為奮進。
這年秋天,安徽又有熊成基兵變之事。
太後見革命一黨一這般的利害,就想設法補救大局。
乃向日本政一府交涉,驅逐孫文、黃興胡漢民等出日本國境。
張之洞等奏請立悉,以順民心。
太後也頗為贊成,便派載澤等赴海外各國,調查憲政。
載澤等領旨,便乘專車出京,卻在正一陽一門外東車站上,又被吳越抛了一個炸彈。
出洋的五大臣中,倒傷了兩個,隻得改日再行料理出洋。
這一個炸彈,卻想起辦工巡局來了。
巡官曰警巡,巡警曰巡捕。
政部大臣為肅親王善耆,力主仿照西制,改為巡警。
派侍郎毓朗赴日本考察警政。
毓郎留日三月專研日文,歸來載書萬卷。
皆與警政有關之典籍。
聘日人川島,為巡警學堂監督,将所有巡捕,一律改編巡警。
一切公文法令,由毓郎手訂。
善耆每于嚴冬,親乘馬車,赴各巡警駐在地檢查,身着白羊皮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