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四回 拳民肇禍擾京師 義和捐軀谏太後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這時竟有一個禦史,名叫王倍佑的上了一個封奏,硬說義和拳是忠君一愛一國。
端王見大喜,便将王倍佑的奏摺呈與太後看。
太後立刻召見王倍佑,問他知道義和拳的事麼。
王倍佑奏道:“臣家中的兒子,多習義和拳,所以知道他們,是忠義之民,一定可以為國家出力的。
” 太後聽了甚喜,過了三兩天,就将王倍佑升為順天府丞。
這個消息傳出去,那義和拳的首領李來忠更為得意洋洋。
裕祿對于李來忠,又特别優待,準他們設壇練拳。
各村各鎮,義和拳的一黨一羽,都布滿了。
居然敢焚燒教堂,殺戮教士,參害教民,拆散鐵路,割斷電線,辱打官府。
漸漸一逼一近了京畿,聲勢更為浩大。
山東巡撫袁世凱又飛電奏請剿辦,都被端王一人壓住。
不多些日子,那義和拳竟敢鬧到蘆溝橋,眼看要鬧進北京來了。
便有近支王公,奏知太後。
太後大怒,就下了一道上谕派趙舒翹剛毅前往查辦。
端王見了谕旨,便請趙剛二人到府。
見面之後,端王問道:“你們二位,奉旨去查義民,有什麼辦法呢?” 趙剛二人,聽端王開口就稱義和拳為義民,就知道端王與義和拳定有勾結。
當時不敢說别的話,隻得陪着笑臉。
向端王道:“王一爺有何訓示呢?” 端王道:“聽說這些義民,已有好幾十萬了,現在涿州一帶就有十餘萬,你們二位此番前去千萬不可将義民看成了土匪才好。
” 趙剛二人連連答應:“喳,王一爺的訓示,我等是一定遵守的。
” 端王笑道:“将來大事若成,你們兩位,定有特别的升賞。
” 趙剛二人忙叩頭謝恩各退回宅。
次日趙舒翹、剛毅入宮請訓,太後說道:“這些義和拳乃是忠君一愛一國之人,雖是其心可嘉,但恐有匪人混雜在内。
況且他們果能槍炮不入,那便是國家的義卒,所以派你二人前去調查,事關緊要。
爾等必須詳細考查,實地察看,瞧瞧他們的,是不是真有把握,若是真的,我自有辦法,爾等去吧。
” 趙剛二人退去,又去拜見端王,端王向他二人說道:“你們二位請訓之時,老佛父有何谕旨。
” 趙舒翹道:“老佛爺的聖意,卻是很和平的,并無剿辦之意。
” 端王笑道:“如何,我料到老佛爺必定是嘉獎這些義民的啊。
” 剛毅道:“老佛爺固然是嘉獎,但怕他們沒有避槍炮的真本領。
” 端王道:“這是什麼話,我昨天接到神機營虎神營的報告,說武衛中軍楊統領不服義民,開槍轟擊大師兄,大師兄用手一指,楊統領就倒地死了,大師兄并未損傷毫發,這豈不是真的嗎?還有一件事。
天津有一個大師兄,被聶士成捉去,縛在樹上,用槍亂擊數十下子,居然連一槍也沒中,後來還是朱統領向他燒香,将那位大師兄請下來,大師兄才哈哈大笑而去。
這一件事更是人所共知的了,你們此去須要格外小心的才是。
” 趙剛二人道:“王一爺的意旨,我二人謹遵就是,請王一爺放心。
” 端王點頭,趙剛二人辭出。
次日出京,端王派了一營虎神營的兵,沿途保護。
趙剛二人到了盧溝橋,此時正有勇隊十餘營攔住,不許義和拳過河,趙剛二人一商議,必須親到涿州,才能查得真确。
遂在馬家堡用了午飯。
繞道過了長辛店,當晚住在良鄉。
良鄉縣知縣吳祿和,忙到行轅禀見。
趙剛二人傳見之後,便問義和拳的實在情形。
吳知縣禀道:“這些拳民,都是由外縣來的,卑縣也曾遵旨出示禁過,至于真像,就不甚了然了。
” 剛毅頓時大怒,說道:“這些都是義民。
” 知縣又抗禀道:“欽差大臣不曉得啊,那些義和拳,目無法紀,擾害地方,勒索官府,真是非常利害。
若有人稍為抵抗,他便指為奉教之人,就叫做二一毛一子,縛起來焚香拜表,立刻就殺,請大人恕情,那是拳民能這樣胡鬧嗎?” 趙舒翹道:“他們三尺之童,竟能執幹戈以衛社稷,掃滅洋人,保全國土,比那刮地皮的官兒,總要好的多呢。
” 知縣一聽,簡直是罵他了,忙轉過話頭答道:“誠如大人所說,那些拳民,真是義民内中很有些十二三歲的小孩子,就能拿刀殺人,若是義民,焉能這樣呢。
” 剛毅又道:“明天我們要傳喚他們,他們肯來嗎?” 知縣道:“卑職聽說那被殺的楊統領,就是因為傳喚大師兄的。
大人們若要傳喚他們,必須先派一個妥人去聲明較為穩當些。
” 趙舒翹問道:“他們在何處設壇,離這裡有多少路?” 知縣道:“琉璃河關帝廟内就有壇,離此地約二十多裡。
” 趙剛二人命知縣退下。
次日就派了兩位虎神營的營總,到窦
端王見大喜,便将王倍佑的奏摺呈與太後看。
太後立刻召見王倍佑,問他知道義和拳的事麼。
王倍佑奏道:“臣家中的兒子,多習義和拳,所以知道他們,是忠義之民,一定可以為國家出力的。
” 太後聽了甚喜,過了三兩天,就将王倍佑升為順天府丞。
這個消息傳出去,那義和拳的首領李來忠更為得意洋洋。
裕祿對于李來忠,又特别優待,準他們設壇練拳。
各村各鎮,義和拳的一黨一羽,都布滿了。
居然敢焚燒教堂,殺戮教士,參害教民,拆散鐵路,割斷電線,辱打官府。
漸漸一逼一近了京畿,聲勢更為浩大。
山東巡撫袁世凱又飛電奏請剿辦,都被端王一人壓住。
不多些日子,那義和拳竟敢鬧到蘆溝橋,眼看要鬧進北京來了。
便有近支王公,奏知太後。
太後大怒,就下了一道上谕派趙舒翹剛毅前往查辦。
端王見了谕旨,便請趙剛二人到府。
見面之後,端王問道:“你們二位,奉旨去查義民,有什麼辦法呢?” 趙剛二人,聽端王開口就稱義和拳為義民,就知道端王與義和拳定有勾結。
當時不敢說别的話,隻得陪着笑臉。
向端王道:“王一爺有何訓示呢?” 端王道:“聽說這些義民,已有好幾十萬了,現在涿州一帶就有十餘萬,你們二位此番前去千萬不可将義民看成了土匪才好。
” 趙剛二人連連答應:“喳,王一爺的訓示,我等是一定遵守的。
” 端王笑道:“将來大事若成,你們兩位,定有特别的升賞。
” 趙剛二人忙叩頭謝恩各退回宅。
次日趙舒翹、剛毅入宮請訓,太後說道:“這些義和拳乃是忠君一愛一國之人,雖是其心可嘉,但恐有匪人混雜在内。
況且他們果能槍炮不入,那便是國家的義卒,所以派你二人前去調查,事關緊要。
爾等必須詳細考查,實地察看,瞧瞧他們的,是不是真有把握,若是真的,我自有辦法,爾等去吧。
” 趙剛二人退去,又去拜見端王,端王向他二人說道:“你們二位請訓之時,老佛父有何谕旨。
” 趙舒翹道:“老佛爺的聖意,卻是很和平的,并無剿辦之意。
” 端王笑道:“如何,我料到老佛爺必定是嘉獎這些義民的啊。
” 剛毅道:“老佛爺固然是嘉獎,但怕他們沒有避槍炮的真本領。
” 端王道:“這是什麼話,我昨天接到神機營虎神營的報告,說武衛中軍楊統領不服義民,開槍轟擊大師兄,大師兄用手一指,楊統領就倒地死了,大師兄并未損傷毫發,這豈不是真的嗎?還有一件事。
天津有一個大師兄,被聶士成捉去,縛在樹上,用槍亂擊數十下子,居然連一槍也沒中,後來還是朱統領向他燒香,将那位大師兄請下來,大師兄才哈哈大笑而去。
這一件事更是人所共知的了,你們此去須要格外小心的才是。
” 趙剛二人道:“王一爺的意旨,我二人謹遵就是,請王一爺放心。
” 端王點頭,趙剛二人辭出。
次日出京,端王派了一營虎神營的兵,沿途保護。
趙剛二人到了盧溝橋,此時正有勇隊十餘營攔住,不許義和拳過河,趙剛二人一商議,必須親到涿州,才能查得真确。
遂在馬家堡用了午飯。
繞道過了長辛店,當晚住在良鄉。
良鄉縣知縣吳祿和,忙到行轅禀見。
趙剛二人傳見之後,便問義和拳的實在情形。
吳知縣禀道:“這些拳民,都是由外縣來的,卑縣也曾遵旨出示禁過,至于真像,就不甚了然了。
” 剛毅頓時大怒,說道:“這些都是義民。
” 知縣又抗禀道:“欽差大臣不曉得啊,那些義和拳,目無法紀,擾害地方,勒索官府,真是非常利害。
若有人稍為抵抗,他便指為奉教之人,就叫做二一毛一子,縛起來焚香拜表,立刻就殺,請大人恕情,那是拳民能這樣胡鬧嗎?” 趙舒翹道:“他們三尺之童,竟能執幹戈以衛社稷,掃滅洋人,保全國土,比那刮地皮的官兒,總要好的多呢。
” 知縣一聽,簡直是罵他了,忙轉過話頭答道:“誠如大人所說,那些拳民,真是義民内中很有些十二三歲的小孩子,就能拿刀殺人,若是義民,焉能這樣呢。
” 剛毅又道:“明天我們要傳喚他們,他們肯來嗎?” 知縣道:“卑職聽說那被殺的楊統領,就是因為傳喚大師兄的。
大人們若要傳喚他們,必須先派一個妥人去聲明較為穩當些。
” 趙舒翹問道:“他們在何處設壇,離這裡有多少路?” 知縣道:“琉璃河關帝廟内就有壇,離此地約二十多裡。
” 趙剛二人命知縣退下。
次日就派了兩位虎神營的營總,到窦